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

第4章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 第3节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 第4节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 第5节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4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 第5节 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1节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引子:水的行星 、纯水的特性 二、水量的分布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引子:水的行星 引子:水的行星 一、纯水的特性 一、纯水的特性 二、水量的分布 二、水量的分布

引子:水的行星 1.地球表层充满了水 海洋面积占71%; 陆地表面分布着湖泊、河流和大陆、高山冰 川,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地球内部含有地下水体; 大气圈中含有水汽,形成云的覆盖; 人体质量的60%是水
引子:水的行星 引子:水的行星 1. 地球表层充满了水 地球表层充满了水 • 海洋面积占71% ; • 陆地表面分布着湖泊、河流和大陆、高山冰 陆地表面分布着湖泊、河流和大陆、高山冰 川,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川,生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 地球内部含有地下水体; 地球内部含有地下水体; • 大气圈中含有水汽,形成云的覆盖; 大气圈中含有水汽,形成云的覆盖; • 人体质量的60 %是水

2.地球表层的水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调节能量平衡 ■控制天气和气候 决定水资源的分布 支撑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塑造地表的形态 影响土壤的形成 ■影响生物群落的分布
2. 地球表层的水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地球表层的水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调节能量平衡 控制天气和气候 控制天气和气候 决定水资源的分布 决定水资源的分布 支撑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支撑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塑造地表的形态 塑造地表的形态 影响土壤的形成 影响土壤的形成 影响生物群落的分布 影响生物群落的分布

纯水的特性 1.水分子的结构 ·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 起的产物。 水分子的极性:氢原子一端微显正电,氧原 子一端微显负电 氧键:极性使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键合 在一起
一、纯水的特性 一、纯水的特性 1.水分子的结构 • 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 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 起的产物。 • 水分子的极性:氢原子一端微显正电,氧原 :氢原子一端微显正电,氧原 子一端微显负电。 子一端微显负电。 • 氢键:极性使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键合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键合 在一起

2.纯水的理化性质 ·很强的溶解能力:57种元素溶于水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何两部分间具 有的相互牵引力 毛细现象:水在细管中沿着管壁向上 攀升的现象
2.纯水的理化性质 纯水的理化性质 • 很强的溶解能力: 很强的溶解能力:57种元素溶于水。 种元素溶于水。 •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何两部分间具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何两部分间具 有的相互牵引力。 有的相互牵引力。 • 毛细现象:水在细管中沿着管壁向上 毛细现象:水在细管中沿着管壁向上 攀升的现象

3.纯水的相变 ·特点:水分子间相 对吸引力的变化 本质:吸收热能和 放出热能的过程 Freezing Melting Liquid ·吸热-无序化过程: 蒸发、融化和升华 放热有序化过程:每 凝结、冻结和凝华
3.纯水的相变 • 特点:水分子间相 特点:水分子间相 对吸引力的变化 对吸引力的变化 • 本质:吸收热能和 本质:吸收热能和 放出热能的过程 放出热能的过程 • 吸热-无序化过程: 蒸发、融化和升华 蒸发、融化和升华 • 放热-有序化过程: 凝结、冻结和凝华 凝结、冻结和凝华

大气圈包含着巨大的潜热能量,水的潜热 交换影响能量的传递和全球温度的分布,并 驱动着全球天气系统的变化 Latent heat at +100 color es (absorbed) (released)
• 大气圈包含着巨大的潜热能量,水的潜热 大气圈包含着巨大的潜热能量,水的潜热 交换影响能量的传递和全球温度的分布,并 交换影响能量的传递和全球温度的分布,并 驱动着全球天气系统的变化。 驱动着全球天气系统的变化

水量的分布 (一)海洋水 1.洋是远离大陆的海洋主体部分,面积约占 海洋总面积的90.3%,分为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sa亚一 度告 澳大利亚
二、水量的分布 二、水量的分布 (一)海洋水 1. 洋是远离大陆的海洋主体部分,面积约占 洋是远离大陆的海洋主体部分,面积约占 海洋总面积的90.3%,分为太平洋、大西 ,分为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54个 海,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9.7%。按照海所 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 海 3.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 的水域。 4.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2.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 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全世界共有54个 海,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 海,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9.7%。按照海所 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 处的位置可将其分为陆间海、内海和边缘 海。 3.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 海湾是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减小 的水域。 4.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节 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风与大气环流 第1节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第2节 大气环流的特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4节 气温分布.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3节 辐射平衡.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2节 地球大气.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1节 太阳辐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第2节 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精品课程)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pdf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主讲:邬伦).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10 其他含氧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9 硅酸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8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7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6 卤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5 自然元素矿物.pps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课堂讨论).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6.1-6.3)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1-4.6).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7)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1节 土壤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的性质 第3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6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8节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1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第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南)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指南.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课程简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一).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二).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一万两千条Y染色体故事)2001 Science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East Asia A Tale of 12,000 Y Chromosomes.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遗传证据支持汉文化传播的人口扩张模式 2004 nature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反驳语言多样性支持语言从非洲扩张的系列奠基者效应 2012 Science Com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图谱 2009 Science Mapping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in Asi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携带受选择EDAR变异在小鼠的表达建模揭示近期人类进化 2013 Cell Modeling Recent Human Evolution in Mice by Expression of a Selected EDAR Variant.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12000份Y染色体研究讲述东亚现代人非洲起源的故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