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1章 用户接入网

第11章用户接入网 11.1概述 11.2铜缆接入网(xDSL) 11.3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C) 11.4光纤接入网(OAN) 11.5无线接入网WLL)
第11章 用户接入网 11.1 概 述 11.2 铜缆接入网(xDSL) 11.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 11.4 光纤接入网(OAN) 11.5 无线接入网(WLL)

11.1概述 11.1.1接入网的分类 11.1.2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11.1 概 述 11.1.1 接入网的分类 11.1.2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11.1.1接入网的分类 1.什么是用户接入网 2.接入网的分类 根据接入网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 接入网,进一步进行划分,有基于铜缆的数字用户 环路(xDSL)、基于有线电视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 网(FC)、基于光纤线路的全数字宽带化光用户环 路(FTTL),以及无线本地环路(WLL)。另外,根据 接入网的频带宽度和速度,也有窄带、宽带和低速、 高速之分。常见接入网的分类如图11.3所示
11.1.1 接入网的分类 1. 什么是用户接入网 2. 接入网的分类 根据接入网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 接入网,进一步进行划分,有基于铜缆的数字用户 环路(xDSL)、基于有线电视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 网(HFC)、基于光纤线路的全数字宽带化光用户环 路(FTTL),以及无线本地环路(WLL)。另外,根据 接入网的频带宽度和速度,也有窄带、宽带和低速、 高速之分。常见接入网的分类如 图11.3所示

图11.3接入网的分类 光纤到路边FTTC) 光纤到大楼(FTTB) 光缆接入网〈光纤到用户(FTTH) 光纤到办公室(FTTO)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DSL) 有线接入网 单线对数字用户(SDSL) 铜缆接入网 甚高数据速率数字用户(VDSL)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 接入网 基于微波 固定无线网 L基于卫星 无线接入网 基于无绳电话 移动无线网 基于集群无线电话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 交互式数字图象(SDV 综合接入网 有线+无线
图11.3 接入网的分类 有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 光缆接入网 铜缆接入网 综合接入网 固定无线网 移动无线网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 基于集群无线电话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 基于无绳电话 基于微波 交互式数字图象(SDV) 有线+无线 光纤到路边(FTTC) 光纤到大楼(FTTB) 光纤到用户(FTTH) 光纤到办公室(FTTO)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DSL) 单线对数字用户(SDSL) 甚高数据速率数字用户(VDSL) 接入网 基于卫星

11.1.2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用户接入网的功能接口有3种(图11.4),即 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和网 络管理接口(Q3)。原则上,接入网对其所支持 的SNI和UNI的类型和数日并不作限制。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有5个方面。 1.用户端口功能 2.核心功能 3.传送功能 4.业务端口功能 5.接入网系统维护管理功能
11.1.2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用户接入网的功能接口有3种(图11.4),即 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网 络管理接口(Q3 )。原则上,接入网对其所支持 的SNI和UNI的类型和数目并不作限制。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有5个方面。 1.用户端口功能 2.核心功能 3.传送功能 4. 业务端口功能 5. 接入网系统维护管理功能

图11.4用户接入网的功能接口 电信网络管理 Q; 接入网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UNI SNI 用户-网络接口 用户 业务 端口 核心 传送 核心 端口 业务节点接口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 控制和管理 用户承载和用户信令信息
图11.4 用户接入网的功能接口 用户 端口 功能 核心 功能 接入网系统管理功能 电信网络管理 接入网 用户-网络接口 传送 业务节点接口 功能 核心 功能 业务 端口 功能 UNI SNI 控制和管理 用户承载和用户信令信息 Q3

11.2铜缆接入网(xDSL) 11.2.1概述 11.2.2HDS 11.2.3ADSL
11.2 铜缆接入网(xDSL) 11.2.1 概述 11.2.2 HDSL 11.2.3 ADSL

11.2. 1概述 多媒体数字信息需求的增大,使得在现有 电话铜缆基础上,实现高速数字通信的技术一 一数字用户线(DSL),应运而生。其魅力在于 利用现有铜缆,在投资少的前提下,获得高速 率、高质量的通信,给现有电话用户提供更多 的服务。 数字用户线DSL)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来提高模拟信道铜缆电话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和 信号质量的一种技术
11.2.1 概述 多媒体数字信息需求的增大,使得在现有 电话铜缆基础上,实现高速数字通信的技术— —数字用户线(DSL),应运而生。其魅力在于 利用现有铜缆,在投资少的前提下,获得高速 率、高质量的通信,给现有电话用户提供更多 的服务。 数字用户线(DSL)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来提高模拟信道铜缆电话线的数据传输速率和 信号质量的一种技术

11.2.2HDS DSL的特点是在两对双绞铜线上,采用 有效的调制、数字均衡、回波抵消、信道编码 等技术,均衡全部频段的线路损耗,消除噪声 及串扰,使得用户环路的两对常规铜芯电缆能 以2.048Mbps的速率全双工地进行数据传输, 中继距离达3公里~5公里。 HDSL系统由2.048Mbps的E1接口、数据 映射以及收发器3个部分组成。其系统组成结 构如图11.5所示
11.2.2 HDSL HDSL的特点是在两对双绞铜线上,采用 有效的调制、数字均衡、回波抵消、信道编码 等技术,均衡全部频段的线路损耗,消除噪声 及串扰,使得用户环路的两对常规铜芯电缆能 以2.048Mbps的速率全双工地进行数据传输, 中继距离达3公里~5公里。 HDSL系统由2.048Mbps 的E1接口、数据 映射以及收发器3个部分组成。其系统组成结 构如 图11.5所示

图11.5HDSL系统组成结构 交换机 收 角户驻地 8065 接 双绞线 印接 825 网(用户 数据映射 器 收发器 数据映射 终端) 2B1Q线路码 微处理翠 收 微处理器 RS232 器 收发器 RS232 ADSL收发信机 双绞线 ADSL收发信机
图11.5 HDSL系统组成结构 E1 接 口 收 发 器 收 发 器 数 据 映 射 ADSL收发信机 收 发 器 收 发 器 数 据 映 射 E1 接 口 G.7 0 3 用户驻地 网(用户 G 终端) .70 交 3 换 机 ADSL收发信机 RS232 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 RS232 双绞线 双绞线 2B1Q 线路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0章 现代数字调制.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8章 多路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7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通信加密.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编码).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信源及压缩编码.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模拟通信系统.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信道与噪声.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一 四路优先判决电路(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十 数字定时器(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九 竞争冒险(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八 555时基电路(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七 波形产生及单稳态触发器(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六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综合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五 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综合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四 集成电路测试及研究(设计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三 触发器(验证性).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字逻辑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内容)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综合性).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2章 同步原理.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3章 信息交换.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4章 数据通信协议.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5章 数据通信网.pdf
- 《现代通信原理 Modern Communication Principl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6章 现代通信系统及技术介绍.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信息的基本概念.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信息的度量.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离散无记忆信源无失真编码.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有噪信道编码.pdf
- 《信息论与编码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限失真信源编码.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一章 绪论.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二章 短波通信与短波通信系统.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三章 微波中继通信系统.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五章 光纤通信系统.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四章 卫星中继通信系统(1/2).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四章 卫星中继通信系统(2/2).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七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pdf
- 《现代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打印版)第六章 移动通信系统.pdf
- 《现代交换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Exchange》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