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教学目标文1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2、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防护标准: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及检测仪器: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一般检测方法教学重点文放射性污染物性质特征及常用监测方法的理论讲解。教学难点C放射性污染物常用监测方法
1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2、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 教学内容 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防护标 准;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及检测仪器;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 一般检测方法 ❖ 教学重点 放射性污染物性质特征及常用监测方法的理论讲解。 ❖ 教学难点 放射性污染物常用监测方法。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一节概述一、放射性: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称做放射性物质其所放出的粒子或光子,将对周围介质包括肌体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2 一、放射性 ❖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称做放 射性物质。 ❖ 其所放出的粒子或光子,将对周围介质包 括肌体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 损伤。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概述第一节二、放射性的来源放射性污染源可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1天然辐射源,宇宙射线:是从宇宙审空间向地面辐射的射线。天然放射性核素: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22Na、33P、35S等中等质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数量不多如40K、87Rb、115ln等重放射性核素:原子序数>83的放射性核素(2)人工放射源
3 二、放射性的来源 放射性污染源可分为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 1 )天然辐射源 ❖ 宇宙射线:是从宇宙空间向地面辐射的射线。 ❖ 天然放射性核素: 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如3H、7Be、14C、22Na、33P、35S等; 中等质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数量不多如40K、87Rb、115In等; 重放射性核素:原子序数﹥83的放射性核素。 ( 2 )人工放射源 第一节 概述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一节概述三、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人工放射性污染源。使蛋白质及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等而造成组织破环。是人体产生脱发、皮肤起红斑、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白内障、短寿、影响生殖机能、形成癌症、死亡,还有遗传效应,使下一代畸形、精神异常、抵抗力减弱等
4 三、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人工放射性污染源。使蛋白质及核糖 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等而造成组织破环。是人 体产生脱发、皮肤起红斑、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减少、 白内障、短寿、影响生殖机能、形成癌症、死亡,还有遗 传效应,使下一代畸形、精神异常、抵抗力减弱等。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一节 概述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一、监测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按照监测对象可分为(1)现场监测(2)个人剂量监测(3)环境监测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1)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2)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5 一、监测对象及内容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 放射性监测按照监测对象可分为: (1)现场监测 (2)个人剂量监测 (3)环境监测 ❖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 (1)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 (2)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 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二、放射性测量实验室(1)放射化学实验室(2)放射性计测实验室放射性计测实验室装备有灵敏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的放射性计量仪器和装置
6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二、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 1 )放射化学实验室 ( 2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 ❖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装备有灵敏高、选择性和稳定 性好的放射性计量仪器和装置。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三、放射性检测仪器各种常用放射性检测器特点检测器射线种类闪烁检测器检测灵敏度低,探测面积大aα正比计数管探测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半导体检测器本底小,灵敏度高,探测面积小电流电离室测较大放射性活度正比记数管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β盖革记数管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闪烁检测器检测效率较低,本底小半导体检测器检测面积小,装置体积小闪烁检测器检测效率高.能量分辨能力强Y半导体检测器能量分辨能力强,装置体积小
7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三、放射性检测仪器 射线种类 检测器 特 点 α 闪烁检测器 正比计数管 半导体检测器 电流电离室 检测灵敏度低,探测面积大 探测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本底小,灵敏度高,探测面积小 测较大放射性活度 β 正比记数管 盖革记数管 闪烁检测器 半导体检测器 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 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 检测效率较低,本底小 检测面积小,装置体积小 γ 闪烁检测器 半导体检测器 检测效率高,能量分辨能力强 能量分辨能力强,装置体积小 各种常用放射性检测器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三、放射性检测仪器(1)电离型检测器利用射线通过气体介质时使气体发生电离的原理制成的探测器。(2)闪烁检测器利用射线与物质作用发生闪光的仪器(3)半导体检测器工作原理与电离型检测器相似
8 ( 1 ) 电离型检测器 利用射线通过气体介质时使气体发生电离的原理制成的探 测器。 ( 2 ) 闪烁检测器 利用射线与物质作用发生闪光的仪器。 ( 3 ) 半导体检测器 工作原理与电离型检测器相似。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三、放射性检测仪器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四、放射性监测方法定期监测(1)采样(2)样品预处理(3)样品总放射性或放射性核素的测定连续监测是在现场安装放射性自动监测仪器,实现采样、预处理和测定自动化
9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四、放射性监测方法 ❖ 定期监测 (1)采样 (2)样品预处理 (3)样品总放射性或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 连续监测 是在现场安装放射性自动监测仪器,实 现采样、预处理和测定自动化。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第二节放射性监测方法样品采集(1)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高罐法干沉降物:水盘法粘纸法湿沉降物:上述三法,常用一种能同时对雨水中核素进行浓集的采样器对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滤料阻留采样法其他类型样品的采集10
10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 1 ) 样品采集 ❖ 放射性沉降物的采集 干沉降物:水盘法 粘纸法 高罐法 湿沉降物:上述三法,常用一种能同时对雨水 中核素进行浓集的采样器 ❖ 对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 滤料阻留采样法 其他类型样品的采集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生物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6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2.7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9 底质监测 2.10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固体废物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土壤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1 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2.2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2.3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 水样的预处理.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8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 2.5 物理指标的检验.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噪声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2/2).ppt
-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1/2).ppt
- 《高等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Advanced environmental ecology.pptx
- 《环境行为研究方法》课程授课教案(讲稿).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ntrol principle of water pollution(研究生).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章 厌氧生物处理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九章 生物膜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十一章 废水的脱氮与除磷.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八章 活性污泥法.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六章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七章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四章 传质及曝气.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五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一章 化学动力学.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三章 活性炭吸附.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研究生)第二章 反应器.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6章 生物化学工程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7章 废水生物化学处理基础.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5章 常规分离过程与膜分离.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4章 传质及曝气.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1章 化学动力学.doc
- 《水污染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第2章 反应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