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

第1章绪论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2衡量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3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且标
第1章 绪 论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2 衡量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3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 1.4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

1.1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通信的定义 1.1.2通信的分类 1.1.3通信系统的组成
1.1 通信的基本概念 1.1.1 通信的定义 1.1.2 通信的分类 1.1.3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1通信的定义 通信的一般定义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 地方进行消息的有效、可靠的传送与交换。传 送或交换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称 为通信系统
1.1.1 通信的定义 通信的一般定义是: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 地方进行消息的有效、可靠的传送与交换。传 送或交换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称 为通信系统

1.1.2通信的分类 1.按通信业务种类划分 2.按用户类型划分 3.按传输媒介划分 4.按所传的信号形式划分 5.按通信一方是否运动划分 6.按设备的工作频段划分 表1.1通信频段及传输媒介 7.按调制方式划分 8.按多地址复用方式划分 9.按消息传送的方向分 10.按数字信号排序划分 11.按通信的网络形式(拓扑结构)划分
1.1.2 通信的分类 1. 按通信业务种类划分 2. 按用户类型划分 3. 按传输媒介划分 4. 按所传的信号形式划分 5. 按通信一方是否运动划分 6. 按设备的工作频段划分 表1.1 通信频段及传输媒介 7. 按调制方式划分 8. 按多地址复用方式划分 9. 按消息传送的方向分 10. 按数字信号排序划分 11. 按通信的网络形式(拓扑结构)划分

表1.1通信频段及传输媒介 频率范围 波长 符号 传输媒介 用途 甚低频 有线线对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 3Hz~30kHz 103m-10m VLF 长波无线电 长距离导航时标 低频 有线线对 30 kHz~300kHz 10m~103m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LF 长波无线电 中频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 300kHz~3MHz 103m~102m MF 中波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 高频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 3MHz~30MHz 102m10m HF 短波无线电 定点军用通信、业余无线电 甚高频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电视、调频广播、空中管制、 30MHZ~300MHZ 10m1m VHF 波导、米波无线电 车辆通信、导航、集群通信、 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cm 特高频 波导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 10cm UHF 分米波无线电 点对点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 波导 微波接力、卫星和空间通信、 3GHz~30GHz 10cm~1cm SHF 厘米波无线电 雷达 极高频 波导 雷达、微波接力、射电天文 30GHz~300GHz 1cm~lmm EHF 毫米波无线电 学 3X10cm~ 紫外、 光纤 10GHz~10GHz 可见光 光通信 3×10cm 激光空间传播 红外
表1.1 通信频段及传输媒介 频率范围 波 长 符 号 传输媒介 用 途 3Hz~30kHz 108m~104m 甚低频 VLF 有线线对 长波无线电 音频、电话、数据终端、 长距离导航时标 30 kHz~300kHz 104m~103m 低频 LF 有线线对 长波无线电 导航、信标、电力线通信 300kHz~3MHz 103m~102m 中频 M F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中波无线电 调幅广播、移动陆地通信、 业余无线电 3MHz~30MHz 102m~10m 高频 H F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短波无线电 移动无线电话、短波广播、 定点军用通信、业余无线电 30MHz~300MHz 10m~1m 甚高频 VHF 有线线对、同轴电缆、 波导、米波无线电 电视、调频广播、空中管制、 车辆通信、导航、集群通信、 无线寻呼 300MHz~3GHz 100cm~ 10cm 特高频 UHF 波导 分米波无线电 电视、空间遥测、雷达导航、 点对点通信、移动通信 3GHz~30GHz 10cm~1cm 超高频 SHF 波导 厘米波无线电 微波接力、卫星和空间通信、 雷达 30GHz~300GHz 1cm~1mm 极高频 EHF 波导 毫米波无线电 雷达、微波接力、射电天文 学 105GHz~107GHz 3×10-4cm~ 3×10-6cm 紫外、 可见光 红外 光纤 激光空间传播 光通信

1.1.3通信系统的组成 不论通信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3个组成部 分:一是发送端,二是接收端,三是收发端之 间的信道。图1.4所示为抽象概括的一般通信系 统模型。 1.模拟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系统 3.数据通信系统
1.1.3 通信系统的组成 不论通信是何种形式都必须有3个组成部 分:一是发送端,二是接收端,三是收发端之 间的信道。图l.4所示为抽象概括的一般通信系 统模型。 1. 模拟通信系统 2. 数字通信系统 3. 数据通信系统

图1.4抽象概括的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发送端 接收端 信息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受信者 噪声源
图1.4 抽象概括的一般通信系统模型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噪声源 信息源 受信者 发送端 接收端

1.2衡量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2.1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2模拟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2.3数字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2 衡量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 1.2.1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2.2 模拟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2.3 数字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2.1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 有效性:指消息的传输速度。一般主要指 频带利用率 (2)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的质量。 (3) 适应性:指环境使用条件。 (4) 标准性:指元件的标准性和互换性。 (5) 经济性:指成本是否低。 (6) 保密性:是否便于加密。 (7) 维护性:是否方便维修和维护
1.2.1 一般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 有效性:指消息的传输速度。一般主要指 频带利用率。 (2)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的质量。 (3) 适应性:指环境使用条件。 (4) 标准性:指元件的标准性和互换性。 (5) 经济性:指成本是否低。 (6) 保密性:是否便于加密。 (7) 维护性:是否方便维修和维护

1.2.2 模拟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有效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通常用有效传输频 带(系统带宽)来衡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 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模拟系统的 有效传输带宽越小,系统同时传输的话路数 也就越多,有效性就越好。 2.可靠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用信噪功率比来衡 量。信噪功率比S越大,通信质量越高
1.2.2 模拟通信指标的具体表述 1. 有效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通常用有效传输频 带(系统带宽)来衡量,同样的消息用不同的调 制方式,则需要不同的频带宽度。模拟系统的 有效传输带宽B越小,系统同时传输的话路数 也就越多,有效性就越好。 2. 可靠性 模拟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用信噪功率比来衡 量。信噪功率比S/N越大,通信质量越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一 四路优先判决电路(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 数字定时器(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九 竞争冒险(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八 555时基电路(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七 波形产生及单稳态触发器(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六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综合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五 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综合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四 集成电路测试及研究(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三 触发器(验证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综合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一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验证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电子技术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pdf
- 《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参考资料)DE2中文用户手册(DE2教学开发板).pdf
-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中心内部培训教材《SOPC系统设计入门教程》教学资源(PDF电子书,主编:邵舒渊、卢选民,共六章).pdf
- 《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参考资料)FPGA设计流程指南.pdf
- 《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参考资料)FPGA基础知识(FPGA设计的指导性原则、FPGA设计的具体准则).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三 步进电机控制实验.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二 电梯控制实验.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一 交通灯实验.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EDA技术基础与实践(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 VGA彩条信号发生器实验.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信道与噪声.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模拟通信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信源及压缩编码.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通信加密.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7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8章 多路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0章 现代数字调制.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1章 用户接入网.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2章 同步原理.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3章 信息交换.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4章 数据通信协议.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5章 数据通信网.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6章 现代通信系统及技术介绍.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信息的基本概念.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信息的度量.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离散无记忆信源无失真编码.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有噪信道编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