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系统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系统评价

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系统评价 主讲: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杨印生
第五章 系统优化与系统评价 主讲:吉林大学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杨印生

重点内容: 5.1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系统评价概述 5.4层次分析法 AHP 3
重点内容: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 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重点内容: 5.1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系统评价概述 5.4层次分析法 (AHP)
重点内容: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5.2 系统优化模型举例 5.3 系统评价概述 5.4 层次分析法(AHP)

5.1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优化方法(也称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 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 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 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 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生产经营活动。 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 合理应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和效益,最终达 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5.1 系统优化方法概述 优化方法(也称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 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 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 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 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生产经营活动。 目的在于针对所研究的系统,求得一个 合理应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发挥和提高系统的效能和效益,最终达 到系统的最优目标

优化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二次世界大战,英美两国都发明 制造了一批新式武器(如雷达、火炮、 深水炸弹等),但武器的有效使用落后 于制造。 1940年8月英国成立由布莱克特 (P.M.S.Blacket)领导的跨学科1l人小 组,开始优化活动。 1942年3月美国成立17人小组,研究反 潜艇策略等
一、优化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二次世界大战,英美两国都发明 制造了一批新式武器(如雷达、火炮、 深水炸弹等),但武器的有效使用落后 于制造。 ➢ 1940年8月英国成立由布莱克特 (P.M.S.Blacket)领导的跨学科11人小 组,开始优化活动。 ➢ 1942年3月美国成立17人小组,研究反 潜艇策略等

发展: 二次大战后,军转民(工农业生产、 国 民经济) 50年代以后,出现规划论、排队论、存 贮论、决策论等。 西 蒙: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运筹」 运筹帷幄。 决策千里
发展: ➢ 二次大战后,军转民(工农业生产、国 民经济) ➢ 50年代以后,出现规划论、排队论、存 贮论、决策论等。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就是运筹!” 运筹帷幄,决策千里!

二、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几个代表性定义) (1)最优化方法是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应用。在工 业、商业、政府及国防部门中,运用这些方法 处理大量的人员、机器、材料和资金等复杂问 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科学的建立系统模型, 包括度量各种因素,例如分析机会和风险,以 此预测和比较各种决策、策略或控制的结果, 使管理机构科学的确定它的政策及其行动。 (英国运筹学会) (2)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内容是,在需要对有限的 资源进行分配的情况下,作出人一机系统最优 设计和操作的科学决策。 (美国运筹学会))
二、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几个代表性定义) (1)最优化方法是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应用。在工 业、商业、政府及国防部门中,运用这些方法 处理大量的人员、机器、材料和资金等复杂问 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科学的建立系统模型, 包括度量各种因素,例如分析机会和风险,以 此预测和比较各种决策、策略或控制的结果, 使管理机构科学的确定它的政策及其行动。 (英国运筹学会) (2)最优化方法的研究内容是,在需要对有限的 资源进行分配的情况下,作出人—机系统最优 设计和操作的科学决策。 (美国运筹学会)

优化方法的特点: (1)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优化技术, 并强调系统整体最优。 (2)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 综合性。 (③)具有显著的系统分析特点,其各种方 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 利用计算机求解。 (4)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优化方法的特点: (1)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优化技术, 并强调系统整体最优。 (2)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 综合性。 (3)具有显著的系统分析特点,其各种方 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 利用计算机求解。 (4)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三、 优化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1.优化模型的基本要求 (1)能完整的描述所研究的系统,以便 能代替现实供我们分析研究; (2)在适合研究问题的前提下,模型应 尽量简单。 建立模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以最简单的模型解块最复杂的实际问题
三、优化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1.优化模型的基本要求 (1)能完整的描述所研究的系统,以便 能代替现实供我们分析研究; (2)在适合研究问题的前提下,模型应 尽量简单。 ◆建立模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以最简单的模型解决最复杂的实际问题

2.分析和求解优化模型的步骤 Step1:提出并形成问题 (系统诊断、 系统分析) Step2:建立优化模型 Step3:分析并求解模型 Step4:检验并评价模型 Step5:应用或实践模型的解
2. 分析和求解优化模型的步骤 Step1: 提出并形成问题 (系统诊断、系统分析) Step2: 建立优化模型 Step3: 分析并求解模型 Step4: 检验并评价模型 Step5: 应用或实践模型的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大学:《系统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ppt
- 吉林大学:《系统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ppt
- 吉林大学:《农业生物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完整讲稿,共六章,主讲:张强).pdf
- 吉林大学:《数字农业技术》课程教学课件(完整讲稿,共七章,主讲:肖英奎).pdf
- 《中国农学通报》:缓控释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与农学性状的影响.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有害生物治理》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农业有害生物及治理教学大纲.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十章 葡萄品种区域化及良种繁育推广.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六章 红色酿酒葡萄品种.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八章 鲜食葡萄品种.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九章 其它鲜食、无核、制汁及砧木葡萄品种.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七章 白色酿酒葡萄品种.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四章 葡萄品种选育的途径和方法(一).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五章 葡萄品种选育的途径和方法(二).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三章 葡萄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二章 葡萄性状的研究方法.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一章 葡萄的起源与系统分类.pdf
- 《葡萄品种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绪论.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品种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品种学》课程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打印版).pdf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品种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负责人:负责人:惠竹梅).pdf
- 吉林大学:《系统工程》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系统预测与决策方法.ppt
-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教学)作物栽培学——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初花期).ppt
-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教学)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ppt
-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教学)田间实验与统计分析——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ppt
- 河北农业大学:《作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教学)农业推广案例分析——太行山区“岗底模式”带来的效益.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植物有害生物检疫》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编写:王建国、向苗莲、李小珍).doc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编写:王建国、杨明旭).doc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农业昆虫学》课程实验指导(植保专业本科用,编写:朱杏芬).doc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植保专业).doc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稻棉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棉花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及四个栽培棉种的识别.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水稻的植物学特征及籼粳以及粘糯的识别.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水稻叶鞘淀粉含量的检定.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的形态特征及大麦亚种的识别.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油菜主要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及三种类型识别.ppt
- 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实验教学课件(PPT讲稿)作物生长分析.ppt
- 扬州大学:农学院各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0).doc
-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教学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4).doc
-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4).doc
- 扬州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14).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