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汽车转向系统

吉祥P崇第十九章汽车转向系统1111111
第十九章 汽车转向系统

概述第一节S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①保证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和正常行驶S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与组成机械转向系统:7以驾驶员体力为转向能源,所有传力件是机械零件i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①动力转向系统:福i驾驶员体力(小部分)和发动机动力(大部分)为转向能源。i组成: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转向加力装置
第一节概 述 § 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 Ø保证汽车按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和正常行驶。 § 汽车转向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Ø 机械转向系统: ¡ 以驾驶员体力为转向能源,所有传力件是机械零件。 ¡ 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Ø动力转向系统: ¡ 驾驶员体力(小部分)和发动机动力(大部分)为转向 能源。 ¡ 组成: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转向加力装置

嘉祥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转向器方向盘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转向轴传动轴转向摇臂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节转向传动机构转向节.梯形臂梯形臂横拉杆OT
机械转向系统的组成 转向器 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传动机构

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吉祥81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台转向油罐动力转向系示意图机械转向器转向液压泵转向摇臂梯形臂转向控制阀花转向节臂转向横拉杆转向动力缸转向轴转向盘
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动力转向装置: § 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转向动力 缸

汽车对转向系的要求及影响转向性能的参数1)两侧车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为了降低汽车转向时车轮的磨损,希望转向时每个车轮都作纯滚动,即要求所有车轮的轴线都相交于一点。S汽车内轮转角B与外轮转角α之间的关系如下:β>cota=cotb + B/ LβB:两侧主销轴线与地面相交点距离aL:汽车轴距0为汽车转尚中心R:汽车转弯半径R=L/sina最小转弯半径Rmin=L/sinamax
1)两侧车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 § 为了降低汽车转向时车轮的 磨损,希望转向时每个车轮 都作纯滚动,即要求所有车 轮的轴线都相交于一点。 § 汽车内轮转角β与外轮转角 α之间的关系如下: β> α O为汽车转向中心 汽车对转向系的要求及影响转向性能的参数

三轴为转向桥的三轴汽车Bβ二轴为转向桥的四轴汽车B稻一稻
v一、三轴为转向桥的三轴汽车 一、二轴为转向桥的四轴汽车

2)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转向器角传动比io1①转向盘转角增量与转向摇臂转角相应增量之比S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ic2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相应增量之比转向系角传动比io:=ialio2转向盘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增量之比。-一转向器方向盘转向轴Y传动轴转向摇臂1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节转向节酒O一梯形臂福梯形臂横拉杆
2)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1 Ø 转向盘转角增量与转向摇臂转角相应增量之比 §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iω2 Ø 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相应增量之比 § 转向系角传动比iω:=iω1iω2 Ø 转向盘转角增量与同侧的转向节的转角增量之比

1111转向系的角传动比11111111转向节转向摇臂转向盘转向器1111111111111111转向传动11转向器角传动比io1机构角传111动比iol1-11//1转向系角传动比iQ1一一111/111111111i0= io1*io2福11111111io1较大,货车为16~32,轿车为12~20;in2较小,,一般为11/11I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转向盘 转向器 转向摇臂 转向节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1 转向传动 机构角传 动比iω1 转向系角传动比iω iω= iω1*iω2 iω1较大,货车为16~32,轿车为12~20;iω2较小,一般为1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6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越大,转动转向盘所需要的操纵力就越小,转向越省力,但转向操纵的灵敏度就会下降。S有的汽车转向器在转向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传动比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可变传动比转向器)一一1111稻1森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越大,转动转向盘所需要的操 纵力就越小,转向越省力,但转向操纵的灵敏度 就会下降。 § 有的汽车转向器在转向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传动 比的大小是不相等的(可变传动比转向器)

3)转向器的传动效率S 定义:①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转向器的效率。①正效率:由转向轴输入,转向摇臂输出的传动效率①逆效率:日由转向摇臂输入,转向轴输出的传动效率转向器方向盘转向轴传动轴转向摇臂直拉杆转向节臂怡索
3)转向器的传动效率 § 定义: Ø转向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称为转向器的 效率。 Ø正效率:由转向轴输入,转向摇臂输出的传动效率 Ø逆效率:由转向摇臂输入,转向轴输出的传动效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转向系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转向系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制动系统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汽车制动系构造与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从动桥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从动桥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五章 驱动桥的设计(上).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五章 驱动桥的设计(下).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驱动桥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离合器设计.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汽车总体设计(山东理工大学:徐家川).pdf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新能源汽车技术(山东理工大学:徐家川).pdf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Ⅱ)复习资料_图样画法综合练习.ppt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Ⅰ,习题解答)第6章 表达方法综合练习p140.ppt
-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14章 计算机绘图技术.doc
- 《汽车设计》课程PPT教学课件(B)汽车制动系构造与设计.ppt
- 《汽车设计》课程PPT教学课件(B)转向系设计.ppt
- 《汽车设计》课程PPT教学课件(B)悬架设计.ppt
- 《汽车设计》课程PPT教学课件(B)驱动桥构造与设计.ppt
- 《汽车设计》课程PPT教学课件(B)万向传动轴设计.ppt
-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转向系统设计.pdf
- 山东理工大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PPT教学课件(十一五教材Ⅱ)综合表达模型.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授课教学大纲 Product Design(I).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授课教学大纲 Product Design 2.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授课教学大纲 Product Design(3).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产品设计概述(第一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二章 产品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二、三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产品设计的程序(第五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产品设计的程序(第四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产品设计的程序(第六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四章 产品形态设计(第八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五章 产品设计中的人机界面设计(第十一、十二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人机工程学.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产品色彩设计.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产品设计的程序.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产品设计概述.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产品设计基本观点.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产品形态设计.ppt
- 内蒙古科技大学:《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产品语义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