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哥伦布大交换_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读书笔记 “哥伦布大交换"这一概念由此书作者——历史学者克罗斯比于1972年第 次提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 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 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 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1492年,哥伦布刚刚登上新大陆时,这些欧洲人曾无比惊奇于美洲奇特的 动植物,哥伦布写道“这里和我们那里完全不同,就像白昼、黑夜之别。水果、草 叶、石头,所有东西,通通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不过数百年,美洲 已非原本独特的样子,据调查,如今生长在美洲的植物物种只有不到18%是美洲 原生。新、旧两处原本大异其趣的世界,从哥伦布登陆那一天开始变为类似。这 个迈向生物同质化的大趋势,是自大陆冰河消退以来,地球行星生物史上最重要 的方向之 首先讲讲旧世界为新世界带来的变化。在这里,我主要想讲一讲旧世界带来 的夺命疫病。为什么欧洲人可以如此轻易、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美洲呢?不仅仅 是因为欧洲人有更为先进的武器、有马匹,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欧洲人带来了传染 病!印第安人与欧洲、非洲人初接触的数百年是他们病死规模最惊人的时期, 名欧洲人曾写过:“那些印第安人成堆死去,躺在他们家中;没死的,也就是自己 还有力气移动的,纷纷逃走,让死者留在那里风干。于是只见尸骸曝地,不入土 埋葬"。印第安人缺乏或毫无抵抗旧世界疫病之力,疫病不仅仅令印第安众帝国 人口死亡无数,同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权力结构,国内上下一片混乱,因此欧洲 人得以迅速征服美洲。千疾百病中,最具杀伤力的烈性疾病,比如天花,比如麻 1/3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1 / 3 《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读书笔记 “哥伦布大交换”这一概念由此书作者——历史学者克罗斯比于 1972 年第 一次提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 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1492 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 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 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1492 年,哥伦布刚刚登上新大陆时,这些欧洲人曾无比惊奇于美洲奇特的 动植物,哥伦布写道“这里和我们那里完全不同,就像白昼、黑夜之别。水果、草 叶、石头,所有东西,通通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不过数百年,美洲 已非原本独特的样子,据调查,如今生长在美洲的植物物种只有不到 18%是美洲 原生。新、旧两处原本大异其趣的世界,从哥伦布登陆那一天开始变为类似。这 个迈向生物同质化的大趋势,是自大陆冰河消退以来,地球行星生物史上最重要 的方向之一。 首先讲讲旧世界为新世界带来的变化。在这里,我主要想讲一讲旧世界带来 的夺命疫病。为什么欧洲人可以如此轻易、如此迅速的就征服了美洲呢?不仅仅 是因为欧洲人有更为先进的武器、有马匹,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欧洲人带来了传染 病!印第安人与欧洲、非洲人初接触的数百年是他们病死规模最惊人的时期,一 名欧洲人曾写过:“那些印第安人成堆死去,躺在他们家中;没死的,也就是自己 还有力气移动的,纷纷逃走,让死者留在那里风干。于是只见尸骸曝地,不入土 埋葬”。印第安人缺乏或毫无抵抗旧世界疫病之力,疫病不仅仅令印第安众帝国 人口死亡无数,同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权力结构,国内上下一片混乱,因此欧洲 人得以迅速征服美洲。千疾百病中,最具杀伤力的烈性疾病,比如天花,比如麻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疹,多在哥伦布登陆后100年间到达美洲,杀死大片印第安人,但是病毒病菌的 迁移始终没有停止,一次次的霍乱疫病爆发于美洲,美洲印第安人继续死亡于旧 世界疫病之下。疫病帮助欧洲人征服美洲,他们在美洲种植棉花、稻米、糖类 靛蓝染料等等作物,这不仅改变了美洲的生态风貌,而且为了将作物运往欧洲贩 卖以获取利益,他们需要奴隶工作。但是大批印第安人倒在疫病之下,他们只好 去非洲买卖黑奴,在利益促使之下,大批欧洲人移居美洲,这就是组成了如今的 美洲。这么看来,旧世界对新世界的影响是不是就可以说是从那些夺命疫病,或 者说从新的病毒病菌传入开始的呢? 原生于旧世界的疫病传入美洲带来巨大影响,但是相反的是,多数原生于新 世界的疾病最后都证明无法外传。秘鲁疣、奥罗亚热症、斑疹热等等夺命疫病, 都只局限与它们原生之地,而历来从美洲出口的最大病害,可能就是梅毒螺旋体 了。虽然难以确定其传入欧洲的方式,但其确是原生于美洲,传入了旧世界。新 世界对旧世界的影响,在疫病上的表现大概就是性病型梅毒杀死数百万人,损坏 了众多人的生殖能力并对一些社会观念和行为造成影响 但是,虽然旧世界传入的疫病重创了美洲原住民族,欧、亚、非三洲被来自 新世界的性病型梅毒夺走了数百万人生命,但是与后哥伦布年代的人口增长数字 放在一起,这两项骇人的事实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全球性的人口增长,一共 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原始人类发展出工具,又发明了农业之时,另一次,便是欧 洲人开始纵横四海那个世纪之后。人口增长,排除战争、医药等原因,总的来说, 还是因为食物供给状况改进。来自新世界的作物,比如玉米,比如甘薯,可以配 合各种土壤、气候,旧世界的农人可以种植的作物类型增加,大自然为我们释放 出更多的养分。在稻米文化逐渐接近局限,迎头撞上报酬递减法则之时,各式由 2/3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2 / 3 疹,多在哥伦布登陆后 100 年间到达美洲,杀死大片印第安人,但是病毒病菌的 迁移始终没有停止,一次次的霍乱疫病爆发于美洲,美洲印第安人继续死亡于旧 世界疫病之下。疫病帮助欧洲人征服美洲,他们在美洲种植棉花、稻米、糖类、 靛蓝染料等等作物,这不仅改变了美洲的生态风貌,而且为了将作物运往欧洲贩 卖以获取利益,他们需要奴隶工作。但是大批印第安人倒在疫病之下,他们只好 去非洲买卖黑奴,在利益促使之下,大批欧洲人移居美洲,这就是组成了如今的 美洲。这么看来,旧世界对新世界的影响是不是就可以说是从那些夺命疫病,或 者说从新的病毒病菌传入开始的呢? 原生于旧世界的疫病传入美洲带来巨大影响,但是相反的是,多数原生于新 世界的疾病最后都证明无法外传。秘鲁疣、奥罗亚热症、斑疹热等等夺命疫病, 都只局限与它们原生之地,而历来从美洲出口的最大病害,可能就是梅毒螺旋体 了。虽然难以确定其传入欧洲的方式,但其确是原生于美洲,传入了旧世界。新 世界对旧世界的影响,在疫病上的表现大概就是性病型梅毒杀死数百万人,损坏 了众多人的生殖能力并对一些社会观念和行为造成影响。 但是,虽然旧世界传入的疫病重创了美洲原住民族,欧、亚、非三洲被来自 新世界的性病型梅毒夺走了数百万人生命,但是与后哥伦布年代的人口增长数字 放在一起,这两项骇人的事实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全球性的人口增长,一共 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原始人类发展出工具,又发明了农业之时,另一次,便是欧 洲人开始纵横四海那个世纪之后。人口增长,排除战争、医药等原因,总的来说, 还是因为食物供给状况改进。来自新世界的作物,比如玉米,比如甘薯,可以配 合各种土壤、气候,旧世界的农人可以种植的作物类型增加,大自然为我们释放 出更多的养分。在稻米文化逐渐接近局限,迎头撞上报酬递减法则之时,各式由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美洲引进的旱地作物,对旧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做出巨大的贡献,也使得人口 持续增加成为可能。 哥伦布大交换对各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欧洲人带给美洲原住民新的 疾病,在没有免疫准备的人口中暴发的疫病,造成大批的美洲原住民死亡并导致 了大量的文化流失,而原生于美洲的梅毒也造成了旧世界的人口大量死亡和社会 动荡。但是从另一个观点来看,这次的接触为旧世界带来了新的作物品种和牲畜 为全世界带来了人口迅速增长。随着东西半球开始交换生命形式,总体、个体, 宏级、微层,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的改变了。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这本书以生态的观 点重新书写历史,严肃看待生态在人类事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用一种新的视 角、新的模式了解生态和社会事件,为人们发现了新的视野,具有很大的价值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姓名:卢晗旭 学号:17307130268 3 / 3 美洲引进的旱地作物,对旧世界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做出巨大的贡献,也使得人口 持续增加成为可能。 哥伦布大交换对各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欧洲人带给美洲原住民新的 疾病,在没有免疫准备的人口中暴发的疫病,造成大批的美洲原住民死亡并导致 了大量的文化流失,而原生于美洲的梅毒也造成了旧世界的人口大量死亡和社会 动荡。但是从另一个观点来看,这次的接触为旧世界带来了新的作物品种和牲畜, 为全世界带来了人口迅速增长。随着东西半球开始交换生命形式,总体、个体, 宏级、微层,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的改变了。 《哥伦布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这本书以生态的观 点重新书写历史,严肃看待生态在人类事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用一种新的视 角、新的模式了解生态和社会事件,为人们发现了新的视野,具有很大的价值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植物生物学》阅读资料: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pdf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植物的物质与能量代谢——植物的水分代谢与矿质营养(宋志平).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植物种子和果实发育、植物发育的基本模式和发育程序构建(杨继).pptx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花药发育的调控基因果实种类与演化(马红).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花发育分子遗传分析——生殖分生组织、花器官的种类、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马红).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杨继,2/2).pptx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 Plant Biology》PPT课件_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杨继,1/2).pptx
- 《植物生物学》阅读材料:One hundred important questions facing plant science research.pdf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课程资源_教学大纲(2017年春季学期).doc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9 苔藓植物.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8 藻类、真菌及地衣植物.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7 植物水势、叶绿素.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6 果实、种子的类型与结构,种子贮藏物质的测定.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5 花的基本构造、解剖和胚胎发育.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4 叶的形态和解剖.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3 茎的形态和解剖.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10 蕨类、裸子植物.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2 根的形态和解剖.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PPT实验课件_植物学实验01 植物细胞和组织.ppt
- 复旦大学:《植物生物学》教学资源_植物生物学教学大纲(2016秋季,生态).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当我们谈论疾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疾病的隐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疾病的医者难医之处——《疾病的隐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疾病的进化史原因以及对其的思考——《我们为什么生病》阅读有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人类中心主义的退场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读书笔记)与流感病毒的“全面战争”:《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序言:人为什么生病?.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什么是微生物?.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与世界.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原核微生物与疾病.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七章 病毒与病毒性疾病.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真菌与真菌性疾病.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八章 感染与免疫(人体的免疫与防御).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六章 寄生虫与寄生虫疾病.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九章 微生物疾病的流行性.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结语——微生物与人类未来(含考题回顾).pdf
- 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植物细胞分化与脱分化.pdf
- 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叶绿体的分离、纯化和鉴定.pdf
- 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相差、暗室野和荧光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pdf
- 复旦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哺乳动物离体贴壁细胞的传代培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