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授课教案(内蒙古农业大学:张众)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主讲教师:张众单位:生态环境学院牧草及药用植物教研室专业班级:教学时间:总学时:48学时周学时:4学时课次1-2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绪论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3)了解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历史;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成绩考评;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有关概念及类型。教学基本内容纲要:一、作物与作物栽培学二、牧草饲料作物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三、种草的意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四、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并举例。(1)牧草饲料作物;(2)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3)二年生牧草饲料作物;(4)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5)短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6)长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7)放牧型牧草饲料作物:(8)刘割型牧草饲料作物;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教 案 主讲教师:张 众 单 位:生态环境学院 牧草及药用植物教研室 专业班级: 教学时间: 总 学 时:48学时 周 学 时:4学时 课次1-2 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了解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发展历史;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 成绩考评; 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有关概念及类型。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一、作物与作物栽培学 二、牧草饲料作物与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 三、种草的意义(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四、国内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并举例。 (1)牧草饲料作物; (2)一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3)二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4)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5)短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6)长期多年生牧草饲料作物; (7)放牧型牧草饲料作物; (8)刈割型牧草饲料作物;

(9)刘牧兼用型牧草饲料作物(10)根茎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1)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2)根茎一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3)密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4)匍匐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15)轴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16)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17)上繁型牧草饲料作物;(18)下繁型牧草饲料作物;(19)莲座型牧草饲料作物;2、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差异?3、牧草饲料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4、种草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5、美国学者.R.Halan(1981)关于牧草起源中心的见解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李毓堂(1933-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草愿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草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草地资源开发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地,2001(3):64[2】徐柱(1955-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中国草地,1988(5):1-8[3]李志坚(1968-博士,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草业展望及其东北地区发展前景,中国草地,2002(2):63--课次3、4、5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总论,第一章种子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掌握基本结构及特征特性;理解种子品质评价指标及质量等级标准和划分原则,掌握种子品质检测方法;理解种子处理措施的基本原理,掌握处理的方法及技术关键。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指标与质量等级、播前种子处理措施、方法及技术原理。种子形态识别关键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进行种子品质检测
(9)刈牧兼用型牧草饲料作物; (10)根茎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1)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2)根茎—疏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3)密丛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4)匍匐型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15)轴根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16)根蘖型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17)上繁型牧草饲料作物; (18)下繁型牧草饲料作物; (19)莲座型牧草饲料作物; 2、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差异? 3、牧草饲料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 4、种草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5、美国学者J.R.Halan(1981)关于牧草起源中心的见解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李毓堂(1933-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委员会,研究员,中国草愿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 草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草地资源开发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地,2001(3):64 [2] 徐柱(1955-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面向21世纪的中国草地资源, 中国草地,1988(5):1-8 [3] 李志坚(1968- 博士,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草业展望及其东北地区发展前景,中 国草地,2002(2):63 课次3、4、5 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总论,第一章 种子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种子的概念,掌握基本结构及特征特性;理解种子品质评价指标及质 量等级标准和划分原则,掌握种子品质检测方法;理解种子处理措施的基本原理,掌握处理的方法 及技术关键。 教学重点及难点: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指标与质量等级、播前种子处理 措施、方法及技术原理。 种子形态识别关键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方法进行种子品质检测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种子及其基本结构与特征特性第二节种子品质第三节播前种子处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1)播种材料:(2)种子:(3)种子萌发;(4)种子休眠与休眠种子;(5)硬实性、硬实种子和硬实率;(6)胚休眠(后熟性)和后熟期;(7)种子寿命、短命种子、中命种子和长命种子;(8)种子净度;(9)种子千粒重;(10)种子生活力;(11)种子发芽势、发芽率;(12)种用价值;(13)硬实性、硬实种子、硬实率;(14)后熟性、后熟种子、后熟期。2、裁培学种子与植物学种子的概念有何不同?3、举例说明常见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结构的类型。4、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识别时,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5、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6、何谓种子萌发?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7、种子萌发过程一般需经历哪几个阶段?8、适当变温对牧草种子萌发的作用如何?原因何在?9、简述种子休眠类型及原理。10、对优质种子的品质要求是什么?11、种子中的杂质主要哪些种类?12、种子净度低会对生产造成哪些不利影响?13、造成种子硬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种子硬实,促进发芽出苗?14、造成禾本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休眠,促进发芽出苗?15、种子清选的目的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各自依据的原理是什么?16、何谓种子包衣拌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7、何谓豆科根瘤菌接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18、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19、简述根瘤菌的8个互接种族。20、适宜根瘤菌生长的土壤条件是什么?21、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有哪些?22、根瘤菌接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2]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课次7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 种子及其基本结构与特征特性 第二节 种子品质 第三节 播前种子处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播种材料;(2)种子;(3)种子萌发;(4)种子休眠与休眠种子;(5)硬实性、硬实 种子和硬实率;(6)胚休眠(后熟性)和后熟期;(7)种子寿命、短命种子、中命种子和长命种 子;(8)种子净度;(9)种子千粒重;(10)种子生活力;(11)种子发芽势、发芽率;(12) 种用价值;(13)硬实性、硬实种子、硬实率;(14)后熟性、后熟种子、后熟期。 2、栽培学种子与植物学种子的概念有何不同? 3、举例说明常见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结构的类型。 4、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种子形态识别时,依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6、何谓种子萌发?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7、种子萌发过程一般需经历哪几个阶段? 8、适当变温对牧草种子萌发的作用如何?原因何在? 9、简述种子休眠类型及原理。 10、对优质种子的品质要求是什么? 11、种子中的杂质主要哪些种类? 12、种子净度低会对生产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3、造成种子硬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种子硬实,促进发芽出苗? 14、造成禾本科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中如何破除休眠,促进发芽出苗? 15、种子清选的目的是什么?常用方法有哪些,各自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16、何谓种子包衣拌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7、何谓豆科根瘤菌接种,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18、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根瘤菌接种处理? 19、简述根瘤菌的8个互接种族。 20、适宜根瘤菌生长的土壤条件是什么? 21、根瘤菌接种的方法有哪些? 22、根瘤菌接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颜启传 主编 种子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6月 [2] 韩建国 主编 牧草种子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课次7

班级:授课方式:实验授课题目:实验二、种子品质检测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种子净度、干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品质教学重点及难点:种子净度、种子干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教学基本内容纲要:豆科、禾本科。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种子净度检测方法与步骤2、种子中所含杂质的类型3、种子干粒重检测方法与步骤4、种子发芽率(势)的测定方法与步骤5、种子发芽的一般标准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国际种子检验规程[2]牧草种子学课次8、9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授课题目:第二章宜植地与土壤耕作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人工草地宜植地及其选择原则;(2)掌握土壤耕作及其基本任务;(3)掌握传统耕作措施及其作用。(4)了解北方不同地区王壤耕作,(5)熟悉免耕及其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传统耕作措施、作用与原理、机具;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二章土壤耕作第一节宜植地
班级: 授课方式:实验 授课题目:实验二、种子品质检测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品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势)检测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豆科、禾本科。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种子净度检测方法与步骤 2、种子中所含杂质的类型 3、种子千粒重检测方法与步骤 4、种子发芽率(势)的测定方法与步骤 5、种子发芽的一般标准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2] 牧草种子学 课次8、9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授课题目:第二章 宜植地与土壤耕作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人工草地宜植地及其选择原则; (2)掌握土壤耕作及其基本任务; (3)掌握传统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4)了解北方不同地区土壤耕作, (5)熟悉免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传统耕作措施、作用与原理、机具;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二章 土壤耕作 第一节 宜植地

第二节土壤耕作一、土壤耕作及其任务二、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三、北方不同地区的土壤耕作四、少耕与免耕思考题:1、土壤耕作的概念2、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3、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4、犁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5、深松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6、旋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7、浅耕灭茬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8、耙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9、糖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0、镇压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1、中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12、北方夏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3、北方秋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4、北方休闲地土壤耕作的任务与土壤耕作措施15、北方山坡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16、少耕与免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17、免耕的主要作用与原理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曹敏建主编《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课次10、11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总论第三章播种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播种方式、方法与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单播、混播、间作套种、保护播种、轮作: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二节 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及其任务 二、传统土壤耕作措施 三、北方不同地区的土壤耕作 四、少耕与免耕 思考题: 1、土壤耕作的概念 2、土壤耕作的基本任务 3、传统土壤耕作措施、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4、犁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5、深松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6、旋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7、浅耕灭茬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8、耙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9、耱地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0、镇压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1、中耕的作用、实施时间与农机具 12、北方夏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3、北方秋茬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4、北方休闲地土壤耕作的任务与土壤耕作措施 15、北方山坡地的特点与土壤耕作措施 16、少耕与免耕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17、免耕的主要作用与原理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曹敏建 主编 《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 课次10、11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 授课题目:总论 第三章 播种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播种方式、方法与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单播、混播、间作套种、保护播种、轮作;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一、耕作制度(farmingsystem)的概念与内容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作用第二节单播一、播种方法二、播种期三、播种量四、播种深度第三节混播一、概念二、混播的优越性三、混播成员选择的原则四、组配比例确定五、播种方式与技术第四节间作套种一、概念二、间作套种的作用及技术原理第五节保护播种一、一年生保护多年生二、地膜覆盖保护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2、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作用:3、播种方式有哪些?4、单播的方法及技术特点;5、播种期、适宜播种期及其确定原则:6、北方干旱区,旱作多年生牧草何时播种为宜?为什么?7、播种量、适播量及其确定原则、计算方法8、计算题。已知:地长200m,地宽50m;种子净度86%,发芽势(7天)92%,出苗强度200苗/g,千粒重2.0g,休眠率10%;若:田间密度80000株/公或行距50cm,株距10cm,保苗系数5;问:至少需要播种多少kg种子?9、播种深度、适宜播深的确定;10、混播及其优越性、技术原理;11、混播成员选择的原则;12、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13、组配比例确定原则;14、间作、套种、复种作用及技术原理;15、保护播种、一年生保护多年生的作用及保护作物的条件:
第一节 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 一、耕作制度(farming system)的概念与内容 二、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单播 一、播种方法 二、播种期 三、播种量 四、播种深度 第三节 混播 一、概念 二、混播的优越性 三、混播成员选择的原则 四、组配比例确定 五、播种方式与技术 第四节 间作套种 一、概念 二、间作套种的作用及技术原理 第五节 保护播种 一、一年生保护多年生 二、地膜覆盖保护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 2、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作用; 3、播种方式有哪些? 4、单播的方法及技术特点; 5、播种期、适宜播种期及其确定原则; 6、北方干旱区,旱作多年生牧草何时播种为宜?为什么? 7、播种量、适播量及其确定原则、计算方法; 8、计算题。已知:地长200m,地宽50m;种子净度86%,发芽势(7天)92%,出苗强度200 苗/g,千粒重2.0g,休眠率10%; 若:田间密度80000株/公顷 或行距50cm,株距10cm,保苗系数5; 问:至少需要播种多少kg种子? 9、播种深度、适宜播深的确定; 10、混播及其优越性、技术原理; 11、混播成员选择的原则; 12、混播成员间的协调性; 13、组配比例确定原则; 14、间作、套种、复种作用及技术原理; 15、保护播种、一年生保护多年生的作用及保护作物的条件;

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曹敏建主编《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课次12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授课题目:第四章生长发育教学目的、要求:(1)熟悉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2)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教学重点及难点:豆科、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植物生长、分化、发育。2、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生育期、生长期、生长发育时期、生育时期、物候期4、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5、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课后小结:参考资料[1]《植物生理学》课次13、14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曹敏建 主编 《耕作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170 课次12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授课题目:第四章 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豆科、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植物生长、分化、发育。 2、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3、生育期、生长期、生长发育时期、生育时期、物候期 4、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5、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1]《植物生理学》 课次13、14

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授课题目:第五章田间管理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人工草地田间管理的目的及基本措施、作用和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冬春管护及老龄草地管理;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一、围栏保护二、破除地表板结三、间苗定苗四、中耕培土五、杂草及其防除六、追肥七、灌水第二节冬春管护第三节老龄草地管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围栏的作用及类型2、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3、地表板结的原因及破除方法4、间苗的目的和原则5、中耕培土的作用6、杂草及其危害、防除原则和措施7、蒸腾系数与灌溉定额8、灌溉方式及其特点9、施肥方式与测王配方施肥10、冬春管护的目的及措施11、老龄草地的特点及管理目的和措施课后小结:参考资料课次19、20、21、22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各论第七章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概况及经济价值;熟悉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掌握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教学重点及难点:无芒雀麦、羊草: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授课题目:第五章 田间管理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人工草地田间管理的目的及基本措施、作用和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冬春管护及老龄草地管理;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 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 一、围栏保护 二、破除地表板结 三、间苗定苗 四、中耕培土 五、杂草及其防除 六、追肥 七、灌水 第二节 冬春管护 第三节 老龄草地管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围栏的作用及类型 2、一般性田间管理措施有哪些 3、地表板结的原因及破除方法 4、间苗的目的和原则 5、中耕培土的作用 6、杂草及其危害、防除原则和措施 7、蒸腾系数与灌溉定额 8、灌溉方式及其特点 9、施肥方式与测土配方施肥 10、冬春管护的目的及措施 11、老龄草地的特点及管理目的和措施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课次19、20、21、22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各论第七章 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概况及经济价值;熟悉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禾 本科牧草饲料作物,掌握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无芒雀麦、羊草;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北方地区重要的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一、无芒雀麦二、羊草三、老芒麦四、冰草五、苏丹草六、玉米七、燕麦八、高梁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概述2、无芒雀麦等植物学特征3、无芒雀麦等生物学特性4、无芒雀麦等生产性能5、无芒雀麦等种植管理利用技术6、羊草的三低问题指的是什么?原因何在?7、冰草的旱生结构如何?课后小结:参考资料:课次23、24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授课题目:各论第八章其他牧草饲料作物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苦卖菜、甜菜、胡萝卜等牧草饲料作物,掌握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教学重点及难点:苦菜菜、甜菜、胡萝卜;教学基本内容纲要:一、苦菜菜二、甜菜三、胡萝卜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苦卖菜、甜菜、胡萝卜栽培生产概况2、苦卖菜、甜菜、胡萝卜植物学特征3、苦菜、甜菜、胡萝卜生物学特性4、苦卖菜、甜菜、胡萝卜生产性能5、苦卖菜、甜菜、胡萝卜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北方地区重要的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 一、无芒雀麦 二、羊草 三、老芒麦 四、冰草 五、苏丹草 六、玉米 七、燕麦 八、高粱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概述 2、无芒雀麦等植物学特征 3、无芒雀麦等生物学特性 4、无芒雀麦等生产性能 5、无芒雀麦等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6、羊草的三低问题指的是什么?原因何在? 7、冰草的旱生结构如何?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课次23、24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分析讨论 授课题目:各论 第八章 其他牧草饲料作物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苦荬菜、甜菜、胡萝卜等牧草饲料作物,掌握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生产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苦荬菜、甜菜、胡萝卜;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一、苦荬菜 二、甜菜 三、胡萝卜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苦荬菜、甜菜、胡萝卜栽培生产概况 2、苦荬菜、甜菜、胡萝卜植物学特征 3、苦荬菜、甜菜、胡萝卜生物学特性 4、苦荬菜、甜菜、胡萝卜生产性能 5、苦荬菜、甜菜、胡萝卜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课后小结:参考资料课次15、16、17、18受课班级: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授课题目:各论第六章豆科牧草饲料作物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豆科牧草饲料作物资源概况,熟悉常见种类。(2)了解各种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利用及研究概况,掌握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教学重点及难点:紫花首教学基本内容纲要:第一节豆科概述第二节北方重要的豆科牧草饲料作物一、紫花首二、沙打旺三、普通红豆草四、白花草木五、柠条六、箭舌豌豆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豆科牧草饲料作物资源概况2、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经济价值3、紫花首等栽培利用及研究概况4、紫花首被称为”牧草之王”,理由:5、紫花首等植物学特征6、紫花首等生物学特性7、紫花首等生产性能8、紫花首等种植管理利用技术9、沙打旺在北方地区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10、普通红豆草自花不实的原因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课次15、16、17、18 受课班级: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 授课题目:各论 第六章 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豆科牧草饲料作物资源概况,熟悉常见种类。 (2)了解各种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的栽培利用及研究概况,掌握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产 性能及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教学重点及难点: 紫花苜蓿 教学基本内容纲要: 第一节豆科概述 第二节 北方重要的豆科牧草饲料作物 一、紫花苜蓿 二、沙打旺 三、普通红豆草 四、白花草木樨 五、柠条 六、箭舌豌豆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豆科牧草饲料作物资源概况 2、豆科牧草饲料作物经济价值 3、紫花苜蓿等栽培利用及研究概况 4、紫花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理由: 5、紫花苜蓿等植物学特征 6、紫花苜蓿等生物学特性 7、紫花苜蓿等生产性能 8、紫花苜蓿等种植管理利用技术 9、沙打旺在北方地区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 10、普通红豆草自花不实的原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ultivating Science of Forage Crop.pdf
- 《森林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文字版).pdf
- 《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生态学、林学本科).pdf
- 《营林学》课程教学大纲 silviculture.pdf
-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共三十八个实验).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播种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移植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苗木出圃与质量评价.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苗圃土壤耕作.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种实的贮藏.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苗圃的建立与经营.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林木开花结实.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林木良种基地.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种实的采集和调制.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6(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题目.pdf
- 《牧草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Forage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pdf
- 《牧草种子学》课程授课教案.pdf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生态学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经济林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甘肃农业大学:《园林树木学》课程授课教案(适用专业:园林专业).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