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西南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1章 引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6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1.了解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3.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程序;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01章引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3.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程序; 讲授内容: (一)实验心理学简史 (二)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三)心理学研究的道德 (四)心理实验的程序 导入: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1.看懂心理学科研论文,尤其是实验设计部分。 2.培养五种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 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科研写作能力。 二、关于科学心理学 (一)从现象到实验 现象:在集体中工作的人们常常会“放松”他们的努力。似乎集体中大多数人 倾向于让少数人去做事情。 社会心理学家拉坦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决定进行实验研究。 拉坦的研究 首先,拉坦查阅了以往的研究文献,为了了解是否曾有人研究过这种被他称为 社会浪费的现象 结果发现,最早的硏究是由一位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曼设计了拉绳实验。 他把被试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他们用尽全力拉绳, 时他用灵敏的测力器来测量被试拉绳时的力量 如果被试一起拉绳的时候和单独拉绳的时候所发出的力量相同,那么一起拉绳 的合力应是各人单独拉绳的力的总和。 林格曼发现,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 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下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 和的49% 第二步:实验验证 接下来,拉坦及其同事对社会浪费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他们证明了在拉绳以外的事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其次,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浪费现象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都会发生,即使在儿

第01章 引论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3.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程序; 二、讲授内容: (一)实验心理学简史 (二)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三)心理学研究的道德 (四)心理实验的程序 一、导入:学习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1.看懂心理学科研论文,尤其是实验设计部分。 2.培养五种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 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科研写作能力。 二、关于科学心理学 (一)从现象到实验 现象:在集体中工作的人们常常会“放松”他们的努力。似乎集体中大多数人 倾向于让少数人去做事情。 社会心理学家拉坦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决定进行实验研究。 拉坦的研究 首先,拉坦查阅了以往的研究文献,为了了解是否曾有人研究过这种被他称为 社会浪费的现象。 结果发现,最早的研究是由一位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曼设计了拉绳实验。 他把被试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他们用尽全力拉绳,同 时他用灵敏的测力器来测量被试拉绳时的力量。 如果被试一起拉绳的时候和单独拉绳的时候所发出的力量相同,那么一起拉绳 的合力应是各人单独拉绳的力的总和。 林格曼发现,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 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下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 和的49%。 第二步:实验验证 接下来,拉坦及其同事对社会浪费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首先,他们证明了在拉绳以外的事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其次,他们还提出了社会浪费现象在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中都会发生,即使在儿

童当中也会发生。由此可知,社会浪费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 第三步:提出理论解释结果 拉坦提出了“责任扩散理论”解释社会浪费现象 该理论认为:社会浪费很可能是责任扩散引起的。独立工作的人通常认为自己 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然而集体工作时,这种责任感就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去了。 从理论到实践 马里奥特(1949)发现,工厂中大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小组的。 拉坦等(1981)在实验情境中也确实发现了消除社会浪费效应的条件。 他们发现,在集体工作中,除了通常的对集体作业绩效进行监测外,也对其中 的个体作业绩效进行监测时,每个个体就会竭尽全力,不再出现社会浪费现象。 (二)科学心理学的目的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人们的所思所行,使我们知晓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并 确立信念,对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作出预测和控制 确立信念的几种途径 权威 注意凝聚:指人们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仍然固守着自己己有的知识拒绝改正。 先验:人们不经过研究或考证就相信那些看上去似乎合理的预存信念。 科学的方法:把信念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把科学心理学(以及一般的科学)定义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 释的可重复并可自我校正的事业,那么我们就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独具长处。 科学方法的长处 科学方法的第一个长处是强调经验观察 科学方法的第二个长处是,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信念正误、优劣的程序 (三)科学程序 实验心理学后面的章节将详细阐述实施经验观察的正确方法。这里,我们先概 要介绍收集实验数据的科学程序的性质。 科学通常始于分析,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要素。对思想和行为 的心理学分析包括:描述、预测和解释 以社会浪费为例,描述是要说明社会浪费的涵义及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预测 是要说明各种关系,比如此例中有关群体与社会浪费之间的关系等。事物间的关系 又使得心理学家可以预测未来的行为。但是,归根结底心理学家是想要解释行为, 此例中解释意为说明引起社会浪费的条件,即产生社会浪费的原因。 进行描述、预测和解释的技术 描述、预测和解释分别对应于科学心理学研究技术的三个主要方面:观察、相 关和实验研究。 对这些技术的恰当运用和对所得数据的合理分析构成了科学心理学的支柱。 1.观察 观察程序包括自然观察法。 比如,拉坦关于社会浪费的最初观点就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而形成雏形的。 另一种获取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问卷调査。问卷调査是指就行为的某个方面进行 大样本的系统调查

童当中也会发生。由此可知,社会浪费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征。 第三步:提出理论解释结果 拉坦提出了“责任扩散理论”解释社会浪费现象。 该理论认为:社会浪费很可能是责任扩散引起的。独立工作的人通常认为自己 要对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然而集体工作时,这种责任感就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去了。 从理论到实践 马里奥特(1949)发现,工厂中大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低于小组的。 拉坦等(1981)在实验情境中也确实发现了消除社会浪费效应的条件。 他们发现,在集体工作中,除了通常的对集体作业绩效进行监测外,也对其中 的个体作业绩效进行监测时,每个个体就会竭尽全力,不再出现社会浪费现象。 (二)科学心理学的目的 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人们的所思所行,使我们知晓心理和行为的本质并 确立信念,对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作出预测和控制。 确立信念的几种途径: 权威 注意凝聚:指人们不顾已知的相反事实仍然固守着自己已有的知识拒绝改正。 先验:人们不经过研究或考证就相信那些看上去似乎合理的预存信念。 科学的方法:把信念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把科学心理学(以及一般的科学)定义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 释的可重复并可自我校正的事业,那么我们就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独具长处。 科学方法的长处: 科学方法的第一个长处是强调经验观察。 科学方法的第二个长处是,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信念正误、优劣的程序。 (三)科学程序 实验心理学后面的章节将详细阐述实施经验观察的正确方法。这里,我们先概 要介绍收集实验数据的科学程序的性质。 科学通常始于分析,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要素。对思想和行为 的心理学分析包括:描述、预测和解释。 以社会浪费为例,描述是要说明社会浪费的涵义及其出现的时间和地点。预测 是要说明各种关系,比如此例中有关群体与社会浪费之间的关系等。事物间的关系 又使得心理学家可以预测未来的行为。但是,归根结底心理学家是想要解释行为, 此例中解释意为说明引起社会浪费的条件,即产生社会浪费的原因。 进行描述、预测和解释的技术: 描述、预测和解释分别对应于科学心理学研究技术的三个主要方面:观察、相 关和实验研究。 对这些技术的恰当运用和对所得数据的合理分析构成了科学心理学的支柱。 1.观察 观察程序包括自然观察法。 比如,拉坦关于社会浪费的最初观点就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观察而形成雏形的。 另一种获取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指就行为的某个方面进行 大样本的系统调查

此外,观察程序还包括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时,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详详 细细的质询,然后从中整理出描述性的个体经历。 2.相关 观察程序的结果常常会引发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相关技术主要被用来预测或选拔 比如,高考成绩与大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可以用高考成绩预测大 学的学习表现。 3.实验 人们想要解释和明确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就需要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是指操纵或改变某些条件,然后观察其对思想或行为的影响。 社会浪费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了被试的人数(从零到七),然后观察这种 变化对个人努力的影响。 4.准实验 准实验是一种不完全的实验研究类型。它采用自然的控制,而不是研究者人为 的控制 准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种族,比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社会浪费比较,或者也 可以是别的自然属性或自然发生的事件,例如年龄、智力、工业罢工等等。 准实验并不像真正的实验那样可以控制许多条件,所以,从准实验得出的结论 通常被认为不如条件控制严格的真实验的结论那样令人信服 (四)科学解释 1、运用理论解释通过观察、相关、实验方法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 2、运用通过观察、相关、实验方法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修正理论。 (另参考阅读:B.H.坎特威茨,H.L.罗迪格,D.G.埃尔姆斯著.《实验心理学一一掌 握心理学的研究》.郭秀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7) 三、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①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 3、实验心理学的目的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 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 4、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此外,观察程序还包括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时,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进行详详 细细的质询,然后从中整理出描述性的个体经历。 2.相关 观察程序的结果常常会引发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相关技术主要被用来预测或选拔。 比如,高考成绩与大学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可以用高考成绩预测大 学的学习表现。 3.实验 人们想要解释和明确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 ,就需要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是指操纵或改变某些条件,然后观察其对思想或行为的影响。 社会浪费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改变了被试的人数(从零到七),然后观察这种 变化对个人努力的影响。 4.准实验 准实验是一种不完全的实验研究类型。它采用自然的控制,而不是研究者人为 的控制。 准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种族,比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的社会浪费比较,或者也 可以是别的自然属性或自然发生的事件,例如年龄、智力、工业罢工等等。 准实验并不像真正的实验那样可以控制许多条件,所以,从准实验得出的结论 通常被认为不如条件控制严格的真实验的结论那样令人信服。 (四)科学解释 1、运用理论解释通过观察、相关、实验方法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 2、运用通过观察、相关、实验方法所获得的事实和数据修正理论。 (另参考阅读:B.H.坎特威茨,H.L.罗迪格,D.G.埃尔姆斯著.《实验心理学——掌 握心理学的研究》.郭秀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7) 三、实验心理学的性质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的内容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通常包括两个部分: ①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 3、实验心理学的目的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种活动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 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 4、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

其他心理学分支 普通心理学 生拜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动物心理学 图1-1实验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 5、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实验法不同于自然观察法。 在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 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实验者可以创造条件,引发所需 要的事件来观察其变化;为了验证,可以创造同样的条件进行重复观察 6、实验法的优点 (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 精密的观察。 (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四、心理实验的程序 实验的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它是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它包括: (一)课题的确定 1.课题的来源 2.实验类型的确定 3.提出假设 1.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实验类型的确定 课题虽然有不同的来源,但是,它们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为什么”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

5、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实验法不同于自然观察法。 在使用自然观察法时,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 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 实验则是人为地去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实验者可以创造条件,引发所需 要的事件来观察其变化;为了验证,可以创造同样的条件进行重复观察。 6、实验法的优点 (1)在实验的方法中,实验者可以在他愿意时,使事件产生,可以充分地进行 精密的观察。 (2)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别人可以验证它。 (3)系统地变化条件,可以追究与此相随的事件的变化。 四、心理实验的程序 实验的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它是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它包括: (一)课题的确定 1.课题的来源 2.实验类型的确定 3.提出假设 1.课题的来源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实验类型的确定 课题虽然有不同的来源,但是,它们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为什么” 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

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 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因素型实验,即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 验”,或是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的实验。 在因素型实验里,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是行为规定要因的几个条件, 根据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探明它是否是行为的规定要因。 毫无疑义,这时候,对于被操作的条件之外的条件,都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 第二种类型是函数型实验,即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 验”,或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在函数型实验里,根据因素型实验的结果,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规定要因的 条件,以进行确定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函数型实验,以找出行为的法则 3.提出假设 在课题确定及其所属的实验类型均明确之后,若能以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 符合科学原则。 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如果把对条件的叙述记为a,把对行为的叙述记为b,一般取“如果a,那么b 这样的形式 切科学定律、法则虽然表面上不一定都符合这个形式,但实际上却包含先行 条件(自变量)和后继条件(因变量)这样的逻辑关系。 例如,对于缪勒-莱尔错觉来说,“若变化夹角的大小,则视错觉就有变化”这 假设,是确定夹角是否是视错觉的要因这一因素型实验的假设。这是假设陈述的 第一种方式 假设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它用方程式b=f(a)来表明自变 量a与因变量b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读作b为a的函数,或b数量地依存于a 应用这个模型,就可将上述关系改为:“视错觉的量与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这就 是函数型的假设。 (二)被试的选择 涉及被试选择的问题有: (1)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使用非人类被试? (2)被试应具备哪些机体特征? (3)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表总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即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 1.依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 选用人类被试者还是非人类被试者,依据课题的性质而定。 许多心理学研究选用人类被试者,因为它关心的是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损被 试者身心健康的实验就不能选用人类被试者,而应当考虑选用适当的非人类被试者 有的心理学实验使用非人类被试者是因为考虑到要严密地控制无关变量 2.依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在从事一项研究时必须要依据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者。 心理学研究的群体可能是一个小群体,或仅具有某种特性的成员。 因此,选定什么样的被试者样本,要依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而定

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 实验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因素型实验,即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 验”,或是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的实验。 在因素型实验里,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看作是行为规定要因的几个条件, 根据有无相应的行为变化,探明它是否是行为的规定要因。 毫无疑义,这时候,对于被操作的条件之外的条件,都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 第二种类型是函数型实验,即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 验”,或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在函数型实验里,根据因素型实验的结果,系统地、分阶段地变化规定要因的 条件,以进行确定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函数型实验,以找出行为的法则。 3.提出假设 在课题确定及其所属的实验类型均明确之后,若能以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 符合科学原则。 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陈述。 如果把对条件的叙述记为a,把对行为的叙述记为b,一般取“如果a,那么b” 这样的形式。 一切科学定律、法则虽然表面上不一定都符合这个形式,但实际上却包含先行 条件(自变量)和后继条件(因变量)这样的逻辑关系。 例如,对于缪勒-莱尔错觉来说,“若变化夹角的大小,则视错觉就有变化”这 一假设,是确定夹角是否是视错觉的要因这一因素型实验的假设。这是假设陈述的 第一种方式。 假设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是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它用方程式b=f(a)来表明自变 量a与因变量b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读作b为a的函数,或b数量地依存于a。 应用这个模型,就可将上述关系改为:“视错觉的量与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这就 是函数型的假设。 (二)被试的选择 涉及被试选择的问题有: (1)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使用非人类被试? (2)被试应具备哪些机体特征? (3)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表总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即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 1.依问题的性质选择被试 选用人类被试者还是非人类被试者,依据课题的性质而定。 许多心理学研究选用人类被试者,因为它关心的是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损被 试者身心健康的实验就不能选用人类被试者,而应当考虑选用适当的非人类被试者。 有的心理学实验使用非人类被试者是因为考虑到要严密地控制无关变量。 2.依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在从事一项研究时必须要依据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者。 心理学研究的群体可能是一个小群体,或仅具有某种特性的成员。 因此,选定什么样的被试者样本,要依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而定

如果被试者的选择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实验效度 用什么方法能减少这种偏差呢?可用如下二种方法: (1)随机抽样法 (2)分层随机取样法 (三)实验因素的控制 在实验进行之前,要通过实验设计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 (四)实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综合 1.心理学研究的资料类别 2.研究资料的整理与解释 (五)撰写实验报告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标题 2.摘要 3.前言 4方法 5.结果 6.讨论与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9.附录 四、心理学研究的道德 参考阅读:B.H.坎特威茨,H.L.罗迪格,D.G.埃尔姆斯著.《实验心理学一一掌握心 理学的研究》郭秀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127) 五、实验心理学简史 参考阅读:杨治良主编,《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36

如果被试者的选择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实验效度。 用什么方法能减少这种偏差呢?可用如下二种方法: (1)随机抽样法 (2)分层随机取样法 (三)实验因素的控制 在实验进行之前,要通过实验设计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 (四)实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综合 1.心理学研究的资料类别 2.研究资料的整理与解释 (五)撰写实验报告 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标题 2.摘要 3.前言 4.方法 5.结果 6.讨论与分析 7.结论 8.参考文献 9.附录 四、心理学研究的道德 参考阅读:B.H.坎特威茨,H.L.罗迪格,D.G.埃尔姆斯著.《实验心理学——掌握心 理学的研究》.郭秀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127) 五、实验心理学简史 参考阅读:杨治良主编,《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36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