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及形位误差测量

表面粗糙度及形位误差测量学时:2学时课题:一、粗糙度测量:二、形位误差测量1.直线度误差测量2.平面度误差测量3.平行度误差测量垂直度误差测量4.5.圆跳动误差测量目的任务:学会使用双管显微镜、自准直仪;掌握形位误差的常规检测方法重点难点:量具的使用操作教学方法:一、粗糙度测量1.目的:学会使用双管显微镜。2.采用仪器:JSG-1型双管显微镜,测量范围:0.8~63um。3.实验步骤:(1)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物镜组,选择时可参考表2一1.表2—1粗糙度(μm)所需物镜总放大倍数物镜组件与工件距离(mm)0.8~1.660X510x0. 0430X260X0. 21.6~6.32. 56.3~2014X120X7X20~6360X9.51
1 表面粗糙度及形位误差测量 学 时: 2 学时 课 题: 一、粗糙度测量: 二、形位误差测量 1. 直线度误差测量 2. 平面度误差测量 3. 平行度误差测量 4. 垂直度误差测量 5. 圆跳动误差测量 目的任务: 学会使用双管显微镜、自准直仪; 掌握形位误差的常规检测方法 重点难点: 量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操作 一、粗糙度测量 1.目的:学会使用双管显微镜。 2.采用仪器:JSG—1 型双管显微镜,测量范围:0.8~63μm。 3.实验步骤: ⑴根据被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取合适的物镜组,选择时可参考表 2—1。 表 2—1 粗糙度(μm) 所需物镜 总放大倍数 物镜组件与工件距离(mm) 0.8~1.6 60× 510× 0.04 1.6~6.3 30× 260× 0.2 6.3~20 14× 120× 2.5 20~63 7× 60× 9.5

(2)把工件安放在工作台上,并使被测量面的切削痕迹与光带方向垂直,当测量圆柱工件时,应将工件放在V型工作台上。(3)见双管显微镜原理图用手托住横臂,松开螺钉,然后缓慢转动螺母,使横臂上下移动,直到目镜中观察到绿色光带和轮廓表面不平的图象为止,再将螺钉紧固。(4)细调整:缓慢转动手轮进行细调,使图象清晰,而且位置在视场中央,同时调整光源镜头调节环,使光带最狭,图象清晰。(5)松开固定目镜的螺钉,转动整个目镜,使目镜中“+”字线中的一根线与波纹轮廓方向一致,然后,锁紧此螺钉。(6)旋转目镜千分尺刻度转筒,从目镜中观察,使“+”字线的水平线与光带的波峰(或波谷)相切,然后在目镜千分尺上记下读数,继续转动目镜千分尺转筒,使“+”字线的同一根线与光带的同一边缘上的波谷(或波峰)相切,记下第二个读数。(7)按规定的粗糙度等级选定基本长度1,利用工作台千分尺在被测轮廓上沿测量方向量取长度1,在1长度内,选择五个最高点和五个最低点,记下10个读数hi、he、hs、...ho。由公式1×(hi+h3+h$+hz+ho) (ha+h+ha+hs+hi)R=2V5即可计算出Rz值。二、形位误差测量1:目的:了解并掌握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的方法及数据处理(列表法和作图法),学会检测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的一般方法。2.使用仪器:自准直仪、百分表、磁力表座、偏摆检查仪、垂直度检定仪、扭簧仪等。3.测量方法及步骤:(1)直线度误差测量该实验是利用JZD型自准直仪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仪器工作距离0~9米仪器测量范围0~9米时0~10仪器读数鼓轮格值1"2
2 ⑵把工件安放在工作台上,并使被测量面的切削痕迹与光带方向垂直,当测量圆柱工件 时,应将工件放在 V 型工作台上。 ⑶见双管显微镜原理图用手托住横臂,松开螺钉,然后缓慢转动螺母,使横臂上下移动, 直到目镜中观察到绿色光带和轮廓表面不平的图象为止,再将螺钉紧固。 ⑷细调整:缓慢转动手轮进行细调,使图象清晰,而且位置在视场中央,同时调整光源 镜头调节环,使光带最狭,图象清晰。 ⑸松开固定目镜的螺钉,转动整个目镜,使目镜中“+”字线中的一根线与波纹轮廓方 向一致,然后,锁紧此螺钉。 ⑹旋转目镜千分尺刻度转筒,从目镜中观察,使“+”字线的水平线与光带的波峰(或 波谷)相切,然后在目镜千分尺上记下读数,继续转动目镜千分尺转筒,使“+”字线的同 一根线与光带的同一边缘上的波谷(或波峰)相切,记下第二个读数。 ⑺按规定的粗糙度等级选定基本长度 1,利用工作台千分尺在被测轮廓上沿测量方向量 取长度 l,在 l 长度内,选择五个最高点和五个最低点,记下 10 个读数 h1、h2、h3、.h10。 由公式 Rz= 1 × (h1+h3+h5+h7+h9)–(h2+h4+h6+h8+h10) 2V 5 即可计算出 RZ值。 二、形位误差测量 1.目的:了解并掌握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的方法及数据处理(列表法和作图法),学会 检测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的一般方法。 2.使用仪器:自准直仪、百分表、磁力表座、偏摆检查仪、垂直度检定仪、扭簧仪等。 3.测量方法及步骤: ⑴直线度误差测量 该实验是利用 JZD 型自准直仪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误差。 仪器工作距离 0~9 米 仪器测量范围 0~9 米时 0~10′ 仪器读数鼓轮格值 1″

被测零件长度1m,桥板跨距10mm零件分段10段要求测出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同时,用列表法和作图法进行误差分析。测量方法及步骤:(2)按照被测表面长度选定桥板的跨距(一般为100~250毫米)。桥板长度1确定之后,把被测表面分成n等分(n=L/1,其中L是被测表面长度)。(3)确定每一格(1秒)所表示的线值。在JZD型自准直仪中每格表示1秒。a,=ltgi=ltg1"=0.0000051若1的单位是mm,a:的单位为μm,则:a;=0.0000051×10*=0.0051,取1=100,于是有:a;=0.5um(4)仪器安装调试:应将自准直仪安装在稳固可靠的位置。最好与被测件刚性地连接固定,以减少振动,将反射镜装在桥板上,使桥板跨角处在分段的第0和第1点处。接通电源,使目镜视场内获得均匀照明调节目镜视度,使测量者感觉目镜分划板成像清晰,调整手轮4、5(见自准直仪),至在目镜视场内出现刻线的自准直象,并使自准直的十字丝象与物镜分划板的十字丝接近重合(即主光轴与反射镜面垂直),然后读数(假定为6’04”)。(5)测量:在读完第一次数后将桥板移到1、2段,等等,依次读出读数。如所测的全部读数为:6'04”、604″、6'06”、6'06”、6'06”、6'08”、610"、6'08”、608”、6'04"、6'02"。则各点对前一点的差值为:、a:=a-a。(秒)和线值a;=0.5(um)2435位067918100022246440a (秒)-2001322a;(μm)0112-1(6)误差数据处理:①列表法测量点相应的理想高度测积累高度各点读数直线度偏差n量1IAh=2aMdiai,=△hi-hiAhi =点1n13
3 被测零件长度 1m,桥板跨距 10mm 零件分段 10 段 要求测出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同时,用列表法和作图法进行误差分析。 测量方法及步骤: ⑵按照被测表面长度选定桥板的跨距(一般为 100~250 毫米)。桥板长度 l 确定之后, 把被测表面分成 n 等分(n=L/l,其中 L 是被测表面长度)。 ⑶确定每一格(1 秒)所表示的线值。在 JZD 型自准直仪中每格表示 1 秒。 ai=ltgi=ltg1″=0.000005l 若 l 的单位是 mm,ai 的单位为μm,则: ai=0.000005l×103 =0.005l,取 l=100,于是有:ai=0.5μm ⑷仪器安装调试:应将自准直仪安装在稳固可靠的位置。最好与被测件刚性地连接固 定,以减少振动,将反射镜装在桥板上,使桥板跨角处在分段的第 0 和第 1 点处。接通电源, 使目镜视场内获得均匀照明调节目镜视度,使测量者感觉目镜分划板成像清晰,调整手轮 4、 5(见自准直仪),至在目镜视场内出现刻线的自准直象,并使自准直的十字丝象与物镜分划 板的十字丝接近重合(即主光轴与反射镜面垂直),然后读数(假定为 6′04″)。 ⑸测量: 在读完第一次数后将桥板移到 1、2 段,等等,依次读出读数。如所测的全部读数为: 6′04″、6′04″、6′06″、6′06″、6′06″、6′08″、6′10″、6′08″、6′ 08″、6′04″、6′02″。 则各点对前一点的差值为:、ai ′ =ai ″ -ao ″ (秒)和线值 ai=0.5(μm) 位 0 1 2 3 4 5 6 7 8 9 10 ai ′ (秒) 0 0 2 2 2 4 6 4 4 0 -2 ai(μm) 0 0 1 1 1 2 3 2 2 0 -1 ⑹误差数据处理: ①列表法 测 量 点 各点读数 ai 积累高度 n Δhi=Σαi 1 测量点相应的理想高度 直线度偏差 Δi=Δhi-Δhi Δhi ′ = i n Σαi n 1

00000001. 1-1. 111122. 2-1. 21233. 3-1. 31344. 4(-1. 4)2555. 5-0. 53866. 6+1. 472107.7+2. 328128. 8(+3. 2)0.9129.9+2. 110-111110Pzar11平均值K==1.1直线度误差△=+3.2-(-1.4)=4.6μm10n1②作图法图解法就是把所测得的数值在坐标纸上作图:横坐标表示分段距离,纵坐标表示读数升降量,将各坐标点连接,即可画出补充测得近似轮廓线,然后按最小条件,作一组平行直线包容该轮廓线,两平等直线间的纵坐标值,即为直线度误差。必须指出,不能把图中两包容线间的垂直距离作为直线度误差。因为坐标图上的纵横坐标不是按相同的比例绘制的,其中横坐标是按所测零件的长度尺寸缩小的比例绘制的,而纵坐标是按测得的升降值放大比例绘制的,同一测量结果,采用不同的比例,两包容线间的距离不等。从以上两种误差处理方法可见,其结果有一定差异,列表法比作图法得到的误差大,这是因为作图法尽可能的接近了最小条件,而列表法实际上是采用了两端点的连线作为包容线的基准,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情况是不符合最小条件的。上面的例子正是一个。但列表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一般适应于精度要求低的零件。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则作图法比较好,但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尽量减小作图误差。2.平面度误差测量4
4 0 0 0 0 0 1 0 0 1.1 -1.1 2 1 1 2.2 -1.2 3 1 2 3.3 -1.3 4 1 3 4.4 (-1.4) 5 2 5 5.5 -0.5 6 3 8 6.6 +1.4 7 2 10 7.7 +2.3 8 2 12 8.8 (+3.2) 9 0 12 9.9 +2.1 10 -1 11 11 0 平均值 K= 1 n Σai= 1 11 =1.1 直线度误差Δ=+3.2-(-1.4)=4.6μm n 10 ②作图法 图解法就是把所测得的数值在坐标纸上作图:横坐标表示分段距离,纵坐标表示读数升 降量,将各坐标点连接,即可画出补充测得近似轮廓线,然后按最小条件,作一组平行直线 包容该轮廓线,两平等直线间的纵坐标值,即为直线度误差。 必须指出,不能把图中两包容线间的垂直距离作为直线度误差。因为坐标图上的纵横坐 标不是按相同的比例绘制的,其中横坐标是按所测零件的长度尺寸缩小的比例绘制的,而纵 坐标是按测得的升降值放大比例绘制的,同一测量结果,采用不同的比例,两包容线间的距 离不等。 从以上两种误差处理方法可见,其结果有一定差异,列表法比作图法得到的误差大,这 是因为作图法尽可能的接近了最小条件,而列表法实际上是采用了两端点的连线作为包容线 的基准,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情况是不符合最小条件的。上面的例子正是一个。但列表法的优 点是简单方便,一般适应于精度要求低的零件。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则作图法比较好, 但要注意作图的准确性,尽量减小作图误差。 2.平面度误差测量

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采用设备:平台、可调千斤顶(锥型头)、百分表和百分表架等。3.平行度误差测量测量两平行孔轴心线的平行度误差。采用设备:平台、等高顶尖座、百分表、百分表架和心轴(根据孔径配制)。4.垂直度误差测量测量直角尺的垂直度误差。采用仪器:直角尺检定仪、扭簧仪。圆跳动误差的测量5.测量台阶轴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采用仪器: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偏摆检查仪的顶针座的最大中心距450mm顶针座的中心高度150mm5
5 测量小平板的平面度误差,采用设备:平台、可调千斤顶(锥型头)、百分表和百分表 架等。 3.平行度误差测量 测量两平行孔轴心线的平行度误差。采用设备:平台、等高顶尖座、百分表、百分表架 和心轴(根据孔径配制)。 4.垂直度误差测量 测量直角尺的垂直度误差。采用仪器:直角尺检定仪、扭簧仪。 5.圆跳动误差的测量 测量台阶轴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采用仪器:偏摆检查仪、百分表等。偏摆检查 仪的顶针座的最大中心距 450mm 顶针座的中心高度 150m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二 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一 常见机构认知.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齿轮传动设计.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精密机械设计概论.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凸轮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Précision Machinery Design.pdf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10 后桥总成装配工艺分析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9 微车主减速器配对齿轮振动性能测试系统.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8 传动轴中间支撑性能优化设计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7 传动轴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6 减速器主被齿轮齿侧间隙研究与分析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5 后桥主减速器主被齿轮安装距分析与应用.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4 传动轴与后桥耦合振动研究与应用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3 汽车钢板弹簧轻量化设计与仿真分析.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2 主减速器主动齿轮支撑轴承预紧力的分析与应用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案例1 主减速器总成参数测试与振动分析案例.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机械人与机械臂的机构学分析.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机构的平衡方法.ppt
- 《高等机构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机构动力学的基础知识.ppt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与自由度计算.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三章 凸轮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四章 齿轮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五章 轮系.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六章 精密机械设计概论.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七章 精密机械精度设计.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八章 齿轮传动设计.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1(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2(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3(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4(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5(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6(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7(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8(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9(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10(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参考文献:《农业机械专业英语文选》书籍PDF电子版(农机部分).pdf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机电工程学院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