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5章 多天线系统

第15章 多天线系统
第 15章 多天线系统

多天线系统 前面章节主要研究: AWGN信道 数字通信系统的 AWGN带限信道 设计与性能分析 下面讨论: 随机时变冲激响应信道的信号传输 (主要应用环境:无线信道的信号传输) 发送信 龙收信 多径衰落信道上的数字信号传输 例:在时变多径信道上传输很窄脉冲 a0al 接收信号表现为一串脉冲 1o+ ↑1-2+【 多径媒质的特征: ninea +ry4i-6+Tx 。在传输信号中引入了时间扩展 多径特性随时间而变化 an (接收脉冲串的变化:脉冲大小,脉冲间相对时延,脉冲数目)
多天线系统 多径衰落信道上的数字信号传输 前面章节主要研究: AWGN信道 AWGN带限信道 数字通信系统的 设计与性能分析 下面讨论: 随机时变冲激响应信道的信号传输 (主要应用环境:无线信道的信号传输) 例:在时变多径信道上传输很窄脉冲 接收信号表现为一串脉冲 多径媒质的特征: ⚫ 在传输信号中引入了时间扩展 ⚫ 多径特性随时间而变化 (接收脉冲串的变化:脉冲大小,脉冲间相对时延,脉冲数目)

多天线系统 考查时变多径信道对发送信号的影响 发送信号 s(t)=Refs,(t)e 接收信号 x()=∑a()st-t(] (假设存在多条传播路径:衰减因子,时延) -Re..n 等效低通接收信号 (t)=>a,(te-s [t-7(t)] 是等效低通信道对等效低通 信号s)的响应 相应的等效低通信道时变冲激响应: c(r,)=∑a,(e2.δ1-t,( 特殊地,某些信道:如对流层散射信道,可以把接收信号视为由连续多径分量组成: (表示为积分形式) 接收信号 x()=「a(x,)s(t-t)d 等效低通信道时变冲激响应: c(t,t)=a(t,t)e-ixhr
多天线系统 发送信号 2 ( ) Re ( ) = c j f t l s t s t e 接收信号 2 ( ) 2 ( ) ( ) ( ) Re ( ) ( ) − = − = − c n c n n n j f t j f t n l n n x t t s t t t e s t t e 等效低通接收信号 2 ( ) ( ) ( ) ( ) − = − c n j f t l n l n n r t t e s t t 相应的等效低通信道时变冲激响应: 2 ( ) ( , ) ( ) ( ) − = − c n j f t n n n c t t e t t 特殊地,某些信道:如对流层散射信道,可以把接收信号视为由连续多径分量组成: 2 2 ( ) ( , ) ( ) Re ( , ) ( ) − − − = − = − c c j f j f t l x t t s t dt t e s t d e 等效低通信道时变冲激响应: 2 ( , ) ( , ) − = c j f c t t e 考查时变多径信道对发送信号的影响 (假设存在多条传播路径:衰减因子,时延) 是等效低通信道对等效低通 信号sl (t)的响应 接收信号 (表示为积分形式)

多天线系统 下面考查:在f频率处的未调载波的传输 设:对于所有t,s)=1 离散多径下的接收信号 r(0)=a(t0e2w ()=a(ts [() =∑a,0ea 0n(t)=-j2πfx(t) 接收信号由若干幅度为a,(①)、相位为8()的时变向量之和组成! r)中多径传播引起信号的衰落表现在: 由时变相位{8,(引起的∑a,e心相加后的两种结果: ∑a,e破坏性相加 → 使接收信号很小(或实际上为零) ∑a,e建设性相加 → 使接收信号比较大 结论:接收信号的幅度变化(信号衰落),是由于信道时变多径特征引起的!
由时变相位{n (t)}引起的 相加后的两种结果: 多天线系统 下面考查:在 fc频率处的未调载波的传输 离散多径下的接收信号 2 ( ) ( ) ( ) ( ) ( ) − = = c n j f t l n n j t n n r t t e t e 接收信号由若干幅度为n (t)、相位为n (t)的时变向量之和组成! rl (t)中多径传播引起信号的衰落表现在: n j n n e 设:对于所有t,sl (t)=1 n c ( ) 2 ( ) t j f t = − 建设性相加 破坏性相加 使接收信号很小(或实际上为零) 使接收信号比较大 结论:接收信号的幅度变化(信号衰落),是由于信道时变多径特征引起的! 2 ( ) ( ) ( ) ( ) − = − c n j f t l n l n n r t t e s t t n j n n e n j n n e

多天线系统 多天线系统:是一种空间分集抗衰落的方法(不需要扩展信号带宽。亦称空间复用) 多天线系统的信道模型 N,个发射天线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NR个接收天线 系统中相应的空间信道:MIMO信道 特殊地: NT =NR=1: 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 Nr=1,NR≥2: 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 N722,NR=1: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MIMO系统 假设第个发射天线与第个接收天线之间等效低通信道冲激响应x;t) 则随机时变信道: h(t,) h2(t,))L haxr(T,t) (表示为NRXN矩阵) h,((t,) h2(t,) L Ht,)= havr(T,t) M M L M hyRi(T,t)hyR2(T,t)L huRNT(T,t)
多天线系统 多天线系统的信道模型 NT 个发射天线 NR 个接收天线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系统中相应的空间信道:MIMO信道 特殊地: NT = NR =1: 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 NT =1, NR ≥ 2: 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 NT ≥2, NR =1: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MIMO系统 假设第j个发射天线与第i个接收天线之间等效低通信道冲激响应 hij( ; t ) 则随机时变信道: 11 12 1 21 22 2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T NT NR NR NRN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L L M M L M L 多天线系统:是一种空间分集抗衰落的方法(不需要扩展信号带宽。亦称空间复用) (表示为NR×NT矩阵)

多天线系统 假设第个发射天线发送信号为s), j=1,2,.Nm 则第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0-2j40-rdr (不考虑噪声情况下) i=l 之j4*5ewr i=1,2......N. 矩阵表示为: r(t)=H(,t)*S(T) 特殊地,对于频率非选择性信道, 信道矩阵: h(t) h2(t)L hxr(t) h(0) h2(I) H= haxr(t) M M hyR(t) hwR2(I))L hxRNT(t) 第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r0=2,0s,@ 矩阵形式: r(t)=H(t)S(t)
多天线系统 假设第j个发射天线发送信号为 sj (t) , j=1,2,……NT 则第 i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1 1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T T N i ij j j N ij j R j r t h t s t d h t s d i N 矩阵表示为: r t H t S ( ) ( , ) ( ) = 特殊地,对于频率非选择性信道,信道矩阵: 11 12 1 21 22 2 1 2 ( ) ( ) ( ) ( ) ( ) ( ) ( ) ( ) ( ) = L L M M L M L NT NT NR NR NRNT h t h t h t h t h t h t H h t h t h t 第 i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1 ( ) ( ) ( ) NT i ij j j r t h t s t = = 矩阵形式: r t H t S t ( ) ( ) ( ) = (不考虑噪声情况下)

多天线系统 更进一步,如果在0≤t≤T内,()时间变化很缓慢,可以将H视为常量 则: r(t)=HS(t) 0≤t≤T 慢时变频率非选择性信道模型 MIMO信道最简单的模型 慢衰落频率非选择性MIMO信道中信号传输 考虑:具有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调制器 解调器 输入, 串/并 N,个天线 输出 并/串 个天线 数据 变换器 数据 变换器 检测器 SNT 调制器 解调器 (a)发射机 b)接收机 N个符号并行传输,并由N®个接收天线接收
多天线系统 则: 慢时变频率非选择性信道模型 ——MIMO信道最简单的模型 更进一步,如果在0 ≤t ≤T内,h(t)时间变化很缓慢,可以将H视为常量 r t HS t t T ( ) ( ) 0 = 慢衰落频率非选择性MIMO信道中信号传输 考虑:具有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NT个符号并行传输,并由NR个接收天线接收

多天线系统 接收天线上的等效低通接收信号 r0=∑s,hg0+z.(0 n= 0≤t≤T,m=1,2NR 其中: sn:第n个天线上的发射信号(PSK,QAM) g④:脉冲形状,(调制滤波器冲激响应) hnm:第n发射天线与第m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增益 乙m():AWGN噪声(零均值,功率谱N) N。个接收天线每一个信号经解调器(匹配滤波器),抽样后: 第m个接收天线解调器的输出: (假设g①能量被归一化为单位能量) m=1,2,NR 7m:加性高斯噪声 用矩阵表示: y=HS+n
多天线系统 接收天线上的等效低通接收信号 1 ( ) ( ) ( ) = = + NT m n nm m n r t s h g t z t 其中: sn:第n个天线上的发射信号(PSK,QAM) g(t):脉冲形状,(调制滤波器冲激响应) hnm:第n发射天线与第m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增益 zm(t):AWGN噪声(零均值,功率谱N0) 0 , 1,2,...... = R t T m N NR个接收天线每一个信号经解调器(匹配滤波器),抽样后: 1 NT m n nm m n y s h = = + =1,2,...... m NR 用矩阵表示: y HS = + 第m个接收天线解调器的输出: (假设g(t)能量被归一化为单位能量) m:加性高斯噪声

多天线系统 y=HS+n y=[hy%,] 式中:H是NRXN信道增益矩阵, s=[,n] h2 每个信号传输区间多发送机和接收机的离散时间模型 {h} 输入 串/并 并/串 检测器 输出 数据 变换器 变换器 数据 频率非选择性慢衰落信道 SNT MIMO系统离散时间模型
多天线系统 式中: 频率非选择性慢衰落信道 MIMO系统离散时间模型 y HS = + H是NR×NT信道增益矩阵, 1 2 1 2 1 2 , ,...... , ,...... , ,...... = = = R R T N T NT T N y y y y s s s s 每个信号传输区间多发送机和接收机的离散时间模型

多天线系统 MIMO系统中数据符号检测 ●最大似然检测(MLD) 在错误概率最小化的意义上是最佳接收机 欧氏距离度量 (S) 使⑤最小,选择符号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MMSE) 原理:对接收信号y}线性组合,形成发射信号{5}的估计值 线性组合: 5=way w:NRXN的加权矩阵 选择w使得均方误差为最小: J(r)=E[lef ]E-w" ●逆信道检测(ICD) 原理:也是对接收信号y}线性组合,形成发射信号S}的估计值
多天线系统 MIMO系统中数据符号检测 ⚫最大似然检测(MLD) 在错误概率最小化的意义上是最佳接收机 欧氏距离度量 2 1 1 ( ) = = = − N N R T m mn n m n s y h s 使(s)最小,选择符号 s ˆ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MMSE) 原理:对接收信号{ym}线性组合,形成发射信号{sn }的估计值 ˆ = H s w y wH:NR×NT的加权矩阵 选择w使得均方误差为最小: 2 2 ( ) = = − H J w E e E s w y ⚫逆信道检测(ICD) 原理:也是对接收信号{ym}线性组合,形成发射信号{sn }的估计值 线性组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1章 多信道和多载波系统(概述).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有失真信道的信号设计)9-3 有ISI和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9.4 线性均衡.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9.1 带限信道的特征 9.2 带限信道的信号设(无符号间干扰的带限信号设计——奈奎斯特准则).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章 信息论基础 6.5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6.6 用正交信号获取信道容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3/3)5.3 符号定时估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2/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5.1 信号参数估计 5.2 载波的相位估计(1/3).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9 CPM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4.10 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 4.6 数字信号传输方法的比较.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4 功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 4.5 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佳检测(非相干检测).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3 带限信号传输的最佳检测和错误概率.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4.2 波形与矢量AWGN信道.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4 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3 有记忆信号的传输方式.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3.2 无记忆调制方法.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章 确定与随机信号分析.pdf
-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通信 Digital Communication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章 绪论(李兴明).pdf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章节知识点复习(齐琦).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ppt
- 海南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他模拟集成电路).ppt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李少谦、林灯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移动通信组网与系统设计.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GSM与移动通信系统结构.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Current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pdf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张培珍).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6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A.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历年试卷)2007年试卷B.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快速算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习题及答案).ppt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大纲).doc
- 广东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张培珍).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