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第5章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气候的概念 第2节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第5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第1节气候的概念 古代的气候概念 经典的气候概念 近代的气候概念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一、古代的气候概念 二、经典的气候概念 三、近代的气候概念

古代的气候概念 1.我国古代 汉代《淮南子》(公元前137年)记载了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15天为一“气” 汉代《逸周书》中的一篇《时训解》将 每气分为三候”(5天为1候),称为候 应
一、古代的气候概念 一、古代的气候概念 1. 我国古代 • 汉代《淮南子》(公元前 汉代《淮南子》(公元前137年)记载了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15天为一 “ 气 ” 。 • 汉代《逸周书》中的一篇《时训解》将 汉代《逸周书》中的一篇《时训解》将 每气分为三 “ 候 ” ( 5天为 1候),称为候 应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 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 来,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又 五日仓庚(黃莺)鸣,又五日鹰则为鸠;春 分之日玄鸟(燕)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 五日始电;∴” 2.古代希腊 气候一词是“倾斜”的意思,指由于太阳光线 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地的倾斜角大小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 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 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 来,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又 来,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又 五日仓庚(黄莺)鸣,又五日鹰则为鸠;春 五日仓庚(黄莺)鸣,又五日鹰则为鸠;春 分之日玄鸟(燕)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 分之日玄鸟(燕)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 五日始电; … ” 。 2. 古代希腊 • 气候一词是 “倾斜 ”的意思,指由于太阳光线 的意思,指由于太阳光线 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地的倾斜角大小。 照射到地球表面各地的倾斜角大小

经典的气候概念—平均值气候 1气候:某一固定时期出现在某一固定地点 的大气的平均状态,将3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 候标准值,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总量、平 均气压等。 天气:某个地点在某一时刻或短时间内的 大气状况
二、经典的气候概念 二、经典的气候概念——平均值气候 1.气候:某一固定时期出现在某一固定地点 气候:某一固定时期出现在某一固定地点 的大气的平均状态,将 的大气的平均状态,将30年的平均值作为气 年的平均值作为气 候标准值,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总量、平 候标准值,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总量、平 均气压等。 天气:某个地点在某一时刻或短时间内的 天气:某个地点在某一时刻或短时间内的 大气状况

2统计表述 ∑X=∑X,m,k= 3精确表述:当n→∞时,则有 →>P,X=∑X,m=∑ 真实的气候为按照无穷时间长度上的大气平 均状态表示的一种理想的极限
2.统计表述 3.精确表述:当n→∞时,则有 • 真实的气候为按照无穷时间长度上的大气平 真实的气候为按照无穷时间长度上的大气平 均状态表示的一种理想的极限。 均状态表示的一种理想的极限。 nkmX n X n X k i k i i ii ,...1, 11 1 1 ∑ ∑ =⋅== = = ∑ ∑ = = ⋅=⋅=→ k i k i i ii ii i pXmX n Xp n m 1 1 1

近代的气候概念—一波动气候 1.一个地方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和大气众 多状态的一个统计集合 2统计表述:平均值、标准差和极差 >(x-x R= X max min
三、近代的气候概念 三、近代的气候概念——波动气候 1.一个地方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和大气众 一个地方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和大气众 多状态的一个统计集合。 多状态的一个统计集合。 2.统计表述:平均值、标准差和极差。 统计表述:平均值、标准差和极差。 max min 1 2 )( 1 XXR XX N S N i i −= = ∑ − =

第2节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二、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第 2 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和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 的基本能源,通过转化为地面辐射、感热和 潜热加热大气。 2大气环流:通过输送热量和水分,调节高、 低纬和海、陆之间温度的分布。 3地表环境: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 表组成、洋流、河湖水体和冰雪覆盖等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和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 大气运动和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 的基本能源,通过转化为地面辐射、感热和 的基本能源,通过转化为地面辐射、感热和 潜热加热大气。 潜热加热大气。 2.大气环流:通过输送热量和水分,调节高、 通过输送热量和水分,调节高、 低纬和海、陆之间温度的分布。 低纬和海、陆之间温度的分布。 3.地表环境: 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 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 表组成、洋流、河湖水体和冰雪覆盖等。 表组成、洋流、河湖水体和冰雪覆盖等

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一)气候分类的概念:根据各地气候的相 似性程度将其归并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每 个类型都有其一定的分布区域。 (二)气候分类的方法 1成因分类:根据气候形成因素分类 2经验分类:根据气候要素本身分类
二、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二、气候分类与气候类型 (一)气候分类的概念: (一)气候分类的概念:根据各地气候的相 根据各地气候的相 似性程度将其归并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每 似性程度将其归并成不同的气候类型,每 个类型都有其一定的分布区域。 个类型都有其一定的分布区域。 (二)气候分类的方法 (二)气候分类的方法 1.成因分类:根据气候形成因素分类。 根据气候形成因素分类。 2.经验分类:根据气候要素本身分类。 根据气候要素本身分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课堂讨论).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节 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风与大气环流 第1节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第2节 大气环流的特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4节 气温分布.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3节 辐射平衡.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2节 地球大气.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1节 太阳辐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第2节 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精品课程)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pdf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主讲:邬伦).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10 其他含氧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9 硅酸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6.1-6.3)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1-4.6).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7)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1节 土壤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的性质 第3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6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8节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1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第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南)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指南.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课程简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一).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二).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一万两千条Y染色体故事)2001 Science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East Asia A Tale of 12,000 Y Chromosomes.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遗传证据支持汉文化传播的人口扩张模式 2004 nature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反驳语言多样性支持语言从非洲扩张的系列奠基者效应 2012 Science Com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亚洲人群遗传多样性图谱 2009 Science Mapping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in Asi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携带受选择EDAR变异在小鼠的表达建模揭示近期人类进化 2013 Cell Modeling Recent Human Evolution in Mice by Expression of a Selected EDAR Variant.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12000份Y染色体研究讲述东亚现代人非洲起源的故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Analysis of one million base pairs of Neanderthal DN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ANCIENT DN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Com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参考文献_分子人类学_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