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机电工程学院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年)

目录《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6.1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17《机械振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0...24《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9《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34《机械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39《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弹性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3.47《工业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1《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6《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课程教学大纲,《现代传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1..7《智能硬件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无人系统环境感知与导航》课程教学大纲..73.77《智能制造与装备》课程教学大纲..82《制造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数字化制造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7..91《制造装备智能控制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96《智能机械装备设计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00《机械数字化设计及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04《多体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7《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111《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5.121《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目 录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 《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6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B》课程教学大纲.11 《机械振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7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20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4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9 《机械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34 《车辆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39 《弹性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3 《工业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7 《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1 《状态监测与智能运维》课程教学大纲.56 《现代传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1 《智能硬件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7 《无人系统环境感知与导航》课程教学大纲.73 《智能制造与装备》课程教学大纲.77 《制造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2 《数字化制造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7 《制造装备智能控制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91 《智能机械装备设计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96 《机械数字化设计及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00 《多体系统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4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107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教学大纲.111 《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15 《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1

125《智能车辆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30《电动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机器人学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5《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139...144《机器人操作系统解析》课程教学大纲..148《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工业设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53《工业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56..159《设计形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62《交互界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6《先进材料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70《数字李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75《人工智能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81《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85《现代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测试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90...194《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98《现代制造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03《工程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08《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PLC编程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13《智能车辆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17《车辆性能数字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3《工程建模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27《产品交互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31《产品工业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车辆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5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130 《机器人学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35 《机器人感知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139 《机器人操作系统解析》课程教学大纲.144 《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48 《工业设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53 《工业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56 《设计形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59 《交互界面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62 《先进材料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66 《数字孪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70 《人工智能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5 《文献阅读与学术写作》课程教学大纲.181 《现代检测技术与仪器》课程教学大纲.185 《测试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90 《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94 《现代制造技术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98 《工程软件开发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03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 PLC 编程及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08 《智能车辆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13 《车辆性能数字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17 《工程建模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23 《产品交互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27 《产品工业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大纲.231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CS534高级程序设计冈考试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查Advanced Programming口公共必修课2学分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口补修课口其他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课程特点实验学时0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类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把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封装起来,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术是对面向对象方法及思想的基本体现。本课程培养学生更系统、更严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从而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研讨、练习等,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和1
1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高级程序设计 课程编码 CS534 英文名称 Advanced Programming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C 语言程序设计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机械工程/机械类 一、课程教学目标 (说明: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本课程特性与内涵,概括性的确定出学习者学习该课 程后,在知识、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和机械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 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把数据和对 数据的操作封装起来,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 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面向对 象程序设计方法及技术是对面向对象方法及思想的基本体现。本课程培养学生更系统、更严 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从而能 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研讨、练习等,使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和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思想,以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2.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C++的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利用C++语言进行一般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程序设计基础。3.创新能力: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让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多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第1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了解传统程序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掌握面1.1什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1.2为什么要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主要优点,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计发展概况和几种典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4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语言。第2章C++概述2.1C++的起源和特点2.2C++源程序的构成第2章C++概述了解C++的起源和特点,掌握C++源程序的2.3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扩充构成及在面向对象方面的扩充。242.4C++程序的编写与实现第3章类和对象掌握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构造函数和析3.1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构函数、对象数组与对象指针,string类,3.2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向函数传递对象的方法。343.3对象数组与对象指针3.4string类3.5向函数传递对象3. 6对象的赋值和复制掌握对象的赋值与复制、静态成员、类的3.7静态成员组合以及常类型。了解友元。43.8友元43.9类的组合3.10常类型2
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思想,以 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 2.科研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C++的面向对象的功能, 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利用 C++语言进行一般面向对象程 序的设计,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程序设计基础。 3.创新能力: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让学生掌握 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多态的特点,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第 1 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述 1.1 什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2 为什么要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 计 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 第 2 章 C++概述 2.1C++的起源和特点 2.2C++源程序的构成 了解传统程序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掌握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 主要优点,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 发展概况和几种典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语言。 4 2 第 2 章 C++概述 2.3C++在非面向对象方面的扩充 2.4C++程序的编写与实现 了解 C++的起源和特点,掌握 C++源程序的 构成及在面向对象方面的扩充。 4 3 第 3 章类和对象 3.1 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 3.2 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 3.3 对象数组与对象指针 3.4string 类 3.5 向函数传递对象 掌握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构造函数和析 构函数、对象数组与对象指针,string 类, 向函数传递对象的方法。 4 4 3.6 对象的赋值和复制 3.7 静态成员 3.8 友元 3.9 类的组合 3.10 常类型 掌握对象的赋值与复制、静态成员、类的 组合以及常类型。了解友元。 4

第4章派生类与继承了解派生类的概念,掌握派生类的构造函4.1派生类的概念数和析构函数,掌握调整基类成员在派生4.2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类中的访间属性的其他方法。544.3调整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间属性的其他方法4.4多重继承掌握多重继承,基类与派生类对象之间的4.5基类与派生类对象之间的赋值赋值兼容关系。64兼容关系4.6应用举例第5章多态性掌握编译时的多态性与运行时的多态性,5.1编译时的多态性与运行时的多掌握类型转换、虚函数。态性745.2类型转换5.3虚函数5.5.纯虚函数与抽象类掌握纯虚函数与抽象类845.5应用举例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课后上机练习等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间、师生互动、课堂小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后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题的完成,督促学生能够熟悉各章主要知识点,掌握各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间题,课堂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四、课程思政内容(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1.通过梳理工程软件的发展脉络,阐述中国在程序开发方面的现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的情怀以及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3
3 5 第 4 章派生类与继承 4.1 派生类的概念 4.2 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4.3 调整基类成员在派生类中的访 问属性的其他方法 了解派生类的概念,掌握派生类的构造函 数和析构函数,掌握调整基类成员在派生 类中的访问属性的其他方法。 4 6 4.4 多重继承 4.5 基类与派生类对象之间的赋值 兼容关系 4.6 应用举例 掌握多重继承,基类与派生类对象之间的 赋值兼容关系。 4 7 第 5 章多态性 5.1 编译时的多态性与运行时的多 态性 5.2 类型转换 5.3 虚函数 掌握编译时的多态性与运行时的多态性, 掌握类型转换、虚函数。 4 8 5.5.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5.5 应用举例 掌握纯虚函数与抽象类 4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学生课后上机练习等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课堂讲 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问、师生互动、课堂小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 后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安排固定的 答疑时间。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题的完成,督促学生能够熟悉各章主要知识点,掌握 各章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课堂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 路,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课程思政内容 (说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 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方面入手 优化课程思政设计,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教育。) 1. 通过梳理工程软件的发展脉络,阐述中国在程序开发方面的现状,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热爱事业的情怀以及科研工作者不屈不挠的赶超精神

2.在讲解类的数据成员的访问特性时,通过讲解对数据的保护,教育学生要保护国家财产,维护国家荣誉,建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在讲解继承与派生时,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1.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问、师生互动、课堂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来评价。2.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师生互动、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达成并评价。3.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评价。六、课程成绩评定(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考试方式采取闭卷方式。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书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测验及作业、研讨等)占40%,总分100分。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建议教材:陈维兴,林小茶.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参考书:谭浩强.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陈维兴,林小茶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4版)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4
4 2. 在讲解类的数据成员的访问特性时,通过讲解对数据的保护,教育学生要保护国家 财产,维护国家荣誉,建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在讲解继承与派生时,告诉学生中华民族有很多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光大的。 五、教学目标达成与评价方式 (说明:本课程支撑的知识获得、科研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达成 与评价方式) 1. 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来达到本课程的目的。以 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率。讲授方式多样化,可采用提问、师生互动、课堂测验等形式,充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达成情况通过课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来评价。 2. 在科研实践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师生互动、课 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达成并评价。 3. 在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操作和案例学习与分析、师生互动来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来评价。 六、课程成绩评定 (说明:成绩组成部分,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等。)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 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 40%。 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考试方式采取闭卷方式。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 书面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测验及 作业、研讨等)占 40%,总分 100 分。 七、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建议教材: 陈维兴, 林小茶.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 4 版)[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8.10. 参考书: 谭浩强.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 2 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 陈维兴, 林小茶.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第 4 版)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0

八、编制与审核工作内容负责人完成时间钟建琳2024年6月编制(任课教师)审核(学科、专业负2024年8月Q责人)彭宝茂2024年8月批准(主管院长)5
5 八、编制与审核 工作内容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任课教师) 钟建琳 2024 年 6 月 审核(学科、专业负 责人) 2024 年 8 月 批准(主管院长) 2024 年 8 月

《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编码ME307机械设计基础(2)Mechanical Design英文名称考核方式口考试口考查Basis口公共必修课学分2口专业必修课口公共选修课课程性质口专业选修课32总学时口补修课口其他口本研一体化课程口特色课程口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口全英文授课课程0课程特点实验学时口双语授课课程口案例课程口校企联合课程口其他先修课程(已具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备知识能力)适用学科/专业机械工程、机械学位类别(领域)一、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能力:①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3.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6
6 《机械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2) 课程编码 ME307 英文名称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补修课 □其他_ 学分 2 总学时 32 课程特点 □本研一体化课程 □特色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全英文授课课程 □双语授课课程 □案例课程 □校企联合课程 ☑其他_ 实验学时 0 先修课程(已具 备知识能力) 高等数学、工程制图 适用学科/专业 学位类别(领域) 机械工程、机械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 本方法;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 基本方法。 2.能力:①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③具有通过 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3.认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 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理论部分序号学时教学内容提要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重点掌握学习的绪论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和考核手段。.课程研究对象、基本要求和内容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重点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及平面低副机构和平面高副机构的速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度分析方法:速度瞬心法。1.运动副分类23本章的重点:运动副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3.自由度计算由度的计算及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方法。本章的难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区并存在的条件、压力角,传动角、最小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掌握连杆机构设计方法;平面连杆机构本章的重点: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曲1.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332.连杆机构基本特性程速比系数、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3.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本章的难点:曲柄存在条件的杆长关系式的全面分析、平面多杆机构的传动角和平面四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平面铰链四杆机构运动连续性的判断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常用运动规律;重点掌握倒转法在求解压力角及任意位置凸轮机构位移中的应用。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本章的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2.常用运动规律选择原则、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廊曲线的设243.压力角、基圆半径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4.凸轮轮廊曲线的图解法设计凸轮机构的设计。本章的难点:凸轮廊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转法”原理和压力角的概念。7
7 二、课程教学内容提要与基本要求 理论部分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基本要求 学时 1 绪论 课程研究对象、基本要求和内容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重点掌握学习的 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和考核手段。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运动副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自由度计算 重点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 计算及平面低副机构和平面高副机构的速 度分析方法:速度瞬心法。 本章的重点:运动副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 的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 由度的计算及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方法。 本章的难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 3 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类型及应用 2.连杆机构基本特性 3.平面连杆机构设计方法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掌握 平面连杆机构区并存在的条件、压力角,传 动角、最小传动角、死点等基本概念;掌握 连杆机构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曲 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 程速比系数、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本章的难点:曲柄存在条件的杆长关系式 的全面分析、平面多杆机构的传动角和平 面四杆机构最小传动角的确定、平面铰链 四杆机构运动连续性的判断 3 4 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常用运动规律 3.压力角、基圆半径 4.凸轮轮廓曲线的图解法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常用运动规律; 重点掌握倒转法在求解压力角及任意位置 位移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 选择原则、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 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 凸轮机构的设计。 本章的难点:凸轮廓线设计中所应用的“反 转法”原理和压力角的概念。 2

掌握标准齿轮基本参数计算,一对标准齿轮齿轮机构齿合传动特性;了解变位齿轮,斜齿轮、圆1.齿轮机构特点和类型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特点。2.齿廊啮合基本定律本章的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53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4.渐开线齿廓啮合本章的难点:共轭齿廊的确定;一对轮齿的5.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啮合过程;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和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功用。轮系本章的重点: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6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2计算。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本章的难点:如何将复合轮系正确划分为各基本轮系。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飞轮简易速度波动及其调节设计方法。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7本章的重点: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防法本章的难点:计算飞轮转动惯量时最大盈亏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功的计算方法,掌握动平衡,静平衡计算方法。了解飞轮结构的设计。回转体的平衡81.静平衡的计算本章的重点: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1方法。2.动平衡的计算本章的难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建立。机械零件设计概论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机械零1.机械零件的强度9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了解载荷12.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和应力的类型;3.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各种联接件和主连接要失效形式;熟悉各种螺纹联接的结构形1.螺纹参数式;掌握受横向和轴向载荷螺栓组联结的强10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3度计算。件本章的重点:螺栓连接的类型和结构、预紧3.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与防松、失效形式。00
8 5 齿轮机构 1.齿轮机构特点和类型 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 4.渐开线齿廓啮合 5.渐开线齿轮加工原理 掌握标准齿轮基本参数计算,一对标准齿轮 啮合传动特性;了解变位齿轮,斜齿轮、圆 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特点。 本章的重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 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 本章的难点:共轭齿廓的确定;一对轮齿的 啮合过程;变位齿轮传动;斜齿轮和锥齿轮 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 3 6 轮系 1.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2.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了解 轮系功用。 本章的重点: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 计算。 本章的难点:如何将复合轮系正确划分为各 基本轮系。 2 7 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 方法 2.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 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方法,飞轮简易 设计方法。 本章的重点: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计算飞轮转动惯量时最大盈亏 功的计算方法。 1 8 回转体的平衡 1.静平衡的计算 2.动平衡的计算 掌握动平衡,静平衡计算方法。了解飞轮结 构的设计。 本章的重点: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 方法。 本章的难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建立。 1 9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1.机械零件的强度 2.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3.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了解机械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机械零 件的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了解载荷 和应力的类型; 1 10 连接 1.螺纹参数 2.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 件 3.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各种联接件和主 要失效形式;熟悉各种螺纹联接的结构形 式;掌握受横向和轴向载荷螺栓组联结的强 度计算。 本章的重点:螺栓连接的类型和结构、预紧 与防松、失效形式。 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农业机械学》课程参考文献:《农业机械专业英语文选》书籍PDF电子版(农机部分).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10(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9(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8(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7(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6(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5(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4(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3(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2(无答案).pdf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卷1(无答案).pdf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八章 齿轮传动设计.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七章 精密机械精度设计.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六章 精密机械设计概论.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五章 轮系.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四章 齿轮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三章 凸轮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作业习题(含答案)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与自由度计算.doc
 -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三 表面粗糙度及形位误差测量.doc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Magotan B7L 2011电路图.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Magotan B7L 2011 1.4 升4缸4气阀涡轮增压直喷发动修理手册.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Magotan B7L 2011 1.8L、2.0L四缸四气阀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维修手册.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修理手册 Magotan B7L 2011 燃油供给系 - 汽油发动机.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Magotan B7L 2011保养手册.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Magotan B7L 2011电气设备.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卡罗拉1ZR发动机维修手册(1ZR-FE?发动机控制系统).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维修手册)新猎豹CS6(07款)车间维修手册.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1-汽车及发动机总体结构认识.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2-曲柄连杆机构.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3-配气机构.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4-冷却系.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5-润滑系.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6-汽油机燃料系.pdf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资源(教案)7-点火系统.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