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七章 湿空气

第七章湿空气
第七章 湿空气

7-1湿空气和干空气湿空气是指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完全不含水蒸气的空气成为干空气。湿空气是水蒸气和于空气的混合物。其压力等于水蒸气和干空气的分压力的总和:p=p+PDA式中:P一一水蒸气的分压力PDA干空气的分压力
7-1 湿空气和干空气 湿空气是指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完全不含水蒸 气的空气成为干空气。 湿空气是水蒸气和干空气的混合物。其压力等 于水蒸气和干空气的分压力的总和: DA p p p = v + 式中: ——水蒸气的分压力 ——干空气的分压力 pv DA p

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通常处于过热状态,即水蒸气的分压力低于当时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图7-1和7-2中状态a),为不饱和空气。如果水蒸气的分压力达到了当时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图7-1和7-2中状态b),这时的湿空气为饱和空气
湿空气中的水蒸气通常处于过热状态,即水蒸气的分 压力低于当时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图7-1和7-2中状 态a),为不饱和空气。 如果水蒸气的分压力达到了当时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 (图7-1和7-2中状态b),这时的湿空气为饱和空气

7-2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湿度是用来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的。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通常指1m3)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所以,绝对湿度也就是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m.P,V对于饱和空气
7-2 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湿度是用来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的。 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通常指1m3)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 气的质量,所以,绝对湿度也就是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密度: 对于饱和空气 v 1 v v m V v = = '' 1 1 sv sv v v = =

相对湿度(饱和度)是指绝对湿度和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即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的比值:P?PsyPv,max因为ppPRRg,vg.1所以P,/(R.TOg.0=Ps/(Rg,T)PsyPsvg.1
相对湿度(饱和度)是指绝对湿度和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 最大绝对湿度(即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的比值: ,max v v v sv = = 因为 , , , v sv v sv g v g v p p R T R T = = 所以 , , ( ) ( ) v v v g v sv sv g v sv p R T p p R T p = = =

7-3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露点温度tPsv(ta)p,PsyPsv(t)对于饱和空气ta =t,=1
7-3 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 露点温度td ( ) ( ) d sv t v sv sv t p p p p = = 对于饱和空气 , 1 d t t = =

干湿球温度计如图7-6Cmmn湿球温度t干球强度计温球摄度湿球温度总是界于露点温度和干球温度之间:计ta<tw<t(当p<l)对于饱和空气,这三种温度相等ta=tw=t (当β=l)
湿球温度tw 干湿球温度计如图7-6 湿球温度总是界于露点温度和干球温度 之间: 对于饱和空气,这三种温度相等: d w t t t ( 1) 当 t d w t t = = ( 1) 当 =

7-4含湿量、烩和烩湿图含湿量:是指单位质量(每千克)干空气夹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克数)d =1000 ㎡=1000 m,/V=1000 P-g/ kg(DA)mps/VmDAPDA含湿量;DA表示干空气。式中:d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pdp,621.99 + d
7-4 含湿量、焓和焓湿图 含湿量:是指单位质量(每千克)干空气夹带的水蒸气的质 量(克数) 1000 1000 1000 ( ) v v v DA DA DA m m V d g kg DA m m V = = = 式中:d——含湿量;DA表示干空气。 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 621.99 v pd p d = +

湿空气的是对1kg干空气而言的[或者说是对(1+0.001d)kg湿空气而言的:H = hpa +0.001dh, KJ / kg(DA)式中: H-湿空气的恰-干空气的比焰hph,一水蒸气的比烩
湿空气的焓是对1 kg干空气而言的[或者说是对(1+0.001d)kg 湿空气而言的]: 0.001 H h dh = + DA v KJ kg DA ( ) 式中: H ——湿空气的焓 ——干空气的比焓 ——水蒸气的比焓 DA h v h

烩湿图其中β =100% 的定相对湿度线上的各点表示不同温度的饱和空气,称为饱和空气线
焓湿图 其中 =100% 的定相对 湿度线上的各点表示不同温 度的饱和空气,称为饱和空 气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八章 能源的合理利用及新能源简介.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六章 制冷循环.ppt
-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Heat Engineering A.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基础.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发动机的排气涡轮增压.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内燃机污染物的生成与控制.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发动机的特性.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发动机台架试验解说.pdf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英汉单词对照表.doc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名词解释.doc
- 《发动机原理》课程试验指导书.doc
- 《发动机原理》课程授课教案 Principle of Engine.doc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rinciples(热能与动力工程).doc
- 《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Engine(车辆、交通).doc
- 山东理工大学:《内燃机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配气机构.pdf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五章 水蒸气性质和蒸汽动力循环.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三章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工程热力学)第一章 绪论.ppt
-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共四个实验).doc
- 《热工基础》课程习题集(含答案)传热学思考题及习题答案(共九章).doc
- 《热工基础》课程习题集(含答案)工程热力学习题及答案.doc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五章 单相流体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六章 辐射传热.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四章 对流传热原理.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一章 绪论.ppt
- 《热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传热学)第二章 导热基本定律和稳态导热.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