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授课教案(上册)

古代汉语教案(上册)绪论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古代汉语的性质、教学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教学重点:1.明确古代汉语的性质和目的。2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体系并能随时检测自已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3明确学习方法并能注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4熟悉古代汉语的学习课型,并能明确自己在这些课型中的学习方法。教学对象:中文专科及其同一层次的相关文科专业。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二)教学目的:以文言文为语言材料,从古代书面语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系统掌握古代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等各项通论(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说明一般难易程度的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具备阅读古书的初步能力一一不凭借注释读懂难易程度相当于《左传》《史记·列传》之类的古籍。(三)研究内容:1古代汉语历史分期: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周秦汉魏六朝殷商唐宋元明清2古汉语研究的语言材料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近代汉语)唐:变文;宋:平话、语录;明清:小说书面语材料:(文言文)(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典籍:甲金文献,五经四书、十三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诗词歌赋(2)唐宋以下:仿古作品、历代诗词曲(四)古代汉语理论体系: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话常识:文化常识;工具书使用常识(五)学习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阅读,阅读消化理论理论:课本中以《常识》出现。实践:文选。三个层次:1今注;2古注;3白文。1
1 古代汉语教案 (上册) 绪 论 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白古代汉语的性质、教学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学习方法和 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明确古代汉语的性质和目的。 2 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体系并能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3 明确学习方法并能注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 4 熟悉古代汉语的学习课型,并能明确自己在这些课型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对象:中文专科及其同一层次的相关文科专业。 教学方式:讲授;多媒体。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以文言文为语言材料,从古代书面语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系统掌握 古代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等各项通论(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 础知识分析说明一般难易程度的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具备阅读古书的 初步能力——不凭借注释读懂难易程度相当于《左传》《史记·列传》之类的古籍。 (三) 研究内容: 1 古代汉语历史分期: 远古————上古————中古——近古 殷商 周秦汉魏六朝 唐宋 元明清 2 古汉语研究的语言材料 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近代汉语) 唐:变文;宋:平话、语录;明清:小说 书面语材料:(文言文)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典籍: 甲金文献,五经四书、十三经,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诗词歌赋 (2)唐宋以下:仿古作品、历代诗词曲 (四)古代汉语理论体系: 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 常识:文化常识;工具书使用常识 (五)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阅读,阅读消化理论 理论:课本中以《常识》出现。 实践:文选。 三个层次:1 今注; 2 古注;3 白文

2讲解与练习相结合(1)培养自我测评能力。三步检测:听没听懂,记没记住,会不会用。(2)培养整体把握知识系统的能力。把握整个知识系统,理清子系统之间的联系。(3)培养自学能力。听课、笔记、作业、阅读、眉批、卡片(4)培养科研能力。分类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5)培养正确认识宏观、微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思想境界。(讲授文选时渗透)。(六)古汉语学习课型:1、讲授课。(包括理论课、基础知识讲解扩展课、总结课、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听课、笔记、理解等学习方法。)2、自读课。(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目标阅读一一针对某一内容广泛阅读。自我阅读要求:整理出本节知识系统、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前后知识系统的联系;使用多种阅读方式,如泛读浏览、精读等,并作眉批、摘记、概要、做资料卡片等)3、研讨课。针对某一难点、疑点、热点问题作研讨。(可有随堂研讨和提前准备研讨两种。)4、答疑课。一般有学生阅读时随时答疑和根据学生提问集中答疑两种。5、试讲课。提前布置分组练习,集中讲课。2
2 2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1)培养自我测评能力。三步检测:听没听懂,记没记住,会不会用。 (2)培养整体把握知识系统的能力。把握整个知识系统,理清子系统之间的联 系。 (3)培养自学能力。听课、笔记、作业、阅读、眉批、卡片 (4)培养科研能力。分类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 (5)培养正确认识宏观、微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思想境界。(讲授文选时渗透)。 (六)古汉语学习课型: 1、讲授课。(包括理论课、基础知识讲解扩展课、总结课、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 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听课、笔记、理解等学习方法。) 2、自读课。(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目标阅读——针对某一内容广泛阅读。自我阅 读要求:整理出本节知识系统、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前后知识系统的联系; 使用多种阅读方式,如泛读浏览、精读等,并作眉批、摘记、概要、做资料卡片 等) 3、研讨课。针对某一难点、疑点、热点问题作研讨。(可有随堂研讨和提前准备 研讨两种。) 4、答疑课。一般有学生阅读时随时答疑和根据学生提问集中答疑两种。 5、试讲课。提前布置分组练习,集中讲课

第一章 文字第一节 汉字概说一、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汉族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历史上曾有过种种传说,现代学者在其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古老的八卦与结绳记事都与汉字起源有着某种联系,但收益他们都不能直接产生文字,因此,都不是汉字的源头。汉字的源头有两个:一是刻划记号,一是原始绘画。(一)刻划记号与汉字的起源刻划记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它是汉字的来源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火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陶符,是指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二)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汉字起于多源,但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二、汉字产生的时代汉字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与成熟,不是在短期内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考古资料与古代传说所载,汉字的产生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汉字的初创时期与体系形成时期。(一)汉字初创时期汉字的初创时期,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期。据古代传说记载,汉字产生于黄帝时代,距今5000年至4500年前后这一时期内,但据考古资料来看,汉字的产生要远远早于这个时期。前文已述,陶符是汉字的来源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陶符距今已有7500至7800余年,这些陶符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绘制在钵形陶器内壁上,共有十余种,形状与半坡陶符相似,它是仰韶文化陶符的源头。而仰韶文化的陶符距今也有6000余年,这一时期的陶符除了西安半坡外,在黄河流域的其他地方与长江流域也发现许多。其后还有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如青海乐都柳湾陶符),山东发现的龙山文化,浙江、江苏等地发现的良诸文化。这一情况说明,陶符作为一种创制中的文字,正在发展之中。在山东省吕县陵阳河遗址出土距今约有4500年的一些陶器刻划符号,已被认为是汉字了。(二)汉字体系形成时期初创时期的汉字,只是孤立的符号,数量少、功能差,只能分别与少数食物或词语相对应,还不能排列起来研究完整地记录语言。而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3
3 第一章 文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 汉字的起源 汉字是汉族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起源,历 史上曾有过种种传说,现代学者在其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古 老的八卦与结绳记事都与汉字起源有着某种联系,但收益他们都不能直接产生文 字,因此,都不是汉字的源头。汉字的源头有两个:一是刻划记号,一是原始绘 画。(一) 刻划记号与汉字的起源 刻划记号,是指古代刻划在某些物件上用以记事的符号,它是汉字的来源之 一。主要有两种:一是书契,一是陶符。 书契,是指刻在一些作为凭证的竹木片火甲骨等物上的符号,也指刻有记事 或记数符号的实物凭证。 陶符,是指远古先民刻在陶器上的具有某种标志意义的符号。 (二) 原始绘画与汉字的起源 汉字起于多源,但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二、 汉字产生的时代 汉字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与成熟,不是在短期内完成的,而是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考古资料与古代传说所载,汉字的产生历程大致 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汉字的初创时期与体系形成时期。 (一) 汉字初创时期 汉字的初创时期,是指汉字从无到有,从符号与图画演变成为文字这一时 期。据古代传说记载,汉字产生于黄帝时代,距今 5000 年至 4500 年前后这一时 期内,但据考古资料来看,汉字的产生要远远早于这个时期。前文已述,陶符是 汉字的来源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陶符距今已有 7500 至 7800 余年,这些陶符出 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遗址,绘制在钵形陶器内壁上,共有十余种,形状与 半坡陶符相似,它是仰韶文化陶符的源头。而仰韶文化的陶符距今也有 6000 余 年,这一时期的陶符除了西安半坡外,在黄河流域的其他地方与长江流域也发现 许多。其后还有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如青海乐都柳湾陶符),山 东发现的龙山文化,浙江、江苏等地发现的良诸文化。这一情况说明,陶符作为 一种创制中的文字,正在发展之中。在山东省吕县陵阳河遗址出土距今约有 4500 年的一些陶器刻划符号,已被认为是汉字了。 (二)汉字体系形成时期 初创时期的汉字,只是孤立的符号,数量少、功能差,只能分别与少数食物 或词语相对应,还不能排列起来研究完整地记录语言。而所谓体系形成的文字

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这种文字一定是数量多。功能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在距今4000年至4500年期间。这一点,可以从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中获得佐证。迄今发现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殷墟文字)。三、汉字的发明者在我国古代,有关旱灾发明者的传说很多。如伏羲造字说、神龟献书说、仓额造字说等。结论有三:第一,汉字是多源文字。它的直接来源有两个:一是记事符号,一是原始绘画。第二,汉字产生于距今4000至7800年之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汉字的初创时代,约在距今4500至7800年之间,一是汉字体系的形成时期,约在距今4000至4500年之间。第三,汉字是人民创造的,后经史官的手机、整理、改进,成为有系统的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第二节汉字的演变一、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其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根据象形表意和符号表意程度强弱来划分的)(一)古文古文,是指商至秦代时期的文字。1.殷商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少量刻制在陶器、玉器上的文字。其中又以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发现于公元前1899年。)2.西周文字(包括金文、甲骨文、陶文等)3.春秋战国文字(春秋战国之际,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大篆,即文。)4.秦文字(小篆是秦制定的标准文字,因而又称秦篆。相对于小篆,故称小篆。)(二)今文今文是指秦以后的文字。1.两汉文字(汉朝通行的标准文字是隶书。分为秦隶和今隶。)2.魏晋及其以后的文字(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此外还有草书、行书)二、文字演变的若干方面(一)表意方式的演变汉字的特点之一是字形可以表意,但表意方式却在不断演变着。总体趋势是从象形表意发中文符号表意。所谓象形表意,就是文字以它的形象来表示意义。具有这种表意特点的文字叫象形表意文字。所谓符号表意,是指文字的形体是作为词义的符号而存在,并以此示义。用这种方式来表意的文字叫做符号表意文字。符号表意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字形是作为一定语素的符号而存在的。4
4 是指作为一种符号,能够系统地记录语言的文字。这种文字一定是数量多。功能 强、能适应当时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体系的形成大约在距今 4000 年至 4500 年期间。这一点,可以从考古发现的文字资料中获得佐证。 迄今发现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殷墟文字)。 三、 汉字的发明者 在我国古代,有关旱灾发明者的传说很多。如伏羲造字说、神龟献书说、仓 颉造字说等。 结论有三:第一,汉字是多源文字。它的直接来源有两个:一是记事符号, 一是原始绘画。第二,汉字产生于距今 4000 至 7800 年之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汉字的初创时代,约在距今 4500 至 7800 年之间,一是汉字体系的形成时期, 约在距今 4000 至 4500 年之间。第三,汉字是人民创造的,后经史官的手机、整 理、改进,成为有系统的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 第二节 汉字的演变 一、 汉字的演变历程 汉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其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古文字阶段和今文字阶段。(根据象形表意和符号表意程度强弱来划分的) (一)古文 古文,是指殷商至秦代时期的文字。 1. 殷商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和少量刻制在陶器、玉器上的文字。其中又以 甲骨文为代表,甲骨文发现于公元前 1899 年。) 2. 西周文字(包括金文、甲骨文、陶文等) 3. 春秋战国文字(春秋战国之际,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大篆,即籀文。) 4. 秦文字(小篆是秦制定的标准文字,因而又称秦篆。相对于小篆,故称小篆。) (二)今文 今文是指秦以后的文字。 1. 两汉文字(汉朝通行的标准文字是隶书。分为秦隶和今隶。) 2. 魏晋及其以后的文字(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此外还有草书、行书) 二、 文字演变的若干方面 (一)表意方式的演变 汉字的特点之一是字形可以表意,但表意方式却在不断演变着。总体趋势是 从象形表意发中文符号表意。 所谓象形表意,就是文字以它的形象来表示意义。具有这种表意特点的文字 叫象形表意文字。 所谓符号表意,是指文字的形体是作为词义的符号而存在,并以此示义。用 这种方式来表意的文字叫做符号表意文字。符号表意文字的最大特点是字形是作 为一定语素的符号而存在的

(二)字体的演变所谓字体,即字的集体态势,亦即字的总体风格。古汉字用来构形的基本材料是线条,如同图画一般。今文字的构形方法是书写而不是勾画。所谓书写,是着眼于文字本身的形体来构形的,而不是像古文字那样依照“象形”的原则去构形。(三)字形的演变字形,是指由字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字的形体。字形不同于字体,字体是指子的整体上的态势,即书写风格,而字形则指由该字内部构成因素所决定的形体面貌。从甲骨文到楷书,许多汉字的形体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形式:1.增繁。即一个字因增加笔画或偏旁而导致形体繁复。如:支一枝州一洲自一鼻2.省减。即一字因减少线条、笔画或偏旁而使形体简易。如:氟一气禮一礼當一当3.讹变。一个字在演变过程中,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与造字意图,这样的变化叫做变。4.分化。即指一个字分化为几个不同的形体。主要是指一些字在做偏旁时形体的分化。(四)其他方面的演变第三节汉字的构造一、“六书”概说(一)“六书”的由来“六书”的具体名目始见于汉代。最先对六书做出说解的是许慎。许慎《说文解字·叙》所列“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二)“六书”的实质“四体二用”:“四体”是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是用字法,包括转注、假借。(三)“六书”的局限性与价值二、“六书”说解(一)象形(原始、简约的造字法,为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创造了基本条件)象形是指通过描墓词所概括的客观实物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字就叫象形字。象形,又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5
5 (二)字体的演变 所谓字体,即字的集体态势,亦即字的总体风格。古汉字用来构形的基本材 料是线条,如同图画一般。 今文字的构形方法是书写而不是勾画。所谓书写,是着眼于文字本身的形体 来构形的,而不是像古文字那样依照“象形”的原则去构形。 (三)字形的演变 字形,是指由字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所决定的字的形体。字形不同于字体, 字体是指子的整体上的态势,即书写风格,而字形则指由该字内部构成因素所决 定的形体面貌。 从甲骨文到楷书,许多汉字的形体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形式: 1. 增繁。即一个字因增加笔画或偏旁而导致形体繁复。如:支—枝 州—洲 自—鼻 2. 省减。即一字因减少线条、笔画或偏旁而使形体简易。如:氣—气 禮—礼 當—当 3. 讹变。一个字在演变过程中,其形体脱离了原来的基础与造字意图,这样的 变化叫做讹变。 4. 分化。即指一个字分化为几个不同的形体。主要是指一些字在做偏旁时形体 的分化。 (四)其他方面的演变 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 一、“六书”概说 (一)“六书”的由来 “六书”的具体名目始见于汉代。最先对六书做出说解的是许慎。许慎《说 文解字•叙》所列“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六书”的实质 “四体二用”:“四体”是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是 用字法,包括转注、假借。 (三)“六书”的局限性与价值 二、“六书”说解 (一)象形(原始、简约的造字法,为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法创造 了基本条件) 象形是指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物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用象形的方 法造出的字就叫象形字。象形,又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

(二)指事指事,又称“象事”、“处事”。它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示性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分为独体指事、加体指事。(三)会意会意又称“象意”、它是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的造字法。分为同体会意、异体会意(四)形声形声又称“象声”、“谐声”。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结构新字,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五)转注转注是指与前四种造字法不同的文字现象。(六)假借假借又称“造字的假借”。它是指口语里有这个词,但书面上没有这个字,于是依照这个词的读音,找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它的意义。这种利用已有同音字来代替的办法,谓之“假借”。六书的假借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的用字法。第四节古书的用字一、古今字(一)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是指在不同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债”,在“债务”义上,“责”与“债”是古今字的关系;表示成熟义的字本作“熟”后写成“熟”,在“成熟”义上,“敦”与“熟”就是一对古今字。(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字记录词的任务的变化。形成古今字的原因还可细分为两种:一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引申分化义而造区别字;二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假借义而造区别字。二、通假字(一)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音近字来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而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借字,或径叫通假字。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不同,假借的特点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而6
6 (二)指事 指事,又称“象事”、“处事”。它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指示性 符号或者由单纯的示意符号形成新字的造字法。分为独体指事、加体指事。 (三)会意 会意又称“象意”、它是指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而产生一个新字 的造字法。分为同体会意、异体会意 (四)形声 形声又称“象声”、“谐声”。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结构新字,以声 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 (五)转注 转注是指与前四种造字法不同的文字现象。 (六)假借 假借又称“造字的假借”。它是指口语里有这个词,但书面上没有这个字, 于是依照这个词的读音,找一个同音的字来表示它的意义。这种利用已有同音字 来代替的办法,谓之“假借”。 六书的假借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的用字法。 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 一、 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在不同时代里用来表示同一意义的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债”, 在“债务”义上,“责”与“债”是古今字的关系;表示成熟义的字本作“孰”, 后写成“熟”,在“成熟”义上,“孰”与“熟”就是一对古今字。 (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古今字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字记录词的任务的变化。 形成古今字的原因还可细分为两种:一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引申分化义而造 区别字;二是为区分词的本义和假借义而造区别字。 二、 通假字 (一)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又称古音通假,是指古书中本有其字而不用,却临时借用音同音近字 来代替的用字现象。这个本该用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而用来代替本字的字就叫 做借字,或径叫通假字。 通假与“六书”中的假借不同,假借的特点是“本无其字,永久借用”,而

通假的特点则是“本有其字。临时借用”。三、异体字(一)什么是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等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字或一组字,例如“杯一一梧一一歪”、“花一一苍”、“蚓一一”等。(二)异体字的类别异体字可分为如下几类:结构类型不同的异体字。如:“炙”与“裁”、“野”与“±”等。1.2.构字偏旁不同的异体字。如:“体”与“”“唇”与“屑”等。3.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如:4.因书体演变或书写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朵”与“柔”、“汗”与“污”等。7
7 通假的特点则是“本有其字。临时借用”。 三、 异体字 (一)什么是异体字 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用法等全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字或一 组字,例如“杯——桮——盃”、“花——芲”、“蚓——螾”等。 (二)异体字的类别 异体字可分为如下几类: 1. 结构类型不同的异体字。如:“災”与“烖”、“野”与“埜”等。 2. 构字偏旁不同的异体字。如:“体”与“躰”、“唇”与“脣”等。 3. 偏旁位置不同的异体字。如: 4. 因书体演变或书写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如:“朵”与“朶”、“汙”与“污” 等

第二章词汇第一节词汇概说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一、单音词占多数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二、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三、一词(字)多义第二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一、 单音词单音词有如下一些特点:1.多义性2.灵活性3.能产性二、 复音词(一)单纯复音词单纯复音词只含一个语素,组成它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联系在一起时,才表示某个意义。在古代汉语中,这种词有叠音词和联绵词两类。1.叠音词: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前人称为“重言”或“叠字”等,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词。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数量相当多。例如:①伐木丁丁,鸟鸣喽喽。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③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2.联绵词:由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表一意的复音单纯词叫做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联绵词的特点:一个语素、词形多样、相同相近的读音。(二)合成复音词合成复音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词。古汉语中合成词一般也分为两类:复合词和派生词。复合词可分为:偏正式、联合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等。第三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发展8
8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词汇概说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 一、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古代汉语以单 音词为主,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三、一词(字)多义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 单音词 单音词有如下一些特点:1.多义性 2.灵活性 3.能产性 二、 复音词 (一) 单纯复音词 单纯复音词只含一个语素,组成它的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而不表示意义, 只有两个音节联系在一起时,才表示某个意义。在古代汉语中,这种词有叠音词 和联绵词两类。 1.叠音词: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前人称为“重言”或“叠字”等, 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词。叠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数量相当多。例如: ①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③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联绵词:由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表一意的复音单 纯词叫做联绵词。又称“联绵字”、“连语”。 联绵词的特点:一个语素、词形多样、相同相近的读音。 (二) 合成复音词 合成复音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音节语素组合而成的词。古汉语中合 成词一般也分为两类:复合词和派生词。 复合词可分为:偏正式、联合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式等。 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发展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基本相同(二)差异显著(三)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1.从字形上辨析:如:姜与字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2.从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来辨析。3.从具体的语境上来分析。4.从今词中保留的古义上来辨析。第四节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词汇系统里,义项最多有三类: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 词的本义(一)概念所谓词的本义就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二)本义的探求古汉语中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从一个词的诸多义项中确定其本义,主要有两种方法:1.分析字形2.考察文献二、 词的引申义在词的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联的意义,叫做引申义。(一)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9
9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基本相同 (二) 差异显著 (三)有联系又有区别 如何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 1. 从字形上辨析:如:姜与字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 子犯。 2. 从出现的同义词、反义词来辨析。 3. 从具体的语境上来分析。 4. 从今词中保留的古义上来辨析。 第四节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汇系统里,义项最多有三类: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一、 词的本义 (一)概念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 的最古的意义。 (二)本义的探求 古汉语中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从一个词的诸多义项中确定其本义,主要有 两种方法: 1. 分析字形 2. 考察文献 二、 词的引申义 在词的本义基础上派生、衍化出来的另外一个或几个与本义有关 联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一)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1.从引申义与本义的意义关系看,可分为两类:1)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文产生新的引申义2.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形式关系而言,其结构方式有三种:(1)辐射式(2)链条式(3)综合式(三)引申义产生的途径10
10 1.从引申义与本义的意义关系看,可分为两类: ⑴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⑵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在引申义的基础上又产生新的引申义。 2.从本义、引申义之间的形式关系而言,其结构方式有三种: ⑴辐射式 ⑵链条式 ⑶综合式 (三) 引申义产生的途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课程授课教案.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汉语》课程授课教案(二).pdf
-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pdf
- 大连理工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pdf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醒来的狂欢与忧郁.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十八世纪启蒙文学(概述).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四节 普希金.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三节 雨果.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拜伦.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中世纪文学.ppt
- 浙江科技大学:《世界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World Literature.doc
- 兰州大学:《高级汉语综合》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第十课 酒公墓.pptx
- 兰州大学:《高级汉语综合》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第九课 教化的困惑.pptx
- 兰州大学:《高级汉语综合》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第八课 藏北牧民的自然崇拜.pptx
- 兰州大学:《高级汉语综合》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第七课 快乐之源.pptx
- 兰州大学:《高级汉语综合》课程PPT教学课件(下)第六课 鹤.pptx
- 中国政法大学:2012版人文学院中文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五十一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古文字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