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9-3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9.4 线性均衡

9-24 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 1
1 9-2-4 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 研究: 在信道使发送信号失真的条件下进行信号设计。 任务:已知信道频率响应C(f)(fsW)。选择滤波器响应G(f)、GR() 使检测器的错误概率最小。 输入 调制 滤波器 信道 解调 滤波器 检测器 输出 数据 G(S) ci G( 数据 解调滤波器的输出噪声: 高斯噪声n(t) 功率谱:中m(f) v(t)=n(i-r)gx(O)dr 噪声功率谱:4(f)=n(flGn(f 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号分量必须满足条件: G(fc()GR(f)=X(Me-2 Xf):合成信道 t。:保证调制解调滤波器 的期望频率响应 物理可实现的必要延时 途径:选用期望频率响应Xf)在抽样时刻产生零SI或者受控SI。 在零SI情况时,X(f)可选用为X(f),(具有滚降因子的升余弦谱) 2
2 噪声功率谱: 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 研究: 在信道使发送信号失真的条件下进行信号设计。 任务:已知信道频率响应 C( f ) (| f |W )。选择滤波器响应 GT ( f )、GR ( f ) 使检测器的错误概率最小。 功率谱: 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号分量必须满足条件: 途径:选用期望频率响应Xd ( f ) 在抽样时刻产生零ISI 或者受控ISI。 在零ISI 情况时, Xd ( f )可选用为Xrc( f ),(具有滚降因子的升余弦谱) ( ) nn f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 ) ( ) ( ) R v t n t g t d + − = − ( ) 2 vv f = nn f GR f 0 2 ( ) ( ) ( ) ( ) j ft G f C f G f X f e T R d − = n t( ) Xd ( f ):合成信道 的期望频率响应 解调滤波器的输出噪声: C(f) t0 :保证调制解调滤波器 物理可实现的必要延时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下面研究二进制PAM传输的情况: 匹配滤波器的抽样输出: ym Xolm+Vm=Im+Vm (x归一为1) (零S情况下) 其中:信号项Im: Im=±d 噪声项ym 零均值,高斯噪声,方差: o=∫nm(f)Gr(f) 错误概率: 12 (二进制PAM的P. 前面章节的结论) 要使错误概率最小
3 其中:信号项 Im : 噪声项 vm: 零均值,高斯噪声,方差: 下面研究二进制PAM 传输的情况: m m m m m 0 y x I v I v = + = + ( ) ( ) 2 2 nn R v f G f df + − = (x0 归一为 1) 2 2 2 = v d P Q m I d = 错误概率: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要使错误概率最小 使 最大2 2 v d 匹配滤波器的抽样输出: (零ISI情况下) (二进制PAM的Pe 前面章节的结论)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两种方案中,都将X()均等地分解在发送机和接收机 方案1: 在发送机中对总的信道失真进行预补偿,接收滤波器匹配于 接收信号. 发送机滤波器幅频特性: G,(/1=YR7 fsw c() 接收机滤波器幅频特性: G(f=X(f). f升≤W 平约发达功率:万了s04万号了c,U女 0=∑Jn8(t-nT) 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噪声功率:一:= 2P 检测器SNR: o=∫(f)lG(f)fdr= x(f)df
4 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发送机中对总的信道失真进行预补偿,接收滤波器匹配于 接收信号. 发送机滤波器幅频特性: ( ) ( ) , ( ) = rc T X f G f f W C f 接收机滤波器幅频特性 G f X f f W R rc ( ) ( ), = : 方案1: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平均发送功率: 2 2 ( ) ( ) − = m av T E I P g t dt T 2 2 ( ) − = W T W d G f df T 2 2 ( ) ( ) − = W rc W d X f df T C f 1 2 2 ( ) ( ) − − = W rc av W X f d P T df C f 2 0 2 v N = 1 2 2 2 0 2 ( ) ( ) − − = W av rc v W d P T X f df N C f 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噪声功率: 检测器 SNR: 两种方案中,都将Xrc( f )均等地分解在发送机和接收机 ( ) ( ) Im=±d m T m v t I g t nT = − ( ) ( ) 2 2 0 ( ) 2 + − − = = W nn R v rc W N f G f df X f df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方案2: 信道的补偿由发送和接收滤波器两者平均分摊。 G,(f= VX(f刀 f≤w 平均发送功率: 输出噪声方差:, 检测器SNR: No 5
5 信道的 补偿由发送和接收滤波器两者平均分摊。 平均发送功率: 输出噪声方差: 方案2: 1/ 2 ( ) ( ) ( ) , ( ) = = rc T R X f G f G f f W C f 2 ( ) ( ) − = W rc av W d X f P df T C f 2 0 ( ) 2 ( ) − = W rc v W N X f df C f 2 2 2 0 2 ( ) ( ) − − = W av rc v W d P T X f df N C f 检测器 SNR: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2 2 0 ( ) 2 v R N G f df − = 1 2 ( ) ( ) − − = W rc av W X f d P T df C f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两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1: 方案2: Xe(f) N。 Ic( 当用平均功率Pm来表示SNR d2/o?时,存在由于信道失真引起的损失。 ●方案1损失为(dB) ●方案2损失为(dB) W 101g Xre(f d 101g Xr(f) df C(f) c( ●对于理想信道:qf=1,且X(ff=1时,没有SNR损失。 对于非理想信道,可以证明:方案2的SNR损失较小
6 两种方案的比较 ⚫方案1损失为(dB) 2 ( ) 10lg ( ) − W rc W X f df C f 2 ( ) 10lg ( ) − W rc W X f df C f ⚫方案2损失为(dB) ⚫对于非理想信道,可以证明:方案2 的SNR 损失较小。 ⚫对于理想信道:C| f |=1,且 ( ) 1 时,没有SNR 损失。 − = W rc W X f df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方案1: 方案2: 2 2 2 0 2 ( ) ( ) − − = W av rc v W d P T X f df N C f 1 2 2 2 0 2 ( ) ( ) − − = W av rc v W d P T X f df N C f 当用平均功率Pav来表示SNR 时,存在由于信道失真引起的损失。 2 2 / v d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例: 二进制通信系统,传输数据速率4800 bit/s, 信道频率响应: |C(f= +(f1W) f sw 式中,W=4800Hz 求:采用方案2信道补偿,设计发送和接收滤波器 解:因为:W=1/T=4800,采用B=1的升余弦谱: x(-T[1+cos(T]-Tcos π/ If升≤W 9600 方案2的补偿:1G,-=lG,(=西 GUI C( 盟 -4800 0 4800 Lf≤4800
例: 方案2的补偿: 1 2 ( ) 1 cos( cos 2 9600 = + = rc f X f T T f T ,采用 =1的升余弦谱: f W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计 二进制通信系统,传输数据速率4800bit/s, 求:采用方案2信道补偿,设计发送和接收滤波器 W T = = 1/ 4800 2 1 ( ) 1 ( / ) = + C f f W f W 信道频率响应: 1/ 2 1/ 4 2 ( ) ( ) ( ) ( ) 1 cos 4800 9600 = = = + rc T R X f G f G f C f f f f 4800 式中,W=4800Hz 解: 因为:

9-3 有ISI和AWGN信道的 最佳接收机 8
8 9-3 有ISI和AWGN信道的 最佳接收机

有IS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背景 ·在非理想、带限、且具有加性高斯噪声信道下,如何解决S问题? ·信道的特性是随环境与时间变化的,无法预先精确知道; ·消除或抵消1S的实用方法: 在尽量按照yquist准则设计的基础上,再在传输系统中插 入专门的滤波器,补偿设计的不完善 9
9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背景 ⚫ 信道的特性是随环境与时间变化的,无法预先精确知道; ⚫ 在非理想、带限、且具有加性高斯噪声信道下,如何解决ISI问题? ⚫ 消除或抵消ISI的实用方法: 在尽量按照Nyquist准则设计的基础上,再在传输系统中插 入专门的滤波器,补偿设计的不完善

有IS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均衡原理 带有均衡器的数字基带系统 数字信息 发送 带限 接收 信道 抽样 判决输出 滤波器 信道 滤波器 G,(f) c(f) G:(f) 均衡器 判决 {a} GE(f) 加性噪声n(t)】 它不完全符合 未加补偿前: H(f)=G(f)c(f)G() Nyquist准则 加了均衡器后:HE(f))=G,(f)C(f)GR(f)GE(f) 补偿后,使总的HE() 符合Nyquist准则 10
10 均衡原理 带有均衡器的数字基带系统 未加补偿前: H f G f C f G f ( ) = T R ( ) ( ) ( ) 它不完全符合 Nyquist准则 加了均衡器后: H f G f C f G f G f E T R E ( ) = ( ) ( ) ( ) ( ) 补偿后,使总的HE (f) 符合Nyquist准则 GE ( f )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1 带限信道的特征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无符号间干扰的带限信号设计——奈奎斯特准则).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信息论基础 6.5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6.6 用正交信号获取信道容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3/3)5.3 符号定时估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2/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1 信号参数估计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1/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9 CPM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4.10 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 4.6 数字信号传输方法的比较.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4 功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非相干检测).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3 带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2 波形与矢量AWGN信道.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4 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3 有记忆信号的传输方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2 无记忆调制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确定与随机信号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李兴明).pdf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章节知识点复习(齐琦).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ppt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1章 多信道和多载波系统(概述).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5章 多天线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李少谦、林灯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与系统设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GSM与移动通信系统结构.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张培珍).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快速算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