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第3节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系统的概念 系统的性质 三、系统反馈 四、系统模型 五、地球表层系统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性质 三、系统反馈 四、系统模型 五、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

、一般系统论( general system theory 1.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1)真实的世界就是整体 (2)世界的部分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3)世界作为整体也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2.一般系统论的目的 (1)将所有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2)揭示各种知识原理的同形性
一、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 1.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1.一般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1)真实的世界就是整体 )真实的世界就是整体 真实的世界就是整体 (2)世界的部分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世界的部分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世界的部分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3)世界作为整体也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世界作为整体也具有可以理解的秩序 2.一般系统论的目的 2.一般系统论的目的 (1)将所有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将所有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将所有知识综合成为一个统一体 (2)揭示各种知识原理的同形性 )揭示各种知识原理的同形性 揭示各种知识原理的同形性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1.系统与环境 (1)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 整体,它具有模糊的或确切的边界,从而与其 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 2)环境:系统边界以外的部分 (3)二者的联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二、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的定义 1.系统与环境 1.系统与环境 (1)系统: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 :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 部分结合而成的 部分结合而成的 部分结合而成的 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 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 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 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 整体,它具有模糊的或确切的边界 ,它具有模糊的或确切的边界 ,它具有模糊的或确切的边界 它具有模糊的或确切的边界,从而与其 周围的环境区分开来。 (2)环境:系统边界以外的部分 :系统边界以外的部分。 (3)二者的联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太阳系 土星 木星 海王星天王星 火星地球金星 水星 太阳
太阳系 木星 地球 金星 火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 水星

地球
地球 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 土壤圈 生物圈

河流 溪流冲沟 坡面径 分水岭 河间 地 河谷 河谷 分水岭 流域盆地 流域盆地
分水岭 河 谷 分水岭 溪流 冲沟 河间 地 河流 河 谷 分水岭 流域盆地 流域盆地

植物群落 60m(200f) 高层树冠 50m(165f) 40m(13of) 中层树冠 20m(65ft) 15 m(50 ft) 低层树冠 5m(15ft)
高层树冠 中层树冠 植物群落 低层树冠 中层树冠

内蒙古典型草原系统的空间边界与环境 苏 一k可 0:616 带卓区6咒4-1大安岭西,味尊区614-4内古高原,典型苹原 描区3既温叶叶林区城6A车原原区6用a-3辽沈平原吃
内蒙古典型草原系统的空间边界与环境

2.结构与功能 (1)结构: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 对稳定的关联方式 (2)功能: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3)二者的关系 >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系统的功 能则易子随着环境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系统的结构制约着系统的功能,而功能可 反作用于系统的结构,促进结构的改变
2.结构与功能 2.结构与功能 (1)结构: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 :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 :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 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 对稳定的关联方式。 (2)功能: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3)二者的关系 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系统的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系统的功 能则易于随着环境状态的改变而变化。 系统的结构制约着系统的功能 系统的结构制约着系统的功能,而功能可 反作用于系统的结构 反作用于系统的结构,促进结构的改变 ,促进结构的改变 ,促进结构的改变 促进结构的改变

3.组分、属性和关系 (1)组分:组成系统 的部分,如黄河由上 游、中游、下游及众 多的支流组成 (2)属性:组分可以 长度支流数目天然径流量 被感知的性质,如黄 河源一河口镇 4282353,471.6 43 331.7 河中游的长度、面积、 343.75 1,206.4 桃花峪入海口 流量、含沙量、水质 794,712 5.463.6 534.8 等
3.组分、属性和关系 (1)组分:组成系统 的部分,如黄河由上 游、中游、下游及众 多的支流组成 。 (2)属性:组分可以 被感知的性质,如黄 河中游的长度、面积 、 流量、含沙量、水质 等。 河段 区间 面积(km2 ) 长度 (km) 支流数目 (条) 天然径流量 (亿 m3) 上游 河源~河口镇 428,235 3,471.6 43 331.7 中游 河口镇~桃花峪 343,751 1,206.4 30 201.1 下游 桃花峪~入海口 22,726 785.6 3 2.0 全河 河源-入海口 794,712 5,463.6 76 534.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第2节 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精品课程)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pdf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主讲:邬伦).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10 其他含氧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9 硅酸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8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7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6 卤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5 自然元素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4 矿物的化学组成.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3 矿物的宏观鉴定特征.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2 矿物的成因.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1 矿物和矿物学.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晶体学部分)09 晶体化学基础.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晶体学部分)08 晶体结构及其变化.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晶体学部分)07 晶体内部结构的微观对称和空间群.pps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1节 太阳辐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2节 地球大气.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3节 辐射平衡.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4节 气温分布.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风与大气环流 第1节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第2节 大气环流的特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节 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课堂讨论).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6.1-6.3)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1-4.6).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7)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1节 土壤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的性质 第3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6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8节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1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第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南)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指南.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课程简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