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变证(发黄证)

第三节阳明病变证 发黄证
第三节 阳明病变证 一 、发黄证

)湿热发黄证 1.茵陈蒿汤证 梓阳明病湿热郁结发黄的证治(原文236/P244 不能发黄:证-发热汗出 阳明病转归 机理-—此为热越-湿热有出路 病发黄:证: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湿热上蒸 身无汗-热不得外泄 小便不利--湿不得下泄 渴引水浆--里热炽盛,更增湿邪 机理:瘀热在里-湿热郁闭于里 治疗:茵陈蒿汤主之-清热利湿
(一)湿热发黄证 1. 茵陈蒿汤证 辨阳明病湿热郁结发黄的证治 (原文236/P244) 不能发黄: 证---发热汗出 机理---此为热越---湿热有出路 发黄: 证: 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湿热上蒸 身无汗---热不得外泄 小便不利---湿不得下泄 渴引水浆----里热炽盛,更增湿邪 机理:瘀热在里-----湿热郁闭于里 治疗:茵陈蒿汤主之----清热利湿 阳 明 病 转 归

续辨阳明湿热郁结发黄的证治 原文260/P245) 病程:七八日一表邪入里之期 璨表现: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一湿热蕴蒸热 腹微满-湿热壅滞 治疗:茵陈蒿汤主之一清热利湿
续辨阳明湿热郁结发黄的证治 (原文260/P245) 病程:七八日----表邪入里之期 表现: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湿热蕴蒸 腹微满---湿热壅滞 治疗:茵陈蒿汤主之---清热利湿 伤 寒 湿 热 发 黄

辨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 (原文199/P245) 原发病:阳明病-里热炽盛 病机理:无汗一邪热不得外泄 小便不利—水湿不利下行-湿热相聚 表现:心烦懊儂-湿热上扰心胸 身必发黄一湿热郁蒸肝胆
辨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 (原文199/P245) 原发病:阳明病---里热炽盛 机理: 无汗----邪热不得外泄 小便不利----水湿不利下行----湿热相聚 表现: 心烦懊憹----湿热上扰心胸 身必发黄---湿热郁蒸肝胆 病 人

2.栀子柏皮汤证 辨阳黄热重于湿的证治(原文261P246) ·证身黄-湿热蕴蒸 发热-热盛于里 (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濡数 治:栀子柏皮汤主之一清热为主兼以泄湿
2.栀子柏皮汤证 辨阳黄热重于湿的证治 (原文261/P246) • 证 身黄---湿热蕴蒸 发热---热盛于里 (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濡数 • 治:栀子柏皮汤主之---清热为主兼以泄湿 伤 寒

辨阳明兼表的证治(原文262/P248) 证:伤寒-太阳表实,无汗,身痒 身黄一湿热熏蒸 病机:瘀热在里表邪不解 阳郁于里与湿相聚 治:麻黄連轁赤小豆湯主之内清湿热 外散表邪
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辨阳明兼表的证治 (原文262/P248) 证: 伤寒---太阳表实,无汗,身痒 身黄---湿热熏蒸 病机:瘀热在里 表邪不解 阳郁于里与湿相聚 治: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内清湿热 外散表邪 ⚫ 病 人

鉴别 病机同点-湿热内蕴 异点:茵-兼里实 栀-热重于湿 麻兼表证 病证同点:发黄如桔子色,无汗,小便不利 异点:茵--腹微满(清下) 栀-发热重(清化) 麻-恶寒身痒(清解)
三方鉴别: 病机同点---湿热内蕴 异点: 茵----兼里实 栀---热重于湿 麻----兼表证 病证同点:发黄如桔子色,无汗, 小便不利 异点: 茵---腹微满(清下) 栀---发热重(清化) 麻---恶寒身痒(清解)

4.小柴胡汤证 阳明少阳两经同病而又有湿热发黄 (原文231/P250) 主证:腹满(腹水),小便难,黄疸,短气,潮热等 病机:三阳合病,但以少阳湿热郁阻,三焦不利为主 治疗:先针刺,疏利经脉以图缓解 针药并举 后与小柴胡汤,疏利三焦 预后: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三焦壅滞,胃气已竭)
4.小柴胡汤证 阳明少阳两经同病而又有湿热发黄 (原文231/P250) 主证:腹满(腹水),小便难,黄疸,短气,潮热等 病机:三阳合病,但以少阳湿热郁阻, 三焦不利为主 治疗:先针刺,疏利经脉以图缓解 后与小柴胡汤,疏利三焦 预后: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三焦壅滞,胃气已竭) 针药并举

(二)寒湿发黄证 明中寒欲作谷疸的证候及禁例(原文195/P251) 脉证:脉迟-胃阳不足,脉迟无力 食难用饱-中阳虚衰,水谷不化,寒湿中阻 饱则微烦-脾胃阻滞,水谷郁蒸 头眩-清阳不升 小便难-湿阻气化失司 转归:欲作谷疸一水谷不消,寒湿久郁,累及肝胆 误治:虽下之-寒湿中阻,浊阴不降之腹满,当温禁下 腹满如故--误下伤中,寒湿愈甚,腹满如故或加重 追究原因:脉迟故也--阳明虚寒,脉迟无力
(二)寒湿发黄证 阳明中寒欲作谷疸的证候及禁例 (原文195/P251) 脉证:脉迟---胃阳不足,脉迟无力 食难用饱----中阳虚衰,水谷不化,寒湿中阻 饱则微烦----脾胃阻滞,水谷郁蒸 头眩---清阳不升 小便难---湿阻气化失司 转归:欲作谷疸----水谷不消,寒湿久郁,累及肝胆 误治:虽下之----寒湿中阻,浊阴不降之腹满,当温禁下 腹满如故----误下伤中,寒湿愈甚,腹满如故或加重 追究原因:脉迟故也----阳明虚寒,脉迟无力 阳 明 病

签别 湿发黄 脾虚寒湿壅滞,病属太阴 证见黄色晦暗,身无热,恶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缓。 7热发黄 湿热郁遏于中,病属阳明太阴 证见黄色鲜明如桔子色,伴见汗出不彻,或但头汗出 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黄赤,舌 苔黄腻,脉滑数
鉴别 寒湿发黄: 脾虚寒湿壅滞,病属太阴 证见黄色晦暗,身无热,恶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缓。 湿热发黄: 湿热郁遏于中,病属阳明太阴 证见黄色鲜明如桔子色,伴见汗出不彻,或但头汗出, 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或不畅,小便黄赤,舌 苔黄腻,脉滑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本证(阳明病寒证和热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本证(阳明病实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本证(阳明病热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辨证论治(纲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欲解时.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合病与并病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疑似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变证(火逆证及欲欲候).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变证(结胸证及痞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变证(上热下寒及太阳蓄水蓄血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变证(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厥阴病预后.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呕哕下利辨.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本证(表郁轻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四肢厥逆辨.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本证(伤寒表实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厥热胜复辨.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阳病本证-中风表虚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变证(血热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阳明病预后.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阳病辨证论治(概论).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阳病辨证纲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阳病本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阳病兼变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阳病小结.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阴病辨证论治(概论).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阴病辨证纲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阴病本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阴病兼变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太阴病预后.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阴病辨证论治(概论).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阴病辨证论治纲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阴病本证(少阴寒化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阴病本证(少阴热化证).ppt
-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课程PPT教学课件(伤寒学)少阴病兼变证.ppt
- 沈阳出版社:《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教材PDF电子书(共十三章)(陈玉昆).pdf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课程PDF电子书(共十二章).pdf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资源_试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