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案讲义(完整讲稿,共九章)

第周,第讲次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摘要第一章绪论1.1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1.2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1.3程控交换机授课题目(章节)的基本概念1.4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1.5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1.6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1.7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1.自动电话机的发展:2.自动电话机的分类:3.程控交换机的概念:4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5.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6.程控交换机的发展:7.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重点】程控交换机的概念【难点】空分和时分的概念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程控数字交换技术是当前通信领域里一项重要的技术。当前,通信发展较快。在交换方面,由手高速、宽带的需要,以统计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各个领域,如因特网、IP电话,以及下一代的软交换技术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以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程控交换技术在当前的通信领域里仍占有重要比重。(当两个用户需要通话时,交换机在这两个用户间建立一条通路一直保持到通话结束时拆断。这种在通话用户间直接建立一条专供其使用的物理通路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电话交换普遍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它仍然是当前通信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作为基础,了解程控交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本讲课程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章绪论交换的引入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自从1876年Bell.AG发明电话以来,一个电信系统至少应由终端和传输媒介组成,如图1.1所示。电信号电信号1消息终端终端消息传输媒介S图1.1点对点通信系统当存在多个终端时,人们希望其中任意两个终端之间都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由此可见,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个要素,即终端、传输和交换
1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第 周,第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 1.2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 1.3 程控交换机 的基本概念 1.4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 1.5 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 1.6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 1.7 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了解:1.自动电话机的发展; 2. 自动电话机的分类;3.程控 交换机的概念;4.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5. 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6. 程控交换 机的发展;7.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 【重 点】程控交换机的概念 【难 点】空分和时分的概念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程控数字交换技术是当前通信领域里一项重要的技术。当前,通信 发展较快。在交换方面,由于高速、宽带的需要,以统计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各个领域, 如因特网、IP 电话,以及下一代的软交换技术等,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以电路交 换为基础的程控交换技术在当前的通信领域里仍占有重要比重。(当两个用户需要通话 时,交换机在这两个用户间建立一条通路一直保持到通话结束时拆断。这种在通话用户 间直接建立一条专供其使用的物理通路的交换方式,称为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电话交换普遍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它仍然是当前通信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收入来源,因此, 作为基础,了解程控交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本讲课程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章 绪论 交换的引入 通信网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组成。它由交换设备完成接续,使 网内任一用户可与其他用户通信。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自从 1876 年 Bell.A.G 发明电话以来,一个电信系统至少应由终端和传输媒介组成,如图 1.1 所示。 图 1.1 点对点通信系统 当存在多个终端时,人们希望其中任意两个终端之间都可以进行点对点通信。 由此可见,实现通信必须要有三个要素,即终端、传输和交换。 终端 传输媒介 终端 电信号 电信号 消息 消息

电话交换是电信交换中最基本的一种交换业务。它是指任何一个主叫用户的信息,可以通过通信网中的交换节点发送给所需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被叫用户。当电话用户分布的区域较广时,就需设置多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之间用中继线相连,如图1.2所示。O0CO图1.2采用多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交换节点可控制以下的接续类型。(1)本局接续:本局用户线之间的接续。(2)出局接续:在用户线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3)入局接续:在入中继线与用户之间的接续。(4)转接接续:在入中继线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为完成上述的交换接续,交换节点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如下。(1)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2)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3)能按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4)能控制连接的建立。(5)能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81.1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一、机电式电话交换1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但是如果不提供交换连接手段,电话的用途就不能充分发挥,因此,为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电话交换的要求,在1878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人工磁石电话交换机。当然是采用的人工接线方式。2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是在1892年11月3日投入使用的。是由美国人史端乔(StrowgerA.B)创造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这种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明很具有戏剧性:史端养是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殡仪馆老板,他发觉每当城里发生死亡事件时,用户往往向话务员(人工交换机)说明要接通某一家“殡仪馆”,而那位话务员总是把电话接通到另一家殡仪馆。这使史端乔很生气,发誓要将电话交换机自动化。结果他成功了,取得了第一个自动电话交换机的专利权。以后就管这种交换机叫做史端养交换机。3稍后,开始引入间接控制的原理,用户的拨号脉冲由交换机内的公用设备记发器接收和转发,以控制接线器的动作。它属于直接控制方式例如:德国西子式自动交换机。4纵横制交换机的出现,是电话交换技术进入自动化以后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纵横制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纵横接线器,杂音小、2
2 电话交换是电信交换中最基本的一种交换业务。它是指任何一个主叫用户的信息,可以 通过通信网中的交换节点发送给所需的任何一个或多个被叫用户。 当电话用户分布的区域较广时,就需设置多个交换节点,交换节点之间用中继线相连, 如图 1.2 所示。 图 1.2 采用多个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交换节点可控制以下的接续类型。 (1)本局接续:本局用户线之间的接续。 (2)出局接续:在用户线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3)入局接续:在入中继线与用户之间的接续。 (4)转接接续:在入中继线与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为完成上述的交换接续,交换节点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如下。 (1)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 (2)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 (3)能按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 (4)能控制连接的建立。 (5)能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 §1.1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展 一、机电式电话交换 1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但是如果不提供交换连接手段,电话的用途就不能充分发 挥,因此,为适应多个用户之间电话交换的要求,在 1878 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人工 磁石电话交换机。当然是采用的人工接线方式。 2 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是在 1892 年 11 月 3 日投入使用的。是由美国人史端乔 (Strowger A.B)创造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这种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发明很 具有戏剧性:史端乔是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殡仪馆老板,他发觉每当城里发生死亡事件 时,用户往往向话务员(人工交换机)说明要接通某一家“殡仪馆”,而那位话务员总是把 电话接通到另一家殡仪馆。这使史端乔很生气,发誓要将电话交换机自动化。结果他成 功了,取得了第一个自动电话交换机的专利权。以后就管这种交换机叫做史端乔交换机。 3 稍后,开始引入间接控制的原理,用户的拨号脉冲由交换机内的公用设备记发器接 收和转发,以控制接线器的动作。它属于直接控制方式。 例如:德国西子式自动交换机。 4 纵横制交换机的出现,是电话交换技术进入自动化以后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 纵横制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了比较先进的纵横接线器,杂音小

通话质量好、不易磨损、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减少;另一个是采用公共控制方式,将控制功能与话路设备分开,使得公共控制部分可以独立设计,功能增强,灵活性提高,接续速度快,便于汇接和选择迁回路由,可以实现长途电话交换自动化。例子:1919瑞典工程师比图兰得(Betulander)和帕尔默格林(Palmgren)将过去的滑动摩擦方式的接点改成了压接触,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寿命。这种接线器称为“纵横接线器”。1926年和1938年纵横制交换机分别在瑞典和美国开通,接着法国、日本和英国等国也相继生产出纵横制交换机。5电子交换机: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称做电子交换机。最初引入电子技术的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而在话路部分则在较长一段时期未能引入电子技术,因此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和“准电子交换机”。它们都是在话路部分采用机械接点,而控制部分则采用电子器件。差别只是后者采用速度较快的“笛簧接线器”,速度较快。二、模拟交换相对于机电式自动交换而言,程控交换的优越性概括如下。(1)灵活性大,适应性强(2)能提供多种新服务性能(3)便于实现共路信令(4)操作维护管理功能的自动化(5)适应现代电信网的发展三、数字交换:数字程控交换普遍采用7号共路信令方式,这就是说,一方面从随路信令发展为共路信令,另一方面又从适用于模拟网的6号共路信令发展为适合于数字网的7号共路信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程控交换节点的功能在POTS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增强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节点:在POTS交换系统中增加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增强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arrowband-ISDN,N-ISDN)的交换节点。(2)增强为智能网中的业务交换点:智能网(IntelligentNetwork,IN)可以在POTS的基础上提供很多先进的智能网业务,POTS交换系统通过功能增强可以成为智能网中的业务交换点(ServiceSwitchingPoint,SSP)。(3)增强为移动网中的移动交换局:实现终端移动性以至个人移动性的个人化是电信网发展的又一主要方向,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Center,MSC)实际上是在数字程控交换平台上增加无线接口和相应的移动交换性能。例子: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开通了第一台数字交换系统E10,开始了数字交换的新时期。81.2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1自动电话交换机从信息传递方式上可分为:(1))模拟交换机:它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包括机电式交换机、空分式电子交换机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式交换机3
3 通话质量好、不易磨损、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减少;另一个是采用公共控制方式,将控 制功能与话路设备分开,使得公共控制部分可以独立设计,功能增强,灵活性提高,接 续速度快,便于汇接和选择迂回路由,可以实现长途电话交换自动化。 例子:1919 瑞典工程师比图兰得(Betu1ander)和帕尔默格林(Palmgren) 将过去的滑动摩 擦方式的接点改成了压接触,从而减少了磨损,提高了寿命。这种接线器称为“纵横接 线器”。1926 年和 1938 年纵横制交换机分别在瑞典和美国开通,接着法国、日本和英国 等国也相继生产出纵横制交换机。 5 电子交换机: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 子技术,称做电子交换机。最初引入电子技术的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而在话路部分 则在较长一段时期未能引入电子技术,因此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和“准电子交换机”。 它们都是在话路部分采用机械接点,而控制部分则采用电子器件。差别只是后者采用速 度较快的“笛簧接线器”,速度较快。 二、 模拟交换: 相对于机电式自动交换而言,程控交换的优越性概括如下。 (1)灵活性大,适应性强 (2)能提供多种新服务性能 (3)便于实现共路信令 (4)操作维护管理功能的自动化 (5)适应现代电信网的发展 三、数字交换: 数字程控交换普遍采用 7 号共路信令方式,这就是说,一方面从随路信令发展为共 路信令,另一方面又从适用于模拟网的 6 号共路信令发展为适合于数字网的 7 号共路信 令。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数字程控交换节点的功能在 POTS 的基础上不断增强, 主要有以下 3 个方面。 (1)增强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中的交换节点:在 POTS 交换系统中增加必要的硬件 和软件,可以增强为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arrow band-ISDN,N-ISDN)的交换节点。 (2)增强为智能网中的业务交换点: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IN)可以在 POTS 的基础上提供很多先进的智能网业务,POTS 交换系统通过功能增强可以成为智能网中 的业务交换点(Service Switching Point,SSP)。 (3)增强为移动网中的移动交换局:实现终端移动性以至个人移动性的个人化是电信 网发展的又一主要方向,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实际上是在数 字程控交换平台上增加无线接口和相应的移动交换性能。 例子:1970 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开通了第一台数字交换系统 E10,开始了数字交换的新 时期。 §1.2 自动电话交换机的分类 1 自动电话交换机从信息传递方式上可分为: (1) 模拟交换机:它对模拟信号进行交换。包括机电式交换机、空分式电子交换机 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式交换机

2)数字交换机:它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这里的数字信号包括脉码调制(PCM)信号和增量调制(△M)信号。这将在第二章中进行具体介绍。2自动电话交换机从控制方式上可分为:(1)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简称布控交换机):这里指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这种交换机的控制部件作成后便不容易更改,灵活性很小。(2)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简称程控交换机):这是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一般都是电子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程序控制,方式。即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机工作。要改变交换机功能,增加交换机的新业务,只要修改程序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交换机的灵活性。S1.3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图中分为话路和控制两部分。其话路部分可以和现在运行的纵横制交换机的话路部分相比拟。话路设备的具体组成随交换机的类型和用途而异,最基本的话路设备是用户线、中继线的终端接口以及提供连接电路的交换网络。而控制部分则是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它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用户电路出中继交换网络入中继:用户电路九收导器存储器中央处理机VO设备-图1.1程控交换机结构框图交换网络可以是各种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也可以是电子开关矩阵(电子接线器)。它可以是空分的,也可以是时分的。交换网络由CPU送控制命令驱动。(1)空分(spacedivision):是指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有不同的空间位置,可用金属接点或电子接点构成。早期的程控交换机采用空分的金属接点,如电保持或磁保持的笛簧管。电子接点由于传输指标不如金属接点,未获得广泛应用。(2)时分(timedivision):是指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有不同的时间位置,也就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后面介绍)。可有脉幅调制(PAM),增量调制(△M)和脉冲编码调制(PCM)3种方式。采用PCM方式的数字交换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换网络除了提供通话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外,还应提供必要的传送信号的通路,例如信号音的发送、控制接续的信号的接收等。出中继电路和入中继电路是与其他电话交换机的接口电路。它传输交换机之间的各种通4
4 (2) 数字交换机:它对数字信号进行交换。这里的数字信号包括脉码调制(PCM) 信号和增量调制( M )信号。这将在第二章中进行具体介绍。 2 自动电话交换机从控制方式上可分为: (1) 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简称布控交换机):这里指所有控制逻辑用机电或电子元件 做在一定的印制板上,通过机架的布线做成。这种交换机的控制部件作成后便 不容易更改,灵活性很小。 (2) 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简称程控交换机):这是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 (一般都是电子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程序控制’’方式。 即把各种控制功能、步骤、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存储器内所存储 的程序来控制整个交换机工作。要改变交换机功能,增加交换机的新业务,只 要修改程序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交换机的灵活性。 §1.3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概念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如图 1.1 所示。图中分为话路和控制两部分。其话路部分可 以和现在运行的纵横制交换机的话路部分相比拟。话路设备的具体组成随交换机的类型 和用途而异,最基本的话路设备是用户线、中继线的终端接口以及提供连接电路的交换 网络。而控制部分则是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它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储器和输入/ 输出设备。 交换网络可以是各种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也可以是 电子开关矩阵(电子接线器)。它可以是空分的,也可以是时分的。交换网络由 CPU 送控 制命令驱动。 (1) 空分(space division):是指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有不同的空间位 置,可用金属接点或电子接点构成。早期的程控交换机采用空分的金属接点, 如电保持或磁保持的笛簧管。电子接点由于传输指标不如金属接点,未获得广 泛应用。 (2) 时分(time division):是指通过交换网络的每个连接通路各自有不同的时间位 置,也就是采用时分复用方式(后面介绍)。可有脉幅调制(PAM),增量调制 ( M )和脉冲编码调制(PCM)3 种方式。采用 PCM 方式的数字交换网络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交换网络除了提供通话用户间的连接通路外,还应提供必要 的传送信号的通路,例如信号音的发送、控制接续的信号的接收等。 出中继电路和入中继电路是与其他电话交换机的接口电路。它传输交换机之间的各种通

信信号,也监视局间通话话路的状态。用户电路包括用户状态的监视和用户直接有关的功能等。图中所示的中继器和用户电路包括收号器都受中央处理机控制。可以得出结论: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S1.4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1技术上的优越性(如书)(1)能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性能。如缩位拨号、叫醒业务、呼叫转移等等。(2)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3)灵活性大。(4)便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5)有可能采用公共信道信号系统。(6)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使整机技术上的先进性得到发挥。2经济上的优越性(如书)(1)交换设备方面。(2)线路设备方面。维护和生产方面。(3)3与程控模拟交换机相比,程控数字交换机有以下优点:不仅在控制设备中,而且在交换网络中也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这导致交换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合并:②可使交换机设备的体积进一步缩小;③可以和PCM传输设备配合使用:④易于实现模块化技术,故可做到初装容量很小而终局容量很大的交换局:③易于实现无阻塞交换网络:③易于实现无衰减交换;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以64kbit/s或nX64kbit/s的数字信号进行交换,对实现ISDN有利:③易于对话音加密。81.5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了解)程控交换机有以下各种用户服务性能:1给一般用户的服务(1)基本服务(2)补充服务2给各种用户交换机用户的服务可以有下列不同类型的用户交换机:●人工和自动用户交换机(PBX和PABX):其他各种类似的用户交换机,如集团电话等:?虚拟用户交换机(CENTREX)。这是程控交换机的一种软件功能。3在管理和维护上的新业务$1.6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5
5 信信号,也监视局间通话话路的状态。 用户电路包括用户状态的监视和用户直接有关的功能等。 图中所示的中继器和用户电路包括收号器都受中央处理机控制。 可以得出结论: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数字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 §1.4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 1 技术上的优越性(如书) (1) 能提供许多新的用户服务性能。如缩位拨号、叫醒业务、呼叫转移等等。 (2) 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 (3) 灵活性大。 (4) 便于向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 (5) 有可能采用公共信道信号系统。 (6) 便于利用电子器件的最新成果,使整机技术上的先进性得到发挥。 2 经济上的优越性(如书) (1) 交换设备方面。 (2) 线路设备方面。 (3) 维护和生产方面。 3 与程控模拟交换机相比,程控数字交换机有以下优点: ① 不仅在控制设备中,而且在交换网络中也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这导致交换 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合并; ② 可使交换机设备的体积进一步缩小; ③ 可以和 PCM 传输设备配合使用; ④ 易于实现模块化技术,故可做到初装容量很小而终局容量很大的交换局: ⑤ 易于实现无阻塞交换网络; ⑥ 易于实现无衰减交换; ⑦ 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都以 64kbit/s 或 n×64kbit/s 的数字信号进行交换, 对实现 ISDN 有利; ⑧ 易于对话音加密。 §1.5 程控交换机的服务性能(了解) 程控交换机有以下各种用户服务性能: 1 给一般用户的服务 (1) 基本服务 (2) 补充服务 2 给各种用户交换机用户的服务 可以有下列不同类型的用户交换机: ●人工和自动用户交换机(PBX 和 PABX); ●其他各种类似的用户交换机,如集团电话等; ●虚拟用户交换机(CENTREX)。这是程控交换机的一种软件功能。 3 在管理和维护上的新业务 §1.6 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

目前程控交换技术在以下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软、硬件模块化。(2)在控制部分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将控制部分设计成开放式系统。(3)在交换网络方面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集成度和容量。(4)进一步提高用户电路的集成度,降低成本,从而降低整个交换机的成本;(5)进一步加强有关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性能的开发,从而适应新的要求:(6)大力开发各种接口,包括各种无线接口和光接口:(7)加强接人网的开发,为以后用户传输各种非话业务(包括宽带业务)打下基础(8)加强网络管理功能,并为进入管理网做好难备。S1.7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了解)81.7.1当前世界通信产业发展特点1世界通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2世界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7.2当代通信技术综观1传送网技术传送网技术正从PDH(准同步数字体系)向SDH(同步数字体系)转变。在传送网中的传输媒介主要是光纤,其次是数字微波和卫星。(这里不重点介绍):2接入网技术所谓接入网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交换机交接箱分线盒用户生干系统配线系统引入线接入网接入网的物理位置主干系统为传统的电缆和光缆,一般长几公里,配线系统也可能是电缆和光缆,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而引入线通常长几十米。接入网技术可根据使用的媒体分为光纤接入、光纤同轴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各种类型。其中,无线接入系统特别适合于地广人稀,用户分散的农村山区,铺设电缆不便甚至无法铺设的地方。3ISDN技术和ATM技术ISDN是由综合数字电话网(IDN)演变而成的,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包括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的一系列广泛的业务,为用户进网提供一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一网络接口。它包括窄带ISDN和宽带ISDN。6
6 目前程控交换技术在以下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软、硬件模块化。 (2)在控制部分采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将控制部分设计成开放式系统。 (3)在交换网络方面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集成度和容量。 (4)进一步提高用户电路的集成度,降低成本,从而降低整个交换机的成本; (5)进一步加强有关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性能的开发,从而适应新的要求: (6)大力开发各种接口,包括各种无线接口和光接口; (7)加强接人网的开发,为以后用户传输各种非话业务(包括宽带业务)打下基础 (8)加强网络管理功能,并为进入管理网做好难备。 §1.7 当前世界通信的发展(了解) §1.7.1 当前世界通信产业发展特点 1 世界通信技术进步越来越快 2 世界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7.2 当代通信技术综观 1 传送网技术 传送网技术正从 PDH(准同步数字体系)向 SDH(同步数字体系)转变。在传送网中 的传输媒介主要是光纤,其次是数字微波和卫星。(这里不重点介绍). 2 接入网技术 所谓接入网是指交换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 接入网的物理位置 主干系统为传统的电缆和光缆,一般长几公里,配线系统也可能是电缆和光缆,其长度 一般为几百米,而引入线通常长几十米。接入网技术可根据使用的媒体分为光纤接入、 光纤同轴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各种类型。 其中,无线接入系统特别适合于地广人稀,用户分散的农村山区,铺设电缆不便甚 至无法铺设的地方。 3ISDN 技术和 ATM 技术 ISDN 是由综合数字电话网(IDN)演变而成的,它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以支持包括 话音业务和非话音业务的一系列广泛的业务,为用户进网提供一组标准的多用途用户— 网络接口。它包括窄带 ISDN 和宽带 ISDN

分组交换能力用户信息用户信息ISDNISDN电路交换能力交换机交换机无交换连接能力用户一网络信令|用户一网络信令公共信道信令能力N-ISDN的基本结构窄带ISDN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局限:(1)窄带ISDN的信息传输速率有限。(2)窄带ISDN是在数字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内部的交换是基于64kbit/s的电路交换方式,而电路交换方式对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较差。(3)窄带ISDN虽然也综合了分组交换业务,但是这种综合仅在用户一网络接口上实现。因此出现了B-ISDN,在B-ISDN中的交换采用异步传送模式(ATM)。异步转移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是一种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以固定信元长度为单位、面向连接的信息转移(包括复用、传输与交换)模式。ATM技术的特点(1)进一步简化了功能。(2)定长比可变长信元的控制与交换更容易用硬件实现,利于向高速化的方向发展。(3)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工作方式,保证了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在一定允许的差错率下传输,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输。(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由于ATM网络中链路的功能变得非常有限,所以信元头部变得异常简单,依靠信元头部的虚电路标志可以很容易地将不同的虚电路信息复用到一条物理通道上。(5)ATM网具有支持一切现有通信业务及未来的新业务: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减小了交换的复杂性:减小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支持高速传输;减小延迟及网络管理的复杂性;能保证现有及未来各种网络应用的性能指标等特点。宽带业务对于交换机的要求(1).多速率交换由于宽带网络支持的业务包括现在和将来的所有应用,因而,网络必须支持从一般工业控制的几十bit/s到几kbit/s和视频通信的几Mbit/s到几十Mbit/s的速率交换,作为ATM端口和用户端口的基本接入速率155.520Mbit/s显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2).多点交换L
7 N-ISDN 的基本结构 窄带 ISDN 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局限: (1)窄带 ISDN 的信息传输速率有限 。 (2)窄带 ISDN 是在数字电话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内部的交换是基于 64 kbit/s 的电路交换方式,而电路交换方式对技术发展的适应性较差。 (3)窄带 ISDN 虽然也综合了分组交换业务,但是这种综合仅在用户—网络接口上 实现 。 因此出现了 B-ISDN,在 B-ISDN 中的交换采用异步传送模式(ATM)。异步转移模式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是一种采用异步时分复用方式、以固定信元长度 为单位、面向连接的信息转移(包括复用、传输与交换)模式。 ATM 技术的特点 (1)进一步简化了功能。 (2)定长比可变长信元的控制与交换更容易 用硬件实现,利于向高速化的方向发 展。 (3)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工作方式,保证了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在一定允许 的差错率下传输,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 输。 (4)ATM 信元头部功能降低。由于 ATM 网络中链路的功能变得非常有限,所以 信元头部变得异常简单,依靠信元头部的虚电路标志可以很容易地将不同的虚电路信息 复用到一条物理通道上。 (5)ATM 网具有支持一切现有通信业务及未来的新业务;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减小 了交换的复杂性;减小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支持高速传输;减小延迟及网络管理的 复杂性;能保证现有及未来各种网络应用的性能指标等特点。 宽带业务对于交换机的要求 (1).多速率交换 由于宽带网络支持的业务包括现在和将来的所有应用,因而,网络必须支持从一般 工业控制的几十 bit/s 到几 kbit/s 和视频通信的几 Mbit/s 到几十 Mbit/s 的速率交换,作为 ATM 端口和用户端口的基本接入速率 155.520Mbit/s 显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2).多点交换

在提供原有电路交换中点对点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宽带网络还必须能提供点到多点的广播/组播连接功能,这就要求ATM交换机中可以实现将一条入线的信元输出到多条出线上的操作,而不是简单地要求用户通过申请多个连接完成多点通信。(3).多媒体业务支持它是指网络中允许接入的业务有不同的形式,如语音、数据、静止图像、活动视频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4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是指用户终端处于可移动情况下,采用无线电技术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obileStation,MS)、基地站(BaseStation,BS)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Center,MSC)和与公用固定通信网相连的中继线等构成。移动台它是移动网的用户终端设备,其主要功能如下:①能通过无线接入通信网络,完成各种控制和处理以及提供主叫或被叫通信业务。②具备与使用者之间的人-机接口,当移动用户和市话用户建立呼叫时,移动台与最近的基站之间确立一个无线信道,并通过MSC与市话用户通话:同样,任何两个移动用户的通话也必须通过MSC建立。基站(BS)它负责射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和无线信号至MSC的接入,还具有信道分配、信令转换、无线小区管理等控制功能,移动交换中心(MSC)完成对本MSC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移动台各种类型的呼叫接续控制:通过标准接口与基站(BS)和其他MSC相连,完成越区切换、漫游及计费功能;用户位置登记与管理;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与管理;服务类型的控制;对用户实施鉴权;提供连接维护管理中心的接口,完成无线信道管理功能等。由于移动用户随时随地运动,甚至在某些移动系统中,移动用户不通话时发射机是关闭的,它与交换中心没有固定的联系,因此,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位置登记、波道切换、漫游等。5智能网技术6多媒体通信技术7支撑网技术8因特网技术9下一代的通信技术(1)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ork,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00
8 在提供原有电路交换中点对点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宽带网络还必须能提供点到多点 的广播/组播连接功能,这就要求 ATM 交换机中可以实现将一条入线的信元输出到多条 出线上的操作,而不是简单地要求用户通过申请多个连接完成多点通信。 (3).多媒体业务支持 它是指网络中允许接入的业务有不同的形式,如语音、数据、静止图像、活动视频 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 4 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是指用户终端处于可移动情况下,采用无线电技术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方 式。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基地站(Base Station,BS)、 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MSC)和与公用固定通信网相连的中继线等构 成。 移动台 它是移动网的用户终端设备,其主要功能如下: ① 能通过无线接入通信网络,完成各种控制和处理以及提供主叫或被叫通信业务。 ② 具备与使用者之间的人-机接口,当移动用户和市话用户建立呼叫时,移动台与 最近的基站之间确立一个无线信道,并通过 MSC 与市话用户通话;同样,任何两个移 动用户的通话也必须通过 MSC 建立。 基站(BS) 它负责射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和无线信号至 MSC 的接入,还具有信道分配、信令 转换、无线小区管理等控制功能, 移动交换中心(MSC) 完成对本 MSC 控制区域内的移动用户进行通信控制与管理,主要包括移动台各种 类型的呼叫接续控制;通过标准接口与基站(BS)和其他 MSC 相连,完成越区切换、 漫游及计费功能;用户位置登记与管理;用户号码和移动设备号码的登记与管理;服务 类型的控制;对用户实施鉴权;提供连接维护管理中心的接口,完成无线信道管理功能 等。 由于移动用户随时随地运动,甚至在某些移动系统中,移动用户不通话时发射机是 关闭的,它与交换中心没有固定的联系,因此,移动通信的交换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 位置登记、波道切换、漫游等。 5 智能网技术 6 多媒体通信技术 7 支撑网技术 8 因特网技术 9 下一代的通信技术 (1)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提供具 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简

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SS7到IP)。软交换的基本功能:软交换可以提供Internet业务卸载的功能,就是把拨号业务在进入5类交换机之前直接交换到ISP网络或Internet网上,而话音业务不受影响,继续向下传送。软交换的好处:(1)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2)可以灵活选择软交换的配置模式,功能块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集中起来,以适合不同的网络需求。(3)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易于和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具有很好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和互通性。(4)利用软交换进行建网,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很方便地用软交换转移,处理那些对5类交换机来说太复杂的业务: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网络升级,运营者可以把新型业务下载到数据网络上,只把话音业务在传统交换机上传输。光交换技术:光纤有着巨大的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是实现高速率、大容量传输的最理想的物理媒质。随着波分复用(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WDM)技术的成熟,一根光纤中能够传输几百吉比特/秒(Gbit/s)到太比特/秒(Tbit/s)的数字信息,这就要求通信网中交换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行速率也越来越高。光交换和ATM交换一样,是宽带交换的重要组成。新的光交换技术:(1).热光交换技术它是采用可调节热量的聚合体波导,由分布于聚合体堆中的薄膜加热元素控制光交换的技术。(2),液晶光交换技术它是利用液晶片、极化光束分离器或光束调相器等器件来实现光交换的技术。(3).声光交换技术它是基于声光技术,通过在光介质中加入横向声波,将光线从一根光纤准确地引导到另一根光纤的交换技术。(4).微机电光交换技术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MEM)交换机,它们是利用微机电(MEM)技术,在空闲的空间内调节光束: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特殊微光器件,这些器件由小型化的机械系统激活。9
9 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 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则是与 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 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含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 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 SS7 到 IP)。 软交换的基本功能:软交换可以提供 Internet 业务卸载的功能,就是把拨号业务在进入 5 类交换机之前直接交换到 ISP 网络或 Internet 网上,而话音业务不受影响,继续向下传 送。 软交换的好处: (1)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成本低。 (2)可以灵活选择软交换的配置模式,功能块可以分布在整个网络中,也可集中起来, 以适合不同的网络需求。 (3)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易于和不同网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具有很 好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和互通性。 (4)利用软交换进行建网,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很方便地用软交换转移,处理那些 对 5 类交换机来说太复杂的业务;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网络升级,运营者可以把 新型业务下载到数据网络上,只把话音业务在传统交换机上传输。 光交换技术: 光纤有着巨大的频带资源和优异的传输性能,是实现高速率、大容量传输的最理想 的物理媒质。随着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的成熟, 一根光纤中能够传输几百吉比特/秒(Gbit/s)到太比特/秒(Tbit/s)的数字信息,这就要 求通信网中交换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运行速率也越来越高。 光交换和 ATM 交换一样,是宽带交换的重要组成。 新的光交换技术: (1).热光交换技术 它是采用可调节热量的聚合体波导,由分布于聚合体堆中的薄膜加热元素控制光交 换的技术。 (2).液晶光交换技术 它是利用液晶片、极化光束分离器或光束调相器等器件来实现光交换的技术。 (3).声光交换技术 它是基于声光技术,通过在光介质中加入横向声波,将光线从一根光纤准确地引导 到另一根光纤的交换技术。 (4).微机电光交换技术 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微机电(Micro-Electro-Mechanical,MEM)交换机,它们是利 用微机电(MEM)技术,在空闲的空间内调节光束;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特殊微光器件, 这些器件由小型化的机械系统激活

【本讲课程的小结】本讲课程对程控交换技术的概念、发展及其分类等内容做了概括性综述,使学生对程控交换技术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讲课程的作业】简答:1简述交换机的基本功能。2程控交换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3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技术上)主要表现在几方面?10
10 【本讲课程的小结】 本讲课程对程控交换技术的概念、发展及其分类等内容做了概括性综述,使学生对 程控交换技术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讲课程的作业】 简答: 1 简述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2 程控交换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构成?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3 程控交换机的优越性(技术上)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移动通信的展望.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二).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一).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组网技术.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频分多址(FDMA)模拟蜂窝网.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抗衰落技术.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调制解调.ppt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概论.ppt
- 《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移动通信》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五章).doc
-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Mobile communication.doc
-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odern measurement technology.pdf
-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s.pdf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实验报告(合集,共二十三个实验).doc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六个实验).doc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2试题.pdf
-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3试题.pdf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Application of the MCU.pdf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pdf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51系列单片机的接口与应用.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MCS-51单片机的扩展.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ppt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闫晓东).ppt
- 《EDA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doc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8章 VHDL结构.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7章 VHDL语句.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6章 QUARTUSii宏功能模块应用.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5章 VHDL状态机.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4章 QUARTUS使用方法.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3章 VHDL基础.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2章 PLD硬件特性与编程技术.pdf
- 《EDA技术》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1章 概述.pdf
- 《EDA技术》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八个实验).doc
- 《EDA技术》课程作业习题集及解答.pdf
- 《EDA技术》课程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