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4)西风带大型扰动

第四节西风带大型扰动 环流指数与指数循环 1.西风岸大气环流两种基本状态 ∫纬向环流——平直西风环流 经向环流——波状流型具有较大南北向气流 或出现大型暖高压,冷低压 2.西风指数 Ⅰ=H35-H5s1 36 ∑H(35) ∑H4(553 ∑ A=1 36a 36 A=1 高指数:I值大——西风强,纬向环流为主 低指数:Ⅰ值小——西风弱,经向环流为主
一、环流指数与指数循环 1.西风岸大气环流两种基本状态 纬向环流——平直西风环流 经向环流——波状流型具有较大南北向气流 或出现大型暖高压,冷低压 2.西风指数 第四节 西风带大型扰动 ( ) ( ) 36 36 36 35 55 1 1 1 1 1 1 35 55 36 36 36 I H H H H H − − = = = = − = − = 高指数:I值大——西风强,纬向环流为主 低指数:I值小——西风弱,经向环流为主

3、指数环流(指数循环) 大气环流演变呈“指数循环”状态——经 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不断交替转换,循环出现 高指数——低指数——高指数
3、指数环流 (指数循环) 大气环流演变呈“指数循环”状态——经 向环流和纬向环流不断交替转换,循环出现: 高指数——低指数——高指数

西风带长波 1、西风带波动分为三类: ①超长波—波长>10000km,北半球2~3个波 由地形和海陆分布的强迫振动引起 ②长波——波长3000~10000km,50~120经距 北半球3~7个波,由行星锋区长波扰 动所引起 ③短波——几百~3000km,由锋区中的短波扰 动所引起
二、西风带长波 1、西风带波动分为三类: ① 超长波——波长>10000km,北半球2~3个波, 由地形和海陆分布的强迫振动引起 ② 长 波——波长3000~10000km,50~120经距, 北半球3~7个波,由行星锋区长波扰 动所引起 ③ 短 波——几百~3000km,由锋区中的短波扰 动所引起

合成 长波 一一短波 图4.30长短波的叠置 般情况下,长波和短波不容易分辨。如图所示,迭加后的长 波槽就变得极不明显,而长波脊则因为同位相迭加显得很强
一般情况下,长波和短波不容易分辨。如图所示,迭加后的长 波槽就变得极不明显,而长波脊则因为同位相迭加显得很强

长波的辨认方法:1)时间平均图(P175图431b) ! 图4-31(a)1963年12月21一25日500百帕平均图 图1.31(b)1963年12月23且灬时300百帕等圉
2、长波的辨认方法: 1) 时间平均图 (P175 图4.31 b)

2)空间平均图(P177图431c) 5】6 图4.31(c)1963年12月2308时500有帕空间平均图(d=670公里)
2) 空间平均图 (P177 图4.31c)

3)平均高度廓线图(P178图431d) 当± 二 4 24 5Q心a中唐平
3) 平均高度廓线图 (P178 图4.31d)

4)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征 深厚系统:700~对流层顶 长波:50~120经距,移速慢:10经距/天,静止或西退 热力结构:冷性槽,暖性脊
4) 分析长波的结构和特征 •深厚系统:700~对流层顶 •长波:50~120经距,移速慢:10经距/天 ,静止或西退 •热力结构:冷性槽,暖性脊

3、长波的移动 1)长波波速公式 条件:正压,水平无辐散运动 d+s) dt 9855,c 0 用小扰动法将方程线性化: 假设 0 y
3、长波的移动 1) 长波波速公式 条件:正压,水平无辐散运动 ——① 用小扰动法将方程线性化: 假设:

av a x ax a ax 带入①式 Qb+ax+y0+y月=其中p=9-208 a2v-82y,a2y R 得到 a-v 十g +νB=0—② at ax 上式为一个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波动方程 设其解: 2 x一C 即将长波视为在基本的西风气旋上迭加的经向正 (余)弦波
则: 带入①式 其中 得到 —— ② 上式为一个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 ——波动方程 设其解: —— ③ 即将长波视为在基本的西风气旋上迭加的经向正 (余)弦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3)极地环流概况.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1)大气平均流场特征和季节转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4)温带气旋与反气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3)位势倾向方程ω和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2)涡度和涡度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1)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4)锋生与锋消.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3)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2)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1)气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4)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3)静力学方程、连续方程和热力学能量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2)大气运动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主讲:刘因).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绪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五.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四.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三.doc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5)高空急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6)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1)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2)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3)高空天气形势预报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4)地面形势预报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5)地形和摩擦的影响.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6)天气学预报的方法和思路.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习题库.ppt
-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ppt
- 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第八章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Syllabus of Physical Geology.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1 Meet Planet Earth.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1-2 Meet Planet Earth.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2:Global Tectonics Our Dynamic Planet.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3:Atoms, Elements, Minerals, Rocks - Earth's Building Materials.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4:Igneous rocks - Product of Earth's Internal Fire.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5:Magma And Volcanoes.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6:Weathering and Soils.ppt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PPT教学课件(英文版)Chapter 7:Sediments and Sedimentary Rocks - Archives of Earth’s History.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