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课PPT)认识实验、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电路实验、555定时器的应用

字电路基础 监制:张利霞 制作:张利霞
制作:张利霞 监制:张利霞

实验一认识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双踪示波器和方波发 生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脉冲波形的测量。 3、分析RC微分、积分电路输 出波形与时间常数输入方波频 率关系
实验一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踪示波器和方波发 生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脉冲波形的测量。 3、分析RC微分、积分电路输 出波形与时间常数输入方波频 率关系

复习与重点 要点:必须正确使用方波发生 器 难点:利用示波器观察到正确 的微积分波形
要点:必须正确使用方波发生 器。 难点:利用示波器观察到正确 的微积分波形。 • 复习与重点

二、实验设备 万用表 示波器 方波发生器 RC电路板
二、实验设备 万用表 示波器 方波发生器 RC电路板

实验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点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均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在电路中常表现为突变的电压或电流。 (V) 图111典型的数字信号
实验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点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和数值上均是离散的。 数字信号在电路中常表现为突变的电压或电流。 图1.1.1 典型的数字信号 V t (V) (ms) 5 0 10 20 30 40 50

正逻辑与负逻辑 数字信号是一种二值信号,用两个电平(高电平 和低电平)分别来表示两个逻辑值(逻辑1和逻辑0)。 有两种逻辑体制: 正逻辑体制规定:高电平为逻辑1,低电平为逻辑0。 负逻辑体制规定:低电平为逻辑1,高电平为逻辑0。 如果采用正逻辑,图1.1.1所示的数字电压信号就成为下图所示逻 辑信号。 逻辑1 逻辑1 逻辑0 逻辑0 逻辑0
有两种逻辑体制: 正逻辑体制规定:高电平为逻辑1,低电平为逻辑0。 负逻辑体制规定:低电平为逻辑1,高电平为逻辑0。 如果采用正逻辑,图1.1.1所示的数字电压信号就成为下图所示逻 辑信号。 正逻辑与负逻辑 数字信号是一种二值信号,用两个电平(高电平 和低电平)分别来表示两个逻辑值(逻辑1和逻辑0)。 逻辑0 逻辑1 逻辑0 逻辑1 逻辑0

数字信号的主要参数 0 t(ms 一个理想的周期性数字信号,可用以下几个参数来描绘 V信号幅度 T—信号的重复周期。 t—脉冲宽度 占空比。其定义为: q(%)=×100%
数字信号的主要参数 一个理想的周期性数字信号,可用以下几个参数来描绘: Vm——信号幅度。 T——信号的重复周期。 tW——脉冲宽度。 q——占空比。其定义为: (%) = W 100% T t q V 0 t (ms) Vm t w T

下图所示为三个周期相同(r20ms),但幅度、脉冲宽度及占 空比各不相同的数字信号 t(ms) (V) (b) (V) t(ms)
下图所示为三个周期相同(T=20ms),但幅度、脉冲宽度及占 空比各不相同的数字信号。 V t (V) (ms) 5 0 10 20 30 40 50 V t (V) 0 (ms) 10 20 30 40 50 V t (V) 0 (ms) 10 20 30 40 50 3.6 10 (a) (b) (c)

、实验内容及步骤 方波发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操作 按图接好线输入端接入方波信号,记录 此时的幅度和周期。用示波器观察对应 此波形下输出波形的幅度与周期。用万 用表测量可便电阻的阻值。计算RC电路 的时间常数列表记录各物理量及波形关 系。(积分自己完成)
实验操作 • 按图接好线输入端接入方波信号,记录 此时的幅度和周期。用示波器观察对应 此波形下输出波形的幅度与周期。用万 用表测量可便电阻的阻值。计算RC电路 的时间常数列表记录各物理量及波形关 系。(积分自己完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语音交换网业务知识培训》讲义.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直流电源.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多级放大器、射极输出器、光电耦合器.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基本放大电路(PN结、半导体二极管、特殊二极管).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半导体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非正弦信号发生器专题.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ppt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八章 离散系统的 z 域分析(2/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八章 离散系统的 z 域分析(1/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2/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七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2/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六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1/2).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3/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2/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4/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五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4).pdf
- 东南大学:《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版)第四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2/2).pdf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一).doc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一).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三).doc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三).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二).doc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二).ppt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四).doc
-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习题解答(四).ppt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离散系统时域响应.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复频域分析.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系统函数.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一.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三.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二.doc
-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课程教学资源(习题)四.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