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3节 辐射平衡

第3节辐射平衡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二、地球表层的长波辐射 三、地球表层的辐射平衡
第3节 辐射平衡 一、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一、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二、地球表层的长波辐射 二、地球表层的长波辐射 三、地球表层的辐射平衡 三、地球表层的辐射平衡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一)太阳总辐射( global radiation) 1。太阳直接辐射 通过大气圈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 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太阳高度一定 时,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增强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主要由 太阳高度角决定
一、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一、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一)太阳总辐射( (一)太阳总辐射(global radiation global radiation ) 1. 太阳直接辐射 通过大气圈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 通过大气圈直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它 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太阳高度一定 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太阳高度一定 时,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增强。 时,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增强。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主要由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主要由 太阳高度角决定。 太阳高度角决定

2.太阳散射辐射 由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悬浮物所散射的 来自天穹各个方向的太阳辐射。它随太阳高 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减 弱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也主要 由太阳高度角决定
2. 太阳散射辐射 由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悬浮物所散射的、 由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和悬浮物所散射的、 来自天穹各个方向的太阳辐射。它随太阳高 来自天穹各个方向的太阳辐射。它随太阳高 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减 度的增大而增强;随大气透明度的增大而减 弱。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也主要 其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也主要 由太阳高度角决定。 由太阳高度角决定

3.太阳总辐射的分布 ATLANTIC 160 Tronic of cance OGFAN PACIEIO PACISIG I Equator OGFAN NDiAN OCEAN- 220 60 120 Antarctic Cielo 5003.000MLEs 120160200240280 0 1.500 3000 KILOMETER Watts per square meter RORINSON PROIFCTION
3. 太阳总辐射的分布 太阳总辐射的分布

(二)地面反射率( albedo) 。概念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少; ·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多。 2.影响因素 (1)下垫面性质: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 原理:在可见光波段,黑体反射率近于零, 白体反射率近于1
(二)地面反射率( (二)地面反射率(albedo ) 1. 概念: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 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少; 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少; • 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多。 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越多。 2. 影响因素 ( 1)下垫面性质: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 )下垫面性质: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 原理:在可见光波段,黑体反射率近于零, 原理:在可见光波段,黑体反射率近于零, 白体反射率近于 白体反射率近于 1

2)入射辐射的波长:绿色植被强烈吸收紫外 线和可见光;强烈反射近红外线 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云、水、雪对可见光的反射辐射大于对近红 外的反射辐射,ND0,一般覆盖度越高,数值越大
(2)入射辐射的波长:绿色植被强烈吸收紫外 )入射辐射的波长:绿色植被强烈吸收紫外 线和可见光;强烈反射近红外线。 线和可见光;强烈反射近红外线。 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遥感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云、水、雪对可见光的反射辐射大于对近红 云、水、雪对可见光的反射辐射大于对近红 外的反射辐射, 外的反射辐射,NDVI0,一般覆盖度越高,数值越大 一般覆盖度越高,数值越大 VNIR VNIR NDVI + − =

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率 攀歌 水体 10%-60% 80%95% 随太阳高度而变化 深色表层 8%18% 意表层 596 1
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率 不同下垫面的反射率 反射率数值 月球 6 % - 8 % 新雪 80 %-95 % 草地 25 %-30 % 森林 10 %-20 % 作物、草原 10 %-25 % 沥青 5 %-10 % 混凝土 17 %-27 % 砖石 20 %-40 % 水体 10 %-60 % 随太阳高度而变化 地球平均 31 % 深色表层 8 %-18 % 浅色表层 35 %-50 %

不同下垫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深色土壤 5%~15% 浅色、沙性土壤25%~45% 草地 15%~25% 干草地 20%~30% 阔叶林 15%~20% 天然水 6%~10% 干洁新雪 80%~95% 污浊的雪 40%~50% 混凝土(干) 17%~27% 沥青 5%~10
不同下垫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率 深色土壤 5% ~15 % 浅色、沙性土壤 浅色、沙性土壤 25% ~45 % 草地 15% ~25 % 干草地 20% ~30 % 阔叶林 15% ~20% 天然水 6% ~10 % 干洁新雪 80% ~95 % 污浊的雪 40% ~50 % 混凝土(干) 17% ~27 % 沥青 5% ~10 %

地面总反射率的分布 A反射率cNr A反射率
地 面 总 反 射 率 的 分 布 反射率 反射率 7 月 1月

3.城市热岛效应( urban heat is land) (1)概念: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类似孤岛 1998.629, 面角A13点 Sacramento 加利福尼亚
3.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urban heat island urban heat island) (1)概念: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类似孤岛。 城区气温高于郊区,类似孤岛。 1998.6.29, 13点, Sacramento, 加利福尼亚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2节 地球大气.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1节 太阳辐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第2节 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精品课程)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pdf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主讲:邬伦).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10 其他含氧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9 硅酸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8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7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6 卤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5 自然元素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4 矿物的化学组成.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3 矿物的宏观鉴定特征.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2 矿物的成因.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1 矿物和矿物学.pps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4节 气温分布.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风与大气环流 第1节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第2节 大气环流的特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节 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课堂讨论).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6.1-6.3)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1-4.6).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7)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1节 土壤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的性质 第3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6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8节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1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第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南)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指南.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课程简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一).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二).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一万两千条Y染色体故事)2001 Science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East Asia A Tale of 12,000 Y Chromosomes.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遗传证据支持汉文化传播的人口扩张模式 2004 nature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