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天气学原理课件
天气学原理课件

前言 1.天气学发展史 17世纪以前,“经验时期”《气象通典》 17—19世纪初,“实验时期”(1820)第一张天气图 的产生一一大气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20年代——现在“理论研究时期
前言 1.天气学发展史 17世纪以前,“经验时期”《气象通典》 17—19世纪初,“实验时期”(1820)第一张天气图 的产生——大气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20年代——现在“理论研究时期

2.大气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20-1920年,分析地面天气图 简单外推预测天气 第二个阶段:1920-1940年,挪威学派 V Bjerknes “锋面理论和气旋波动理论” 第三个阶段:1940-1960年,芝加哥学派 Rossby “大气长波理论” 第四个阶段:1960—现在,产生多门学科来预测天气
2.大气科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1820—1920年 , 分析地面天气图—— 简单外推预测天气 • 第二个阶段:1920—1940年 , 挪威学派V.Bjerknes “锋面理论和气旋波动理论” • 第三个阶段:1940—1960年 , 芝加哥学派Rossby “大气长波理论” • 第四个阶段:1960—现在 , 产生多门学科来预测天气

3.天气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研究整个地球大气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 规律及其物理本质——预测天气 研究方法:1、天气图——工具 建立天气模式,分析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 2、定性的物理分析方法 a)天气图看懂 b)公式意义明确(不在于推导)
3.天气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研究整个地球大气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 规律及其物理本质——预测天气 研究方法:1、 天气图——工具 建立天气模式,分析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 2、定性的物理分析方法 a)天气图看懂 b)公式意义明确(不在于推导)

4.课程内容和参考书 内容:1—5章 参考书:梁必琪的《天气学》 5.要求 天气学、天气分析、动力气象联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 每章思考题——记忆 考试:思考题范围之内
4.课程内容和参考书 内容:1——5章 参考书:梁必琪的《天气学》 5.要求 • 天气学 、天气分析、动力气象联系学习 • 认真阅读课本 • 每章思考题——记忆 • 考试:思考题范围之内

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1节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动气块受到的大气的净压力。 体积区y=x6y2质量:即=MD3 B面所受压力:P 凸1凸2 aP A面所受压力:-P+6x16y6z ax
第1节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一 .气压梯度力:单位质量动气块受到的大气的净压力。 体积: 质量: B面所受压力: A面所受压力:

X方向受的压力为: dP aP PEySz-P+-8x8y8z Sxsyaz x 同理:y方向所受净压力为: 凸正凸1凸2 z方向所受净压力为: x
x方向受的压力为: 同理:y方向所受净压力为: z方向所受净压力为:

总的净压力为: aP+ aP i+j+k5xSy8z=-VP8xSy8z dx a az 压梯度力 dX2)02 ×母 + poxy u p p(ax t
总的净压力为: 气压梯度力:

讨论: 1气压梯度力是由气压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一的方向,即由高压 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3.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的 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在同样的气压梯度下,高出的风就比低处的风大 因为高空的密度小
讨论: 1.气压梯度力是由气压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 的方向,即由高压 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 3.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的 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在同样的气压梯度下,高出的风就比低处的风大, 因为高空的密度小。 + + = − = − − = k z P j y P i x P P x y z P x y z G 1 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主讲:刘因).ppt
- 合肥工业大学:《地球科学概论》绪论.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五.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四.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三.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二.doc
-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集)习题一.doc
- 中国地质大学:《GIS原理与方法》讲义.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习题资料.doc
- 《中长期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接的重要性.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课程概况.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二章 中期天气过程特征和中期天气过程模式(内容).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三章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五章 长期天气过程特征与长期天气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八章 长期天气统计预报.ppt
- 《中长期天气预报》第九章 中长期天气预报自动化系统.ppt
- 吉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_电子教案(刘志宏).pdf
- 《地球系统》(中英文)讲义ppt电子课件.ppt
- 西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职能分类.ppt
- 西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第十二章 城市问题部分.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2)大气运动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3)静力学方程、连续方程和热力学能量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1.4)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1)气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2)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3)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气团与锋(2.4)锋生与锋消.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1)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和分类.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2)涡度和涡度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3)位势倾向方程ω和方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气旋和反气旋(3.4)温带气旋与反气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1)大气平均流场特征和季节转换.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与大气环流的基本模型.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3)极地环流概况.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4)西风带大型扰动.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5)高空急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大气环流(4.6)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1)天气系统的外推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2)天气系统的运动学预报法.ppt
-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天气系统与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5.3)高空天气形势预报方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