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吉首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A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4
文件大小:22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吉首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Inorganic Chemistry A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无机化学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430039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课 匚修读学期第一学期学分 5.5 学时88 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L适用专业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 先修课程 高中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无机化学A》课程是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化 学化工类专业4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和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后 续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都需要无机化学知识作为基础,而 无机化学课程中涉及的许多基础理论,在这些课程中还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专题学习。 无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后设学科的学习。比如在分析化学中,络合滴 定中常用络合剂EDTA的副反应系数的计算,如果没有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电离理论和络 合反应理论作基础,很难学懂这些内容。反过来,若有坚实的无机化学知识,看这部分 内容学习则易如反掌。对于与无机化学相“对立”的有机化学来说。所运用到的无机化 学理论比比皆是: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理解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基础;共价键的 形成及键参数,决定了有机物的基本物理性质;π键的引入是加成反应的核心;分子间 力与氢键,分子的极性与变形性是有杋物溶解性、熔点、沸点的理论依据等等。《无机 化学》课程在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化学化工类专业人 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系统地讲授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应用无机化学理论的结论从 宏观的角度及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系统地向讲授元素无机化学,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应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如 热力学原理及结构原理去学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及反应性的变 化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讨论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1 《无机化学 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4300392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必修课 修读学期 第一学期 学分 5.5 学时 88 课程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 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化学 先修课程 高中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无机化学 A》课程是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化 学化工类专业 4 大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和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后 续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都需要无机化学知识作为基础,而 无机化学课程中涉及的许多基础理论, 在这些课程中还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专题学习。 无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后设学科的学习。比如在分析化学中,络合滴 定中常用络合剂 EDTA 的副反应系数的计算,如果没有无机化学中的酸碱电离理论和络 合反应理论作基础,很难学懂这些内容。反过来,若有坚实的无机化学知识,看这部分 内容学习则易如反掌。对于与无机化学相“对立”的有机化学来说。所运用到的无机化 学理论比比皆是: 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理解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基础;共价键的 形成及键参数,决定了有机物的基本物理性质;π键的引入是加成反应的核心;分子间 力与氢键,分子的极性与变形性是有机物溶解性、熔点、沸点的理论依据等等。《无机 化学》课程在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化学化工类专业人 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系统地讲授无机化学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应用无机化学理论的结论从 宏观的角度及从微观的角度去学习、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2、通过系统地向讲授元素无机化学,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应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如 热力学原理及结构原理去学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及反应性的变 化规律,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讨论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化学事实,从而培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学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与创新意识; 4、运用所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知识,结合工业生产实际,培养学 生初步设计无机化学产品制备路线能力。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时分配 主要内容 总学时 讲授实践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3432 第4章 化学平衡 第5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6章 分子结构与共价键理论 第7章 晶体结构 第8章 酸碱解离平衡 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10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11章 配位化学基础 343296442664445 64426644 第12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3章 硼族元素 第14章 碳族元素 000000000000000000 第15章 氮族元素 第16章 氧族元素 第17章 卤素 5 5552 第18章 氢和稀有气体 2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2 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化学事实,从而培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学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与创新意识; 4、运用所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知识,结合工业生产实际,培养学 生初步设计无机化学产品制备路线能力。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 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授 实践 第 1 章 化学基础知识 3 3 0 第 2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4 4 0 第 3 章 化学反应速率 3 3 0 第 4 章 化学平衡 2 2 0 第 5 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9 9 0 第 6 章 分子结构与共价键理论 6 6 0 第 7 章 晶体结构 4 4 0 第 8 章 酸碱解离平衡 4 4 0 第 9 章 沉淀溶解平衡 2 2 0 第 10 章 氧化还原反应 6 6 0 第 11 章 配位化学基础 6 6 0 第 12 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4 4 0 第 13 章 硼族元素 4 4 0 第 14 章 碳族元素 4 4 0 第 15 章 氮族元素 5 5 0 第 16 章 氧族元素 5 5 0 第 17 章 卤素 5 5 0 第 18 章 氢和稀有气体 2 2 0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第19章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第20章 钛副族元素和钒副族元素 第21章 铬副族元素和锰副族元素 0 第22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2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气体、液体、固体、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学会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3、学会气体扩散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难点:固体和晶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晶体和非晶体;2、对称性;3、晶体和点阵;4、晶系和晶胞;5、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6、混合气体分压定律;7、气体扩散定律;8、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9、溶液 的饱和蒸汽压;10、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状态函数等热力学常用术语; 2、掌握焓、熵和自由能的概念 3、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4、掌握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自由能和熵的变化 5、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3 第 19 章 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4 4 0 第 20 章 钛副族元素和钒副族元素 2 2 0 第 21 章 铬副族元素和锰副族元素 2 2 0 第 22 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气体、液体、固体、晶体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学会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3、学会气体扩散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4、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2、教学难点:固体和晶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晶体和非晶体;2、对称性;3、晶体和点阵;4、晶系和晶胞;5、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6、混合气体分压定律;7、气体扩散定律;8、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9、溶液 的饱和蒸汽压;10、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状态函数等热力学常用术语; 2、掌握焓、熵和自由能的概念; 3、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4、掌握计算标准状态下反应自由能和熵的变化; 5、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1、教学重点: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教学难点:焓、熵和自由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热化学的热效应;2、过程进行的方式;3、生成热、燃烧热及用键能估算反应 热;4、热力学第一定律;5、反应焓变及熵对反应方向的影响;6、盖斯定律;7、状态 函数的计算;8、吉布斯自由能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反应速度、基元反应、复杂反应等概念; 2、掌握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一质量作用定律; 3、掌握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及其反应速度和温度的定量关系——阿累 尼乌斯公式; 4、理解反应机理、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反应速度与活化能的关系; 5、了解反应速度和速度方程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机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催化剂与催化反应;3、反应机理;4、反应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5、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实验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热力学平衡常数)间的区别 2、学会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G=△G0+RT1nQ的意义及应用 4、学会QK作为过程判据的方法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4 1、教学重点:运用自由能变化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教学难点:焓、熵和自由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热化学的热效应;2、过程进行的方式;3、生成热、燃烧热及用键能估算反应 热;4、热力学第一定律;5、反应焓变及熵对反应方向的影响;6、盖斯定律;7、状态 函数的计算;8、吉布斯自由能及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反应速度、基元反应、复杂反应等概念; 2、掌握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质量作用定律; 3、掌握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及其反应速度和温度的定量关系──阿累 尼乌斯公式; 4、理解反应机理、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反应速度与活化能的关系; 5、了解反应速度和速度方程的实验测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反应速率方程及反应机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反应机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催化剂与催化反应;3、反应机理;4、反应 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5、反应速率与反应浓度的关系;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实验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热力学平衡常数)间的区别; 2、学会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 rG = rG + RTlnQ 的意义及应用; 4、学会 Q/K 作为过程判据的方法;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5、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6、进一步理解平衡常数的热力学意义,明确化学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AG = -RTInK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等温式△G=△G°+RTnQ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吉布斯自由 能变的关系;4、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波尔理论的基本内容; 2、认识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并能区分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会用四个量 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3、能较熟练地运用近似能级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前四周期元素的电 子层结构; 4、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原子结构模型;2、氢原子光谱;3、玻尔理论;4、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 不确定原理;6、薛定谔方程、几率密度和电子云;7、用图形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8、四个量子数的概念;9、影响轨道能量因素:10、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1、元素的周 期、族与元素的分区;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六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5 5、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6、进一步理解平衡常数的热力学意义,明确化学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rG = -RTlnK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等温式 rG = rG + RTlnQ 的意义及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3、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吉布斯自由 能变的关系;4、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五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和波尔理论的基本内容; 2、认识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并能区分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会用四个量 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3、能较熟练地运用近似能级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前四周期元素的电 子层结构; 4、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和电负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四个量子数,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图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原子结构模型;2、氢原子光谱;3、玻尔理论;4、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5、 不确定原理;6、薛定谔方程、几率密度和电子云;7、用图形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8、四个量子数的概念;9、影响轨道能量因素;10、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1、元素的周 期、族与元素的分区;1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3、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第六章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基本理论要点、本质和区别。掌握共价键的特征以及共价键的类 型 2、掌握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杂化轨道(S-P)间的关系。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 断简单共价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3、初步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2、教学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共价键的本质;2、共价键理论的要点;3、杂化轨道理论;4、价层电子对互斥 理论;5、分子轨道理论 第七章晶体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晶体特征、四种类型晶体的特点,特别是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 2、了解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间的关系 3、熟悉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4、能区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初步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及对物质 物理性质; 5、掌握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离子极化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离子极化作用对物 质性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离子极化概念,晶体的特征参数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分子的极性;2、分子间的作用力;3、次级键和氢键;4、离子的特征;5、离 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6、离子晶体;7、金属晶体和金属键;8、离子的极化作用: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基本理论要点、本质和区别。掌握共价键的特征以及共价键的类 型; 2、掌握分子的空间构型和杂化轨道(S-P)间的关系。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 断简单共价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3、初步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2、教学难点: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共价键的本质;2、共价键理论的要点;3、杂化轨道理论;4、价层电子对互斥 理论;5、分子轨道理论。 第七章 晶体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晶体特征、四种类型晶体的特点,特别是质点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 2、了解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间的关系; 3、熟悉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4、能区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初步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及对物质 物理性质; 5、掌握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离子极化作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及对物质物理性质,离子极化作用对物 质性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离子极化概念,晶体的特征参数。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分子的极性;2、分子间的作用力;3、次级键和氢键;4、离子的特征;5、离 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6、离子晶体;7、金属晶体和金属键;8、离子的极化作用;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9、离子极化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10、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 第八章酸碱解离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了解拉平效应和 区分效应; 2、能理解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掌握缓冲溶液p值的 计算 4、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和盐溶液pH值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p计算: 2、教学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电子理论:弱酸、弱碱的解离 平衡:4、水解平衡常数:5、水解度和水解平衡的计算:6、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值;7、缓冲溶液 第九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 2、掌握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3、掌握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计算和应用 2、教学难点:溶度积规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7 9、离子极化对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影响;10、原子晶体和混合晶体。 第八章 酸碱解离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 pH 的意义,了解拉平效应和 区分效应; 2、能理解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掌握同离子效应、 盐效应等影响电离平衡移动的因素,熟练掌握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掌握缓冲溶液 pH 值的 计算; 4、掌握各种盐类水解平衡的情况和盐溶液 pH 值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 pH 计算; 2、教学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原理。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电子理论;弱酸、弱碱的解离 平衡;4、水解平衡常数;5、水解度和水解平衡的计算;6、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 pH 值;7、缓冲溶液。 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溶度积常数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 2、掌握沉淀生成、溶解或转化的条件; 3、掌握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计算和应用; 2、教学难点:溶度积规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溶度积原理;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现:3、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 响;4、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5、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计算和应用 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标准电动势、电极电势与能斯特方程式的意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掌握氧化还原方向和趋势,标准电极电势E;利用E判断反应的方向趋势:标 准电极电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3、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作用机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奈斯特方程的应用 2.教学难点: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电势-pH图和自由能一氧化数图。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化合价和氧化数:2、电极电势和电动势;3、电极反应式的配平;4、化学电源 和电解;5、电池反应的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6、电动势、 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的应用;7、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分解电压和超电压;9、电 势一p图和自由能一氧化数图。 第十一章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配位键的本质 2、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3、掌握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初步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5、初步了解软硬酸碱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教学难点: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8 1、溶度积原理;2、沉淀溶解平衡的实现;3、盐效应和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 响;4、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5、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的计算和应用。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标准电动势、电极电势与能斯特方程式的意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掌握氧化还原方向和趋势,标准电极电势 E ;利用 E 判断反应的方向趋势;标 准电极电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3、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作用机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奈斯特方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电势—pH 图和自由能—氧化数图。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化合价和氧化数;2、电极电势和电动势;3、电极反应式的配平;4、化学电源 和电解;5、电池反应的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6、电动势、 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的应用;7、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8、分解电压和超电压;9、电 势—pH 图和自由能—氧化数图。 第十一章 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配位键的本质; 2、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此解释一些实例; 3、掌握配离子稳定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4、初步掌握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5、初步了解软硬酸碱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教学难点: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古芦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教学主要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构型和磁性;2、配合物的命名;3、配合物的异构 现象:4、配合物中的反馈∏键;5、中心价层轨道的杂化;6、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7、晶体场理论中的d轨道能级分裂;8、晶体场稳定化能;9、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0、软硬酸碱理论。 第十二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和结构性质和存在、制备、用途之间的关系 2、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氢化物的性质; 3、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碱性和盐类溶解度、热稳定性的变 化规律 4、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的一些重要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4、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5、重要 盐类的介绍;6、盐的溶解性;7、盐的结晶水和复盐;8、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9、锂 的特殊性。 第十三章硼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硼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通过硼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硼的缺电子特征: 3、掌握惰性电子对效应和斜线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硼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惰性电子对效应;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9 教学主要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构型和磁性;2、配合物的命名;3、配合物的异构 现象;4、配合物中的反馈Π键;5、中心价层轨道的杂化;6、价键理论中的能量问题; 7、晶体场理论中的 d 轨道能级分裂;8、晶体场稳定化能;9、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10、软硬酸碱理论。 第十二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性质和结构性质和存在、制备、用途之间的关系; 2、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氢化物的性质; 3、熟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碱性和盐类溶解度、热稳定性的变 化规律; 4、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的一些重要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制备; 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4、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5、重要 盐类的介绍;6、盐的溶解性;7、盐的结晶水和复盐;8、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9、锂 的特殊性。 第十三章 硼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硼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通过硼及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硼的缺电子特征; 3、掌握惰性电子对效应和斜线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硼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惰性电子对效应;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2、教学难点:硼烷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硼族元素的通性;2、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3、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镓 铟、铊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碳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掌握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硅酸盐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碳族元素的通性;2、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3、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锗、 锡、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十五章氮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制 备和用途; 2、熟悉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3、掌握本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从磷到铋(Ⅲ)氧化态 的化合物逐渐稳定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氮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氮族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 10 2、教学难点:硼烷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硼族元素的通性;2、硼的单质及其化合物;3、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镓、 铟、铊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十四章 碳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碳族元素的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掌握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硅酸盐的结构特征。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碳族元素的通性;2、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3、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4、锗、 锡、铅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十五章 氮族元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氮、磷以及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制 备和用途; 2、熟悉砷、锑、铋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3、掌握本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氧化态间的转化关系,从磷到铋(Ⅲ)氧化态 的化合物逐渐稳定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氮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氮族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问答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主要内容: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