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一一繁荣到衰落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曾经相当发达。隋朝的国 子寺置算学博士两人,算学助教两人,学生80人。 唐宋时期的学校,高峰时的定员为200人。明清以 后,算学衰落。八股文取士,和算学无关。清末 的中国传统算学,全靠私人授徒维持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繁荣到衰落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曾经相当发达。隋朝的国 子寺置算学博士两人,算学助教两人,学生80人。 唐宋时期的学校,高峰时的定员为200人。明清以 后,算学衰落。八股文取士,和算学无关。清末 的中国传统算学,全靠私人授徒维持

2、中国近代的数学教育一一学习与借鉴 1840年以后,传教士在中国的教会学校里宣讲西方数学, 水平不高。1862年,京师同文馆专设天文算学馆,是为现 代数学教育之开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开设算学 课。直到1906年,京师大学堂的代数学课本,仍然直排, 用甲乙丙丁表示常数a,b,c,d,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x, Y,z,w。至于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普设数学课程,完全采 用西方数学体系,则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 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数学教育主要学习欧美,用英美教材。至于教学方法, 还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
2、中国近代的数学教育——学习与借鉴 1840年以后,传教士在中国的教会学校里宣讲西方数学, 水平不高。1862年,京师同文馆专设天文算学馆,是为现 代数学教育之开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开设算学 课。直到1906年,京师大学堂的代数学课本,仍然直排, 用甲乙丙丁表示常数a,b,c,d, 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x, y,z,w。至于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普设数学课程,完全采 用西方数学体系,则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 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数学教育主要学习欧美,用英美教材。至于教学方法, 还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选用、改编国内原来施行的 教材,教学模式继续沿袭西方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百废待兴,条件匮乏,中学一 般沿用了共产党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原有的行之有效的 一套教学模式和课本。同时,为了确立数学教学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开始改编、选用国内原 来施行的教材,着手制定教学计划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选用、改编国内原来施行的 教材,教学模式继续沿袭西方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百废待兴,条件匮乏,中学一 般沿用了共产党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原有的行之有效的 一套教学模式和课本。同时,为了确立数学教学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开始改编、选用国内原 来施行的教材,着手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1952年~1957年,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基础 上,创建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体制阶段。 。 1949年之后整个教育体系照搬苏联,数学教育也 不例外。 。50年代数学教育的特点是: 数学教学内容少而精,体系严密,重逻辑演绎: 课程以函数为纲,微积分、概率、方程式论等内容 不再讲授: 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实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 固练习-布置作业”的5环节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课堂讨论等
第二阶段:1952年~1957年,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基础 上,创建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体制阶段。 • 1949年之后整个教育体系照搬苏联,数学教育也 不例外。 • 50年代数学教育的特点是: 数学教学内容少而精,体系严密,重逻辑演绎; 课程以函数为纲,微积分、概率、方程式论等内容 不再讲授; 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实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固练习-布置作业”的5环节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课堂讨论等

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过去一讲到底的注 入式,确实进步很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和中国的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接近,很快风行全国,其影响一 直保持至今。 与此相对照的是,杜威“以儿童为中心”、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 教育理念,虽然曾经有很强有力的宣传和实践,仍 然无法在中国的教育界生根
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过去一讲到底的注 入式,确实进步很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和中国的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接近,很快风行全国,其影响一 直保持至今。 与此相对照的是,杜威“以儿童为中心”、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 教育理念,虽然曾经有很强有力的宣传和实践,仍 然无法在中国的教育界生根

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 国数学教育杂乱无章的状态,建立了有中央集中领 导,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数学教育体制,逐步形成十 分注重严谨性的数学教育传统,为解放后我国中学 数学教育起了奠基作用。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了学习前苏联,生搬硬套, 脱离了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使我国原有的中学数 学课程水平有所降低。如盲目在我国12年制学校中 照搬原苏联10年制的教材,取消解析几何即为一例, 这一点降低了我国中小学的知识水平
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 国数学教育杂乱无章的状态,建立了有中央集中领 导,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数学教育体制,逐步形成十 分注重严谨性的数学教育传统,为解放后我国中学 数学教育起了奠基作用。 但是,由于过分强调了学习前苏联,生搬硬套, 脱离了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使我国原有的中学数 学课程水平有所降低。如盲目在我国12年制学校中 照搬原苏联10年制的教材,取消解析几何即为一例, 这一点降低了我国中小学的知识水平

第三阶段:1958年~1961,即群众性的教育革命 高潮兴起阶段。 。 在此期间,教育部决定调整和增加中小学数学教学内 容。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0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十年制学校数学 教材的编辑方案(草稿)》,其基本思想是:用10年 学完原来用12年学完的中小学课程即用5年学完算术、 5年学完初、高中数学的所有其他内容。“草稿”中提 出“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按“草稿”要求,人民 教育出版社编出一套《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课本》 (1960-1962年)供各地试行的十年制学校选择试用
第三阶段:1958年~1961,即群众性的教育革命 高潮兴起阶段。 • 在此期间,教育部决定调整和增加中小学数学教学内 容。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1960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提出《十年制学校数学 教材的编辑方案(草稿)》,其基本思想是:用10年 学完原来用12年学完的中小学课程即用5年学完算术、 5 年学完初、高中数学的所有其他内容。“草稿”中提 出“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按“草稿”要求,人民 教育出版社编出一套《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课本》 (1960-1962年)供各地试行的十年制学校选择试用

从这套教材试用的结果看,由于过分强调“多、快、 好、省”和“高、精、尖”的急躁冒进,特别是由于实用 主义泛滥,对于传统教材作了不恰当的评价与否定、对教材 不适当地删减(尤其是几何内容的削弱),削弱了基础知识 的系统和科学性;同时把原来(包括现在)大学一、二年级 的课拿到中学去,近现代相当多的数学内容增加后学生负担 过重,学得不好,消化不良,教师水平跟不上,造成了一度 的教学混乱,教学质量下降。 总之,这次的数学教育改革方案脱离我国实际,改革实 验未能获得成功
从这套教材试用的结果看, 由于过分强调“多、快、 好、省”和“高、精、尖”的急躁冒进, 特别是由于实用 主义泛滥,对于传统教材作了不恰当的评价与否定、对教材 不适当地删减(尤其是几何内容的削弱),削弱了基础知识 的系统和科学性;同时把原来(包括现在)大学一、二年级 的课拿到中学去,近现代相当多的数学内容增加后学生负担 过重,学得不好,消化不良,教师水平跟不上,造成了一度 的教学混乱,教学质量下降。 总之,这次的数学教育改革方案脱离我国实际,改革实 验未能获得成功

第四阶段:1961~1965年,吸取经验教训,在对课程和 教材进行调整和提高的基础上,数学教育体系得到确立 ·1961年,由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的贯彻执行,对1958年以来的那次数学教育改革进 行了反思。 ·1963年5月教育部又新编了十二年制的《全日制中学数 学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五个中学数学 教学大纲,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大纲。 。 大纲在中小学恢复“六三三”制,在教学目的中,首 次全面明确提出了“三大能力”,即要“培养学生正 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力”。 ● 教学方法主张“精讲多练”,在“练”中学。教学模 式仍然沿用5环节,更多强调“启发式”,注意“课堂 活跃”、“学生思维积极
第四阶段:1961~1965年,吸取经验教训,在对课程和 教材进行调整和提高的基础上,数学教育体系得到确立 • l961年,由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 针的贯彻执行,对1958年以来的那次数学教育改革进 行了反思。 • 1963年5月教育部又新编了十二年制的《全日制中学数 学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五个中学数学 教学大纲,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大纲。 • 大纲在中小学恢复“六三三”制,在教学目的中,首 次全面明确提出了“三大能力”,即要“培养学生正 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 力”。 • 教学方法主张“精讲多练”,在“练”中学。教学模 式仍然沿用5环节,更多强调“启发式”,注意“课堂 活跃”、“学生思维积极

。它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50年代末期数 学教育的广泛研究成果,而且从根本上讲,也 是新中国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模仿(先学日本,后 学美国,最后学习前苏联)之后的独立研究成果 。 它比较全面、广泛深入地综合各家之长,依据 我国改革实践,初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因此,它不仅影响60年代的前半期,而且它的 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育原则以及关于数学 教学法方面的建议一直影响到现在
• 它不仅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50年代末期数 学教育的广泛研究成果,而且从根本上讲,也 是新中国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模仿(先学日本,后 学美国,最后学习前苏联)之后的独立研究成果 • 它比较全面、广泛深入地综合各家之长,依据 我国改革实践,初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 因此,它不仅影响60年代的前半期,而且它的 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育原则以及关于数学 教学法方面的建议一直影响到现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学数学逻辑基础.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与时俱进的数学.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讲 数学测验的设计和统计指标(3.3-3.4)、第四讲 中学生数学学业评价.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讲 数学测验的设计和统计指标(续)、第四讲 中学生数学学业评价(续).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讲 数学教学目标模型及制定.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讲 数学测验的设计和统计指标(3.1-3.2).ppt
-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数学教学测试与评价》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讲 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概述(主讲:程向阳).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数学概念、命题与问题解决教学 第二节 数学命题及其教学.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数学概念、命题与问题解决教学 第三节 数学推理及其证明.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数学概念、命题与问题解决教学 第一节 数学概念及其教学.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四章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十章 高师本科创新教育的研究——科研方法及论文的撰写.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六章 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八章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案.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九章 数学问题与数学测试.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三章 数学教学设计.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七章 数学教育一些基本课题.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组织形式.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学思维.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学教学方法.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评介.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数学课堂教学技能.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堂教学设计或备课的基本程序.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教学模式和数学题型的改革(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教学基本理论(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教育简史数学教育简史 与中国数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及文化背景(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2011 年数学中考试题分类赏析.doc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中学数学教学方法课件(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课程论(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教学过程课件(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中学数学教学的日常工作(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高中数学课程标准(PPT).ppt
-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辅助材料)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