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4节 气温分布

第4节气温分布 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海平面温度分布特征
一、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一、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二、海平面温度分布特征 二、海平面温度分布特征 第4节 气温分布

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一)太阳辐射—能量的供给 1.气温主要是地面净辐射转化为潜热和感热 的结果。 在全年平均的情况下,Q4=0,则有 2.地面净辐射的分布决定着气温的分布
一、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一、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 (一)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能量的供给 1. 气温主要是地面净辐射转化为潜热和感热 气温主要是地面净辐射转化为潜热和感热 的结果。 在全年平均的情况下, 在全年平均的情况下, QA =0 ,则有 2. 地面净辐射的分布决定着气温的分布。 地面净辐射的分布决定着气温的分布。 R e = LB + P + Q A R e = LB + P

r140= 地表净辐射一 A7 LANTO三 PACHEIC 口GEAN P:ACF OCEAN OCEAN 150030MEs 感热输送 ROBINSON PROJECTION L Areas of inadequate data 潜热输送 W形 的一三
地表净辐射 感热输送 潜热输送

(二)海拔高度—加热的垂直变化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降低的原因 空气密度递减,导致吸收和辐射热能的能 力下降; 垂直对流和湍流过程中热能的损失; 空气的凝结集中于低层大气
(二)海拔高度 (二)海拔高度——加热的垂直变化 加热的垂直变化 1.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降低的原因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降低的原因 • 空气密度递减,导致吸收和辐射热能的能 空气密度递减,导致吸收和辐射热能的能 力下降; • 垂直对流和湍流过程中热能的损失; 垂直对流和湍流过程中热能的损失; • 空气的凝结集中于低层大气。 空气的凝结集中于低层大气

2.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年变程的比较 Maximum concepcion temperature (40 Freezing Point n 1Co K LOMETER As。。 Concepcion, Bolivia Latitude/longitu 1615s6203W 6°30s68°10W 490m(1608t 4103m(13,461f) Avg. ann. temperature 24c(752F 9c(482F) erature rang Ann. precipitation 1212cm(477n) 555cm(21.i Population 993000
2. 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年变程的比较 不同海拔高度气温年变程的比较

3.气温垂直递减的标志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和年消融 量相等的平衡线。 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 雪线和林线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唐山 念青唐古拉山林线
3. 气温垂直递减的标志 气温垂直递减的标志 •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和年消融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年降雪量和年消融 量相等的平衡线。 量相等的平衡线。 • 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 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 • 雪线和林线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雪线和林线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唐古拉山雪线 念青唐古拉山林线

北半球不同纬度的雪线高度分布 纬度 最高度(m)最低高度(m) 80-90°N 50 70-80°N 1000 300 60-70°N 2000 550 50-60°N 3200 800 40-50°N 4100 1400 30-40°N 6100 3500 20-30°N 6000 4900 10 20°N 4700 4600 0-10°N 4600 4500
北半球不同纬度的雪线高度分布 纬度 最高高度( m ) 最低高度( m ) 80 -90 ° N 50 0 70 -80 ° N 1000 300 50 -60 ° N 3200 800 30 -40 ° N 6100 3500 10 -20 ° N 4700 4600 60 -70 ° N 2000 550 40 -50 ° N 4100 1400 20 -30 ° N 6000 4900 0 -10 ° N 4600 4500

我国主要山脉的林线高度 山脉 纬度 林线高度(m) 大兴安岭北部52°30 1100 长白山 42° 2100 吕梁山 38° 2700 太白山 34° 3500 珠穆朗玛峰28° 3900
我国主要山脉的林线高度 山脉 纬度 林线高度( m ) 大兴安岭北部 52 °30 ’ 1100 长白山 42 ° 2100 吕梁山 38 ° 2700 太白山 34 ° 3500 珠穆朗玛峰 28 ° 3900

(三)地面性质—加热的非均匀性 1.水面和陆面热性质差异的原因 ·比热:陆面升降温快,水体升降温慢 ·蒸发:水面上空气温低于陆面,不易升高 ·透射:水面比陆面上不易增温,也不易降温。 流动:使热量扩散到更大的体积和深度。 CONTINENTALITY warms and cools rapidly warms and cools slowly (lower LE Greater evaporation tansparent Water has a higher Land has a lower Land has no mixing ween layers and mixes in vast Ocean
(三)地面性质 (三)地面性质——加热的非均匀性 加热的非均匀性 1. 水面和陆面热性质差异的原因 水面和陆面热性质差异的原因 • 比热:陆面升降温快,水体升降温慢。 比热:陆面升降温快,水体升降温慢。 • 蒸发:水面上空气温低于陆面,不易升高。 蒸发:水面上空气温低于陆面,不易升高。 • 透射:水面比陆面上不易增温,也不易降温。 透射:水面比陆面上不易增温,也不易降温。 • 流动:使热量扩散到更大的体积和深度。 流动:使热量扩散到更大的体积和深度

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大陆度 温哥华 MA^。型日 K=23 K=66
2.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 大陆度 )1001( 4.20 sin 7.1 = ~ −= K A K ϕ K=2.3 K=66 温哥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3节 辐射平衡.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2节 地球大气.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二章 地球表层的能量收支 第1节 太阳辐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3节 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 第1节 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第2节 自然地理学的前沿领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精品课程)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pdf
- 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主讲:邬伦).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书(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矿物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思考题(晶体学基础).pdf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10 其他含氧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9 硅酸盐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8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7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6 卤化物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5 自然元素矿物.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4 矿物的化学组成.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3 矿物的宏观鉴定特征.pps
- 北京大学:《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矿物学部分)02 矿物的成因.pps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风与大气环流 第1节 大气运动的驱动力 第2节 大气环流的特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三章 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 第3节 表层大洋环流(surface-ocean current).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1节 地球上水圈的结构 第2节 蒸发过程与凝结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3节 降水过程与入渗过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水分循环 第4节 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课堂讨论).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五章 全球气候与气候变化 第1节 气候的概念 第2节 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 第3节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6.1-6.3)第1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2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第3节 内力地质作用.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1-4.6).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六章 固体地球的物质循环 第4节 外力地质作用(4.7)第5节 岩石圈地质循环.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1节 土壤的组成 第2节 土壤的性质 第3节 物质循环与土壤形成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6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7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8节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电子教案(课件讲稿)第八章 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特征 第1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 第2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第3节 地球表层系统的概念模型.pdf
- 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南)北京市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外实习指南.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课程简介.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一).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二).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一万两千条Y染色体故事)2001 Science African Origin of Modern Humans in East Asia A Tale of 12,000 Y Chromosomes.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遗传证据支持汉文化传播的人口扩张模式 2004 nature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pdf
- 复旦大学:《人类进化 Human Evolution》经典论文_反驳语言多样性支持语言从非洲扩张的系列奠基者效应 2012 Science Comment on ‘Phonemic Diversity Supports a Serial Founder Effect Model of Language Expansion from Afric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