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基本理论和性质——量子尺寸效应

2.2量子尺寸效应 δ=4EF/3N 1.定义:能带理论表明,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往往是连续的,即大粒 子或宏观物体的能级间距几乎为零。但当粒子尺寸下 降到某一值(如达到纳米级)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 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并使能隙变宽的现象, 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4 一X 3 W
2 .2 量子尺寸效应 1.定义:能带理论表明,在高温或宏观尺寸情况下, 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往往是连续的,即大粒 子或宏观物体的能级间距几乎为零。但当粒子尺寸下 降到某一值(如达到纳米级)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 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并使能隙变宽的现象, 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4EF/3N N EF = 3 4

2.产生的条件或前提:量子尺寸效应是由于纳米 粒子的能级发生分裂,分立能级之间的的间距大于 热能、磁能、电子的交换作用能、静电能、光子能 量和超导态的凝聚能等而产生的。 —热能:KT 静磁能:外磁场作用能E=-,MH 退磁场能 E=NM2 退磁因子
2.产生的条件或前提:量子尺寸效应是由于纳米 粒子的能级发生分裂,分立能级之间的的间距大于 热能、磁能、电子的交换作用能、静电能、光子能 量和超导态的凝聚能等而产生的。 ——热能: KB T ——静磁能:外磁场作用能 Eh =-μ0MH 退磁场能 退磁因子 2 2 1 EN = NM

easy axis 0.14 0.12 ◆N 4一Ny 0.10 0.08 0.06 2:1自发态 0.04 0.02 0.00 中心点退磁因子与长宽比的关系 1:1自发态
中心点退磁因子与长宽比的关系 1:1自发态 2:1 自发态

铁磁微粒间原子的交换作用能: Eex=-2S2A∑c0s0, 近邻 s:自旋量子数,A:交换积分,代表电子一电子,电子一原子 核的静电交换作用,p,第引个原子磁矩与第j个原子磁矩之间 的夹角)。 1-leiao,oe,[E e2 e ra ro r:a电子到b电子间的距离 交换电子云密度 ra:电子到原子核A的距离 ro: 电子b到原子核B的距离
——铁磁微粒间原子的交换作用能: Eex = − S A i j 近邻 2 cos 2 s:自旋量子数,A:交换积分,代表电子-电子,电子-原子 核的静电交换作用, 第i个原子磁矩与第j个原子磁矩之间 的夹角)。 ij 交换电子云密度 ( ) ( ) ( ) ( ) 1 2 2 2 2 * d r e r e r e A a b a b b B A a A B = − − r:a电子到b电子间的距离 ra:电子到原子核A的距离 rb:电子b到原子核B的距离

微粒静电相互作用能:Eefr=ne2t/m n:传导电子密度 τ:电子的弛豫时间:电子的有效质量 —静电能:qde 光子能量:E,=hM 超导的凝聚态能: E=2Eg-2h@p exp-2/N(0V] =2Ee-△(破坏超导的Cooperl电子对, 使电子对激发成两个失去关联的单电子的最低能量) NO):费米面上的态密度Op:德拜温度 纳米微粒尺寸减小,δ增大,当δ大于上述能量时,显著影响 材料的电、磁、声、光、热等性能,与宏观显著不同
——微粒静电相互作用能:Eeff=ne2/m n:传导电子密度 :电子的弛豫时间 m:电子的有效质量 ——静电能:qd ——光子能量: E h l = ( ) 使电子对激发成两个失去关联的单电子的最低能量) E 破坏超导的Cooper电子对, E E N V F F D 2 ( 2 2 exp 2 / 0 = − = − − N(0):费米面上的态密度 ωD :德拜温度 ——超导的凝聚态能: 纳米微粒尺寸减小,δ增大,当δ大于上述能量时,显著影响 材料的电、磁、声、光、热等性能,与宏观显著不同

例1:纳米CdSe对光的吸收特性 2 nm 3 nm 4 nm 5 nm 6 nm 1-10nm energy 导带。· hv Er 4E.=2.42eV bulk solid. state body number of connected atoms 粒径减小→能级间隔个→hY个→吸收波长↓→颜色变浅
例1:纳米CdSe对光的吸收特性 导带 h Eg=2.42eV 价带 EF 粒径减小 → 能级间隔↑ → hγ↑→ 吸收波长↓ →颜色变浅

例2:纳米Ag微粒从导体向绝缘体转变 7d ×10.5 10.5 、3 2 ×6.02×1023 108 m-电子的质量 108 -×6.02×1023 Icm3 =6×1022 Ag微粒: 由δ=4EF/3N, E.-3x2nj” 可以得: δ/k.=(3.46×10-19)/d3(K.cm,当6≥kT时,发生能级分裂 如δ=k:T,T=1K,则d=7nm时Ag纳米颗粒会由导体支为非全属 绝缘体。 当T>1K,则d<7nm时才会出现Ag纳米颗粒由导体变为非全 属绝缘体的现象。 如δ=10kgT:T=10K,d=3.25nm 如8=100k:T:T=100K,d=1.51nm 实验表明,纳米Ag的确具有很高的电阻,类似于绝缘体
例2:纳米Ag微粒从导体向绝缘体转变 Ag微粒: 由 =4EF/3N, ,可以得: /kB=(3.46 ×10-19)/d3 (K.cm),当 kBT时,发生能级分裂 ——如= kBT,T=1K,则d=7nm时Ag纳米颗粒会由导体变为非金属 绝缘体。 ——当T>1K ,则d<7nm时才会出现Ag纳米颗粒由导体变为非金 属绝缘体的现象。 ——如= 10kBT:T=10K,d=3.25nm ——如= 100kBT:T=100K,d=1.51nm ( ) E ( n) F m 2 2 3 2/3 2 = 23 3 6.02 10 108 10.5 3 2 4 = d N 22 3 23 6 10 1 6.02 10 108 10.5 = = cm n m −电子的质量 实验表明,纳米Ag的确具有很高的电阻,类似于绝缘体

3.纳米金属由导体变为绝缘体的条件 (1)温度要足够低,即kTh/δ,1 能级展宽应小于能级间隔 电子在相应能级上有足够长的寿命
3.纳米金属由导体变为绝缘体的条件 (1)温度要足够低,即kBT<<δ→一般在几K左右, 否则粒径要更小。 当D=14nm,T=1K时,为绝缘体 当D=2nm,T=343K时,为绝缘体 Ag (2) , 能级展宽应小于能级间隔, 电子在相应能级上有足够长的寿命。 /

4纳米材料量子尺寸效应中的临界尺寸 (半径d,)的表达式 根据能带理论,久保提出:相邻能级间距和颗粒直径 满足: 4E 4 N=n×3 h2 Er= 2m (3π)3 N代表一个超微粒的总 2 导电电子数,d,为粒 4i3元2n2 rnmd >kgT 径,n为每单位体积 曲典能够产生能级分裂,从而出现量子尺寸效应
4.纳米材料量子尺寸效应中的临界尺寸 (半径d0)的表达式 根据能带理论,久保提出:相邻能级间距和颗粒直径 满足: k T N E B F = 3 4 此时,才能够产生能级分裂,从而出现量子尺寸效应 0 3 1 ) 2 ( 3 4 d N = n N代表一个超微粒的总 导电电子数,d0为粒 径,n1为每单位体积 内的电子数。 3 2 2 1 2 (3 ) 2 F n m E = k T n md n = 3 B 1 0 3 2 1 2 2 4 (3 )

2 式 6-4h6月>k7 rn md 中, 参数:普朗克常量 =1.0546×10-34JS; 电子的电量9.109×10-31kg 波尔兹曼常数K=1.38026×10-23J/K 代入上式,整理得到: 1.078×10-14 n,3(m3) 3 T (1)已知温度求临界尺寸 (2)已知尺寸求临界温度
式 中, 参数:普朗克常量 =1.0546×10-34J·S; 电子的电量m=9.109×10-31kg 波尔兹曼常数K=1.38026×10-23J/K 代入上式,整理得到: k T n md n = 3 B 1 0 3 2 1 2 2 4 (3 ) ( ) 1.078 10 3 3 1 1 -14 3 0 n m T d − (1)已知温度求临界尺寸 (2)已知尺寸求临界温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与应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 1.3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黏性流动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 1.6 无机材料的超塑性.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2.1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2.2 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2.3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 2.4 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2.5 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1 断裂力学基本概念 3.2 无机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方法.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3 显微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3.4 无机材料中裂纹的缓慢扩展 3.5 材料的硬度与压痕开裂的应用.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3 显微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3.4 无机材料中裂纹的缓慢扩展、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1 无机材料的热容.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2 无机材料的热膨胀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 4.4 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4.5 无机材料的熔融与分解.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1 电导的物理现象 6.2 离子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3 电子电导 6.4 玻璃态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5 无机材料的电导 6.6 半导体陶瓷的物理效应 6.7 超导体.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 7.1 介质的极化.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共五个实验).doc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Surface and Interface of Materials.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固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固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纳米固体材料.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水泥材料显微结构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玻璃材料显微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功能陶瓷的显微结构.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显微镜材料分析与研究.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反光显微镜光片研究法.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4 锥光镜下的物相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3 正交偏光镜下的物相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2 偏光(透射)显微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的偏振.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显微镜基础知识.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1 晶体光学基础.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Microstructure of Materials.ppt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晶体结构.pdf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晶体化学基础.pdf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晶体结构的几何理论.pdf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实际晶体的形态.pdf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单形和聚形.pdf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晶体定向与结晶符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