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平曲线视距的保证、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范围)

第五节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视距包络曲线法 ②最大横净距法 (一)视距包络曲线 视点轨迹线 3 3 视距曲线 横净距 B 图5-23弯道内侧应保证通视的区域
跳转到第一页 一.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视距包络曲线法 ②最大横净距法 (一)视距包络曲线 第五节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横净距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B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h S B A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B 1.5(m) 高度:1.2m B 1.5(m) 2 1.5mb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1.5( ) 2 m B − 1.5m b 1.5( ) 2 m B − 高度:1.2m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B 1.5(m) 高度:1.2m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 大横净距,用h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 R算出。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1.5( ) 2 m B − 高度:1.2m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 大横净距,用h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 RS算出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a (1)L>S: h=re-re cos=r(1-cos 180S 丌R 式中:R。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B R=R-=+1.5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L>S: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 2 (1 cos 2 cos h = Rs − Rs = Rs − Rs S 180 = 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1.5 2 = − + B Rs R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2)L<S: ,=R-R cos=R(1-cos) s-L. a SIn 2 S C h=h1+h2=R5(1-c0S)+ 2 式中:L一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 aR 180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 2 (1 cos 2 cos 1 h = Rs − Rs = Rs − 2 sin 2 2 S Ls h − = 2 sin 2 ) 2 (1 cos 1 2 s s S L h h h R − = + = − + Ls Rs 180 = 式中: Ls——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 h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2)L<S: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h=R,(1-cos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 2 (1 cos h = Rs −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h=R,(1-cos (2)曲线总长L>S>L h=r(1-cos -2B )+(-1)sn(-) δ=ac? 6Rs l 7"=(L-S) M S=MN L=21+S
跳转到第一页 (2)曲线总长L>S>L' ) 2 (1 cos h = Rs − ) 2 ) ( ')sin( 2 2 (1 cos + − − − h = R − l l s ) ]} ' ( ' [1 6 { 2 l l l l R l arctg S = + + ( ) 2 1 l' = Ls − S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h=R,(1-cos (2)曲线总长L>S>L h=r(1-cos -2B )+(-1)sn(-) L δ=ac? 6Rs l 7"=(L-S) (3)曲线总长L<S: h=r(-cos -2B S-L C )+lsin(-)+ sIn S=arcto 6R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曲线总长L>S>L' ) 2 (1 cos h = Rs − ) 2 ) ( ')sin( 2 2 (1 cos + − − − h = R − l l s ) ]} ' ( ' [1 6 { 2 l l l l R l arctg S = + + ( ) 2 1 l' = Ls − S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3)曲线总长L<S: 2 sin 2 ) 2 ) sin( 2 2 (1 cos s s S L h R l − + − + − = − RS l arctg 6 =

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h 切除计算起点 b:路面加宽值 般情况下 y=0.1m(岩石) 0.3m(土壤) H=1.2m NNNwmm 1.5 图5-22开挖视距台断面 转到第一贝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路拱及超高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路拱及超高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组成).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视觉分析及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竖曲线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概述、纵坡及坡长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行车视距).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横断面设计、定线方法(主讲:赵永平).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缓和曲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缓和曲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圆曲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新旧技术标准主要调整内容.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道路平面线形概述).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2/2)第四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 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横断面设计、定线方法(主讲:赵永平).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平面设计(平面线形).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方法).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概述、路线方案选择、平原地区选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山岭区选线1/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选线(山岭区选线2/2).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纸上定线、实地放线).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1/3).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2/3).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定线方法(定线的解析计算方法3/3).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交叉口设计概述、交通组织设计、车道数和通行能力、视距与圆曲线半径).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概述、立体交叉的类型和适用条件、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匝道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道路路线计算机辅助设计.ppt
-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公路勘测外业工作.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七章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三章 现状交通分析与近期治理.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二章 资料采集.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五章(5-1) 交通网络分析技术.ppt
- 《城市交通规划》 第五章(5-3) 网络交通分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