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二十一章 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

第二十一章质谱法 (Mass Spectrometry, MS) 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 比 大小进行分离并记录其信息的分析方法。,所 得结果以图谱表 即所谓的质谱图(亦称质谱,MaSs 物及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 析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质谱法更加晋遍地应用到有 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城。化学家们认识到由于质谱法的 独特的电离过程及分离方式,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具有化 学本性,直接与其结构相夭的,可以用它来阐明各种物 的分子结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质谱仪成为多数研 究室及分析实验蜜的标准仪器
第二十一章 质 谱 法 (Mass Spectrometry, MS) 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转化为运动的气态离子并按质 荷比(M/Z)大小进行分离并记录其信息的分析方法。所 得结果以图谱表达,即所谓的质谱图(亦称质谱,Mass Spectrum)。根据质谱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进行多种有机 物及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样品中各种同位素比的测定及固体表面的结构和组成分 析等。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质谱法更加普遍地应用到有 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化学家们认识到由于质谱法的 独特的电离过程及分离方式,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具有化 学本性,直接与其结构相关的,可以用它来阐明各种物 质的分子结构。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质谱仪成为多数研 究室及分析实验室的标准仪器之一

21-1质谱仪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 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 入磁场中,其动能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zel l 其中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e=1.60×101%C),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动速度。具有速度u的 带电粒子进入质谱分析器的电磁场中,根据所选择的分离方式, 最终实现各种离子按m/z进行分离
21-l 质谱仪 (一)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原理,使带电的样品离 子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离子电离后经加速进 入磁场中,其动能与加速电压及电荷Z有关,即 2 2 1 zeU = m 其中z为电荷数,e为元电荷(e=1.60×10-19C),U为加速电压, m为离子的质量,υ为离子被加速后的运动速度。具有速度υ的 带电粒子进入质谱分析器的电磁场中,根据所选择的分离方式, 最终实现各种离子按m/z进行分离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 质谱仪的质量测定范围表示质谱仪所能够进 行分析的样品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范围,通常采用原子质量单位( unified atomic mass unit,符号u)进行度量。原子质量单位是由C来 定义的,即一个处于基态的1C中性原子的质量的 1/2,目 1200000912C/mo1C u 12602214×102312C原子/mo1C 1.66054×102g/12C原子 1.66054×102kg/12C原子
(二)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 质谱仪的质量测定范围表示质谱仪所能够进 行分析的样品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范围,通常采用原子质量单位(unified atomic mass unit,符号u)进行度量。原子质量单位是由12C来 定义的,即一个处于基态的12C中性原子的质量的 1/2,即 ) C原子 mol C g C mol C u 2 3 1 2 1 2 1 2 1 2 6.02214 10 / 12.00000 / ( 12 1 1 = =1.66054×10-24g/12C原子 =1.66054×10-27kg/12C原子

而在非精确测量物质的场合,常采 用原子核中所含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即 “质量数”来表示质量的大小,其数值 等于其相对质量数的整数。 测定气体用的质谱仪,一般质量测 定范围在2~100,而有机质谱仪一般可 达几千。现代质谱仪甚至可以研究相对 分子质量达几十万的生化样品
而在非精确测量物质的场合,常采 用原子核中所含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即 “质量数”来表示质量的大小,其数值 等于其相对质量数的整数。 测定气体用的质谱仪,一般质量测 定范围在2~100,而有机质谱仪一般可 达几千。现代质谱仪甚至可以研究相对 分子质量达几十万的生化样品

2.分辨本领 所谓分辨本领,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质 量数离子的能力,一般定义是:对两个相等 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 高10%时,则认为两峰已经分开,其分辨率 72 尺 72 △n2 其中m1、m2为质量数,且叫m;<m2。,故在两峰质 量数较小时,要求仪器分辨率越大
2.分辨本领 所谓分辨本领,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质 量数离子的能力,一般定义是:对两个相等 强度的相邻峰,当两峰间的峰谷不大于其峰 高10%时,则认为两峰已经分开,其分辨率 m m m m m R = − = 1 2 1 1 其中m1、m2为质量数,且叫m1<m2。,故在两峰质 量数较小时,要求仪器分辨率越大

h h 10 图21-1质谱仪10%峰谷分辨率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找到相邻的 且峰高相等的两个峰,同时峰谷又为峰髙的 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任选一单峰,测其 峰高5%处的峰宽W0o,即可当作上式中的 △m,此时分辨率定义为 R=m/w 0.05 如果该峰是高斯型的,上述两式计算结果是 样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找到相邻的 且峰高相等的两个峰,同时峰谷又为峰高的 10%。在这种情况下,可任选一单峰,测其 峰高5%处的峰宽W0.05,即可当作上式中的 Δm,此时分辨率定义为 R = m/W0.05 如果该峰是高斯型的,上述两式计算结果是 一样的

【例21.1】要鉴别N+2(m/z为28.006)和CO+ (m/z为27.995)两个峰,仪器的分辨率至少是多少? 在某质谱仪上测得一质谱峰中心位置为245u,峰高5 %处的峰宽为0.52u,可否满足上述要求? 解:要分辨N和CO,要求质谱仪分辨率 至少为 27995 =2545 need 28.006-27995 质谱仪的分辨率:R=245/0.52=47 RR Sp need y 故不能满足要求
【例21.1】要鉴别N+ 2(m/z为28.006)和CO+ (m/z为27.995)两个峰,仪器的分辨率至少是多少? 在某质谱仪上测得一质谱峰中心位置为245u,峰高5 %处的峰宽为0.52u,可否满足上述要求? 解: 要分辨N+ 2和CO+,要求质谱仪分辨率 至少为: 2545 28.006 27.995 27.995 = − Rneed = 质谱仪的分辨率: Rsp=245/0.52=471 Rsp <Rneed, 故不能满足要求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由几个因素决定: (i)离子通道的半径;(i)加速器与收集 器狭缝宽度;(ⅲ)离子源的性质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几乎决定了仪器的 价格。分辨率在500左右的质谱仪可以满足 般有机分析的要求,此类仪器的质量分析 器一般是四极滤质器、离子阱等,仪器价格 相对较低。若要进行准确的同位素质量及有 机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则需要使用分辨率 大于10000的高分辨率质谱仪,这类质谱仪 般采用双聚焦磁式质量分析器。目前这种 仪器分辨率可达100000,当然其价格也将会 是低分辨率仪器的4倍以上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由几个因素决定: (i)离子通道的半径;(ii)加速器与收集 器狭缝宽度;(iii)离子源的性质。 质谱仪的分辨本领几乎决定了仪器的 价格。分辨率在500左右的质谱仪可以满足 一般有机分析的要求,此类仪器的质量分析 器一般是四极滤质器、离子阱等,仪器价格 相对较低。若要进行准确的同位素质量及有 机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则需要使用分辨率 大于10000的高分辨率质谱仪,这类质谱仪 一般采用双聚焦磁式质量分析器。目前这种 仪器分辨率可达100000,当然其价格也将会 是低分辨率仪器的4倍以上

3.灵敏度 质谱仪的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相对 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枢 测到的最小样品量;相对灵敏度 是指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 与小组分含量之比;分析灵敏度 则指输入仪器的样品量与仪器输 出的信号之比
3.灵敏度 质谱仪的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相对 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绝对灵敏度是指仪器可以检 测到的最小样品量;相对灵敏度 是指仪器可以同时检测的大组分 与小组分含量之比;分析灵敏度 则指输入仪器的样品量与仪器输 出的信号之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光谱复习.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二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AAS).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AFS).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原子质谱法.ppt
- 《有机化学中英文对照表》农药词典.doc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a-氨基酸合成设计.ppt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非逻辑切断合成设计练习题.ppt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环状化合物合成设计.ppt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练习题.ppt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合成实例 4 Brevetoxin B.pdf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合成实例 3 Total Synthesis of Palytoxin.pdf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合成实例 2 The Total Synthesis of Strychnine.pdf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合成实例1 Classic Synthesis.pdf
- 《有机合成设计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Claissen 缩合,b 路线的对称性强.ppt
- 《药物合成设计——The Design of Drug Synthesis》第一部分:一基团切断合成设计.ppt
- 《有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PDF电子书.pdf
- 北京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气体、液体和溶液 2.8 非电解质稀溶液和电解质溶液.pdf
- 北京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气体、液体和溶液 2.8 非电解质稀溶液和电解质溶液.pdf
- 北京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气体、液体和溶液(2.1-2.7).pdf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分子发光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九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质谱法(质谱仪、质谱图及其应用).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光谱分析法导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红外光谱分析.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离子选择性电极.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电位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电分析导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伏安和极谱法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2)气相色谱装置.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3)色谱理论基础.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4)分离条件选择.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5)定性定量方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6)毛细管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7)液相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8)离子色谱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9)高效毛细管电泳.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7.1)色谱法概述.ppt
- 《分析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教案讲稿)绪论 Introduc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