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2.5 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1 断裂力学基本概念 3.2 无机材料断裂韧性测试方法

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HY2 如何解释固体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裂纹应力集中
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 如何解释固体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与理论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2 裂纹应力集中

21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Griffith微裂纹理论(能量角度) 材料内部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降低大于由于开裂形成两个新表 面所需的表面能时,裂纹将发生扩展;反之,裂纹将不会扩展。 平面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断裂强度: 2E1 πC
2.1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材料内部储存的弹性应变能的降低大于由于开裂形成两个新表 面所需的表面能时,裂纹将发生扩展;反之,裂纹将不会扩展。 Griffith微裂纹理论(能量角度) 平面应力状态下材料的断裂强度: 𝝈𝒄 = 𝟐𝑬𝜸 𝝅𝒄

2.2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思考: 1、何种性质的无机材料具有高理论断裂强度? EY Oth a 2、如何提高无机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 2EY πC 控制断裂强度的三个参数 弹性模量E、断裂能y,裂纹半长度c 制备高强材料的方向:E和y要大,裂纹尺寸c要小
2.2 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思考: 1、何种性质的无机材料具有高理论断裂强度? 2、如何提高无机材料的实际断裂强度? 𝝈𝒄 = 𝟐𝑬𝜸 𝝅𝒄 𝝈𝒕𝒉 = 𝑬𝜸 𝒂 = 控制断裂强度的三个参数 弹性模量E、断裂能 、裂纹半长度c 制备高强材料的方向:E和γ要大,裂纹尺寸c要小

2.3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三点弯曲强度 3PL 03-pt= P为试样断裂时的临界荷载 2 bh2 实验测得试样断裂的临界荷载P为300N,三点弯曲强度为多少? 3 300×0.03 03-pt= 2 =375×106Pa=375MPa 0.004×0.0032 实际测试时,应取3-5个试样,取其弯曲强度的平均值
2.3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三点弯曲强度 𝝈𝟑−𝒑𝒕 = P为试样断裂时的临界荷载 𝟑 𝟐 𝑷𝑳 𝒃𝒉𝟐 实验测得试样断裂的临界荷载P为300 N,三点弯曲强度为多少? 𝝈𝟑−𝒑𝒕 = 𝟑 𝟐 × 𝟑𝟎𝟎 × 𝟎. 𝟎𝟑 𝟎. 𝟎𝟎𝟒 × 𝟎. 𝟎𝟎𝟑𝟐 =375 MPa 5 实际测试时,应取3-5个试样,取其弯曲强度的平均值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二、测试误差的影响因素 (1)加载构型 三点弯曲强度 > 四点弯曲强度 在四点弯曲加载方式下,试样承受最大拉应力作用的区域 更宽,由最危险裂纹导致断裂的几率相对较大。 6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二、测试误差的影响因素 (1)加载构型 三点弯曲强度 > 四点弯曲强度 在四点弯曲加载方式下,试样承受最大拉应力作用的区域 更宽,由最危险裂纹导致断裂的几率相对较大。 6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2)承载点 分布不对称 不在同一平面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2)承载点 分布不对称 不在同一平面 7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3)试样形状 >满足“弯曲梁”条件一一呈薄板状 3 300×0.03 03-pt=2×0.004×0.0032 =375 MPa 3 300×0.03 03-pt=2×0.003×0.0042 =281 MPa X 受压面和受拉面之间应严格平行,曲率半径p一→0 8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3)试样形状 ➢ 满足“弯曲梁”条件——呈薄板状 h b b h 𝝈𝟑−𝒑𝒕 = 𝟑 𝟐 × 𝟑𝟎𝟎 × 𝟎. 𝟎𝟑 𝟎. 𝟎𝟎𝟒 × 𝟎. 𝟎𝟎𝟑𝟐 =375 MPa 𝝈𝟑−𝒑𝒕 = 𝟑 𝟐 × 𝟑𝟎𝟎 × 𝟎. 𝟎𝟑 𝟎. 𝟎𝟎𝟑 × 𝟎. 𝟎𝟎𝟒𝟐 =281 MPa ➢ 受压面和受拉面之间应严格平行,曲率半径ρ→0 8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4)试样加工状态 研磨槽 塑性区 未抛光试样强度< 抛光试样强度 径向裂纹 侧向裂纹 机械加工裂纹形成示意图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测试方法 (4)试样加工状态 机械加工裂纹形成示意图 未抛光试样强度 抛光试样强度 9 <

思考 陶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化学组分 气孔率 晶粒尺寸 10
思考 陶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化学组分 气孔率 晶粒尺寸 . 10

2.5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2.5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
2.5 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2.5 显微结构对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3 显微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3.4 无机材料中裂纹的缓慢扩展 3.5 材料的硬度与压痕开裂的应用.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及裂纹扩展 3.3 显微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3.4 无机材料中裂纹的缓慢扩展、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1 无机材料的热容.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2 无机材料的热膨胀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无机材料的热学性能 4.3 无机材料的热传导 4.4 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4.5 无机材料的熔融与分解.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1 电导的物理现象 6.2 离子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3 电子电导 6.4 玻璃态电导.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无机材料的电导 6.5 无机材料的电导 6.6 半导体陶瓷的物理效应 6.7 超导体.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 7.1 介质的极化.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pdf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山东理工大学,共五个实验).doc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Surface and Interface of Materials.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液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固体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液-固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张力.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复合材料的表界面.ppt
-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无机材料的断裂强度 2.1 固体材料的微裂纹理论 2.2 无机材料中微裂纹的起源 2.3 无机材料断裂强度的测试方法 2.4 显微结构对强度的影响.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4 高温下玻璃相的黏性流动 1.5 无机材料的高温蠕变 1.6 无机材料的超塑性.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 1.3 无机材料中晶相的塑性形变.ppt
- 《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第一章 无机材料的受力形变 1.1 应力与应变 1.2 无机材料的弹性形变.ppt
- 《纳米材料》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基本理论和性质——量子尺寸效应.ppt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纳米固体材料.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水泥材料显微结构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玻璃材料显微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功能陶瓷的显微结构.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显微镜材料分析与研究.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反光显微镜光片研究法.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4 锥光镜下的物相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3 正交偏光镜下的物相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2 偏光(透射)显微分析.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光的偏振.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显微镜基础知识.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偏光显微镜研究法 2.1 晶体光学基础.ppt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Microstructure of Materials.ppt
- 《结晶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晶体结构.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