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2)大气运动方程

第2节大气运动方程 标准坐标系的运动方程(局地直角坐标系) dv 1 VPp-22×V+g+F dt +2Q2sin -2Q2wcos o+ F OX 2Qu sin o+ F 分量形式:dt 1 op _2Q2u cos p-8+F dt p az
第2节 大气运动方程 一.标准坐标系的运动方程(局地直角坐标系) 分量形式: 1 2 d V p V g F dt = − − + + 1 2 sin 2 cos 1 -2 sin 1 2 cos x y z du p w F dt x dv p u F dt y dw p u g F dt z = − + − + = − + = − + − +

1.尺度简化 大气运动系统的水平尺度(水平范时间尺度 分类 围所占有的空间) 星尺度 104km 周 大尺度 103km 几天 中尺度 102km 1天 「小尺度 10 km 几小时
1.尺度简化 大气运动系统的 分类 水平尺度(水平范 围所占有的空间) 时间尺度 行星尺度 104 km 周 大尺度 103 km 几天 中尺度 102 km 1天 小尺度 10 km 几小时

2大尺度系统的简化方程 一级简化方程(最大项次大项)f=2sinq 1 ap+ f dX dt
2.大尺度系统的简化方程 一级简化方程(最大项,次大项) f = 2 sin 1 1 1 0 du p fv dt x dv p fu dt y p g x = − + = − − = − −

零级简化方程(最大项) O ox O 1 op- fi g
零级简化方程(最大项) − = − − = − + = − g z p f u y p f v x p 1 0 1 0 1 0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特征(中高纬) 1准水平 -0 d a? →0 2准静力平衡 dt 3准地转 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4.自由大 F-0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特征(中高纬): 1.准水平 ω→0 2.准静力平衡 3.准地转 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4.自由大气 F→0

二、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z坐标系:(X,y,z,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p坐标系:(xyp,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1.等高面图的概念 a等高面:空间高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等高面为平面,面上高度处处相等,但气压不等 b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面为曲面,气压相等,但海拔高度不等
二、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z坐标系:(x,y,z,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p坐标系:(x,y,p,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1.等高面图的概念 a.等高面:空间高度相同的点组成的面 等高面为平面,面上高度处处相等,但气压不等 b.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面为曲面,气压相等,但海拔高度不等

所以∫等压面图分析高度场—高空图 等高面图分析气压场——地面图 显示气压场形势 等压面图的优点:气压面是个常数,公式得到简化 例如状态方程p=2 P、T为单值函数,可以讨论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又如位温 =7/10003c7 P
所以 等压面图分析高度场——高空图 等高面图分析气压场——地面图 显示气压场形势 等压面图的优点:气压面是个常数,公式得到简化 例如状态方程 P、T为单值函数,可以讨论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又如位温 1000 R CP T P =

等压面图的高度单位(位势高度) 几何米、位势米、位势能mgh 重力势能(位势)—单位质量空气由海平面上升到z高 度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表达式:= 单位:焦耳/千克 f=gdz g=gz g=const
2,等压面图的高度单位(位势高度) • 几何米、位势米、位势能 mgh 重力势能(位势)——单位质量空气由海平面上升到z高 度时,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表达式: 单位:焦耳/千克 g=const

·1位势米因为当z=1米Φ=9.8焦/千克 所以认为定义一位势米就是98焦/千克 位势高度: 々、重力位势 1位势米98 ¤贝0 g=9.8常数
• 1位势米 因为当z=1米 Φ=9.8焦/千克 所以认为定义一位势米就是9.8焦/千克 位势高度: g=9.8 常数

等位势面的优点: 等位势面不平行于等几何面,只在海平面上重合 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无重力分量—相 当于是空中水平面
• 等位势面的优点: 等位势面不平行于等几何面,只在海平面上重合 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无重力分量——相 当于是空中水平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主讲:刘因).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绪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五.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四.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三.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二.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一.doc
- 中国地质大学:《GIS原理与方法》讲义.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doc
- 《中长期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接的重要性.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课程概况.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二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内容).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三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五章 长期天气过程特征与长期天气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八章 长期天气统计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九章 中长期天气预报自动化系统.ppt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_电子教案(刘志宏).pdf
- 《地球系统》(中英文)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西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职能分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3)静力学方程、连续方程和热力学能量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4)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1)气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2)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3)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4)锋生与锋消.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1)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2)涡度和涡度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3)位势倾向方程ω和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4)温带气旋与反气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1)大气平均流场特征和季节转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3)极地环流概况.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4)西风带大型扰动.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5)高空急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6)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1)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2)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3)高空天气形势预报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4)地面形势预报方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