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国家重点买验室 2.4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 点传输协议
国家重点实验室 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 点传输协议

国霍美望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前一节我们研究了两个相邻节点的数据传输的协 议,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个会话过程(Session)跨 越一个网络中多条链路,或跨越多个网络的不同 传输链路时的分组编号、差错恢复、流量控制和 编址等问题,以保证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或两个应 用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 前一节我们研究了两个相邻节点的数据传输的协 议,这里我们要讨论一个会话过程(Session)跨 越一个网络中多条链路,或跨越多个网络的不同 传输链路时的分组编号、差错恢复、流量控制和 编址等问题,以保证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或两个应 用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 A B C D

省钢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对于网络中的一条链路而言,它通常被通过该链路的若干 个会话过程所共享。也就是说,不同会话过程的分组要共 享同一链路。如果要将装载在物理帧中的分组送达不同的 目的地或区分来自不同源的分组,这就必须对不同会话过 程的分组进行标识。 C b B Host a B Host h1 these issues is the transfer of packets between adjacent nodes or sites.At the net- work layer,this involves being able to distinguish packets of one session from another and being abl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packets within the same session.These issues
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 • 对于网络中的一条链路而言,它通常被通过该链路的若干 个会话过程所共享。也就是说,不同会话过程的分组要共 享同一链路。如果要将装载在物理帧中的分组送达不同的 目的地或区分来自不同源的分组,这就必须对不同会话过 程的分组进行标识。 Host h2 a b b a a C A B d c A.a A.c C.b B.a c b Host h1

国家重原实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Circuit-switching Datagram-Switching Guaranteed capacity No guarantees(best effort) Capacity is wasted if data is More efficient bursty Before sending data Send data immediately establishes a path All data in a single flow follows Different packets might follow one path different paths No Reordering of data Packets may be reordered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国家重点买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对于虚电路(VC)方式,对于不同的会话过程,采用 虚电路号进行标识,即每个分组含有一个虚电路号。 VC11 VC13 VC7 链路(3,5) 7c4 链路(8,7) 5 链路(58) VC3 VC3 链路(8,2) 链路(6,5)/ VC7 (3,5)VC13-(5,8)VC7 (3,5)VC7-(5,8)VC4 (6,5)VC3-(5,8)VC3 Each node maintains a table mapping each The nice thing about these virtual channels busy incoming virtual channel on each link onto is that each link has its own set of virtual the corresponding outgoing virtual channel and channels,so that no coordination is required link for the corresponding session between the links with respect to numbering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 对于虚电路(VC)方式,对于不同的会话过程,采用 虚电路号进行标识,即每个分组含有一个虚电路号。 5 8 3 6 2 7 链路(5,8) 链路(3,5) 链路(6,5) 链路(8,2) 链路(8,7) VC7 VC13 VC4 VC11 VC3 VC3 VC7 VC6 VC7 (3,5)VC13-(5,8)VC7 (3,5)VC7-(5,8)VC4 (6,5)VC3-(5,8)VC3 The nice thing about these virtual channels is that each link has its own set of virtual channels, so that no coordination is required between the links with respect to numbering Each node maintains a table mapping each busy incoming virtual channel on each link onto the corresponding outgoing virtual channel and link for the corresponding session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对于数据报方式,通常在分组头中应包括:源节点地址和 目的节点的地址以及相同节点中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利 用这些信息,就可以将任一节点中的任一会话过程中的分 组送到任一节点中相应的会话过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 对于数据报方式,通常在分组头中应包括:源节点地址和 目的节点的地址以及相同节点中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利 用这些信息,就可以将任一节点中的任一会话过程中的分 组送到任一节点中相应的会话过程

国家重点买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不同Session的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帧中独立传输, 也可以将多个Session?复接在一个帧中传输。 帧头 Session-1头和分组 Session-n头和分组 帧尾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不同会话过程的标识方法 • 不同Session的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帧中独立传输, 也可以将多个Session复接在一个帧中传输。 帧头 Session-1头和分组 …… Session-n头和分组 帧尾

国家重原实验室 同一Session中的分组的标识 ·在数据报方式中,同一Session分组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 这样到达到目的节点的顺序就会不同于源节点发出分组的 顺序。另外一方面分组在传输的过程中,因链路拥塞、传 输错误、节点或链路故障等原因会引起分组丢失。因此, 就必须提供一种方式来使目的节点发现上述问题。解决方 法就是对同一Session发送的分组进行编号。 ·在虚电路方式中,是否需要编号呢?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一Session中的分组的标识 • 在数据报方式中,同一Session分组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 这样到达到目的节点的顺序就会不同于源节点发出分组的 顺序。另外一方面分组在传输的过程中,因链路拥塞、传 输错误、节点或链路故障等原因会引起分组丢失。因此, 就必须提供一种方式来使目的节点发现上述问题。解决方 法就是对同一Session发送的分组进行编号。 • 在虚电路方式中,是否需要编号呢?

国家重点买室 同一Session中的分组的标识 在虚电路方式中,可能会有下列原因导致分组丢失或传输 出错: 虚电路号错误导致不正确的帧通过了C℉C校验,而把不正确帧误认 为是一个正确的帧; -当数据分组中的传输错误未能被CC检查出来; 一节点或链路故障,可能导致部分分组丢失,如果没有分组编号,目 的节点就不可以发现丢失的分组。 。 分组编号的大小可以采用K个比特表示,用mod 2K的方式对分组进行循环编号
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一Session中的分组的标识 • 在虚电路方式中,可能会有下列原因导致分组丢失或传输 出错: – 虚电路号错误导致不正确的帧通过了CRC校验,而把不正确帧误认 为是一个正确的帧; – 当数据分组中的传输错误未能被CRC检查出来; – 节点或链路故障,可能导致部分分组丢失,如果没有分组编号,目 的节点就不可以发现丢失的分组。 • 分组编号的大小可以采用K个比特表示,用mod 2K 的方式对分组进行循环编号

国家重点实验室 2.4.1.3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国家重点实验室 2.4.1.3 网络层的差错控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3 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2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1 组帧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3 通信网络中的数学基础.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2 协议体系与分层 1.3 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问题.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一章 通信网络概论 1.1 通信网络的构成(主讲:王玺钧).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五讲 总结与复习.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四讲 LTE(LTE-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三讲 HSPA网络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二讲 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讲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讲 WCDMA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讲 3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讲 2G蜂窝移动通信系统.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讲 蜂窝移动多址接入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讲 无线抗干扰和抗衰落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讲 无线分集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讲 无线调制技术.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讲 无线信源与信道编码.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移动通信系统》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讲 移动通信信道.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1 Introduction to Queues and Queueing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2 Basic Queue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1 多址协议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2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3.2 服务员有休假的M/G/1排队模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3.2 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4 冲突分解算法.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路由算法 5.3 最短路由算法.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二).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工电子实验指导.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工技术实验指导.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子技术实验指导.pdf
- 《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参考教材PDF电子书(共十二章,含六个实验).pdf
- 《世界流行单片机技术手册》参考书籍(PDF)世界流行单片机技术手册——日本系列(主编:余永权,2002).pdf
-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负责人:伍忠东).pdf
-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指导.doc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随机编码错误指数(Gallager bound).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