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学》课程教学大纲 silviculture

《ZYH0310325营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属性简介课程中文名称:营林学ZYH0310325课程编码:课程英文名称:silvicultur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性质:核心课讲课学时/学分:32/2总学时/学分:40/2.5实验学时/学分:课内实践/学分:8/0.5开课单位:林学院适用专业:林学专业适用对象:二、三本汉、蒙汉双语授课预修课程:种苗学、造林学主撰人:德永军、斯钦毕主审人:制定时间:2013/9/19力格二、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营林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生产活动,是森林经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学是研究如何科学的经营现有森林,以提高其质量和产量的一门学科。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次生林经营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学习编制抚育间伐、主伐更新作业设计的方法。营林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以森林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理论讲授其它教学方式学时安排4第一章营林的理论基础10188第二章森林抚育采伐44第三章林分改造1212第四章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22课程小结32840总计第一章营林的理论基础授课学时:(4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营林和营林学概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的基础上,掌握营林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过熟林阶段,并能够对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营林措施的关系、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营林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对本课程在森林培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营林措施对林木个体、群体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有一个初步认识。二、课程内容(一)营林学概述掌握营林、营林学的概念,了解营林学的研究内容。(二)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了解林本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营林措施的关系。(三)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了解过熟林阶段。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营林、营林学的概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二)教学难点杆材林阶段,成熟林阶段。(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大课讲授、讨论。第二章森林抚育采伐授课学时:(18学时)一、学习目的
《ZYH0310325营林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属性简介 课程编码:ZYH0310325 课程中文名称:营林学 课程英文名称:silviculture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课程性质:核心课 总学时/学分:40/2.5 讲课学时/学分:32/2 实验学时/学分: 课内实践/学分:8/0.5 开课单位:林学院 适用专业:林学专业 适用对象:二、三本汉、蒙汉双语授课 预修课程:种苗学、造林学 主撰人:德永军、斯钦毕 力格 主审人: 制定时间:2013/9/19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 营林是森林经营的重要生产活动,是森林经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营林学是研究如何科学的经营现有森林, 以提高其质量和产量的一门学科。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次生林经营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技术,学习编制抚育间伐、主伐更新作业设计的方法。营林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以森林植物 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的理论为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 理学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其它教学方式 学时安排 第一章 营林的理论基础 4 4 第二章 森林抚育采伐 10 8 18 第三章 林分改造 4 4 第四章 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 12 12 课程小结 2 2 总计 32 8 40 第一章 营林的理论基础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营林和营林学概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的基础上,掌握营 林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过熟林阶段,并能够对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营林措施的关系、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 规律与营林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对本课程在森林培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营林措施对林木个体、群体的生长发 育的影响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课程内容 (一)营林学概述 掌握营林、营林学的概念,了解营林学的研究内容。 (二)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了解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与营林措施的关系。 (三)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规律 掌握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了解过熟林阶段。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营林、营林学的概念,幼龄林阶段、中龄林阶段、成熟林阶段。 (二)教学难点 杆材林阶段,成熟林阶段。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大课讲授、讨论。 第二章 森林抚肓采伐 授课学时:(18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抚育采伐的方法,熟悉抚育采伐的目的、生长抚育的原则、理论依据、经济基础,并能够对抚育采伐的种类、时间、次数、强度有所了解。通过随课实验使学生对抚育采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见实践环节)。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抚育采伐概述(一)抚育采伐概念、目的、种类与国内外的抚育采伐掌握抚育采伐的概念,理解抚育采伐的目的,了解抚育采伐的种类。第二节抚育间伐的方法(一)透光抚育掌握透光抚育的对象、方法和生长抚育的任务、方法,了解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强度。(二)生长抚育理解生长抚育的厚则、理论依据、经济基础。第三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一)抚育采伐的开始期掌握抚育采伐开始期的概念,理解确定开始期的方法。(二)抚育采伐的强度抚育采伐强度的概念,理解确定采伐强度的方法,了解抚育采伐强度与总强度的区别,(三)采伐木的选择掌握采伐木的选择的具体做法,选木时间。(四)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理解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五)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了解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其应用条件、技术要素(开始期、强度、间隔期、选木)及其确定方法,确定开始期、强度的方法抚育采伐的生物学和经济收益效果(二)教学难点抚育采伐的种类、密控图表法。(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大课讲授、讨论。第三章林分改造授课学时:(4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次生林的概念及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熟悉营低价值林分的成因、改造对象和方法及次生林的经营类型,并能够对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次生林的特点、自然类型有所了解,使学生对本课程在森林培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营林措施对低价值林分的成因、改造对象和方法,低价值次生林有一个初步认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一)林分改造的意义掌握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的概念(二)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了解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第二节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一)低价值人工林分的成因与改造方法理解低价值人工林分的成因、改造方法。第三节次生林的特点与类型划分(一)次生林的特点掌握次生林的概念,了解次生林的特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抚育采伐的方法,熟悉抚育采伐的目的、生长抚 育的原则、理论依据、经济基础,并能够对抚育采伐的种类、时间、次数、强度有所了解。通过随课实验使学生对 抚育采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见实践环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抚育采伐概述 (一)抚育采伐概念、目的、种类与国内外的抚育采伐 掌握抚育采伐的概念,理解抚育采伐的目的,了解抚育采伐的种类。 第二节 抚育间伐的方法 (一)透光抚育 掌握透光抚育的对象、方法和生长抚育的任务、方法,了解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强度。 (二)生长抚育 理解生长抚育的厚则、理论依据、经济基础。 第三节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一)抚育采伐的开始期 掌握抚育采伐开始期的概念,理解确定开始期的方法。 (二)抚育采伐的强度 抚育采伐强度的概念,理解确定采伐强度的方法,了解抚育采伐强度与总强度的区别。 (三)采伐木的选择 掌握采伐木的选择的具体做法,选木时间。 (四)抚育采伐的间隔期 理解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 (五)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了解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及其应用条件、技术要素(开始期、强度、间隔期、选木)及其确定方法,确 定开始期、强度的方法抚育采伐的生物学和经济收益效果。 (二)教学难点 抚育采伐的种类、密控图表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大课讲授、讨论。 第三章 林分改造 授课学时:(4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次生林的概念及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熟悉营低价值 林分的成因、改造对象和方法及次生林的经营类型,并能够对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次生林的特点、自然类型 有所了解,使学生对本课程在森林培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营林措施对低价值林分的成因、改造对象和方法,低 价值次生林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 (一)林分改造的意义 掌握林分改造、低价值林分的概念 (二)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 了解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 第二节 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低价值人工林分的成因与改造方法 理解低价值人工林分的成因、改造方法。 第三节 次生林的特点与类型划分 (—)次生林的特点 掌握次生林的概念,了解次生林的特点

(二)次生林的分类理解次生林的经营类型,了解次生林的自然类型第四节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一)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措施掌握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二)教学难点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的原则。(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大课讲授、讨论。授课学时:(12学时)第四章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森林主伐,森林更新,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林隙、复层林、异龄林、渐伐、更新采伐、拯救伐、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等概念,典型渐伐的步骤,皆伐、皆伐作业、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内业计算与设计、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的基础上,熟悉森林作业法的分类、森林更新方法和标志,择伐作业的种类、应用条件与评价,渐伐的种类和应用条件与评价,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矮林和中林作业优点缺点,小班调查、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区划与测量、作业设施的选设有所了解,使学生对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渐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有一个基本认识。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概述(一)森林主伐掌握森林主伐的概念,理解森林作业法的分类。(二)森林更新掌握森林更新的概念。理解森林更新方法和标志。(三)森林收获作业法掌握森林收获作业法的概念。第二节择伐作业与更新(一)择伐作业的含义和种类掌握择伐作业,林隙的概念,理解择伐作业的种类。(二)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掌握林隙、复层林、异龄林等概念,理解用材林和防护林建立复层结构的优点,了解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三)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理解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第三节渐伐作业与更新(一)渐伐更新的过程及其特点掌握渐伐的概念、典型渐伐的步骤。(二)渐伐的种类理解渐伐的种类。(三)渐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理解渐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四)渐伐的技术环节了解渐伐的技术环节第四节皆伐作业与更新(一)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掌握皆伐、皆伐作业的概念,了解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二)次生林的分类 理解次生林的经营类型,了解次生林的自然类型 第四节 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 (一)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措施 掌握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低价值次生林的改造 (二)教学难点 低价值次生林改造的原则。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大课讲授、讨论。 第四章 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 授课学时:(1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森林主伐,森林更新,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林隙、复层林、异龄林、 渐伐、更新采伐、拯救伐、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等概念,典型渐伐的步骤,皆伐、皆伐作业、皆伐迹地的人工 更新,内业计算与设计、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的基础上,熟悉森林作业法的分类、森林更新方法和标志,择伐作 业的种类、应用条件与评价,渐伐的种类和应用条件与评价,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矮林和中林作业优点缺点, 小班调查、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区划与测量、作业设施的选设有所了解,使学生对森 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渐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有一个 基本认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森林收获作业法与森林更新概述 (一)森林主伐 掌握森林主伐的概念,理解森林作业法的分类。 (二)森林更新 掌握森林更新的概念。理解森林更新方法和标志。 (三)森林收获作业法 掌握森林收获作业法的概念。 第二节 择伐作业与更新 (一)择伐作业的含义和种类 掌握择伐作业,林隙的概念,理解择伐作业的种类。 (二)择伐作业的理论根据 掌握林隙、复层林、异龄林等概念,理解用材林和防护林建立复层结构的优点,了解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 (三)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 理解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与评价。 第三节 渐伐作业与更新 (一)渐伐更新的过程及其特点 掌握渐伐的概念、典型渐伐的步骤。 (二)渐伐的种类 理解渐伐的种类。 (三)渐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 理解渐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 (四)渐伐的技术环节 了解渐伐的技术环节 第四节 皆伐作业与更新 (一)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掌握皆伐、皆伐作业的概念,了解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

(二)皆伐迹地的更新掌握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理解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三)皆伐迹地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理解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第五节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一)更新采伐作业法与更新掌握更新采伐的概念,了解更新采伐方式的应用条件。(二)拯救作业法与更新掌握拯救伐的概念,了解拯救作业法与更新的关系。(三)矮林作业法与更新掌握矮林作业法的概念,理解矮林作业优点缺点。(四)中林作业法与更新掌握中林作业法的概念,理解中林作业优点缺点。第六节森林采伐规划设计(一)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了解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二)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了解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三)内业计算与设计掌握内业计算与设计内容和方法。(四)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掌握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森林主伐、森林更新、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二)教学难点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大课讲授、讨论。课程小结授课学时:(2学时)一、学习目的通过课程小结和答疑,使学生明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对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二、课程内容对本课程系统总结。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抚育采伐、主伐更新。(二)教学难点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大课讲授、讨论。四、实践环节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林木分化、林分结构变化情况,掌握标准地调查方法、小班因子调查方法。根据调查数据对林分个体进行评价分级,依据分级结果确定被伐木和保留木,计算抚育采伐强度。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森林抚育采伐外业调查有个初步的认识。二、实验内容
(二)皆伐迹地的更新 掌握皆伐迹地的人工更新,理解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三)皆伐迹地的选用条件与评价 理解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 第五节 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 (一)更新采伐作业法与更新 掌握更新采伐的概念,了解更新采伐方式的应用条件。 (二)拯救作业法与更新 掌握拯救伐的概念,了解拯救作业法与更新的关系。 (三)矮林作业法与更新 掌握矮林作业法的概念,理解矮林作业优点缺点。 (四)中林作业法与更新 掌握中林作业法的概念,理解中林作业优点缺点。 第六节 森林采伐规划设计 (一)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 了解采伐规划设计的意义。 (二)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了解采伐规划设计的准备工作。 (三)内业计算与设计 掌握内业计算与设计内容和方法。 (四)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掌握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内容。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森林主伐、森林更新、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的应用条件与评价,皆伐的选用条件与评价。 (二)教学难点 森林收获作业法、择伐作业的理论依据、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大课讲授、讨论。 课程小结 授课学时:(2学时) 一、学习目的 通过课程小结和答疑,使学生明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对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对本课程系统总结。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抚育采伐、主伐更新。 (二)教学难点 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大课讲授、讨论。 四、实践环节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林木分化、林分结构变化情况,掌握标准地调查方法、小班因子调查方法。根据调查数 据对林分个体进行评价分级,依据分级结果确定被伐木和保留木,计算抚育采伐强度。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对森林 抚育采伐外业调查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一)林分或小班的选择理解林分选择条件(二)标准地的选择了解标准地选择条件(三)标准地调查掌握标准地调查方法和每木检尺方法(四)林木分级及采伐木的确定掌握林木分级法和采伐木选择条件(五)采伐强度的计算掌握采伐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标准地调查及林木分级(二)教学难点林木分级和采伐木的确定(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分组实地操作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采取百分制,闭卷或开卷考试。2.成绩评定课程结业成绩评定按平时考试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计算。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25%)、课堂作业和笔记抽查(25%)、课堂实习(50%):出勤次数≥2/3允许期未考试。六、推荐教材沈国舫,翟明普主编·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ZSJ0310810营林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属性简介课程中文名称:营林学课程设计silviculture课程编码:ZSJ0310810课程英文名称:curriculumdesign实践类别:教学实习实习方式:集中、分组总学分:1总学时:40天数:5实习时间安排:第6学期开课单位:林学院适用专业:林学植物学、气象学、土本科二本、三本、蒙汉壤学、树木学、测树适用对象:预修课程:学、森林生态学、造双语授课林学主撰人:德永军、斯主审人:审定时2013/9/19钦毕力格间:
(一)林分或小班的选择 理解林分选择条件 (二)标准地的选择 了解标准地选择条件 (三)标准地调查 掌握标准地调查方法和每木检尺方法 (四)林木分级及采伐木的确定 掌握林木分级法和采伐木选择条件 (五)采伐强度的计算 掌握采伐强度的确定方法及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标准地调查及林木分级 (二)教学难点 林木分级和采伐木的确定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分组实地操作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采取百分制,闭卷或开卷考试。 2.成绩评定 课程结业成绩评定按平时考试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计算。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25%)、课堂 作业和笔记抽查(25%)、课堂实习(50%);出勤次数≥2/3允许期末考试。 六、推荐教材 沈国舫,翟明普主编·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6 《ZSJ0310810营林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习(实训)属性简介 课程编码:ZSJ0310810 课程中文名称:营林学课程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 silviculture curriculum design 实践类别:教学实习 实习方式:集中、分组 总学分:1 总学时:40 天数:5 实习时间安排:第6学期 开课单位:林学院 适用专业:林学 适用对象:本科二本、三本、蒙汉 双语授课 预修课程: 植物学、气象学、土 壤学、树木学、测树 学、森林生态学、造 林学 主撰人:德永军、斯 钦毕力格 主审人: 审定时 间:2013/9/19

二、实习(实训)月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将课堂讲授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营林学的文献资料,以及政府颁布的各种营林技术规程。学生需要结合测树学、森林生态学等课程的实习样地,测定小班因子,结合所在林场基本情况、营林方针等,进行几个典型小班的抚育间伐和主伐与更新设计,编写简要的设计说明书。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抚育间伐主要内容:在郁闭度≥0.8、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中龄林内,调查地类、面积、起源、林种、层代号、林龄、胸径、树高、郁闭度、林分蓄积、公蓄积、树种组成、坡向、坡度、坡位、海拔、下木、植被、土壤等小班因子:对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树高、胸径、冠幅、活枝枝下高,生长状况等,对树未进行分类,确定抚育强度、时间、方法等,进行抚育间伐模拟练习。在近3年实施过抚育间伐,郁闭度0.5-0.6、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中龄林内,参观抚育间伐效果。重点:小班因子调查,林木分级。难点:抚育间伐模拟练习。要求:掌握小班调查、林木分级、抚育间伐的方法,理解生长伐与树木生长的关系,了解林场抚育间伐现状。教学方法:示范操作、指导参观。外业时间:1.5天。实践教学场地: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设备与器材:超声波测高仪,围尺、5m卷尺、GPS、生长锥、记录夹,带绳编号铝牌,红字带绳编号铝牌,罗盘仪,30m盒尺,测绳,1m测杆,斧子,背包。教学组织:每个班分3组,每个组调查1个标准地。(二)主伐与更新主要内容:在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成熟林内,调查地类、面积、起源、林种、层代号、林龄、胸径、树高、郁闭度、林分蓄积、公颅蓄积、树种组成、坡向、坡度、坡位、海拔、下木、植被、土壤等小班因子;对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树高、胸径、冠幅、活枝枝下高,生长状况等,对树木进行分类,确定抚育强度、时间、方法等,进行主伐模拟练习。在近3年实施过主伐、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作业区,参观主伐更新效果。重点:小班因子调查,主伐方法设计。难点:主伐模拟练习。要求:掌握主伐的方法,理解主伐与更新的关系,了解林场主伐更新现状。教学方法:示范操作、指导参观。外业时间:1.5天。实践教学场地: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设备与器材:超声波测高仪,围尺、5m卷尺、GPS、生长锥、记录夹,带绳编号铝牌,罗盘仪,30m盒尺,测绳,1m测杆,斧子,背包。教学组织:每个班分3组,每个组调查1个标准地。三森林经营设计主要内容:收集林场基本情况,根据抚育间伐、主伐与更新标准地调查结果,进行森林经营设计。教学方法:指导。时间:2天。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本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森林经营设计两个方面。”实践过程”要求出勤率100%,并完成相应的外业任务;“森林经营设计”要求按时完成要求的抚育间伐和主伐更新设计说明书
二、实习(实训)目的与要求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将课堂讲授的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帮助学生熟悉营林学的文献资料,以及政府颁布的各种营林 技术规程。学生需要结合测树学、森林生态学等课程的实习样地,测定小班因子,结合所在林场基 本情况、营林方针等,进行几个典型小班的抚育间伐和主伐与更新设计,编写简要的设计说明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㈠抚育间伐 主要内容:在郁闭度≥0.8、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中龄林内,调查地类、面积、起源、林 种、层代号、林龄、胸径、树高、郁闭度、林分蓄积、公顷蓄积、树种组成、坡向、坡度、坡位、 海拔、下木、植被、土壤等小班因子;对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树高、胸径、冠幅、活枝枝下 高,生长状况等,对树木进行分类,确定抚育强度、时间、方法等,进行抚育间伐模拟练习。在近3 年实施过抚育间伐,郁闭度0.5-0.6、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中龄林内,参观抚育间伐效果。 重点:小班因子调查,林木分级。 难点:抚育间伐模拟练习。 要求:掌握小班调查、林木分级、抚育间伐的方法,理解生长伐与树木生长的关系,了解林场 抚育间伐现状。 教学方法:示范操作、指导参观。 外业时间:1.5天。 实践教学场地: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 设备与器材:超声波测高仪,围尺、5m卷尺、GPS、生长锥、记录夹,带绳编号铝牌,红字带绳 编号铝牌,罗盘仪,30m盒尺,测绳,1m测杆,斧子,背包。 教学组织:每个班分3组,每个组调查1个标准地。 ㈡主伐与更新 主要内容:在优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成熟林内,调查地类、面积、起源、林种、层代号、林 龄、胸径、树高、郁闭度、林分蓄积、公顷蓄积、树种组成、坡向、坡度、坡位、海拔、下木、植 被、土壤等小班因子;对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测定树高、胸径、冠幅、活枝枝下高,生长状况 等,对树木进行分类,确定抚育强度、时间、方法等,进行主伐模拟练习。在近3年实施过主伐、优 势树种为兴安落叶松的作业区,参观主伐更新效果。 重点:小班因子调查,主伐方法设计。 难点:主伐模拟练习。 要求:掌握主伐的方法,理解主伐与更新的关系,了解林场主伐更新现状。 教学方法:示范操作、指导参观。 外业时间:1.5天。 实践教学场地:呼伦贝尔市根河林业局。 设备与器材:超声波测高仪,围尺、5m卷尺、GPS、生长锥、记录夹,带绳编号铝牌,罗盘仪, 30m盒尺,测绳,1m测杆,斧子,背包。 教学组织:每个班分3组,每个组调查1个标准地。 ㈢森林经营设计 主要内容:收集林场基本情况,根据抚育间伐、主伐与更新标准地调查结果,进行森林经营设 计。 教学方法:指导。 时间:2天。 四、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本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森林经营设计两个方面。"实践过程"要求出勤率 100%,并完成相应的外业任务;"森林经营设计"要求按时完成要求的抚育间伐和主伐更新设计说明 书

"实践过程”占60%,“森林经营设计”占40%,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指导书德永军.《营林学课程设计》,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实践过程"占60%,"森林经营设计"占40%,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 格。 五、指导书 德永军.《营林学课程设计》,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共三十八个实验).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播种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移植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苗木出圃与质量评价.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苗圃土壤耕作.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种实的贮藏.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苗圃的建立与经营.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林木开花结实.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林木良种基地.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种实的采集和调制.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6(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题目.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6(A)题目.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实验实习指导(教材讲义)第一部分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共九个实验).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大纲 Seed and nursery science(含理论与实践教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