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4.1正弦交流电4.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4.3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4.4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计算4.5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4.6功率因数的提高4.7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4.8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06十月2023
06十月2023 1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4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计算 4.1 正弦交流电 4.3 单一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 4.5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8 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 4.7 正弦交流电路的谐振 4.6 功率因数的提高

第4章正弦交流电路本章要求1.理解正弦量的特征及其各种表示方法2.掌握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3.熟练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画相量图:4.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5.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6.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06十月20232
06十月2023 2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 1. 理解正弦量的特征及其各种表示方法; 2. 掌握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 3. 熟练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 画相量图; 4. 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 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5.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掌握串、并联 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6.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要求

4.1正弦交流电正弦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做周期变化的量。0福DLuWRR-正弦交流电的优越性:正半周负半周便于传输;易于变换;便于运算:正弦量变化平滑,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过电压,有利于电器设备的运行。06十月20233
06十月2023 3 4.1 正弦交流电 正弦量: 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做周期变化的量。 u R + _ _ + _ _ 正弦交流电的优越性: 便于传输;易于变换; 便于运算; 正弦量变化平滑,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过 电压,有利于电器设备的运行。 正半周 负半周 u R + _ u i

设正弦交流电流wt0-1i=Im sin(w t+j;)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角频率:决定正弦量变化快慢幅值:决定正弦量的大小幅值、角频率、初相角成为正弦量的三要素。06十月20234
06十月2023 4 设正弦交流电流: 角频率:决定正弦量变化快慢 幅值:决定正弦量的大小 幅值、角频率、初相角成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i Im 2 T i O

有效值I(要素之一)4.1.1 振幅(幅值、最大值)Imi = Imsin(wt + f,)=/ 2 I sin(wt + f)口反映正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w tp2p3p0峰-峰值2I.在放大器参数中有时用峰一峰值表达。06十月20235
06十月2023 5 4.1.1 振幅(幅值、最大值) Im、有效值I (要素之一) o i w t -p p 2p 3p Im -Im 在放大器参数中有时用峰-峰值表达。 峰-峰值2Im i = Imsin(wt + fi )= 2 Isin(wt + fi ) 反映正弦量变化幅度的大小

关于有效值周期性电流、电压的瞬时值随时间而变,为了口衡量其平均效应,工程上采用有效值来表示通过比较直流电流I和交流电流在相同时间T内流经同一电阻R产生的热效应来确定:PRdt→些PRT=i dt0把=Imsin(wt口)代入上式计算可以得到:正弦量的有效值与振幅之间的关系:I.=/2I同理可得:Um=V2 U若一交流电压有效值为U=220V,则其最大值为U.~311V。06十月20236
06十月2023 6 关于有效 值 周期性电流、电压的瞬时值随时间而变,为了 衡量其平均效应,工程上采用有效值来表示。 I def T 1 ∫ 0 T i 2 dt 通过比较直流电流 I 和交流电流 i 在相同时间 T 内流经同一电阻 R 产生的热效应来确定: I 2RT =∫ 0 T i 2R dt 把 i=Imsin(wt+ i ) 代入上式计算可以得到: 正弦量的有效值与振幅之间的关系:Im = 2 I 同理可得:Um = 2 U 若一交流电压有效值为 U = 220V ,则其最大值为Um≈311V

需要注意的是G工程上说的正弦电压、电流一般指有效值,如电网的电压等级、设备铭牌的额定值等。但绝缘水平、耐压值指的是最大值。因此,在考虑电器设备的耐压水平时应按最大值考虑。A在测量中,交流测量仪表指示的电压、电流读数一般为有效值。B区分电流、电压的瞬时值,振幅和有效值的符号: i、u; Im、Um; I、U。0606202023
06 十月06 2023 十月2023 7 7 G 工程上说的正弦电压、电流一般指有效值,如 电网的电压等级、设备铭牌的额定值等。但绝 缘水平、耐压值指的是最大值。因此,在考虑 电器设备的耐压水平时应按最大值考虑。 A 在测量中,交流测量仪表指示的电压、电流读 数一般为有效值。 B 区分电流、电压的瞬时值 ,振幅和有效值的符 号:i、u;Im、Um;I、U。 需要注意的是

4.1.2角频率口、频率f、周期T(要素之二)i=Imsin(wt+ ;口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口:正弦量每秒钟变化的周波数,单位是Hz。wt0-p2p3pp■在工程中,常用频率WT=2-2p-区分电路:如工频□w:指正弦量单位音频、中频、高频、时间内变化的电角度微波电路等。单位rad/s。口T:正弦量变化一次所W、f、T之间的关需要的时间,单位s。系W=2pf06十月2023
06十月2023 8 4.1.2 角频率 、频率f、周期T (要素之二) w:指正弦量单位 时间内变化的电角度, 单位rad/s。 f :正弦量每秒钟变 化的周波数,单位是Hz。 wT=2 p T 2p w、 f、T之间的关 系w =2pf f = T 1 o i w t -p p 2p 3p T:正弦量变化一次所 需要的时间,单位s。 T = f 1 在工程中,常用频率 区分电路:如工频、 音频、中频、高频、 微波电路等。 反映正弦量变化快慢的参数。 i = Imsin(wt + i )

i = Isin(ot +j )4.1.3初相位(要素之三)相位:wt+ji0ot反映正弦量变化的进程。业初相位:表示正弦量在t=0时的相角。ji=wt+jit=0口,反映正弦量的计时起点,定义为从靠近原点的由负变正所经过的零点到原点的距离用角度来表示注意①同一正弦量,计时起点不同,初相位不同则初相位为正,右侧为负。2②若正零点在原点左侧,06十月20239
06十月2023 9 4.1.3 初相位(要素之三) 相位: 初相位: 表示正弦量在 t =0时的相角。 反映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i O i 反映正弦量的计时起点,定义为从靠近原点的由 负变正所经过的零点到原点的距离用角度来表示。 ' 注意 ①同一正弦量,计时起点不同,初相位不同。 ②若正零点在原点左侧,则初相位为正,右侧为负

4.1.4相位差口:两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的初相位之差如: u = Umsin(の t +)i= Imsin(のt+y2)i =(wt+y)- (wt+y 2)=1-2若=>02电压超前电流口06十月202310
06十月2023 10 如: 若 电压超前电流 两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的初相位之差。 4.1.4 相位差 : u i u i ωt O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主讲:安韵竹).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1 液体和固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3.2 液体介质的击穿 3.3 固体介质的击穿 3.4 组合绝缘的电气强度.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2).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2/2).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篇 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第四章 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篇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 第七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课件讲稿)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三相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交流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2/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3/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1/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4/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七章 三相异步电动机(5/5).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1/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五章 三相电路(2/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1/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2/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3/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2/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3/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1/3).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1/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2/2).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1/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2/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3/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讲稿)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4/4).pdf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总结)功率性质判别.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