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3/3)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定义:卵型曲线是指两个同向圆曲线由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 来构成的复曲线。 该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但它的曲率不是从零开始,而 是截取曲率的一段作为缓和曲线。 D D R R R M 2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定义:卵型曲线是指两个同向圆曲线由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 来构成的复曲线。 该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但它的曲率不是从零开始,而 是截取曲率的一段作为缓和曲线。 R2 R1 M 2 M1 D R2 R1 1 2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定义:卵型曲线是指两个同向圆曲线由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 来构成的复曲线。 该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但它的曲率不是从零开始,而 是截取曲率为1/R1~1/R2的一段作为缓和曲线 设计方法:切线长度控制曲线半径法(直线型定线) 由圆曲线位置控制设计法(曲线型定线) 由切线长度控制设计时,可按两同向曲线不设缓和曲线在 公切点处直接相接的思想进行设计(公切线即为两交点的连 线)。 两曲 (R+pitan +(2+n2)tan2=D 2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定义:卵型曲线是指两个同向圆曲线由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 来构成的复曲线。 该缓和曲线仍然采用回旋线,但它的曲率不是从零开始,而 是截取曲率为1/R1 ~1/R2的一段作为缓和曲线。 ▪设计方法:切线长度控制曲线半径法(直线型定线) ▪ 由圆曲线位置控制设计法(曲线型定线) ▪ 由切线长度控制设计时,可按两同向曲线不设缓和曲线在 公切点处直接相接的思想进行设计(公切线即为两交点的连 线)。 ▪ 两曲线应满足 R + p + R + p = LJD 2 ( )tan 2 ( )tan 2 2 2 1 1 1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AB 2R2 N2 对(R1+p1)tan AB 2 +(R2+12an 2
R + p + R + p = AB 2 ( )tan 2 ( )tan 2 2 2 1 1 1 3)卵型曲线计算方法 M

(1)中间缓和曲线计算 回旋线参数:|A=2DR 24P RiR (R1-R2) 必须检查参数A是否在规定范围:R2/2<A<R2 中间缓和曲线段长度LF: A-A R-R 24rR2PF F r2 r rr2 r-R 中间缓和曲线段内移值Pp: 2 2R1S2 F=P2-p1= 24R224R1 24R1R rLS -r2Lsi R1-R2
(1)中间缓和曲线计算 必须检查参数A是否在规定范围:R2 /2<A<R2。 中间缓和曲线段长度LF: 4 3 1 2 3 2 3 4 3 1 ( ) 24 24 R R P R R A DR F − 回旋线参数: = = 1 2 2 1 2 1 2 1 2 1 2 2 2 24 R R R R P A R R R R R A R A L F F − = − = − = 中间缓和曲线段内移值PF: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2 2 2 1 24 24 24R R R Ls R Ls R Ls R Ls PF p p − = − = − = 1 2 2 2 1 2 1 2 R R R Ls R Ls LF − − =

(2)卵型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切线长度: THI=(R+P1 )tan +q1 TH2=(R2+p2)tan 2+q2 2 2 圆曲线长度!n=R(-M1-AD2=R(a2-Ah2-n2) 90 FI F F2 I F 曲线总长度Lu s1+1y1+ F H2=Ls2+Lya t=F 2 H=LHI+LH2=Ls+Lyi+LF+Ly2+Lsy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由JD1桩号起算) ZHJD-THI HY=ZH +Ls1 YH1= HY+Lyl HY2=YH1+LF YH2=HY2+Ly2 HZ2=YH2+LS2
(2)卵型曲线要素及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圆曲线长度 : 1 1 1 1 1 2 TH = (R + p )tan + q 切线长度: ( ) LY1 = R1 1 − 01 − F1 1 1 TH1 ZH = JD − 2 2 2 2 2 2 TH = (R + p )tan + q 曲线总长度LH : ( ) LY 2 = R2 2 − 02 − F2 2 1 1 1 F H Y L L = Ls + L + 2 2 2 2 F H Y L L = Ls + L + LH = LH1 + LH 2 = Ls1 + LY1 +LF +LY 2 +Ls2 ▪ 主点里程桩号计算:(由JD1桩号起算) HY1 = ZH1 +Ls1 YH1 = HY1 + LY1 HY2 = YH1 + LF YH2 = HY2 + LY 2 HZ2 = YH2 + Ls2 F LF R1 1 90 = F LF R2 2 90 =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①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YH1后方。 YH切线方位角: ,=如+5 90(s1+2Ly1) TR 由YH坐标推算M坐标: M点切线方位角:=9m-1=9n TRI B>θ YH (A) LE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①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YH1后方。 YH1切线方位角: 1 1 1 0 90( 2 ) 1 R Ls LY YH + = + M点切线方位角: 1 1 1 90 1 1 R l M YH YH = − = −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①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YH1后方。 YH切线方位角: ,=如+5 90(s1+2Ly1) TR 由YH坐标推算M坐标: M点切线方位角:=9m-1=9n TRI M点坐标:xM=xym1+x/os6cos(M+180+5o) DM=DYH, +x/cos. sin(M+180+58) 式中:x,y中间缓和曲线R处切线支距值 δ中间缓和曲线R1处弦角,S= arctan RoL l1—曲率半径为R处的缓和曲线长度, rI-R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①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YH1后方。 YH1切线方位角: 1 1 1 0 90( 2 ) 1 R Ls LY YH + = + M点切线方位角: 1 1 1 90 1 1 R l M YH YH = − = − M点坐标: / cos cos( 180 ) 1 x M = xYH + x M + + / cos sin( 180 ) 1 y M = yYH + x M + + 式中:x,y——中间缓和曲线R1处切线支距值; δ——中间缓和曲线R1处弦角, x y = arctan l1 ——曲率半径为R1处的缓和曲线长度, 1 2 2 1 R R R L l F − =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②当R<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HY2点前方。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901 M点切线方位角:y=4m+51+180=nR +180 M点坐标xM=x0+x/ cos&cos(a+180-56) WM=yD, +x/cos.sin(dm+180-55) A 6 AM LF =AB b)RIsK
②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HY2点前方。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M点切线方位角: M点坐标: 180 90 180 1 2 1 1 1 = + + = + + R l M YH YH / cos cos( 180 ) 1 x M = xD + x M + − / cos sin( 180 ) 1 y M = yD + x M + −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②当R<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HY2点前方。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901 M点切线方位角:=4+91+180=m+RB +180 M点坐标;xM1=xD+x/cs6:cos(x+180-56) yM=yD, +x/cos&sin(aM +180-58 式中:h2——曲率半径为R1处的缓和曲线长度k= R,-R1 (4)中间缓和曲线内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同前) (5)中间缓和曲线段以外任意点的坐标计算 按单曲线公式计算
②当R1<R2时:回旋线起点M位于HY2点前方。 由YH1坐标推算M坐标: M点切线方位角: M点坐标: 180 90 180 1 2 1 1 1 = + + = + + R l M YH YH / cos cos( 180 ) 1 x M = xD + x M + − / cos sin( 180 ) 1 y M = yD + x M + − (3)中间缓和曲线起点M坐标计算: 式中: l2 —— 曲率半径为R1处的缓和曲线长度, 2 1 2 2 R R R L l F − = (4)中间缓和曲线内任意点的坐标计算: (公式同前) (5)中间缓和曲线段以外任意点的坐标计算 : ▪ 按单曲线公式计算

第四节直接定线 直接定线的工作步骤 (一)分段安排路线 在选线布局定下的主要控制点之间,沿拟定方向用试坡方 法粗定出沿线应穿应避的一系列中间控制点,拟定路线轮廓 方案 (二)放坡,定导向线 现场放均坡线。仪器:坡度仪或手水准仪、花杆
第四节 直接定线 一、直接定线的工作步骤 (一)分段安排路线 在选线布局定下的主要控制点之间,沿拟定方向用试坡方 法粗定出沿线应穿应避的一系列中间控制点,拟定路线轮廓 方案。 (二)放坡,定导向线 现场放均坡线。仪器:坡度仪或手水准仪、花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2/3).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1/3).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纸上定线、实地放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山岭区选线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山岭区选线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概述、路线方案选择、平原地区选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方法).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平曲线视距的保证、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范围).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路拱及超高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路拱及超高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组成).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视觉分析及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概述、纵坡及坡长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行车视距).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横断面设计、定线方法(主讲:赵永平).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缓和曲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缓和曲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交叉口设计概述、交通组织设计、车道数和通行能力、视距与圆曲线半径).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概述、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匝道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道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公路勘测外业工作.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三章 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章 资料采集.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五章(5-1) 交通网络分析技术.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五章(5-3) 网络交通分配.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八章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及评价.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六章 路交通系统规划.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四章(4-1) 交通需求预测.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四章(4-2) 弗雷特法.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一章 绪论.ppt
- 《现代运输》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EAN·UCC系统与ECR.ppt
- 广东商学院:《现代物流专业资源库》项目內容讲义.ppt
- 《现代运输》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