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133.6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车身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的课程用)68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时时间安排第二学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相关专业均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典型国产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基本结构,熟悉发动机各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具备现代汽车发动机拆装能力及发动机各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能够完成主要零部件检修及更换。本课程在专业2.本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中的定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等专业岗位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汽车类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学完《机械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后,最早开始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体系的构建以及后续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目标描述该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为主要设计理念,体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和实践“任务引领、实践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内容来源于汽车维修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论与方法论,转化成八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再依据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以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真实的情境教学,达成如下目标:1应用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2.应会目标:能熟练拆装发动机并完成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检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排除发动机常见简单故障。3.情感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养成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习情境的主要实践活动(任务课程的学习情境组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或项目)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类型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1.捷达、北京现代轿车发动机观情境1察、对比及认识3.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情境一发动机基本认识2.气缸压力的检测4.气缸压力的检测5..发动机的拆装1.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1.缸体、曲轴的检修;情境22.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的检修2.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学习情境二发动机足,耗油增加3.缸体的检修3.拆装发动机动力不足,耗油量故障的检修增加,排气管冒蓝烟故障的维修4.发动机的装配1.配气机构概述。2.气门组构造与检修1.正时皮带的更换:3.气门驱动组构造与检修学习情境32.气门间隙调整:发动机顶部异响的故障检修4.配气相位可变配气相位3.发动机顶部异响的故障检修5.正时皮带的更换调整6.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车身维修 专业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程教学大纲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的课程用)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课时 68 时间安排 第二学期 本课程在专业 中的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相关专业均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典型国产汽车 发动机零部件的基本结构,熟悉发动机各组成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具备现代汽车发动机拆装能力及发动机各 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能够完成主要零部件检修及更换。 2.本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销售等专业岗位群的重要工 作内容之一,是汽车类专业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学完《机械基础》等相关专业基础课后,最早开始 接触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专业体系的 构建以及后续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描述 该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为主要设计理念,体现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创新教学模 式,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索和实践“任务引领、实 践导向、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内容来源于汽车维修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并结合职业教育的教 学论与方法论,转化成八个具体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再依据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以汽 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通过真实的情境教学,达成如下目标: 1应用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系统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 2.应会目标: 能熟练拆装发动机并完成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检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排除发动机常见简单故障。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强化安全、环保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养成自主探究、独 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的学习情境组成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的主要实践活动(任务 或项目) 情境1 学习情境一发动机基本认识 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类型 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 3.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4.气缸压力的检测 5.发动机的拆装 1.捷达、北京现代轿车发动机观 察、对比及认识 2.气缸压力的检测 情境2 学习情境二发动机足,耗油增加 故障的检修 1.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 2.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的检修 3.缸体的检修 4.发动机的装配 1.缸体、曲轴的检修; 2.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 3.拆装发动机动力不足,耗油量 增加,排气管冒蓝烟故障的维修 学习情境3 发动机顶部异响的故障检修 1.配气机构概述。 2.气门组构造与检修 3.气门驱动组构造与检修 4.配气相位可变配气相位 5.正时皮带的更换调整 6.配气机构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1.正时皮带的更换; 2.气门间隙调整; 3.发动机顶部异响的故障检修

1.冷却系统概述1.冷却系统维护:学习情境42.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2.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3.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1.润滑系统概述1.润滑系统维护:学习情境52.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检2.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检修修3.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1.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2.空气供给系统学习情境6发动机加速无力或怠速不稳的故3.燃油供给系统障检修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检修4.电子控制系统5.燃油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1.汽油机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火花塞检查及更换:学习情境72.火花塞2.发动机运转不稳故障的诊断与3.点火线圈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检修排除。4.汽油机电子控制点火系统常见故障1.发动机起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起动机拆装及检修:学习情境82.起动机2.起动机继电器的检查:发动机不能起动且无起动征兆的3.发动机起劝系统常见故障故障检修3.发动机不能起动且无起动征兆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教学条件与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发动机构造理实一体化实验室主要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文献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项目任务法等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在校内开设为学分认定课(4学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按6:2:2配比构成。课程全面落实形成性考核机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考促学,学考结合,鼓励为主。成绩评定具体方式如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6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绩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统计的学习记录为主,再结合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综合而得。课程评价形式与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20%,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时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主要标准能力和职业发展。成绩以学习过程中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历次测试(每学期约3-4次)成绩和云班课所有课前测、课后测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20%,以线下实操考核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拆装、检修等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操考核模拟真实生产任务而设置,成绩以现场实操评分为准

学习情境4 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 1.冷却系统概述 2.冷却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1.冷却系统维护; 2.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故障检修 学习情境5 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检修 1.润滑系统概述 2.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1.润滑系统维护; 2.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故障检 修 学习情境6 发动机加速不良的故障检修 1.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 2.空气供给系统 3.燃油供给系统 4.电子控制系统 5.燃油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加速无力或怠速不稳的故 障检修 学习情境7 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检修 1.汽油机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火花塞 3.点火线圈 4.汽油机电子控制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1.火花塞检查及更换; 2.发动机运转不稳故障的诊断与 排除。 学习情境8 发动机不能起动且无起动征兆的 故障检修 1.发动机起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起动机 3.发动机起劝系统常见故障 1.起动机拆装及检修; 2.起动机继电器的检查; 3.发动机不能起动且无起动征兆 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教学条件与环境要求 多媒体教室、汽车发动机构造理实一体化实验室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文献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项目任务法等 课程评价形 式与 主要标准 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在校内开设为学分认定课(4学分),采用线 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按6:2:2配比构成。课程全面落实形成性考 核机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考促学,学考结合,鼓励为主。成绩评定具体方式如下: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6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习惯,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 道德。成绩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统计的学习记录为主,再结合学生日常课堂表现综合而得。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20%,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时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 能力和职业发展。成绩以学习过程中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历次测试(每学期约3-4次)成绩和云班课所有课前 测、课后测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20%,以线下实操考核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查学生拆装、检修等实践动手能力和操 作技能,反映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操考核模拟真实生产任务而设置,成绩以现场实操评 分为准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