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19.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H18316二、课程类型:限选课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四、本课程学时分配:教学环节课时安排习题课上机其它合计讲课讨论课实验课321648五、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对自动电话机的发展进行概要介绍,对自动电话机的分类进行说明,对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优越性进行描述,最后对程控交换机和世界通信的发展进行综述,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优越性,熟悉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了解程控交换技术及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3.教学方法:利用黑板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重点】本章的重点是交换的概念和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难点】本章的难点是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以及人工电话交换机的工作过程。第二单元: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主要介绍的是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重点介绍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和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还介绍了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以及传输码型,另外还介绍了时隙,顿,复顿的概念和32路PCM的帧结构

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H18316 二、课程类型:限选课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四、本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课时安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32 16 48 五、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对自动电话机的发展进行概要介绍,对自动电话机的分类进行说明,对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优越性进行描述,最后对程控交换机和世界通信的发展进行综述。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和优越性,熟悉程控交换机 的服务性能,了解程控交换技术及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 3.教学方法:利用黑板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像和图片的形式展现交换技术的 发展历史和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交换的概念和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以及人工电话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第二单元: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主要介绍的是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基础,重点介绍时间分割多路复用原理和 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还介绍了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以及传输码型,另外还介 绍了时隙,帧,复帧的概念和 32 路 PCM 的帧结构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时间多路复用原理,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了解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传输码型,时隙,顿,复顿的概念和32路PCM的顿结构。3.教学方法:语音数字化是程控数字交换实现的前提,结合奈奎斯特采样定律介绍PCM编码的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其中线性量化的不足和非线性量化的作用需要进行重点讲述。在掌握非线性量化作用的前提下,介绍A律13折线PCM编码技术。【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时间多路复用原理: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难点】本章的难点是传输码型的变换。第三单元:数字交换机的话路部分(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首先要介绍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以及用户模块的组成:其次介绍了中继器和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另外对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如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S接线器的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以及串一并、并一→串交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等。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用户模块的组成,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T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S接线器的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以及串→并、并一→串交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3.教学方法:程控数字技术的话路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需要深入掌握。结合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体验,介绍终端接口相关知识,包括用户模块、端局和中继模块的作用、实现原理等。TST和STS形式构成的三级交换网络工作机理是理解程控交换系统话路交换技术的关键,需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基本网络结构,对具体机型交换网络作一般介绍。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习题课巩固学生的知识。【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以及用户模块的组成:中继器和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T接线器和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数字交换网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四单元:程控交换系统控制部件的组成特点(建议学时数:2学时)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时间多路复用原理,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了 解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传输码型,时隙,帧,复帧的概念和 32 路 PCM 的帧结构。 3.教学方法: 语音数字化是程控数字交换实现的前提,结合奈奎斯特采样定律介绍 PCM 编码的抽样、量 化及编码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其中线性量化的不足和非线性量化的作用需要进行重点讲述。 在掌握非线性量化作用的前提下,介绍 A 律 13 折线 PCM 编码技术。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时间多路复用原理;模拟信号的抽样和抽样定理;抽样信号的量化和编译码。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传输码型的变换。 第三单元:数字交换机的话路部分(建议学时数: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首先要介绍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以及用户模块的组成;其次介绍了中继 器和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另外对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如 T 接线器的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S 接线器的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的组 成原理以及串→并、并→串交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等。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用户模块的组成,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T 接线 器的话音存储器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S 接线器的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的组成原理 以及串→并、并→串交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 3.教学方法: 程控数字技术的话路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T 接线器和 S 接线器的工 作原理及实现方法需要深入掌握。结合实际生活中打电话的体验,介绍终端接口相关知识, 包括用户模块、端局和中继模块的作用、实现原理等。TST 和 STS 形式构成的三级交换 网络工作机理是理解程控交换系统话路交换技术的关键,需作为教学重点。突出基本网络 结构,对具体机型交换网络作一般介绍。通过实验课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习题课巩固学 生的知识。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以及用户模块的组成;中继器和音频信号的产生发送 和接收;T 接线器和 S 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数字交换和数字交换网络。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数字交换网络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四单元:程控交换系统控制部件的组成特点(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对控制部件的要求,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结构和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表现,并对处理机间通信方式进行了介绍。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对控制部件的要求: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结构和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表现:处理机间通信方式。3.教学方法:主要从理论基础方面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本章的重点是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结构和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表现,处理机间通信方式。【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故障处理的方式及表现。第五单元: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概况,首先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程序文件的组成,此外还介绍了软件支援系统和软件设计语言,并对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进行了详细地介绍。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和程序文件的组成:软件支援系统和软件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结构:数据库的分类和结构。3.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的方法刺激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我、整理和分析资料,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实时操作系统就可以作为小论文"来完成,而用C语言创建一个电话用户数据表格并实现增删改的功能则可以作为-个“小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有助于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和程序文件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结构。【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数据库的结构和分类。第六单元: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对控制部件的要求,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结构和 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表现,并对处理机间通信方式进行了介绍。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对控制部件的要求;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 处理机结构和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表现;处理机间通信方式。 3.教学方法:主要从理论基础方面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交换及控制系统的结构方式,多处理机结构和备用方式以及故障处理方式和 表现,处理机间通信方式。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故障处理的方式及表现。 第五单元: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概况,首先介绍了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程序 文件的组成,此外还介绍了软件支援系统和软件设计语言,并对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进行 了详细地介绍。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和程序文件的组成;软件支援 系统和软件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和结构;数据库的分类和结构。 3.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的方法刺激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整理和分析资料, 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例如,实时操作系统就可以作为“小 论文”来完成,而用 C 语言创建一个电话用户数据表格并实现增删改的功能则可以作为一 个“小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有助于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动手 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目的。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程控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和程序文件的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 和结构。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数据库的结构和分类。 第六单元: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一个呼叫处理过程和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其次介绍了呼叫处理的有关数据和表格,另外重点介绍了输入处理和分析处理,最后还对任务执行和输出原理进行了介绍。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一个呼叫处理过程的步骤,了解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了解呼叫处理的有关数据和表格,了解输入处理,分析处理,任务执行和输出原理。3.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电话通信网的通信情况,介绍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并且设计不同的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针对中途挂机现象,让学生用SDL图表现出来。【重点】本章的重点是一个呼叫处理过程的步骤,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输入处理,分析处理,任务执行和输出原理。【难点】本章的难点是用户的摘挂机原理和脉冲识别及位间隔识别原理。第七单元:电话通信网(建议学时数: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电话通信网的知识,主要介绍了电信通信网的分类和电话网的组成以及我国五集电话网的一般结构,并介绍了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以及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的过渡。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电信通信网的分类;电话网的组成以及我国五级电话网的一般结构: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的过渡。3.教学方法:结合我国电话通信网的实际情况,介绍我国长途电话网和本级电话网的组成及路由计划。【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电信通信网的分类,电话网的组成以及我国五集电话网的一般结构,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难点】本章的难点是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的路由计划。第八单元:信令方式(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自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信令方式,信令方式是通信网中各个交换局在完成各种呼叫接续时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首先介绍了信令方式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一些基本定义,接下来介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首先介绍了一个呼叫处理过程和用 SDL 图 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其次介绍了呼叫处理的有关数据和表格,另外重点介绍了输入处理 和分析处理,最后还对任务执行和输出原理进行了介绍。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掌握一个呼叫处理过程的步骤,了解用 SDL 图来描述呼叫 处理过程,了解呼叫处理的有关数据和表格,了解输入处理,分析处理,任务执行和输出 原理。 3.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电话通信网的通信情况,介绍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并且设计不同的 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可针对中途挂机现象,让学生用 SDL 图表现出来。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一个呼叫处理过程的步骤,用 SDL 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输入处理,分析 处理,任务执行和输出原理。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用户的摘挂机原理和脉冲识别及位间隔识别原理。 第七单元:电话通信网(建议学时数:2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电话通信网的知识,主要介绍了电信通信网的分类和电话网的组成 以及我国五集电话网的一般结构,并介绍了长途电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 网的传输质量指标以及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的过渡。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 习,应了解电信通信网的分类;电话网的组成以及我国五级电话网的一般结构;长途电话 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 我国长途电话网向无级动态网 的过渡。 3.教学方法: 结合我国电话通信网的实际情况,介绍我国长途电话网和本级电话网的组成及 路由计划。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电信通信网的分类,电话网的组成以及我国五集电话网的一般结构,长途电 话网的路由计划和路由分类和长途电话网的传输质量指标。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的路由计划。 第八单元:信令方式(建议学时数: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本章介绍了信令方式,信令方式是通信网中各个交换局在完成各种呼叫接续时 所采用的一种通信语言,首先介绍了信令方式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一些基本定义,接下来介

绍了用户信令和局间线路信令,并介绍了多频记发器信令方式和公共信道信令系统,还介绍了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其中有No.7信令网的工作方式和特点、No.7信令系统第二级、第三级的任务和功能等,并介绍了信令网的有关知识,其中有信令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连接方式、路由选择等。此外还介绍了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链路功能,信令网功能。并且还介绍了电话用户部分,包括信令消息的组成、信令消息的格式和编码等,并对信令过程举例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事务处理能力。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信令系统在电话通信网中的作用,能描述一次电话接续过程中的基本信令流程,能对中国No.7信令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分析七号信令的消息结构能解释七号信令消息的工作过程。3.教学方法:通过讲课、实验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本部分内容。例如,通过双音多频DTMF接收实验来了解几种信令信号音电路组成和工作工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理解。【重点】本章的重点是信令方式的分类,用户信令和局间线路信令的概念,No.7信令系统的结构、各功能级等。【难点】本章的难点是No.7信令系统。六、对学生作业的要求:每章有1-3道作业题,重点章节作业题要多于其他章节。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八、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叶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现代交换技术》(第2版),张中荃,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交换技术》,糜正琨,陈锡生,杨国民,清华大学出版社九、考核方式及要求: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对应,主要从理论基础、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几方面进行考察。本课程最后成绩的评定:其中期未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绍了用户信令和局间线路信令,并介绍了多频记发器信令方式和公共信道信令系统,还介 绍了 No.7 信令系统的结构,其中有 No.7 信令网的工作方式和特点、No.7 信令系统第二 级、第三级的任务和功能等,并介绍了信令网的有关知识,其中有信令网的基本概念和结 构连接方式、路由选择等。此外还介绍了信令数据链路和信令链路功能,信令网功能。并 且还介绍了电话用户部分,包括信令消息的组成、信令消息的格式和编码等,并对信令过 程举例以及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事务处理能力。 2.能力培养:通过本部分学习,应了解信令系统在电话通信网中的作用,能描述一次电话接 续过程中的基本信令流程,能对中国 No.7 信令系统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分析七号信令的 消息结构能解释七号信令消息的工作过程。 3.教学方法: 通过讲课、实验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本部分内容。例如,通过双音多频 DTMF 接收实验来了解几种信令信号音电路组成和工作工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理解。 【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信令方式的分类,用户信令和局间线路信令的概念,No.7 信令系统的结构、 各功能级等。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 No.7 信令系统。 六、对学生作业的要求: 每章有 1-3 道作业题,重点章节作业题要多于其他章节。 七、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叶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现代交换技术》(第 2 版),张中荃,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交换技术》,糜正琨,陈锡生,杨国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九、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考试内容与授课内容相对应,主要从理论基础、平 时作业和实验报告等几方面进行考察。本课程最后成绩的评定: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