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 开课学期:第3学期 是否独立开课:是 学时学分 总学时:48总学分:1.5实验时数:48 验学分:1.5 实验目的和作用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 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 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共安排15个实验,其中基本操作实验2个、综合实验11个、设计实验2个。15个实验中 有14个实验均为3学时,有1个实验为6学时,合计48学时 在实验的内容上,安排了“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和“滴定法操作练习”2个基本操作实验;酸碱滴定 法中安排了1个综合实验和1个设计实验:络合滴定法中安排了2个综合实验和1个设计实验:氧化还原 滴定法中安排了3个综合实验(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各1个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 中各安排了1个综合实验:吸光光度法中安排了3个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和分析化学理论 相衔接 四、实验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 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 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与考核办法 (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记录实验过程与检验实验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实 验报告必须按规范要求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 数据处理、思考题等内容 教师应认真批阅实验报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适当方式给出成绩。 (二)考核办法 本实验课程为必修课,全部实验做完后应进行考试。考试可采用:操作考试、笔试、操作与笔试相结 合等方式。然后按院、系的有关规定评定考试成绩和学科成绩。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配置 (一)仪器设备
课程编号: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 开课学期:第 3 学期 是否独立开课:是 一、 学时学分 总学时:48 总学分:1.5 实验时数:48 实验学分:1.5 二、 实验目的和作用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 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 基础。 三、 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共安排 15 个实验,其中基本操作实验 2 个、综合实验 11 个、设计实验 2 个。15 个实验中, 有 14 个实验均为 3 学时,有 1 个实验为 6 学时,合计 48 学时。 在实验的内容上,安排了“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和“滴定法操作练习”2 个基本操作实验;酸碱滴定 法中安排了 1 个综合实验和 1 个设计实验;络合滴定法中安排了 2 个综合实验和 1 个设计实验;氧化还原 滴定法中安排了 3 个综合实验(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各 1 个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 中各安排了 1 个综合实验;吸光光度法中安排了 3 个综合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和分析化学理论 相衔接。 四、 实验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 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 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五、 实验报告与考核办法 (一)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记录实验过程与检验实验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实 验报告必须按规范要求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 数据处理、思考题等内容。 教师应认真批阅实验报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适当方式给出成绩。 (二) 考核办法 本实验课程为必修课,全部实验做完后应进行考试。考试可采用:操作考试、笔试、操作与笔试相结 合等方式。然后按院、系的有关规定评定考试成绩和学科成绩。 六、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配置 (一) 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托盘天平、滴定分析仪器、马弗炉、水溶锅、电炉、电热板、烘箱、分光光度计等。 (二)材料配置 各相关实验的指示剂、显色剂、基准物质、试样、蒸馏水等。 七、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一)实验指导书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二)主要参考书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3、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八、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每实 序号实验名称 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组验 人|时 实验类型 数数 1、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常用称量 方法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固定质量称量法与 基 1分析天平称量 递减称量法的称量 3本必 练习 3、在记录本上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 操做 实验原始数据 作 4、进行固定质量称量法与递减称量法操 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 正确使用方法 滴定法操作练习2、初步掌握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20 3 判定 基本操作 3、学习配制HC1和NaOH溶液 4、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1、掌握HCl标液的配制、标定方法 2、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滴定过程、 业碱总碱度的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合必 测定 3、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实做 4、完成HCI溶液的标定和总碱度的测定
分析天平、托盘天平、滴定分析仪器、马弗炉、水溶锅、电炉、电热板、烘箱、分光光度计等。 (二) 材料配置 各相关实验的指示剂、显色剂、基准物质、试样、蒸馏水等。 七、 实验指导书及主要参考书 (一) 实验指导书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 (二) 主要参考书 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 5 月。 2、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1 月。 3、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年 8 月。 八、 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 序号 实验名称 目的要求、内容提要 每 组 人 数 实 验 时 数 实 验 类 型 必 做 选 做 1 分析天平称量 练习 1、掌握分析天平的基本操作、常用称量 方法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固定质量称量法与 递减称量法的称量 3、在记录本上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 实验原始数据 4、进行固定质量称量法与递减称量法操 作 20 3 基 本 操 作 必 做 2 滴定法操作练习 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 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终点的 判定 3、学习配制 HCl 和 NaOH 溶液 4、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20 3 基 本 操 作 必 做 3 工业碱总碱度的 测定 1、掌握 HCl 标液的配制、标定方法 2、掌握强酸滴定二元弱碱的滴定过程、 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 3、掌握定量转移操作的基本要点 4、完成 HCI 溶液的标定和总碱度的测定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酸碱滴定中的设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计实验 2、学习对实际试样写出实验方案设计 ( NaOH-NasPO混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综合实验综 4|合液,双指示剂4、对 NaOH-Na3POA混合液采用双指示剂法203实做 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测定 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应用和直接 滴定方式 5天然水总硬度的2、掌握EDTA标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20 3 测定 3、标定EDTA溶液和测定天然水的总硬度 1、了解利用控制酸度进行连续滴定的原 Pb2、Bi混合液理 6中Pb、Bi2、掌握用EDTA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3合‖必 含量的连续测定3、完成Pb2、Bi”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实做 1、培养学生解决络合滴定实际问题的能 7络合滴定分析实力 验设计 2、掌握返滴定、置换滴定方式 3 3、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 验设计实验综 1、掌握KMnO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原理 KMnO4法测定H2O22、对自动催化反应和自身指示剂的应用 合必 含量 有所了解 3实|做 3、完成H2O2含量的测定 1、掌握配制K2Cr2O标液的方法 2、学习矿石试样的酸溶法 铁矿石中含铁量3、掌握重铬酸钾-无汞法测定铁的原理与 的测定(重铬酸钾方法 合 无汞法) 4、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实做 5、配制K2Cr2O标液 6、测定铁矿试样中的铁含量 1、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原 理 铜合金中铜的测2、学习铜合金的分解方法 合必 10定(碘量法)3、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203实做 4、标定NaS2O3标液,测定铜合金试样中 的铜含量
4 酸碱滴定中的设 计实验 (NaOH-Na3PO4 混 合液,双指示剂 法)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学习对实际试样写出实验方案设计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 NaOH-Na3PO4 混合液采用双指示剂法 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测定 20 3 设 计 实 验 必 做 5 天然水总硬度的 测定 1、掌握络合滴定法的原理、应用和直接 滴定方式 2、掌握 EDTA 标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3、标定 EDTA 溶液和测定天然水的总硬度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6 Pb2+ 、Bi3+混合液 中 Pb2+ 、 Bi3+ 含量的连续测定 1、了解利用控制酸度进行连续滴定的原 理 2、掌握用 EDTA 进行连续滴定的方法 3、完成 Pb2+ 、Bi3+ 混合液的连续测定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7 络合滴定分析实 验设计 1、培养学生解决络合滴定实际问题的能 力 2、掌握返滴定、置换滴定方式 3、提高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 20 3 设 计 实 验 必 做 8 KMnO4 法测定 H2O2 含量 1、掌握 KMnO4 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标定原理 2、对自动催化反应和自身指示剂的应用 有所了解 3、完成 H2O2 含量的测定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9 铁矿石中含铁量 的测定(重铬酸钾 -无汞法) 1、掌握配制 K2Cr2O7 标液的方法 2、学习矿石试样的酸溶法 3、掌握重铬酸钾-无汞法测定铁的原理与 方法 4、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5、配制 K2Cr2O7 标液 6、测定铁矿试样中的铁含量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10 铜合金中铜的测 定(碘量法) 1、掌握 Na2S2O3 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标定原 理 2、学习铜合金的分解方法 3、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和方法 4、标定 Na2S2O3 标液,测定铜合金试样中 的铜含量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学会AgNO3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11食盐中氯含量的2、掌握莫尔法进行沉淀滴定的原理和方203合 测定(莫尔法)法 实做 3、测定食盐中的氯含量 1、了解测定氯化钡中钡含量的原理和方 氯化钡中钡的测2、掌握晶型沉淀的制备、过滤、洗涤 206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 做 灼烧及恒重等基本操作技术 3、测定氯化钡中的钡含量 1、学习选择吸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 邻二氮菲吸光光|2、掌握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度法测定铁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4、完成条件试验、标准曲线的制作及铁203 含量的测定 1、学习用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水样 中六价铬的方法 综 水样中六价铬|2、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吸量管的使用203合必 的测定 方法 实做 完成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水样中六价铬 1、掌握用摩尔比法及连续变化法测定络 综 15光度法测定络合合物组成的原理和方法 合必 物的组成 2、用两种方法测定Fe与磺基水杨酸的络 实做 比 撰写人:廖清涛 审定人:
11 食盐中氯含量的 测定(莫尔法) 1、学会 AgNO3 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莫尔法进行沉淀滴定的原理和方 法 3、测定食盐中的氯含量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12 氯化钡中钡的测 定 1、了解测定氯化钡中钡含量的原理和方 法 2、掌握晶型沉淀的制备、过滤、洗涤、 灼烧及恒重等基本操作技术 3、测定氯化钡中的钡含量 20 6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13 邻二氮菲吸光光 度法测定铁 1、学习选择吸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 2、掌握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4、完成条件试验、标准曲线的制作及铁 含量的测定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14 水样中六价铬 的测定 1、学习用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水样 中六价铬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吸量管的使用 方法 3、完成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水样中六价铬 的测定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15 光度法测定络合 物的组成 1、掌握用摩尔比法及连续变化法测定络 合物组成的原理和方法 2、用两种方法测定 Fe3+与磺基水杨酸的络 合比 20 3 综 合 实 验 必 做 撰写人:廖清涛 审定人:

课程编号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标准 字时: 学分:1.5 、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化学及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授课结束后必须 进行期末考试。要求考生按时、独立完成考试的全部内容 、考试方法:开卷考试 、试题类型:实验操作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和一个设计实验供考试时选用。要求考生自行 设计所考实验的方案。 五、成绩评定方式:满分100分:实验报告20分(其中实验目的3分、实验原理5分、仪器 及试剂2分、实验结果处理10分),实验结果80分(其中相对误差50分、相对平均偏差30分) [食用白醋中HAc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实验内容]1、0.1mol· 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食用白醋含量的测定 [EDTA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1、提高学生解决络合滴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 3、掌握络合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与酸度的关系。 [实验内容]1、0.01mol·L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2、EDTA含量的测定 课程考试标准批准: 制定:廖清涛
课程编号: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考试标准 学时:48 学分:1.5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化学及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授课结束后必须 进行期末考试。要求考生按时、独立完成考试的全部内容。 二、考试方法:开卷考试。 三、试题类型:实验操作。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和一个设计实验供考试时选用。要求考生自行 设计所考实验的方案。 五、成绩评定方式:满分 100 分:实验报告 20 分(其中实验目的 3 分、实验原理 5 分、仪器 及试剂 2 分、实验结果处理 10 分),实验结果 80 分(其中相对误差 50 分、相对平均偏差 30 分)。 [食用白醋中 HAc 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实验内容] 1、0.1 mol·L -1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食用白醋含量的测定。 [EDTA 含量的测定] [实验类型]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提高学生解决络合滴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 3、掌握络合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与酸度的关系。 [实验内容] 1、0.01 mol·L -1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 2、EDTA 含量的测定。 课程考试标准批准: 制定:廖清涛

课程编号 《基础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BASIC CHEMISTRY( ANALYSIS)》 总学时:54 学分:3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必修 2、开课学期:第3学期 3、适用专业:科学教育本科 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必须修完无机化学,具有相应的基础化学理论之后才能修读本课程。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牢固树立量 的概念,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解决 实际问题。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学时:54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教学目的]了解定量分析的过程、熟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区分滴定方法与 滴定方式,掌握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滴定分析法计算;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三节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节滴定分析概述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的]了解有关酸碱平衡的相关知识和酸碱滴定基本原理,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酸碱滴定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分布分数δ的计算 第三节质子条件与p的计算 第四节酸碱缓冲溶液 第五节酸碱指示剂 第六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第七节终点误差 第八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课程编号: 《基础化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CHEMISTRY(ANALYSIS)》 总学时:54 学分:3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必修 2、开课学期:第 3 学期 3、适用专业:科学教育本科 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必须修完无机化学,具有相应的基础化学理论之后才能修读本课程。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牢固树立量 的概念,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解决 实际问题。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学时:54 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教学目的] 了解定量分析的过程、熟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区分滴定方法与 滴定方式,掌握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滴定分析法计算;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节 滴定分析概述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的] 了解有关酸碱平衡的相关知识和酸碱滴定基本原理,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质子条件与 pH 的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布分数 δ 的计算 第三节 质子条件与 pH 的计算 第四节 酸碱缓冲溶液 第五节 酸碱指示剂 第六节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第七节 终点误差 第八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教学目的]了解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络合平衡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和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 途径,掌握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和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提 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及相关计算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第二节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第三节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四节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 第六节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第七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第八节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目的]了解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与计算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第二节氧化还原测定原理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预处理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了解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掌 握沉淀条件的选择、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及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滴定法:重量 分析中的换算因数及相关计算。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沉淀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第七节沉淀滴定法 第八节滴定分析小结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了解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和光度分析法的设计与误差,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光度分析法的 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光度分析法的设计;光度分析法的误差与应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络合平衡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和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 途径,掌握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和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提 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及相关计算。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第二节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第三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四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基本原理 第六节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第七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第八节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学目的] 了解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氧化还原平衡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与计算。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 第二节 氧化还原测定原理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预处理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教学目的] 了解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掌 握沉淀条件的选择、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及相关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沉淀滴定法;重量 分析中的换算因数及相关计算。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沉淀条件的选择 第六节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第七节 沉淀滴定法 第八节 滴定分析小结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的] 了解吸光光度法的特点和光度分析法的设计与误差,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光度分析法的 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光度分析法的误差与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光度分析法的设计

第三节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第四节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了解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和误差的传递,掌握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和提高分 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标准偏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一节标准偏差 第二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第三节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四节误差的传递 第五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八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了解液相色谱分离法,掌握液-液萃取分离法和离子交换分离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子交换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液-液苯取分离法 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四节液相色谱分离法 第九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教学目的]通过接触复杂物质的分析,初步掌握测定方案的设计、试样的处理与测定方法,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硅酸盐试样的分解及测定:硅酸盐系统分析方案 第一节硅酸盐分析 第二节铜合金分析 四、课程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 其中 时讲授讨论实验上机习题其他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第二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和 第六章|吸光光度法 第七章|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499686642 7 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九章|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46
第三节 光度分析法的误差 第四节 其他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第七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 了解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和误差的传递,掌握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和提高分 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标准偏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一节 标准偏差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第三节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四节 误差的传递 第五节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教学目的] 了解液相色谱分离法,掌握液-液萃取分离法和离子交换分离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离子交换分离法;液-液萃取分离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液-液苯取分离法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第四节 液相色谱分离法 第九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教学目的] 通过接触复杂物质的分析,初步掌握测定方案的设计、试样的处理与测定方法,提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硅酸盐试样的分解及测定;硅酸盐系统分析方案。 第一节 硅酸盐分析 第二节 铜合金分析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 号 章节标题 学 时 其 中 讲授 讨论 实验 上机 习题 其他 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4 2 2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9 7 2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9 7 2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6 6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8 6 2 第六章 吸光光度法 6 6 第七章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6 6 第八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4 4 第九章 复杂物质的分析示例 2 2 合 计 54 46 2 6

五、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通 常每2-4节课做作业一次,每次3-5题,作业成绩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考核可进行期中考与期末考相结合,也可只考期末考,其成绩作为评定本学科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参考书: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武汉大学《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编写组编著《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 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张渔夫、李俊义等编著《分析化学习题解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 周光明主编《分析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课程教学标准批准: 制定:廖清涛
五、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通 常每 2—4 节课做作业一次,每次 3—5 题,作业成绩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考核可进行期中考与期末考相结合,也可只考期末考,其成绩作为评定本学科成绩的主要依据。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 月。 参考书: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 5 月。 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年 10 月。 武汉大学《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编写组编著《定量分析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1999 年 8 月。 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分析化学例题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 月。 张渔夫、李俊义等编著《分析化学习题解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年 9 月。 周光明主编《分析化学习题精解》,科学出版社,2003 年 4 月。 课程教学标准批准: 制定:廖清涛

课程编号 《基础化学(分析)》课程考试标准 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授课结束后必须进行期末考 试。要求考生按时、独立完成考试的全部内容。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计算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本章重点]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节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二章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本章重点]质子条件与p的计算、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一节分布分数δ的计算 第二节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 第三节酸碱缓冲溶液 第四节酸碱指示剂 第五节终点误差 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络合滴定法 [本章重点]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一节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第二节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三节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四节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第五节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重点]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氧化还原平衡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本章重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换算因数、沉淀滴定法
课程编号: 《基础化学(分析)》课程考试标准 学时:54 学分:3 一、课程性质与考试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授课结束后必须进行期末考 试。要求考生按时、独立完成考试的全部内容。 二、考试方法:闭卷考试。 三、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计算题。 四、课程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定量分析化学概论 [本章重点]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第一节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二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 [本章重点] 质子条件与 pH 的计算、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一节 分布分数 δ 的计算 第二节 质子条件与 pH 的计算 第三节 酸碱缓冲溶液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第五节 终点误差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 [本章重点]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一节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第二节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第三节 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四节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第五节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本章重点] 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本章重点]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换算因数、沉淀滴定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ppt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教案课件)第十章 界面现象.ppt
- 白城师范学院:《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烷烃(主讲:李晓萍).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三章 化学势.pps
- 《无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硼族元素 The Boron Family Elements.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萜及其苷类.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RNA).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化学简明教程》教材配套教学课件(PPT电子教案,第四版)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s
- 安康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ppt
-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Vitamins and Microelements.ppt
- 《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ppt
- 深圳大学:《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主讲:周莉).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新陈代谢和生物氧化.ppt
-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课程教学讲稿(PPT课件)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技术原理部分(共四章).ppt
-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碳族元素 The carbon family elements.ppt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用化学基础》配套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十八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ppt
- 《电化学测量》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伏安法 Voltammetry.ppt
-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课件讲稿)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and dead-stop titration.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芳烃 Aromatic hydrocarbon.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酶和酶学.ppt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对映异构 Enantiomerism.ppt
- 吉首大学:《结构化学》课程考核大纲.pdf
-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实验十 常见无机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别.pps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考试大纲.doc
- 东华大学:《高分子化学》考研复习大纲、《高分子物理》硕士研究生考试复习大纲.doc
-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糖类 Saccharide.ppt
- 《有机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芳香烃.ppt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ppt
- 《分析化学》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化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titrimetric analysis.ppt
- 《基础化学实验I II》课程考核大纲(食品科学与工程).pdf
- 《有机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卤代烃 Alkyl Halides(一卤代烷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 Chemistry Kinetics.ppt
- 南京大学:《物理化学 Phys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教案课件)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ppt
-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维生素与辅酶、糖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修饰.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