《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

水和废水监测Chapter2·目的与要求1)清楚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监测的对象、目的、监测项目和主要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2)掌握水质在物理性质、金属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监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3)掌握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水样采集保存和预处理以及底质监测
• 目的与要求 1) 清楚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监测的对象、 目的、监测项目和主要的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 掌握水质在物理性质、金属化合物和非金 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监测的项目及监测方法; 3) 掌握水质监测方案制订、水样采集保存 和预处理以及底质监测。 Chapter2 水和废水监测

水和废水监测Chapter22.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2.1水资源及水质污染2.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2.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9底质监测2.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2.10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2.4水样的预处理2.11水质污染生物监测2.5物理性质的检验2.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Chapter2 水和废水监测 2.1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2.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水样的预处理 2.5物理性质的检验 2.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2.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2.9底质监测 2.10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2.11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2.1水质污染与监测·本节内容:1概括介绍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现状2)水体和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3)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4)7水质监测项目及确定的依据5)介绍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 本节内容: 1)概括介绍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现状, 2)水体和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 3)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4)水质监测项目及确定的依据, 5)介绍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2.1水质污染与监测

2.1水质污染与监测2.1.1水资源及水质污染·2.1.1.1、水资源淡水沼泽、湖泊:0.35%大气:0.04%2.8%河流:0.01%地下水22.4%海水97.2%深川辣酱总量:14亿立方公里77.2%淡水的分布
2.1水质污染与监测 • 2.1.1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 2.1.1.1、水资源

水的分布生物体0.0001%阿流0.0001%冰船大气中水蒸汽0.001%游洋地下水湖泊和冰河20.592%97.41%2.59%王填含水0.014%1.984%0.007%0.005%
水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源地分布示意图ETCHMAPOFWATERRESOURCEDISTRIBUTIONOFPR.CHINA我国水资源:国Legend大型LAI+Middlo小.small
我国水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布局图8杨州丹东河治区宁辽内蒙古自1北京啤和装特-茶甘大村知大连山西线为捷北银川1太原城排青中石家仕宁夏回族自治区OE台楷尔木西宁中线青岛语安济南东陕山西工兰州海1违云池萧郑州江TM东线河西安格兴5-西安-西-苏南南京市戴哈肥上海四湖O川自徽北戴成都治杭州技城江区-重庆

2.1.1.2、水质污染waterpollution(1)污染源自然:策氟化钙(萤石),会引起水体中氟含量增加,饮用此水会出现氟中毒现象。·非自然:由于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污染源。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其他废弃物等
2.1.1.2、水质污染(water pollution ) • (1)污染源 • 自然:氟化钙(萤石),会引起水体中氟含 量增加,饮用此水会出现氟中毒现象。 • 非自然:由于人类的活动产生的污染源。 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其他 废弃物等

酸(2)水质污染类型碱化学型污染有机物无机物色度水体污染类型浊度物理型污染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生话污水生物型污染医院污水
(2)水质污染类型

(3)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大污染物量
(3)水体自净 • 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 释,随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 化,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 质的变化。自净能力决定着水体的 环境容量(洁净水体所能承载的最 大污染物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5 物理指标的检验.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4/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1/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3/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2/4).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环境监测实验大纲.doc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环境监测实习指导书.doc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土壤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固体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9 底质监测 2.10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高等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dvanced environmental ecology.pptx
- 《环境行为研究方法》课程授课教案(讲稿).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ntrol principle of water pollution(研究生).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九章 生物膜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一章 废水的脱氮与除磷.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八章 活性污泥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六章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七章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四章 传质及曝气.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