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负责人:伍忠东)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3201121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学时数:80学时(其中含实验12学时) 学分数:5分 执笔者:杨桂芹 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课堂教 (共68学时) 第六章数字基带传输原理(12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1)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与码型 (1)通信系统的模型与基本概念 (2)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2)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 (3)信息的度量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4)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差错率 (6)眼图与均衡 第七章 数字频带传输原理(6学时) 第二章基础理论(2学时) (1)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ASK,FSK,PSK) (1)信号和系统的分类 (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2)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时域及频域分析 (3)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QPSK,MPSK,MFSK) 第三章随机信号分析(6学时) (1)随机过程 第八章先进数字带通调制技术(6学时) (2)平稳随机过程 (3)高斯随机过程 (1)交幅度调制 (4)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1)MSK和GMSK (5)窄带随机过程 (1)正交频分复用(0FDM)技术. (6)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 (7)高斯白噪声和带限高斯白噪声 第四章信道(8学时) 第九章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10学时) (1)信道分类 抽样与量化(PAM) (2)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脉冲编码调制(PCM) (3)信道的数学模型 增量调制(?M) (4)信道特性对传输的影响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DPCM,ADPCM) (5)信道中的噪声 时分复用(TDM)与帧同步。 (6)信道容量 第十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0学时) 第五章模拟通信原理(4学时) (1)AM (1)最佳接收准则 (2)匹配滤波器 (2)FM (3)相关接收 (3)PM (4)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性能比较 说明:有关信源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知识,在本课程所属重点课程群中的”信息论与编码”双语教学中讲解,所占学时为 32学时。 实验教学 (共12学 时) 1.信号源实验 (2学 时) 2.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3.2ASK、2PSK、2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4.同步载波提取实验 (2学时) 5.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6.M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3201121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学时数: 80学时(其中含实验12学时) 学分数:5分 执笔者:杨桂芹 编写日期:2007年12月 课堂教 学 (共68学时) 第 一 章 绪论(2学时) (1)通信系统的模型与基本概念 (2)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3)信息的度量 (4)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 六 章 数 字 基 带 传 输 原 理 ( 1 2 学 时 ) (1)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与码型 (2)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3)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5)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差错率 (6)眼图与均衡 第 二 章 基础理论(2学时) (1)信号和系统的分类 (2)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时域及频域分析 第 七 章 数字频带传输原理 (6学时) (1)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ASK,FSK,PSK) (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QPSK,MPSK,MFSK) 第 三 章 随 机 信 号 分 析 (6学时) (1)随机过程 (2)平稳随机过程 (3)高斯随机过程 (4)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5)窄带随机过程 (6)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 (7)高斯白噪声和带限高斯白噪声 第 八 章 先 进 数 字 带 通 调 制 技 术 ( 6 学 时 ) (1)交幅度调制 (1)MSK和GMSK (1)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第 四 章 信 道 ( 8 学 时 ) (1)信道分类 (2)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 (3)信道的数学模型 (4)信道特性对传输的影响 (5)信道中的噪声 (6)信道容量 第 九 章 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 (10学时) 抽样与量化(PAM) 脉冲编码调制(PCM) 增量调制(?M)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DPCM,ADPCM) 时分复用(TDM)与帧同步。 第 五 章 模 拟 通 信 原 理 ( 4 学 时 ) (1)A M (2)F M (3)P M 第 十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10学时) (1)最佳接收准则 (2)匹配滤波器 (3)相关接收 (4)普通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性能比较 说明:有关信源编码和差错控制编码知识,在本课程所属重点课程群中的"信息论与编码" 双语教学中讲解,所占学时为 32学时。 实验教学 (共12学 时) 1.信号源实验 (2学 时) 2.PCM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3.2ASK、2PSK、2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4.同步载波提取实验 (2学时) 5.Q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6.M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学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各章作业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 《世界流行单片机技术手册》参考书籍(PDF)世界流行单片机技术手册——日本系列(主编:余永权,2002).pdf
- 《电子材料及元器件》参考教材PDF电子书(共十二章,含六个实验).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子技术实验指导.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工技术实验指导.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实验指导(打印版)电工电子实验指导.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二).pdf
- 兰州交通大学:《电工学》课程授课教案(打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一).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路由算法 5.3 最短路由算法.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4 冲突分解算法.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3.2 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3.2 服务员有休假的M/G/1排队模型.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2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多址技术(多址接入协议)4.1 多址协议概述.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2 Basic Queue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网络的时延分析(时延模型)3.1 Introduction to Queues and Queueing Theory.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4 网络层和运输层的点对点传输协议.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3 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及其初始化.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端到端的传输协议 2.2 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pdf
- 兰州交通大学:《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通信原理仿真实验指导.doc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随机编码错误指数(Gallager bound).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MIMO信道容量 Channel.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1 Introduction(主讲:白宝明).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 Introduction to Channel Coding.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2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Ideal Gaussian channel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3 Performance Bounds of Coded Communication System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4 Binary Capacity-Approaching Codes(4.1-4.5).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4 Binary Capacity-Approaching Codes(4.6-4.7).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4 Binary Capacity-Approaching Codes(4.8)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5 Coded-Modulation for Band-Limited AWGN Channels(5.1-5.8).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Polar code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5 Coded-Modulation for Band-Limited AWGN Channels(5.9-5.14).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7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Fading Channel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Chapter 08 Space-Time Coded-Modulation for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for MIMO Channels).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资源(讲义,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共八章,主讲:白宝明).pdf
- 石河子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Analog electronic technique foundation(负责人:张宁).doc
- 石河子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授课教案.doc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无答案).doc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章节习题)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无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