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2/3)

5.2.1最大似然载波相位估计 1
1 5.2.1 最大似然载波相位估计

信号参数估计 回顾: 如何获得似然函数,并导出参数估计值? (两条途径) N个标准正 ●由的展开式 交函数}根据r代)展开式随机变量[1,2,…r] 的联合PDF来导出; ●直接处理接收信号波形,从P(r8)的连续时间等效形式中导出. 接收信号: r(t)=s(t,θ)+n(t) 向量表示:r=[,,LLw】 r=s(e)+n n:零均值高 斯白噪声 r的联合PDF: P(r10)= (n-sn(0)月 exp 2o2 其中:n=丁J),(0)dh s(0)=s(t,(1)di To 指数项的自变量: m2a2-u=Jro)-k,o明rdh (用信号波形)和s(t,表示) σ2=N/2
2 如何获得似然函数 ,并导出参数估计值? (两条途径) 信号参数估计 ⚫由 r(t) 的展开式 根据r(t)展开式随机变量 [r1 , r2 , … rN ] 的联合PDF来导出; ⚫直接处理接收信号波形,从P(r | )的连续时间等效形式中导出. 0 ( ) ( , ) ( ) n n T s s t t dt = 0 ( ) ( ) n n T r r t t dt = 接收信号: 向量表示: 其中: ( ) n n r s n = + r t s t n t ( ) ( , ) ( ) = + n:零均值高 斯白噪声 2 2 1 1 ( ( )) ( | ) exp 2 2 N N n n n r s P r = − = − r的联合PDF: 指数项的自变量: 0 2 2 2 1 0 1 1 lim [ ( , )] [ ( ) ( , )] 2 N n n N n T r s t r t s t dt N → = − = − (用信号波形r(t)和s(t,)表示) 2 0 = N / 2 1 2 [ , , ] N r r r r = L L N个标准正 交函数{n (t)} 回顾:

信号参数估计 回顾: 定义:似然函数 A(0)=exp Pwora P(rB)关于信号参数0的最大化问题: P(r)最大 等价于 似然函数人(0) 最大 后面将根据A(B)最大的观点研究参数估计。 估计的参数为:O→{攻} 3
3 似然函数 0 2 0 1 ( ) exp [ ( ) ( , )] T r t s t dt N = − − P r( | ) 最大 似然函数 ( ) 最大 等价于 定义: 信号参数估计 P(r| ) 关于信号参数 的最大化问题: 后面将根据( )最大的观点研究参数估计。 估计的参数为: → { , } 回顾:

载波相位估计 最大似然载波相位估计 为简单起见,令(π=0),0→中 似然函数:)=ep-jrt0)-t,a No To N o To 不包含中 只有该项依 信号能量(对任何) 赖于的选择 -ce ML估计值u就是使A() o To 取最大的值 C是与无关的常数 对数似然函数: A,()= r0)s,d No To 略去常数项lnC 最大似然准则: A() 等价于、N() 最大 最大 4
4 r t s t dt N T L = 0 ( ) ( , ) 2 ( ) 0 对数似然函数: () () L 最大 最大 等价于 载波相位估计 最大似然载波相位估计 为简单起见,令 [ ( ) ( , )] ] 1 ( ) exp[ 2 0 0 r t s t dt N T = − − ( ) ( , ) ] 2 ( ) exp[ 0 0 r t s t dt N C T = 似然函数: = − + − s t dt N r t s t dt N r t dt N T0 T0 T0 ( , ) 1 ( ) ( , ) 2 ( ) 1 exp 2 0 0 2 0 ML估计值 就是使 取最大的 值 ML () ˆ 不包含 信号能量(对任何) 最大似然准则: ( 0), = → 只有该项依 赖于 的选择 C是与无关的常数 略去常数项lnC

载波相位估计 例:未调载波信号(导频信号):s(t)=Acos2πft 接收信号 r(t)=Acos(2f+)+n(t) 中是未知相位 对数似然函数: A() 24∫r0cos(21+φ 求p,使Λ()最大→ dΛ(p) ≥0 r(t)sin(+)dt=0 do 实现方法: 采用一个环路(锁相环PLL)提取估计值. (dt PLL提供了一个未调载波相位的ML估计值 sin(2πJf什pa)) 另一种实现: 采用正交载波与()互相关 =-tan ∫r()sin2tdt/小r(0cos2对.tdh
5 ( ) cos2 = c 例:未调载波信号(导频信号): s t A f t 接收信号 采用一个环路(锁相环PLL)提取估计值. r(t) Acos(2 f t ) n(t) = c + + ( ) 0 L d d 令 = r t f t dt N A T L = c + 0 ( )cos(2 ) 2 ( ) 0 对数似然函数: ) 0 ˆ ( )sin(2 0 + = r t f t dt T c ML = − − r t f t dt r t f t dt T c T ML c 0 0 tan ( )sin 2 ( ) cos2 ˆ 1 另一种实现: 实现方法: 载波相位估计 PLL提供了一个未调载波相位的ML估计值 是未知相位 采用正交载波与r(t)互相关 求,使 L ( ) 最大 ML ˆ

载波相位估计 另一种实现方法一一 用正交载波与(0互相关。 PM. -tan Jr0sin2对1d/小r0cos2tdh X cos2πfa () 振荡器 ML =tan 亏π sin 2nfot 该估计方案直接产生了中 6
6 另一种实现方法 —— 用正交载波与r(t)互相关。 = − − r t f t dt r t f t dt T c T ML c 0 0 tan ( )sin 2 ( ) cos2 ˆ 1 载波相位估计 该估计方案直接产生了 ML ˆ

载波相位估计 锁相环PLL 提供未调载波 cos(2t+φ) 相位的ML估计值 e(t) Loop signal filter 组成:乘法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 Output signal 输入信号: c0s(2gt+φ) sin(2对t+) ) 产生正弦信号, VCO输出: sin(2对t+) 乎就是中的估计值 实质上是一个正 弦信号发生器 乘法器输出: e(t)=cos(2+)sin(2+ )sin(b-可)+,sin(4aft+b+) 滤除高频分量 环路滤波器(低通)传递函数: G(s)= 1+t2S 1+TS t1>T2 环路滤波器的输出为VCO提供控制电压v(t) VCO瞬时相位: 2可1+d=2d1+Kju0d→0)=K∫o)d 由v)控制
7 载波相位估计 2 1 1 ( ) 1 s G s s + = + 组成:乘法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 输入信号: VCO输出: 乘法器输出: 环路滤波器(低通)传递函数: VCO瞬时相位:cos(2f t +) c ) ˆ sin(2f c t + ) ˆ sin(4 2 1 ) ˆ sin( 2 1 ) ˆ ( ) cos(2 )sin(2 = − + + + = + + f t e t f t f t c c c 1 2 − + = + t f c t 2 f c t K v(t)dt ˆ 2 − = t (t) K v(t)dt ˆ 锁相环 PLL 滤除高频分量 环路滤波器的输出为VCO提供控制电压v(t) v(t) e(t) ) ˆ sin(2f c t + cos(2f t +) c ˆ 就是 的估计值 产生正弦信号, 实质上是一个正 弦信号发生器 ——提供未调载波 相位的ML估计值 由v(t)控制

载波相位估计 e0=2i-) 1 in- Loop PLL简化一一等效闭环系统模型 filter G(s) ●输入信号与VCO输出相乘,忽略倍频项 ●进一步,考虑:sin(中-)≈中-中 (线性化) VCO PLL闭环传递函数: G(s)= 1+t2S H(s)= KG(s)/s 1+TS H(S)= 1+t2S 1+KG(s)/s 1+(x2+1/K)s+(/K)s2 线性化PLL的闭环系统是二阶的 标准式: H(s)= (250n-o11K)s+o 环路阻尼因子:5=0n(x2+1/K)/2 s2+250ns+0 环路自然频率:on=VK/t1 容易导出: 环路等效噪声带宽: B x1/x+K/x)_1+(r20n 4(t2+1/K 850n 8
8 PLL简化 标准式: ˆ ) ˆ sin( − − KG s s KG s s H s 1 ( )/ ( )/ ( ) + = 2 1 1 ( ) 1 s G s s + = + 2 2 1 2 1 ( 1/ ) ( / ) 1 ( ) K s K s s H s + + + + = 2 2 2 2 (2 / ) ( ) 2 − + = + + n n n n n K s H s s s 2 ( 1/ ) / 2 = + n K 1 K / n = 4( 1/ ) (1/ / ) 2 1 2 2 2 2 K K Beq + + = n n 8 1 ( ) 2 + 2 环路等效噪声带宽: = PLL闭环传递函数: 载波相位估计 ⚫进一步,考虑: ⚫输入信号与VCO输出相乘,忽略倍频项 (线性化) 环路阻尼因子: 环路自然频率: ——等效闭环系统模型 线性化PLL的闭环系统是二阶的 容易导出: 1 ˆ ( ) sin( ) 2 e t = −

载波相位估计 +8 5-0.3 二阶环路的频率响应 +4 0. 40.707 0 =5.0 5=1:临界阻尼 -4 -2.0 -6 51:过阻尼 -14 0.5 -16 50.3 8 2 .1 020.30.40.50.71.0 7 10 o/os PLL带宽的选择:(涉及到PLL响应速度和噪声的影响) ◆一方面,希望环路带宽足够高,以跟踪接收载波相位的变化: ◆但另一方面,环路带宽的增加,会导致更多噪声进入,最终恶化相位估计。 实践中,在PLL响应速度与相位估计中的噪声之间折中!
二阶环路的频率响应 载波相位估计 PLL带宽的选择:(涉及到PLL响应速度和噪声的影响) ◆一方面,希望环路带宽足够高,以跟踪接收载波相位的变化; ◆但另一方面,环路带宽的增加,会导致更多噪声进入,最终恶化相位估计。 实践中,在PLL响应速度与相位估计中的噪声之间折中! =1 1 1 :临界阻尼 :过阻尼 :欠阻尼

载波相位估计 加性噪声对相位估计的影响 假设PLL跟踪一个正弦信号: s(t)=Acos[2πft+t)] 信号被加性窄带噪声恶化 nt)=x(t)cos2πft-y(t)sin2πft 假定PLL输入端噪声是窄带的,噪声的同相和正交分量统计独立,是 平稳高斯过程 n(t-r)=n(t) φ=2πfT 考虑到传播延迟x对噪声项的影响: n(t)=n.(t)cos[2πft+t)】-n,(t)sin[2πft+t)] 其中:n.(t)=x(t)cos(t)+y(t)sint) n,(t)=-x(t)sing(t)+y(t)cos(t) 注意到:n.()+jim,(①=[x()+()e 两个正交分量n.O,n,()具有与x(Oy(0完全一样的统计特性!
s t A cos f t t ( ) 2 ( ) = + c c ( ) ( ) 2 ( ) 2 c c n t x t cos f t y t sin f t = − = + − + n t n t cos f t t n t sin f t t ( ) ( ) 2 ( ) ( ) 2 ( ) c c s c 加性噪声对相位估计的影响 假定PLL输入端噪声是窄带的,噪声的同相和正交分量统计独立,是 平稳高斯过程 载波相位估计 ( ) ( ) ( ) ( ) ( ) ( ) ( ) ( ) ( ) ( ) c s n t x t cos t y t sin t n t x t sin t y t cos t = + = − + 其中: ( ) ( ) ( ) ( ) ( ) j t c s n t jn t x t jy t e − + = + n t n t ( - ) ( ) = = 2 c f 假设PLL跟踪一个正弦信号: 信号被加性窄带噪声恶化 两个正交分量nc (t),ns (t)具有与x(t),y(t)完全一样的统计特性! 考虑到传播延迟 对噪声项的影响: 注意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1 信号参数估计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1/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9 CPM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4.10 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 4.6 数字信号传输方法的比较.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4 功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非相干检测).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3 带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2 波形与矢量AWGN信道.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4 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3 有记忆信号的传输方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2 无记忆调制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确定与随机信号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李兴明).pdf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章节知识点复习(齐琦).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三相电路及其应用.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放大器基础.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直流电路分析方法.ppt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 第二节 A/D 转换器.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3/3)5.3 符号定时估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信息论基础 6.5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6.6 用正交信号获取信道容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1 带限信道的特征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无符号间干扰的带限信号设计——奈奎斯特准则).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9-3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9.4 线性均衡.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1章 多信道和多载波系统(概述).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5章 多天线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李少谦、林灯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与系统设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GSM与移动通信系统结构.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张培珍).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快速算法(习题及答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