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大纲 Seed and nursery science(含理论与实践教学)

种苗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种苗学二、课程英文名称:Seed and nursery science三、课程编码:ZB0310320四、课程性质;种苗学是林学专业、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种苗学是研究林木种子生产、检验、贮藏和壮苗培育等全过程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是森林培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生产中的具有重要性地位。学习研究种苗学,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36学时、2学分、第6学期六、课程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良种生产和壮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和生产的能力。种苗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重点介绍具有专业特点或地区特色的种子经营及育苗技术,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生产。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演示、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向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独立完成各实践环节为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只作原则性的辅导。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种苗学是林学专业、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气象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数理统计学、森林病理学、森林昆虫学等为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林木种子经营及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中,以指导种子生产经营和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获得对种子经营和苗木培育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八、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九、考核方法: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的内容为基础,采用闭卷式考试。试题形式为填空、单选、判断、名词解释、简述和综述,采用百分制,每章必须有试题分布,试题要求客观性问题约占50—60%,主观性问题约占40—50%。最终成绩评定按平时测试成绩(其中包括实验、实习)
种苗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种苗学 二、课程英文名称:Seed and nursery science 三、课程编码:ZB0310320 四、课程性质: 种苗学是林学专业、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种苗学是研究林 木种子生产、检验、贮藏和壮苗培育等全过程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是森林培育学科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林业生产中的具有重要性地位。学习研究种苗学,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36 学时、2 学分、第 6 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良种生产和壮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提高学生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和生产的能 力。种苗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教材为基础,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重点介绍具有专业特点或地区特色的种子经营及育苗技术,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生产。在 教学方法上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演示、典型经验介绍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 兴趣及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向实际 应用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独立完成各实践 环节为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只作原则性的辅导。应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种苗学是林学专业、水土保持及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它以植物学、植 物生理学、林木育种学、土壤学、气象学、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数理统计学、森林病理学、 森林昆虫学等为理论基础,并将其应用于林木种子经营及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中,以指导种 子生产经营和苗木培育的生产实践,获得对种子经营和苗木培育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科学 研究的能力。 八、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和实验 : 、实习。 九、考核方法: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的内容为基础,采用闭卷式考试。试题形式为填空、单选、判断、 名词解释、简述和综述,采用百分制,每章必须有试题分布,试题要求客观性问题约占 50 —60%,主观性问题约占 40—50%。最终成绩评定按平时测试成绩(其中包括实验、实习)

占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选用教材:沈国舫主编,《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参考书:《种子生理》、《种子贮藏原理与实践》、《苗圃学》《种苗学》。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学时序号章节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22林木开花结实林木良种基地22222种实的采集和调制林木种子品质检验80种实贮藏A522.6种子的休眠与催芽2?苗圃的建立78苗圃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22播种苗的培育44910营养繁殖苗的培育44211移植苗的培育22212苗木质量评价和苗木出圃4合计2610 36十二、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林木开花结实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树木开花结实习性,掌握林木结实的特点及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在实践中能够应用该理论指导种子生产实践,达到获取优质高产的林木种子的目的。本章计划2学时
占 30%—40%,期末考试成绩占 60%—70%。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沈国舫主编,《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l。 参考书:《种子生理》、《种子贮藏原理与实践》、《苗圃学》、《种苗学》。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教学进程安排表: 学时 序号 章节教学内容 理论 实践 合计 1 林木开花结实 2 2 2 林木良种基地 2 2 3 种实的采集和调制 2 2 4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8 4 5 种实贮藏 2 4 6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2 2 7 苗圃的建立 2 2 8 苗圃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 2 2 9 播种苗的培育 4 4 10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4 4 11 移植苗的培育 2 2 12 苗木质量评价和苗木出圃 2 2 4 合计 26 10 36 十二、主要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林木开花结实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树木开花结实习性,掌握林木结实的特点及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 因素。在实践中能够应用该理论指导种子生产实践,达到获取优质高产的林木种子的目的。 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林木的开花结实习性;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乔灌木树种的开花结实习性;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产生的原因;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二)教学难点林木的开花结实习性,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林木开花结实要经历哪几个过程?2.林木结实间隔期是怎样产生的?3.林木个体发育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哪些?第二章林木良种基地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采种母树林选择的意义和原则,了解种子调拨原则,掌握采种母树林的经营技术并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林木良种基地的种类及任务;采种母树林的选择、建立与经营管理;种子调拨的原则。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母树林;种源;种子调拨的原则。(二)教学难点良种基地类型;母树林;种子调拨的原则(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怎样选择和调拨林木种子?2.为什么要建立良种基地?
二、课程内容 林木的开花结实习性;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乔灌木树种的开花结实习性;结实年龄和结实周期性产生的原因;影响种子产量、质量 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林木的开花结实习性,影响种子产量、质量的因素。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⒈林木开花结实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⒉林木结实间隔期是怎样产生的? ⒊林木个体发育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⒋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林木良种基地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采种母树林选择的意义和原则,了解种子调拨原则,掌握采种母树 林的经营技术并在实践中能够应用。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林木良种基地的种类及任务;采种母树林的选择、建立与经营管理;种子调拨的原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母树林;种源;种子调拨的原则。 (二)教学难点 良种基地类型;母树林;种子调拨的原则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怎样选择和调拨林木种子? 2.为什么要建立良种基地?

3.为什么应大力发展母树林?4.为什么要进行种源区划?5.如何建立和经营管理母树林?第三章种实的采集和调制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实成熟的特征,掌握确定采种期的原则及种实调制的方法,用于指导种实采集和调制工作。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种子的成熟过程及影响因子;种实的脱落期及确定采种期的原则:种实采集方法;种实的调制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1.种实的脱落期及确定采种期的原则。2.种实的调制方法。(二)教学难点1.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的种子的特点。2.种子调制技术环节。3.主要造林树种采种、调制的方法。(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比较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的种子的特点。2.比较三种净种方法的区别。3.几种干燥法各自适用的对象和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要进行种粒分级?5.怎样确定种实的成熟?6.如何划分林木种实类型?第四章林木种子品质检验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子品质检验在种子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常规种子品质(播种品质)检验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种子品质检验工作。本章计划4学时
3.为什么应大力发展母树林? 4.为什么要进行种源区划? 5.如何建立和经营管理母树林? 第三章 种实的采集和调制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实成熟的特征,掌握确定采种期的原则及种实调制的方法,用于 指导种实采集和调制工作。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种子的成熟过程及影响因子;种实的脱落期及确定采种期的原则;种实采集方法;种实 的调制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1.种实的脱落期及确定采种期的原则。2.种实的调制方法。(二)教学难点 1.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的种子的特点。 2.种子调制技术环节。 3.主要造林树种采种、调制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比较生理成熟与形态成熟的种子的特点。 2.比较三种净种方法的区别。 3.几种干燥法各自适用的对象和特点是什么? 4.为什么要进行种粒分级? 5.怎样确定种实的成熟? 6.如何划分林木种实类型? 第四章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子品质检验在种子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常规种子品质(播 种品质)检验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种子品质检验工作。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种子品质检验的意义;抽样技术;种子物理性状净度、千粒重、发芽能力、优良度测定方法;种子活力测定原理及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抽样技术。种子品质检验的方法。(二)教学难点种子品质检验的技术(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种子品质的常规检验。四、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要进行种子品质检验?常规品质检验包含哪些内容?2.怎样抽样才能真实反映一批种子的质量?3.种批及其划分方法?4.四种种子样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5.三种千粒重测定方法各自适用的对象?6.发芽测定总体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种实贮藏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子生活力丧失的原因及其影响因子,掌握种子贮藏方法。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依据树种种实特征及贮藏条件正确地进行种实的贮藏。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种子寿命与种子贮藏的意义;贮藏期间种子生命活动及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子;种子藏方法及适用原则。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种子贮藏方法:干藏和湿藏。(二)教学难点1.藏期间种子的生理活动。2.种子寿命和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子
二、课程内容 种子品质检验的意义;抽样技术;种子物理性状净度、千粒重、发芽能力、优良度测定 方法;种子活力测定原理及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抽样技术。种子品质检验的方法。(二)教学难点 种子品质检验的技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独立完成种子品质的常规检验。 四、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要进行种子品质检验?常规品质检验包含哪些内容? 2.怎样抽样才能真实反映一批种子的质量? 3.种批及其划分方法? 4.四种种子样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5.三种千粒重测定方法各自适用的对象? 6.发芽测定总体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章 种实贮藏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种子生活力丧失的原因及其影响因子,掌握种子贮藏方法。能够在 生产实践中依据树种种实特征及贮藏条件正确地进行种实的贮藏。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种子寿命与种子贮藏的意义;贮藏期间种子生命活动及影响种子生活力的因子;种子贮 藏方法及适用原则。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种子贮藏方法:干藏和湿藏。 (二)教学难点 1. 贮藏期间种子的生理活动。 2. 种子寿命和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子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影响种子寿命的因子有哪些?主导因子是什么?2.为什么会产生“自潮”和“自热”现象?3.干藏法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对象?4.湿藏法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5.比较低温干藏与种子超干燥贮存的异同第六章种子的休眠与催芽、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掌握层积催芽的原理及方法,能够在生产中判断导致种子休眠的可能原因,并实施层积催芽。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种子休眠概念及意义;休眠原因及类型,解除种子休眠的途经;种子催芽的意义:种子催芽的原理及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种子休眠的类型;种子催芽的原理及方法。(二)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原因和解除种子休眠的途径;种子催芽的原理及方法。(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低温层积催芽是最有效的催芽方法?2.休眠的类型及导致休眠的因素有哪些?3.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4.催芽方法及其适用的对象?5.催芽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七章苗圃的建立、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苗圃地选择条件及区划原则。本章计划2学时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影响种子寿命的因子有哪些?主导因子是什么? 2.为什么会产生“自潮”和“自热”现象? 3.干藏法的具体方法和适用对象? 4.湿藏法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 5.比较低温干藏与种子超干燥贮存的异同。 第六章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掌握层积催芽的原理及方法,能够在生 产中判断导致种子休眠的可能原因,并实施层积催芽。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种子休眠概念及意义;休眠原因及类型,解除种子休眠的途经;种子催芽的意义;种子 催芽的原理及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种子休眠的类型;种子催芽的原理及方法。(二)教学难点 种子休眠原因和解除种子休眠的途径;种子催芽的原理及方法。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低温层积催芽是最有效的催芽方法? 2.休眠的类型及导致休眠的因素有哪些? 3.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4.催芽方法及其适用的对象? 5.催芽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章 苗圃的建立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苗圃地选择条件及区划原则。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苗圃的种类与特点;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的区划及面积计算。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的区划。(二)教学难点苗圃地的选择。(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怎样选择苗圃地?2.生产用地包括哪几部分?怎样进行区划?3.辅助用地包括哪几部分?第八章苗圃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整地、轮作、施肥的作用及方法,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育苗生产中能灵活地应用。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整地的作用与环节;轮作的意义与方法;施肥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整地技术环节;轮作方法;施肥原则。(二)教学难点整地技术;轮作方法;施肥原则。(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整地包括哪些环节,主要环节是什么?2.整地的作用有哪些?怎样整地?
二、课程内容 苗圃的种类与特点;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的区划及面积计算。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的区划。 (二)教学难点 苗圃地的选择。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怎样选择苗圃地? 2.生产用地包括哪几部分?怎样进行区划? 3.辅助用地包括哪几部分? 第八章 苗圃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整地、轮作、施肥的作用及方法,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育 苗生产中能灵活地应用。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整地的作用与环节;轮作的意义与方法;施肥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整地技术环节;轮作方法;施肥原则。 (二)教学难点 整地技术;轮作方法;施肥原则。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整地包括哪些环节,主要环节是什么? 2.整地的作用有哪些?怎样整地?

3.施肥的原则和方法是怎样的?4.为什么要进行轮作?有什么方法?第九章播种苗的培育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苗木的年生长特点,掌握播种苗培育技术,实现培育壮苗的目的。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二)教学难点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比较一、二年生播种苗年生长特点和育苗技术上的异同?2.如何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3.高床、高垒、低床的特点和适用条件?4.确定育苗密度的原则是什么?怎样计算播种量?5.播种包括哪些技术环节,怎样操作?6.怎样进行间苗、切根和越冬防寒?第十章营养繁殖苗的培育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营养繁殖苗培育的常见方法,理解插穗生根机理及影响生根的因子,掌握插条育苗技术,在生产中能够独立实施插条育苗。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营养繁殖育苗的意义;插条育苗原理和技术;其它营养繁殖苗培育方法。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3.施肥的原则和方法是怎样的? 4.为什么要进行轮作?有什么方法? 第九章 播种苗的培育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苗木的年生长特点,掌握播种苗培育技术,实现培育壮苗的目的。 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二)教学难点 播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比较一、二年生播种苗年生长特点和育苗技术上的异同? 2.如何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 3.高床、高垄、低床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4.确定育苗密度的原则是什么?怎样计算播种量? 5.播种包括哪些技术环节,怎样操作? 6.怎样进行间苗、切根和越冬防寒? 第十章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营养繁殖苗培育的常见方法,理解插穗生根机理及影响生根的因 子,掌握插条育苗技术,在生产中能够独立实施插条育苗。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营养繁殖育苗的意义;插条育苗原理和技术;其它营养繁殖苗培育方法。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插条育苗技术。(二)教学难点插穗成活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营养繁殖,优点是什么,有哪些方法?2.什么是扦插繁殖,有哪些主要方法?3.插穗为什么能够生根?怎样进行催根处理?4. 怎样进行种条的贮藏?5.比较硬枝和嫩枝扦插的异同?6.组织培养与其他营养繁殖方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第十一章移植苗的培育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移植苗培育技术。本章计划2学时。二、课程内容苗木移植培育的作用;移植类型;移植苗培育技术;大苗培育技术。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移植苗培育技术:大苗培育技术。(二)教学难点移植苗培育技术。(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四、思考与练习1.苗木移植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春季进行移植更好一些?3.怎样进行苗木移植?4.苗木移植应注意哪些问题?5.不同短截强度对芽的萌发有什么影响?
(一)教学重点: 插条育苗技术。 (二)教学难点 插穗成活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营养繁殖,优点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2.什么是扦插繁殖,有哪些主要方法? 3.插穗为什么能够生根?怎样进行催根处理? 4.怎样进行种条的贮藏? 5.比较硬枝和嫩枝扦插的异同? 6.组织培养与其他营养繁殖方法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第十一章 移植苗的培育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移植苗培育技术。本章计划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 苗木移植培育的作用;移植类型;移植苗培育技术;大苗培育技术。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移植苗培育技术;大苗培育技术。(二)教学难点 移植苗培育技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 四、思考与练习 1.苗木移植的意义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春季进行移植更好一些? 3.怎样进行苗木移植? 4.苗木移植应注意哪些问题? 5.不同短截强度对芽的萌发有什么影响?

6.不同类型的大苗培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第十二章苗木质量评价和苗木出圃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苗木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正确实施苗木出圃工作。本章计划4学时。二、课程内容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苗木调查;起苗、苗木分级、统计、藏和包装。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教学重点: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苗木起苗、贮藏和包装。(二)教学难点苗木质量评价测定方法;苗木起苗、贮藏和包装技术。(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本章计划4学时,其中2学时为多媒体教学,讲授苗木调查;起苗、苗木分级、统计、贮藏和包装,2学时为实验课程,通过测定苗木质量指标测定对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四、思考与练习1.苗木质量评价指标有那些?2.起苗注意那些问题?3.贮藏苗木的主要方法。4.包装运输苗木注意那些问题
6.不同类型的大苗培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 苗木质量评价和苗木出圃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苗木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正确实施苗木出圃工作。本章计划 4 学时。 二、课程内容 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苗木调查;起苗、苗木分级、统计、贮藏和包装。 三、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教学重点: 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苗木起苗、贮藏和包装。(二)教学难点 苗木质量评价测定方法;苗木起苗、贮藏和包装技术。 (三)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 本章计划 4 学时,其中 2 学时为多媒体教学,讲授苗木调查;起苗、苗木分级、统计、 贮藏和包装,2 学时为实验课程,通过测定苗木质量指标测定对苗木质量进行评价。 四、思考与练习 1.苗木质量评价指标有那些? 2.起苗注意那些问题? 3.贮藏苗木的主要方法。 4.包装运输苗木注意那些问题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草地放牧生态.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草地生态系统与景观.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草地恢复生态学.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草地植物种群生态学.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草地生态环境.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草地群落生态学.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草地植物生理生态(主讲人:邵新庆).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主讲教师:王堃).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草地生态学实验指导.ppt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东灵山地区的主要植物名录(种).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草业科学综合实践实习指导.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河北沽源及其附近地区草场植物名录.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草地生态学野外实习指导.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草地放牧生态.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草地生态系统与景观.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保护.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草地群落生态学.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草地恢复生态学.doc
-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生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草地生态环境.doc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授课教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实验实习指导(教材讲义)第一部分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共九个实验).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6(A)题目.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题目.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6(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2007(A)答案.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种实的采集和调制.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林木良种基地.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林木开花结实.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苗圃的建立与经营.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种实的贮藏.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种子的休眠与催芽.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苗圃土壤耕作.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苗木出圃与质量评价.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移植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pdf
-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木种苗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播种苗的培育.pdf
- 中国农业大学:《果树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共三十八个实验).doc
- 《营林学》课程教学大纲 silviculture.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