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307.4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电子技术二、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ofElectronics三、课程编码:0540650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80、5、第4学期六、课程目的与要求:1、目的《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2、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以及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将来的工作中能有较宽的视野,能从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电子技术基础是各电气工程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及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是学完普通物理学和电路原理的大部分内容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衔接非常重要。本课程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前续课,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最基本的必要的基础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八、教学方法: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教学手段以黑板板书为主九、考核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十、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选用教材《电子技术基础》,吴利斌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参考书目《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5版),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学时序号章节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1.628本电路第2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22.1012电路第3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3.22大路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4.1010应用5.242第6章直流稳压电源6.44第7章数字逻辑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电子技术 二、课程英文名称:Technology of Electronics 三、课程编码:0540650 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80、5、第4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1、目的 《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 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获得 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 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 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以及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电子技术发展 的概况,为将来的工作中能有较宽的视野,能从学科交叉应用的角度去思考、处理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电子技术基础是各电气工程类、电子信息科学类及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的一门技术基础 课。本课程是学完普通物理学和电路原理的大部分内容之后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 和衔接非常重要。本课程又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前续课,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最基本的必要的基础知 识,才能为以后的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方法: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教学手段以黑板板书为主。 九、考核方法:本课程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十、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选用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吴利斌主编,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第5版),康华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实践 合计 1.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 本电路 6 2 8 2. 第2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 电路 10 2 12 3. 第3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 大路 2 2 4. 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 应用 10 10 5. 第6章直流稳压电源 2 2 4 6. 第7章数字逻辑基础 4 4

7.44第8章逻辑门电路第9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68.6与设计9.682第10章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410.4第11章触发器118210第12章时序逻辑电路第13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1244形1344第14章数模与模数转换合计7080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半导体器件中扩散与漂移的概念,了解PN结形成的原理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伏安特性。熟悉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了解一些特殊二极管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一)了解常用的两种半导体材料(二)掌握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点(三)理解PN结形成的原理(四)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特性(一)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二)掌握二极管的V-特性(三)熟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第三节特殊二极管(一)了解了解常用的几种特殊二极管(二)掌握特殊二极管工作原理(三)熟悉稳压二极管作用及使用方法第四节1.4二极管的基本应用电路(一)了解简单二极管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二)掌握二极管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三)理解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的工作原理第五节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一)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在电子技术中的作用(二)掌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四)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

7. 第8章逻辑门电路 4 4 8. 第9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与设计 6 6 9. 第10章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 6 2 8 10. 第11章触发器 4 4 11 第12章时序逻辑电路 8 2 10 12 第13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 形 4 4 13 第14章数模与模数转换 4 4 合计 70 80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半导体器件中扩散与漂移的概念,了解PN结形成的原理, 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伏安特性。熟悉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了解一些特殊二极管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一)了解常用的两种半导体材料 (二)掌握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特点 (三)理解PN结形成的原理 (四)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特性 (一)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二)掌握二极管的V-I特性 (三)熟悉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 特殊二极管 (一)了解了解常用的几种特殊二极管 (二)掌握特殊二极管工作原理 (三)熟悉稳压二极管作用及使用方法 第四节 1.4 二极管的基本应用电路 (一)了解简单二极管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二)掌握二极管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 (三)理解光-电转换和电-光转换的工作原理 第五节 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 (一)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在电子技术中的作用 (二)掌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分析方法

(二)教学难点:半导体载流子的基本概念和PN结的形成过程(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①PN结的单向导电性在什么外部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②如何用万用表的"Q"档来判别一只二极管的阳、阴两极?作业:重点选择二极管的基本应用电路及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方面的习题第2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了解共集电极电路的特点。学习过程中,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掌握分析放大电路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了解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本章计划10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半导体三极管(一)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二)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三)理解半导体三极管三个工作区域的基本概念(四)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一)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二)了解放大电路中各环节的作用(三)理解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第三节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一)掌握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二)了解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三)理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概念(四)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工作点稳定的电路(一)掌握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时对放大电路有什么影响(二)理解为什么要稳定静态工作点(三)了解影响Q点不稳定的因素(四)掌握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几种常用方法第五节射极输出器(一)理解射极输出器的基本概念(二)掌握射极输出器的特点(三)了解共集电极和共基极电路的作用或用途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掌握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二)教学难点: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 思考与练习思考:①既然晶体三极管具有两个PN结,可否用两只二极管背靠背相连以构成一只晶体三极管?

(二)教学难点:半导体载流子的基本概念和PN结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①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在什么外部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 ② 如何用万用表的"Ω"档来判别一只二极管的阳、阴两极? 作业:重点选择二极管的基本应用电路及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方面的习题 第2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电流分配及放大原理工作原理、特 性曲线和主要参数。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了解共集电极电路的特点。学习过程 中,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掌握分析放大电路的两种基本方法,即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了 解稳定静态工作点的作用。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三极管 (一)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 (三)理解半导体三极管三个工作区域的基本概念 (四)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 (一)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结构 (二)了解放大电路中各环节的作用 (三)理解放大电路的等效模型 第三节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一)掌握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了解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三)理解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概念 (四)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工作点稳定的电路 (一)掌握静态工作点不稳定时对放大电路有什么影响 (二)理解为什么要稳定静态工作点 (三)了解影响Q点不稳定的因素 (四)掌握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几种常用方法 第五节 射极输出器 (一)理解射极输出器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三)了解共集电极和共基极电路的作用或用途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掌握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教学难点: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① 既然晶体三极管具有两个PN结,可否用两只二极管背靠背相连以构成一只晶体三极 管?

②晶体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作业:重点选择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计算等方面的习题。第3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分类、掌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熟悉MOS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一)了解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分类及工作特点(二)掌握MOS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三)理解场效应管与双极结型三极管工作原理的区别第二节效应管放大电路(一)理解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概念(二)了解常用的几种效应管放大电路(三)掌握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放大电路(二)教学难点: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为什么说晶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第5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一般电路结构了解集成运放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理解理想运算放大特点及重要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及重要概念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方法、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本章计划10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集成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一)了解集成电路与集成运放的分类和特点(三)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结构(四)理解集成运放中内部各单元的作用及特点第二节差动放大电路(一)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二)理解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基本概念(三)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差模放大倍数第五节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及符号(一)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二)了解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三)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第六节反馈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一)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二)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及它们的重要特点(三)理解负反馈放大器一般表达式的含义

② 晶体三极管微变等效电路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 作业:重点选择半导体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分析、计算等方面的习题。 第3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分类、掌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熟悉MOSFET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一)了解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分类及工作特点 (二)掌握MOS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三)理解场效应管与双极结型三极管工作原理的区别 第二节 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理解效应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基本概念 (二)了解常用的几种效应管放大电路 (三)掌握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及放大电路 (二)教学难点:MOS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为什么说晶体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及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一般电路结构, 了解集成运放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理解理想运算放大特点及重要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及重要概念 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方法、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本章计划10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集成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一)了解集成电路与集成运放的分类和特点 (三)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结构 (四)理解集成运放中内部各单元的作用及特点 第二节 差动放大电路 (一)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基本概念 (三)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差模放大倍数 第五节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及符号 (一)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二)了解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 (三)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传输特性 第六节 反馈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 (一)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及它们的重要特点 (三)理解负反馈放大器一般表达式的含义

第八节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一)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线性范围内所构成的各种电路(二)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重要概念(三)根据两个重要概念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方法第九节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压比较器)(一)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基本概念(二)掌握各种比较器的门限电压计算方法(三)理解为什么迟滞电压比较器可以提高抗于扰能力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应用(二)教学难点:反馈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立思考:集成运算放大器中所提到的虚短、虚断、虚地中的虚"是什么意思?第6章直流稳压电源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整流、滤波的概念。掌握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输出电压及调节范围的估算。熟悉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串联型稳压电源(一)了解稳压电源的各项技术指标(二)掌握串联反馈式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三)理解简单分立元件组成的稳压电路第二节集成稳压电源(一)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概念(二)了解常用的三端集成稳压器系列(三)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作用及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直流稳压电源各环节工作原理(二)教学难点: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由哪儿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第7章数字逻辑基础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数字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的硬件基础。要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常用的数制及转换、掌握最基本的数字逻辑代数及运算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二、 课程内容第一节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一)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二)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三)掌握数字电路中的正逻辑体制和负逻辑体制

第八节 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 (一)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线性范围内所构成的各种电路 (二)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重要概念 (三)根据两个重要概念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方法 第九节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电压比较器) (一)了解电压比较器的基本概念 (二)掌握各种比较器的门限电压计算方法 (三)理解为什么迟滞电压比较器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反馈在集成运放中的应用。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集成运算放大器中所提到的虚短、虚断、虚地中的"虚"是什么意思? 第6章 直流稳压电源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整流、滤波的概念。掌握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输出电压及调节范围的估算。熟悉集成三端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串联型稳压电源 (一)了解稳压电源的各项技术指标 (二)掌握串联反馈式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三)理解简单分立元件组成的稳压电路 第二节 集成稳压电源 (一)理解三端集成稳压器的概念 (二)了解常用的三端集成稳压器系列 (三)掌握三端集成稳压器的作用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直流稳压电源各环节工作原理 (二)教学难点:串联反馈稳压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由哪儿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第7章数字逻辑基础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数字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和数字通信的硬件基础。要了 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熟悉常用的数制及转换、掌握最基本的数字逻辑代数及运算方法。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 (三)掌握数字电路中的正逻辑体制和负逻辑体制

第二节数制与编码(一)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数制(二)掌握几种常用数制及相互转换方法(三)理解几种常用BCD码的概念第三节逻辑函数(一)理解基本逻辑运算的重要概念(二)掌握逻辑函数的建立过程(三)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基本逻辑运算的建立与表示方法(二)教学难点:基本逻辑运算的概念(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逻辑电路中能否说明"1"比"0"大?第8章逻辑门电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DTL、TTL和MOS逻辑门电路基本结构,掌握DTL、TTL和MOS逻辑门电路特点,理解如集电极开路门、三态输出门等其它门的逻辑概念,了解TTL和MOS逻辑门电路之间的接口、带负载时的接口问题,掌握逻辑门电路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基本逻辑门电路(一)了解哪些是基本门电路(二)理解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关系(三)掌握DTL门电路的特点第二节TTL逻辑门电路(一)了解TTL逻辑门电路的结构组成(二)理解TTL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掌握TTL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工作特点第三节MOS逻辑门电路(一)了解MOS逻辑门电路的结构组成(二)理解MOS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掌握与MOS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工作特点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TTL和MOS逻辑门电路工作特点(二)教学难点:TTL和MOS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在两级二极管组成的与门电路中,输出电平会出现什么现象?②TTL逻辑门电路与DTL逻辑门电路相比有何区别?作业:选择逻辑门电路使用方面的习题。第9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一、学习目的

第二节 数制与编码 (一)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数制 (二)掌握几种常用数制及相互转换方法 (三)理解几种常用BCD码的概念 第三节 逻辑函数 (一)理解基本逻辑运算的重要概念 (二)掌握逻辑函数的建立过程 (三)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基本逻辑运算的建立与表示方法 (二)教学难点:基本逻辑运算的概念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逻辑电路中能否说明"1"比"0"大? 第8章 逻辑门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DTL、TTL和MOS逻辑门电路基本结构,掌握DTL、TTL和MOS逻辑门 电路特点,理解如集电极开路门、三态输出门等其它门的逻辑概念,了解TTL和MOS逻辑门电路之 间的接口、带负载时的接口问题,掌握逻辑门电路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逻辑门电路 (一)了解哪些是基本门电路 (二)理解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三)掌握DTL门电路的特点 第二节 TTL逻辑门电路 (一)了解TTL逻辑门电路的结构组成 (二)理解TTL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TTL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工作特点 第三节 MOS逻辑门电路 (一)了解MOS逻辑门电路的结构组成 (二)理解MOS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与MOS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及工作特点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TTL和MOS逻辑门电路工作特点 (二)教学难点:TTL和MOS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① 在两级二极管组成的与门电路中,输出电平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 TTL逻辑门电路与DTL逻辑门电路相比有何区别? 作业:选择逻辑门电路使用方面的习题。 第9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常用数学工具一一逻辑代数和卡诺图。要熟悉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公理、定理和卡诺图,掌握运用逻辑代数和卡诺图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要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概念,了解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逻辑代数一)了解逻辑代数在数字电路中的作用(二)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定律、规则等(三)掌握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第二节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一)了解卡诺图在化简逻辑函数中的作用(二)理解卡诺图化简法的化简原理(三)掌握卡诺图的表达形式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第三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二)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目的(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分析的相反过程(二)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目的(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第五节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概念(二)了解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三)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二)教学难点: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①组合逻辑电路能用波形分析法进行分析吗?②使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依据是什么?作业:选择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面的习题第10章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加法器等常用组合逻辑集成器件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逻辑功能、实现原理及应用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编码器(一)了解编码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编码器的基本应用方法第二节译码器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常用数学工具——逻辑代数和卡诺图。要熟悉 逻辑代数的运算规则、公理、定理和卡诺图,掌握运用逻辑代数和卡诺图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掌 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要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概念,了解产生竞 争冒险的原因,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逻辑代数 (一)了解逻辑代数在数字电路中的作用 (二)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定律、规则等 (三)掌握逻辑代数的化简方法 第二节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一)了解卡诺图在化简逻辑函数中的作用 (二)理解卡诺图化简法的化简原理 (三)掌握卡诺图的表达形式及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第三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目的 (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是分析的相反过程 (二)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目的 (三)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五节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一)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概念 (二)了解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 (三)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二)教学难点: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① 组合逻辑电路能用波形分析法进行分析吗? ② 使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依据是什么? 作业:选择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面的习题。 第10章 组合逻辑模块及应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加法器等常用组合逻辑集成 器件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逻辑功能、实现原理及应用方法。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编码器 (一)了解编码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编码器的基本应用方法 第二节 译码器

(一)了解译码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译码器的基本应用方法第三节数据选择器(一)了解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功能作用及应用第四节数值比较器(一)了解数值比较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数值比较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数值比较器的功能作用及应用第五节加法器(一)了解加法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加法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加法器的功能第六节半导体存储器(一)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能及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各组合逻辑模块的逻辑功能、实现原理及应用方法(二)教学难点:各组合逻辑模块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通常各组合逻辑模块具有输入使能、输出使能、输入扩展、输出扩展功能端,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作业:选择常用组合逻辑模块及其应用的设计、半导体存储器方面的习题。第11章触发器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理解触发器是具有存储功能的逻辑电路,应了解触发器的分类,掌握各触发器的不同逻辑功能和时钟脉冲的触发方式,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基本触发器(一)了解触发器的一些基本概念(二)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同步RS触发器功能(三)理解同步触发器发生空翻的概念第二节主从触发器(一)了解主从触发器的基本结构形式(二)掌握主从JK触发器逻辑功能(三)理解主从JK触发器出现一次变化现象的概念第三节边沿触发器(一)了解边沿触发器与主从触发器的区别(二)掌握边沿触发器的特点

(一)了解译码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译码器的基本应用方法 第三节 数据选择器 (一)了解数据选择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功能作用及应用 第四节 数值比较器 (一)了解数值比较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数值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数值比较器的功能作用及应用 第五节 加法器 (一)了解加法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加法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加法器的功能 第六节 半导体存储器 (一)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半导体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能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组合逻辑模块的逻辑功能、实现原理及应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各组合逻辑模块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通常各组合逻辑模块具有输入使能、输出使能、输入扩展、输出扩展功能端,它们的作用 是什么? 作业:选择常用组合逻辑模块及其应用的设计、半导体存储器方面的习题。 第11章 触发器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理解触发器是具有存储功能的逻辑电 路,应了解触发器的分类,掌握各触发器的不同逻辑功能和时钟脉冲的触发方式,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触发器 (一)了解触发器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同步RS触发器功能 (三)理解同步触发器发生空翻的概念 第二节 主从触发器 (一)了解主从触发器的基本结构形式 (二)掌握主从JK触发器逻辑功能 (三)理解主从JK触发器出现一次变化现象的概念 第三节 边沿触发器 (一)了解边沿触发器与主从触发器的区别 (二)掌握边沿触发器的特点

(三)掌握常用触发器的功能第四节触发器功能的转换(一)理解触发器功能相互转换的作用(二)掌握触发器功能相互转换的方法(三)了解常见集成触发器相互转换的基本电路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各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脉冲触发方式(二)教学难点:各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触发器有哪几种常见的电路结构?试归纳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作业:重点选择相关触发器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触发器状态波形图的习题第12章时序逻辑电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本章重点以计数器和寄存器为主要内容,了解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及分类。理解由触发器所构成的计数器和寄存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二进制集成计数器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本章计划8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一)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及特点(三)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第二节基于触发器时序电路的分析(一)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目的(二)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三)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第三节计数器(一)了解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及作用(二)理解同步计数器与异步计数器的工作方式(三)掌握常用集成计数器74161的功能及构成非二进制的方法第四节数码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一)了解数码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掌握移位寄存器74194的基本功能及作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计数器和寄存器的功能及应用(二)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①异步时序电路与同步时序电路有哪些不同的特性?②寄存器和计数器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作业:选择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面的习题,重点是计数器的分析与设计。一、学习目的

(三)掌握常用触发器的功能 第四节 触发器功能的转换 (一)理解触发器功能相互转换的作用 (二)掌握触发器功能相互转换的方法 (三)了解常见集成触发器相互转换的基本电路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各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脉冲触发方式 (二)教学难点:各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触发器有哪几种常见的电路结构?试归纳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动作特点。 作业:重点选择相关触发器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触发器状态波形图的习题。 第12章 时序逻辑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本章重 点以计数器和寄存器为主要内容,了解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及分类。理解由触发器所构成的计数 器和寄存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二进制集成计数器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本章计划8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二)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结构及特点 (三)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第二节 基于触发器时序电路的分析 (一)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目的 (二)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步骤 第三节 计数器 (一)了解计数器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二)理解同步计数器与异步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三)掌握常用集成计数器74161的功能及构成非二进制的方法 第四节 数码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 (一)了解数码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掌握移位寄存器74194的基本功能及作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计数器和寄存器的功能及应用 (二)教学难点: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① 异步时序电路与同步时序电路有哪些不同的特性? ② 寄存器和计数器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作业:选择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面的习题,重点是计数器的分析与设计。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数字电路中常用各种脉冲波形,例如时钟脉冲、控制过程的定时信号等的产生方法。要求熟悉集成电路555定时器的基本功能,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由555定时器在构成这些典型电路中的应用原理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集成555定时器(一)了解555定时器的特点(二)理解555定时器内部工作原理(三)掌握555定时器的功能第二节施密特触发器(一)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及应用第三节多谐振荡器(一)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多谐振荡器的功能及应用第四节单稳态触发器(一)了解单稳态触发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三)掌握单稳态触发器的功能及应用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555定时器应用(二)教学难点: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四、思考与练习思考:555定时器具有哪些应用特点?其典型应用电路有哪儿种?第14章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D/A与A/D转换器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了解这两种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技术参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D/A转换器的输出方式和不同结构的A/D转换器的特点学会D/A与A/D转换器的应用。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DIA转换器(一)了解D/A转换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D/A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掌握D/A转换器主要技术参数第二节A/D转换器(一)了解A/D转换器的基本概念(二)理解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三)掌握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A/D和DIA转换器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数字电路中常用各种脉冲波形,例如时钟脉冲、控制过程的定时信号等的 产生方法。要求熟悉集成电路555定时器的基本功能,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 器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由555定时器在构成这些典型电路中的应用原理。 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集成555定时器 (一)了解555定时器的特点 (二)理解555定时器内部工作原理 (三)掌握555定时器的功能 第二节 施密特触发器 (一)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施密特触发器的功能及应用 第三节 多谐振荡器 (一)了解多谐振荡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多谐振荡器的功能及应用 第四节 单稳态触发器 (一)了解单稳态触发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由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三)掌握单稳态触发器的功能及应用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555定时器应用 (二)教学难点: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四、思考与练习 思考:555定时器具有哪些应用特点?其典型应用电路有哪儿种? 第14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电路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D/A与A/D转换器在数字系统中的作用,了解这两种转换器的基本结构及 主要技术参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掌握D/A转换器的输出方式和不同结构的A/D转换器的特点, 学会D/A与A/D转换器的应用。本章计划4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D/A转换器 (一)了解D/A转换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D/A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掌握D/A转换器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节 A/D转换器 (一)了解A/D转换器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掌握A/D转换器主要技术指标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A/D和D/A转换器的应用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