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 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 §2-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GO §2-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GO §2-3. 植物的蒸腾作用GO §2-4.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GO §2-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GO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被 称为植物的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 §2-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GO §2-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GO §2-3. 植物的蒸腾作用GO §2-4.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GO §2-5.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GO

§2-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 . 植物的含水量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1.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 . 植物的含水量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 . 植物的含水量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植物——鲜重的90%以上 地衣、藓类——仅占6%左右 草本植物——70%~85% 木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 ➢一种植物,不同环境下有差异 荫蔽、潮湿 > 向阳、干燥环境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组织不同 根尖、幼苗和绿叶——60%~90% 树干——40~50% 休眠芽——40% 风干种子为8%~14% ❖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较多
一 . 植物的含水量 ➢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植物——鲜重的90%以上 地衣、藓类——仅占6%左右 草本植物——70%~85% 木本植物——稍低于草本植物。 ➢一种植物,不同环境下有差异 荫蔽、潮湿 > 向阳、干燥环境 ➢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组织不同 根尖、幼苗和绿叶——60%~90% 树干——40~50% 休眠芽——40% 风干种子为8%~14% ❖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较多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未与细胞组分相结合可以自 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 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束缚水含量与 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 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 自由水:
二.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未与细胞组分相结合可以自 由流动的水分。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自由水占总 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束缚水含量与 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而不能 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 自由水:

三. 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1.水分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 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胶体的良好稳定 剂 返回
三. 水分对植物的生理作用 1.水分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 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胶体的良好稳定 剂 返回

四. 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水分是植物体温的调节器 2. 水分对可见光的通透性高 3. 水分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四. 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水分是植物体温的调节器 2. 水分对可见光的通透性高 3. 水分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

§2-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 ➢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另外还靠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 ➢在这3种方式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一 . 植物细胞渗透性吸水 1. 水势的概念
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 ➢液泡形成以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另外还靠与渗透作用无关的代谢性吸水; ➢在这3种方式中,以渗透性吸水为主。 一 . 植物细胞渗透性吸水 1. 水势的概念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图 2-1由渗 透作用引起 的水分运转 a.烧杯中的 纯水和漏斗 内液面相平; b.由于渗透 作用使烧杯 内水面降低 而漏斗内液 面升高

束缚能(bound energy):是 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是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作 功的那部分能量。 物质能量
束缚能(bound energy):是 不能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 自由能(free energy): 是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作 功的那部分能量。 物质能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植物细胞生理.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 Plant stress Physiology.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Plant Maturation Senescence Physiology.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主讲:张治安).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种子和幼苗.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营养器官的变态).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叶).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茎).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营养器官结构(根).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目录.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繁殖器官(花).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上册)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细胞的繁殖、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被子植物实验(共五个实验讲稿).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孢子植物实验(共八个实验讲稿).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册)菊亚纲.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册)蔷薇亚纲(2/2).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册)蔷薇亚纲(1/2).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册)蔷薇亚纲.ppt
- 山西师范大学:《植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下册)石竹亚纲.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与氮素营养.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Transport and partitioning of Assimilates in plants.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的营养生长.ppt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和生殖生理.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0 希尔反应的观察.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的衰老、脱落与休眠.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1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2 植物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ppt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4 植物组织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5 IAA 的生物鉴定(芽鞘伸长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6 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7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8 果实、蔬菜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9 逆境对植物的伤害(电导仪法).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实验 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doc
- 齐齐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主讲:张东向).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