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

运动解剖学教案上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班级第周教学仪器媒体:多媒体、全身骨架模型、男:与媒体人数第1次课女: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绪论教材内容剖学的基本方法、2、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重点重点:解学定位术语难点难点:解剖学定位术语中的三个基本面和三个基本轴。教学组织方法
运动解剖学教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 班级 第 周 教学仪 器 与媒体 媒体:多媒体、全身骨架模型、 人数 男: 女: 第 1 次课 教材内容 绪论 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 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 剖学的基本方法、 2、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重点 难点 重点:解剖学定位术语 难点:解剖学定位术语中的三个基本面和三个基本轴。 教学组织方法

时教学过程间:媒体使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用分31、课堂教学常规:22、引入教学内容:绪论:一、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多媒体边指示边8边看边听边思考(一)发展简史课件讲解(二)定义及研究内容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边听边记忆(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多媒体结合体育课件、科学实践(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骨架标讲授(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本10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一)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 媒体使 用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时 间: 分 1、 2、 课堂教学常规: 引入教学内容: 绪论: 一、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 (一)发展简史 (二)定义及研究内容 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为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基础 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 (一)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 课件、 骨架标 本 边指示边 讲解 结合体育 科学实践 讲授 边看边听边思考 边听边记忆 3 2 8 10

(二)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边听边思考边记忆结合体育(三)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运动实际一的观点。多媒体讲授课件10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一) 听(二) 看(三) 摸边听边思考(四)想(五)联结合解剖教学的实(六)用多媒体际进行教五、解剖学定位术语课件、学(一)人体解剖姿势(二)常用方位术语8上:靠近头之部为上。边听边思考下:靠近足之部为下。前:靠近腹之面为前
(二)有机体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三)有机体变化发展及与外界环境相统 一的观点。 四、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一)听 (二)看 (三)摸 (四)想 (五)联 (六)用 五、解剖学定位术语 (一)人体解剖姿势 (二)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之部为上。 下:靠近足之部为下。 前:靠近腹之面为前。 多媒体 课件 多媒体 课件、 结合体育 运动实际 讲授 结合解剖 教学的实 际进行教 学 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边听边思考 边听边思考 10 8

边指示边后:靠近背之面为后。讲解多媒体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浅。课件、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深。整体骨16架标本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近端:四肢的近躯干端。远端:四肢的远驱躯干端。桡侧:前臂的外侧。尺侧:前臂的内侧。排侧:小腿的外侧。胫侧:小腿的内侧。(三)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前后径、地面、垂直。正中线、边思考边记忆正中面。额状面(额状面):左右径、地面、垂9直。水平面:横断、地面、平行。(四)人体基本轴
后:靠近背之面为后。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浅。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之部为深。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近端:四肢的近躯干端。 远端:四肢的远躯干端。 桡侧:前臂的外侧。 尺侧:前臂的内侧。 腓侧:小腿的外侧。 胫侧:小腿的内侧。 (三)人体基本面 矢状面:前后径、地面、垂直。正中线、 正中面。 额状面(额状面):左右径、地面、垂 直。 水平面:横断、地面、平行。 (四)人体基本轴 多媒体 课件、 整体骨 架标本 边指示边 讲解 边思考边记忆 16 9 9

边指示边额状轴:横贯、垂直、矢状面、轴。讲解多媒体思考回忆矢状轴:前后、垂直、额状面、轴。课件、总结讲述垂直轴:纵贯、垂直、水平面、轴。整体骨架标本43教学内容总结:5课后作业:见下作业和参考作业:1、课后结合活体熟悉常用方位术语。文献推荐2、名词解释: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参考文献: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本课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总结剖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课后小结年月日上课时间:教师:
4 5 额状轴:横贯、垂直、矢状面、轴。 矢状轴:前后、垂直、额状面、轴。 垂直轴:纵贯、垂直、水平面、轴。 教学内容总结: 课后作业:见下 多媒体 课件、 整体骨 架标本 边指示边 讲解 总结讲述 思考回忆 3 2 作业和参考 文献推荐 作业:1、课后结合活体熟悉常用方位术语。 2、名词解释: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参考文献: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 本课教学内容 总结 本节课要求了解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及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学习运动解 剖学的基本观点、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掌握解剖学定位术语。 课后小结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师:

班第周仪器:全级教学身骨标本仪器男:媒体:电人第2媒体3脑数次课女:1、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2、介绍全身骨的组成教学第二章运动系统教任务3、掌握骨的分类材第一节、骨与骨连结或1:掌握长骨的构内造教学容一、骨总论目标2.掌握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3.掌握长骨的长长和长粗重点:长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长骨的长长和长粗重点难点:长骨的构造
班 级 第 周 教学 仪器 媒体 仪器:全 身骨标本 媒体:电 脑 人 数 男: 第 2 次课 女: 教 材 内 容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教学 任务 或 教学 目标 1、介绍运动系统的 组成, 2、介绍全身骨的组 成 3、掌握骨的分类 1. 掌握长骨的构 造 2. 掌握骨的物理 特性和化学组成 3. 掌握长骨的长 长和长粗 重 点 重点:长骨的构造、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长骨的长长和长粗 难点:长骨的构造

难点教学组织与方教法时学媒体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过使用间教师学生程教法学法1.教学常规3三轴引导3复习2.和三学生3.教学内容面回答4★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1边1.总听边的介★三者之间的关系:杠杆、支点、动力投影绍运思考2第一节骨与骨连结动系仪统一、骨总论多媒2 .注体★(一) 骨的分类17意使课1,按部位分:学生件、理解中轴骨骨
难点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 媒体 使用 教学组织与方 法 时 教师 间 教法 学生 学法 1.2.3. 教学常规 复习 教学内容 ★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骨连接、骨骼肌 ★三者之间的关系:杠杆、支点、动力 第一节 骨与骨连结 一、骨总论 ★(一)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 中轴骨 投影仪 多媒体课 件、 三轴 和三面1.总 的介 绍运 动系统2.注 意使 学生 理解 骨、 引导 学生 回答1.边 听边 思考 334 17

骨标骨连四肢骨(P38、39)本结和1认骨骼真结肌三★2、按形态分:合教者的材进1)长骨:多位于四肢;两端膨大称为骨;中间为骨干关系行自2)短骨:多集结成群腕、踝部学投影3)扁骨:位于中轴或四肢带部;仪2记忆重4)不规则骨:如椎骨。多媒1.总点骨体的介(二)骨的构造的名20绍全课字(以长骨为例):身骨件、骼,3老1.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膜,1)骨外膜:分布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骨标先对师讲外);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本照自解时2)骨内膜:分布于骨髓腔表面及骨松质表面;内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身和能根生长。图谱据记2.骨质:进行忆回自答部1).骨密质:骨质厚排列紧密学.分骨特点: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再老的名师引字分布:长骨的骨干和骨的表面。导讲2)骨松质:P42图2-6)以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排列而成;解
四肢骨(P38、39) ★2、按形态分: 1)长骨:多位于四肢;两端膨大称为骨骺;中间为骨干 2)短骨:多集结成群腕、踝部 3)扁骨:位于中轴或四肢带部; 4)不规则骨:如椎骨。 (二)骨的构造 (以长骨为例): 1. 骨膜:为致密结缔组织膜,1)骨外膜:分布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 外);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内层有成骨细胞,参与骨的形成。 2)骨内膜:分布于骨髓腔表面及骨松质表面;内有破骨细胞,参与骨的 生长。 2.骨质: 1).骨密质:骨质厚排列紧密 特点:坚硬、抗压、抗扭曲力强; 分布:长骨的骨干和骨的表面。 2).骨松质:(P42 图 2-6)以针状或片状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骨标 本 投影 仪 多媒 体 课 件、 骨标 本 骨连 结和 骨骼 肌三 者的 关系 1.总 的介 绍全 身骨 骼, 先对 照自 身和 图谱 进行 自 学, 再老 师引 导讲 解, 1.认 真结 合教 材进 行自 学 2.记 忆重 点骨 的名 字 3.老 师讲 解时 能根 据记 忆回 答部 分骨 的名 字 20

学生特点:骨质排列疏松,呈蜂窝状或海绵状;骨小梁排列依压力和张力线排回答列分布:骨的内部。1认真自3、骨髓:为网状组织,充填于骨髓腔内学总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不具造血功能,某些生理状况下可转化为结红骨髓。2.回★(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答提问1.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1.学有机物:28%,骨胶原等使骨柔软有弹性无机物:72%,水和钙盐使骨坚15生自硬;投影学仪★2.骨化学成分的年龄特征进行总结多媒1)少年儿童:有机物相对多,无机物相对少骨柔软,但硬度较差不易骨体折,易变形;2)成年人:1/3的有机物,2/3的无机物硬度好,具有一定2教韧性;师串课讲重件、3)老年人:theold有机物相对少,无机物相对多脆性大,易骨折。点,骨标★(四)骨的生长强调本各部包括:分的长长:能软骨细胞不断增生、不断骨化一骨长长;功能
特点:骨质排列疏松,呈蜂窝状或海绵状;骨小梁排列依压力和张力线排 列 分布:骨的内部。 3.骨髓 :为网状组织,充填于骨髓腔内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不具造血功能,某些生理状况下可转化为 红骨髓。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 1. 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有机物:28% ,骨胶原等使骨柔软有弹性; 无机物:72% ,水和钙盐使骨坚 硬; ★2.骨化学成分的年龄特征 1)少年儿童:有机物相对多,无机物相对少骨柔软,但硬度较差 不易骨 折,易变形;2)成年人: 1/3 的有机物,2/3 的无机物硬度好,具有一定 韧性; 3)老年人:the old 有机物相对少,无机物相对多脆性大,易骨折。 ★(四)骨的生长 包括 : 长长 :骺软骨细胞不断增生、不断骨化—骨长长; 投影 仪 多媒 体 课 件、 骨标 本 学生 回答 1.学 生自 学, 进行 总结 2.教 师串 讲重 点, 强调 各部 分的 功能 1.认 真自 学总 结 2.回 答提 问 15

长粗:骨外膜成骨细胞不断生成骨质,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破坏与吸收骨质,两者达动态平衡,髓腔增大。影响骨生长的因素(自学)(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自学)1认真思小结:10考1、骨的分类2.边2,以长骨为例,骨的构造随老师思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路回4、骨的生长答问投影题布置作业:仪1、以长骨为例,简述骨的构造多媒1.从2试述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体两个4试验3.简述骨的生长课现象件、引导骨标学生本理解骨的化学5.组成
4. 5. 长粗 :骨外膜成骨细胞不断生成骨质,骨内膜破骨细胞不断破坏与吸收骨 质,两者达动态平衡,髓腔增大。 影响骨生长的因素(自学) (五)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自学) 小结: 1. 骨的分类 2. 以长骨为例,骨的构造 3.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4. 骨的生长 布置作业: 1.以长骨为例,简述骨的构造 2.试述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3.简述骨的生长 投影 仪 多媒 体 课 件、 骨标 本 1.从 两个 试验 现象 引导 学生 理解 骨的 化学 组成 1.认 真思 考 2.边 随老 师思 路回 答问 题 10 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江苏警官学院:刑事案件现场痕迹物证处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师指导用书).pdf
- 《足球》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局部进攻战术——回传反切二过一配合.pdf
- 《足球》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局部进攻战术——直传斜插二过一配合.pdf
- 《足球》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局部进攻战术——碰墙式二过一配合.pdf
- 《足球》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传接球战术配合射门.pdf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田径竞赛表格.ppt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田径健身锻炼.ppt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田径运动场地.ppt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田径运动概述.ppt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田径课程简介.ppt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授课教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姜银兴).doc
- 大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大纲.pdf
- 大学体育《足球》课程教学大纲.pdf
- 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组织教法.doc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健美操判断题.doc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健美操复习试题(无答案).doc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健美操试题.doc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健美操判断题.doc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体育考试健美操题目及答案.pdf
- 《形体健美操》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健美操试题及答案.docx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绪论 sports anatomy.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骨学总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骨学各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骨连接总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关节学.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上肢骨连接(上肢骨连结).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7 下肢骨连接(下肢骨连结).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中轴骨连接.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9 肌肉(骨骼肌概述).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肌肉各论(图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内脏(共五章).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3 内分泌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4 脉管系(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1 人体结构概述(细胞和细胞间质).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2 组织.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3 工作分析理论.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4 肌肉工作分析、动作分析.pdf
-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扩展5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位听觉器官).pdf
- 沈阳师范大学:《网球运动》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网球正手击球技术.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