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讲 蜂窝移动多址接入技术

第七讲蜂窝移动多址 接入技术
第七讲 蜂窝移动多址 接入技术

内容 C8 冬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冬话务量和呼损 冬多址接入技术 冬蜂窝系统容量 冬CDMA原理 冬多用户检测技术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2
2 内容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 话务量和呼损 多址接入技术 蜂窝系统容量 CDMA原理 多用户检测技术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带状服务覆盖区 根据服务区域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小区制移动通信系 统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两种: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 区域。 ◆双频组频率配置 ◆三频组频率配置 带状服务区覆盖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3 根据服务区域的类型不同,可以将小区制移动通信系 统的区域覆盖范围分为两种:带状服务区和面状服务 区域。 带状服务区覆盖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带状服务覆盖区 双频组频率配置 三频组频率配置 f1 f2 f1 f2 f1 f2 f1 f1 f2 f3 f1 f2 f3 f1

面状服务覆盖区 。小区形状的选择 正多边形无缝、无重叠地覆盖一个平面区域 2 正三角形小区 正方形小区 正六边形小区 4
4 小区形状的选择 正多边形无缝、无重叠地覆盖一个平面区域 面状服务覆盖区 正三角形小区 正方形小区 正六边形小区

面状服务覆盖区 正六边形小区形状最佳,相互邻接构成蜂窝状网络结构 小区形状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 相邻小区的 r 中心距离 √2r √3r 单个小区的 面积 海 2r2 35, 交叠区域的 r 宽度 (2-√2)r (2-√5)r 交叠区域的 面积 (2π-3V3)r2 2 (2π-4)2
5 小区形状 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六边形 相邻小区的 中心距离 单个小区的 面积 交叠区域的 宽度 交叠区域的 面积 2r 3r 3 3 2 4 r 2 2r 3 3 2 2 r (2 2) − r (2 3) − r 3 3 2 (2 ) 2 π − r 2 (2 4) π − r 2 (2 3 3) π − r 面状服务覆盖区 正六边形小区形状最佳,相互邻接构成蜂窝状网络结构 r r

面状服务覆盖区 冬基站发射机位置 中心激励小区:基站设在小区的中央,由全向天线形成原 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小区:基站设在正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用120的定 向天线扇形覆盖 中心激励 顶点激励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6
6 基站发射机位置 中心激励小区:基站设在小区的中央,由全向天线形成原 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小区:基站设在正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用1200 的定 向天线扇形覆盖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面状服务覆盖区 中心激励 顶点激励

面状服务覆盖区 。蜂窝小区的种类 ◆ 宏蜂窝小区:覆盖半径大多为1km-25km,发射功率较强, 一般在10w以上。基站发射天线通常架设在周围建筑物上方 。通常,在收发之间没有直达路径。 “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 质量低劣。 “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 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7 蜂窝小区的种类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面状服务覆盖区 宏蜂窝小区 :覆盖半径大多为 1km-25km,发射功率较强, 一般在10w以上。基站发射天线通常架设在周围建筑物上方 。通常,在收发之间没有直达路径。 “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 质量低劣。 “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 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

面状服务覆盖区 ◆ 微蜂窝小区: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 一般在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 高于地面5m-l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因此, 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 ·微微蜂窝小区:实质就是微蜂窝小区的一种,只是它的覆盖 半径更小,一般只有10m-30m;基站发射功率更小,大约在 几十毫瓦左右。其天线一般装于建筑物内业务集中地,点。微 微蜂窝也是作为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形式,它主要用来解决 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室内“热,点”的通信问题。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8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8 面状服务覆盖区 微蜂窝小区 :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 一般在 l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 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因此, 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 ” 。 微微蜂窝小区:实质就是微蜂窝小区的一种,只是它的覆盖 半径更小,一般只有 10m-30m;基站发射功率更小,大约在 几十毫瓦左右。其天线一般装于建筑物内业务集中地点。微 微蜂窝也是作为网络覆盖的一种补充形式,它主要用来解决 商业中心、会议中心等室内“热点”的通信问题

频率复用的概念 原理 ■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概念 ■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 用相同频率的信道 冬提高频谱效率,保证用户质量 ■依靠物理距离隔离来保证干扰幅度较小 ■同信道用户被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通过仔细的频率规划 ■相邻的用户和小区必须使用不同的频率来避免干扰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9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9 频率复用的概念 原理 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概念 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 用相同频率的信道 提高频谱效率,保证用户质量 依靠物理距离隔离来保证干扰幅度较小 同信道用户被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 通过仔细的频率规划 相邻的用户和小区必须使用不同的频率来避免干扰

小区簇的意义 。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小区簇 ◆同一个小区簇内各个小区要使用不同的频率 ◆不同的小区簇间各个小区使用对应的相同频率 N=4 N=7 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和小区面状覆盖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0
Mobile Communication Theory 10 小区簇的意义 蜂窝系统的频率复用和小区面状覆盖 2 1 3 2 4 2 1 3 1 3 4 2 4 1 3 4 N=4 1 2 1 2 1 2 3 4 5 1 2 3 4 5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3 4 5 6 7 1 3 4 5 6 7 1 2 2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3 4 5 6 7 3 4 5 6 7 6 7 6 7 N=7 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N个小区叫做小区簇 同一个小区簇内各个小区要使用不同的频率 不同的小区簇间各个小区使用对应的相同频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讲 无线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讲 无线分集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无线调制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讲 无线信源与信道编码.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讲 移动通信信道.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讲 无线通信概述(主讲:高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7讲 生命体征检测实验.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6讲 毫米波雷达检测、跟踪原理及实验.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5讲 毫米波雷达测角原理及实验.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4讲 毫米波雷达测速原理及实验.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3讲 毫米波雷达测距原理及实验.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2讲 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平台介绍.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毫米波雷达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1讲 雷达原理及其应用简介(主讲:杨明磊).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LTCC材料在T/R组件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主讲:徐自强).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EDA技术实验4:Verilog语言.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EDA技术实验3:EDA开发.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EDA技术实验2:FPGA/CPLD结构与应用.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电子工艺实习3:PCB设计与制作.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EDA技术实验1:课程概述.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课件)电子工艺实习2: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讲 2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讲 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讲 WCDM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讲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HSPA网络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讲 LTE(LTE-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讲 总结与复习.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1 通信网络的构成(主讲:王玺钧).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2 协议体系与分层 1.3 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3 通信网络中的数学基础.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1 组帧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2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3 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1 Introduction to Queues and Queueing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2 Basic Queue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1 多址协议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2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3.2 服务员有休假的M/G/1排队模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