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3)

知识回顾CV1电路如图所示,设U=12V、I=2A、R=6Q2,则UABUR1oVB24VAC-24VO7B2BW.2电路如图所示,N吸收的功率为3AA6WB -6WC无法确定N2V古1电阻R(1)线性电阻-R为常数;(2)欧姆定律Ru=Rii=GuOO+uRi=-Guu=-Ri8+u

(3)电阻的功率P吸=ui=Ri==Gu?R电阻永远消耗功率,是无源元件:电阻的功率推导国R12COP吸=ui=Ri2=Gu?+uR3RP吸=-p发=-ui=-(-Ri)xi=Ri?Ou+uGu?-ux(RR

2电感L(1)电感元件线圈的理想化模型dΦy=N@线性电感L为常数:BANdT=LiH、mH、)(2)电感优安特性EEdidyu,Ldtudt6dip=ui=l(3)电感功率dt电流增大,P>0,L吸收功率;L不消耗能量,是储能无源元件;电流减小,P<0,L发出功率
2 电感 L

3电容C(1)电容元件电容器的理想化模型q=Cu(FuF、PF)+线性电容C为常数,与U无关;U喜(2)电容伏安特性+dudqucdtdtduc(3)电容功率up=uci=dtduc充电吸收功率;p>0.dtduc放电,<0.P<0,发出功率;C不消耗能量,是储能无源元件;dt
3 电容 C

4理想电压源例题解析电压保持常量Us或按给定的时间函数us(t)变化:国计算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Us/u,(t)(1)符号+OPR=12R=12×5=5W吸收功率Ex(2)特点uPsv=Us,=5×1=5W吸收功率,负载作用6u=us=U.sinot交流直流u=U.=constP10v=Us2=10×1=10W发出功率,电源作用与外电路、流过的电流无关;(3)电压源功率P(发出)=P(吸收)N非关联方向+UR发出功率:电源作用p=usi>0R-5Q+吸收功率;负载作用p=usi0u发出功率:电源作用p=usi<0

5理想电流源例题解析电流保持常量Is或按给定的时间函数is()变化;计算电路各元件的功率。Is/is(t)(1)符号i=-is=-2Au=us=5V(2)特点1P2A=ui,=5×2=10 W发出功率;i=is(t)=Imsinofi=Is=const直流交流Psv=ui=5×(-2)=-10W吸收功率;与端电压、外电路无关;(3)电流源功率P(发)=P(吸)非关联方向=2A发出功率:电源作用1p=uis>0吸收功率;负载作用p=uis0up=uis<0发出功率;电源作用+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2)功率与功率平衡1电源有载工作U=E-RJ(1)电压与电流UI=EI-R.12U=RI功率a平衡PR=PE-APEI=R+RoE电源提内阻消负载消U=E-RJRU供功率耗功率耗功率Ro当R<<R时,则U~E;内阻消电源提负载消供功率耗功率耗功率bd

tt额定值与实际值(3)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时规定的使用值S2S3S电源U额定状态:I=IN,P=PN;XXX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过载(超载):I>IN,P>P;P11输出电流与功率降低设备寿命甚至损坏设备;均由负载决定++欠载(轻载):I<IN,P<PN;不能充分利用设备;3电源短路2电源开路电源两端由于某种原因连在一起,电源被短路;开关断开,电源处于开路(空载)状态:sU=01=0I=Is=E/RoU=U.-EP=0RP=0电流过大,烧毁电源!6为防止事故发生,需在电路中接入熔断器等,用以保护电路

基尔霍夫定律1基本术语支路:电路中的每一个分支:acbabadh一个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结点: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连接点:a,b回路:电路中任一由一条或多条支路组成abcaadbaadbca的闭合路径: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任一瞬间,任何节点上电流代数和为0:ZI=0Zi=0在任一瞬间,对任何节点,流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总和;Z=

例题解析设流向结点的电流为负,流出结点的电流为正;根据KCL,对结点a有:I-1+1,+1=0求电流i。知识点练习若I=9A,I,=-2A,=8A;I,-12-14-1,--2A-8A-9A=-19A323AL,实际方向与图示方向相反。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广1232i +(-2A) = 3A52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闭合面i=5Ai=?广义节点I=?42万+226VB5252112101BCB11=0I+I+Ic=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3/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2/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2/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1/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5/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4/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1/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3/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2/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主讲:安韵竹).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1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2 液体介质的击穿 3.3 固体介质的击穿 3.4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2).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2/2).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3/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1/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1/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2/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3/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4/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总结)功率性质判别.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总结)电阻电感电容.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3/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4/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2/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3/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4/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3/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