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18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9.3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9.3.「结构耗能减震原理与耗能减震结构特点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 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 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耗能(阻尼)装置产生 摩擦,弯曲(或谫切、扭转)弹塑(或粘弹)性滞回变形耗能来 耗散或吸收地震输人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 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震的目的。装有耗能 (阻尼)装置的结构称为耗能减震结构。 耗能减震的原理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如图9.11结 构在地震中任意时刻的能量方程为: 传统抗震结构Ein=Ev+Ec+Ek+Eh 耗能减震结构Ein=Ev+Ec+Ek+Eh+Ed 式中Ein一一地震过程中输入结构体系的能量; EV一一结构体系的动能; Ec一一结构体系的粘滞阻尼耗能; Ek一一结构体系的弹性应变能: E一一结构体系的滞回耗能; Ed一一耗能(阻尼)装置或耗能元件耗散或吸收的能量

9.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9.3.l 结构耗能减震原理与耗能减震结构特点 结构耗能减震技术是在结构物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 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 设置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耗能(阻尼)装置产生 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粘弹)性滞回变形耗能来 耗散或吸收地震输人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地震反应, 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达到减震控震的目的。装有耗能 (阻尼)装置的结构称为耗能减震结构。 耗能减震的原理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如图 9.11 结 构在地震中任意时刻的能量方程为: 传统抗震结构 Ein=Ev+Ec+Ek+Eh 耗能减震结构 Ein=Ev+Ec+Ek+Eh+Ed 式中 Ein——地震过程中输入结构体系的能量; Ev ——结构体系的动能; Ec——结构体系的粘滞阻尼耗能; Ek——结构体系的弹性应变能; Eh——结构体系的滞回耗能; Ed——耗能(阻尼)装置或耗能元件耗散或吸收的能量

图9.11结构能量转换途径对比 a)地震输人b)传统抗震结构c)消能减震结构 在上述能量方程中,由于EV和k仅仅是能量转换,不能 耗能,Ec只占总能量的很小部分(约5%左右),可以忽略不计。 在传统的抗震结构中,主要依靠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 但因结构构件在利用其自身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构 件本身将遭到损伤甚至破坏,某一结构构件耗能越多,则其破坏 越严重。在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中,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 体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前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耗能 作用,耗散大量输入结构体系的地震能量,则结构本身需消耗的 能量很少,这意味着结构反应将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 体结构,使其不再受到损伤或破坏。 一般来说结构的损伤程度与结构的最大变形△max和滞回 耗能h(或累积塑性变形)成征比,可以表达为: D=f() 在耗能减震结构中,由于最大变形和构件的滞回耗能较之传

图 9.11 结构能量转换途径对比 a)地震输人 b)传统抗震结构 c)消能减震结构 在上述能量方程中,由于 Ev 和 Ek 仅仅是能量转换,不能 耗能,Ec 只占总能量的很小部分(约 5%左右),可以忽略不计。 在传统的抗震结构中,主要依靠 Eh 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 但因结构构件在利用其自身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的同时,构 件本身将遭到损伤甚至破坏,某一结构构件耗能越多,则其破坏 越严重。在耗能减震结构体系中,耗能(阻尼)装置或元件在主 体结构进入非弹性状态前率先进入耗能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耗能 作用,耗散大量输入结构体系的地震能量,则结构本身需消耗的 能量很少,这意味着结构反应将大大减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 体结构,使其不再受到损伤或破坏。 一般来说,结构的损伤程度与结构的最大变形Δmax 和滞回 耗能 Eh(或累积塑性变形)成正比,可以表达为: ( , ) max Eh D = f  在耗能减震结构中,由于最大变形和构件的滞回耗能较之传

统抗震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大大减少,因此结构的损伤大 大减少。 耗能减震结构具有减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已被成功用于 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中。 9.3.2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9.3.2.1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耗能减震装置的种类很多,根据耗能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摩擦 耗能器。钢弹塑性耗能器、铅挤压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粘滞 阻尼器等;根据耗能器耗能的依赖性可分为速度相关型(如粘弹 性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和位移相关型(如摩擦耗能器、钢弹塑 性耗能器和铅挤压阻尼器)等。 (1)摩擦耗能器 P 5.0810.16 o o (a) (b) le) 图912Pal型摩擦耗能器及典型滞回曲线 摩擦耗能器是根据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的原理设计的。目前已有 多种不同构造的摩擦耗能器,如Pl型摩擦耗能器、摩擦筒制震器 限位摩擦耗能器、摩擦滑动螺栓节点及摩擦剪切铰耗能器等,图9.12 (a)(b)为Pal‖等设计的摩擦耗能装置,它是一可滑动而改变形状

统抗震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滞回耗能大大减少,因此结构的损伤大 大减少。 耗能减震结构具有减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已被成功用于 工程结构的减震控制中。 9.3.2 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9.3.2.1 耗能减震装置的类型与性能 耗能减震装置的种类很多,根据耗能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摩擦 耗能器。钢弹塑性耗能器、铅挤压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粘滞 阻尼器等;根据耗能器耗能的依赖性可分为速度相关型(如粘弹 性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和位移相关型(如摩擦耗能器、钢弹塑 性耗能器和铅挤压阻尼器)等。 (1) 摩擦耗能器 图 9 12 Pall 型摩擦耗能器及典型滞回曲线 摩擦耗能器是根据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的原理设计的。目前已有 多种不同构造的摩擦耗能器,如 Pall 型摩擦耗能器、摩擦筒制震器、 限位摩擦耗能器、摩擦滑动螺栓节点及摩擦剪切铰耗能器等。图 9.12 (a)(b)为 Pall 等设计的摩擦耗能装置,它是一可滑动而改变形状

的机构。机构带有摩擦制动板,机构的滑移受板间摩擦力控制,而摩 擦力取决于板间的挤压力,可以通过松紧节点板的高强螺栓来调节。 该装置按正常使用荷载及小震作用下不发生滑动设计,而在强烈地震 作用下,其主要构件尚未发生屈服,装置即产生滑移以摩擦功耗散 地震能量,并改变了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使结构在强震中改变 动力特性,达到减震目的。(如何设计,如何计算) 摩擦耗能器种类很多,但都具有很好的滞回特性,滞回环呈 矩形,耗能能力强,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图9.12(c)为典 型的滞回曲线。摩擦耗能器一般安装在支撑上形成摩擦耗能支 撑。 (2)钢弹塑性耗能器 软钢具有较好的屈服后性能,利用其进入弹塑性范围后的良 好滞回特性,目前已研究开发了多种耗能装置,如加劲阻尼 (ADAS)装置、锥形钢耗能器、圆环(或方框)钢耗能器、双 环钢耗能器、加劲圆环耗能器。低屈服点钢耗能器等。这类耗能 器具有滞回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大,长期可靠并不受环境与温度 公 响 必 必 700 0-0150.000.1530 6) 图9.13加劲阻尼装置及其滞回曲线 ()加劲慰尼装置及其与支律的迷接:(心)加身阻尼装登的布回周线

的机构。机构带有摩擦制动板,机构的滑移受板间摩擦力控制,而摩 擦力取决于板间的挤压力,可以通过松紧节点板的高强螺栓来调节。 该装置按正常使用荷载及小震作用下不发生滑动设计,而在强烈地震 作用下,其主要构件尚未发生屈服,装置即产生滑移以摩擦功耗散 地震能量,并改变了结构的自振频率,从而使结构在强震中改变 动力特性,达到减震目的。(如何设计,如何计算) 摩擦耗能器种类很多,但都具有很好的滞回特性,滞回环呈 矩形,耗能能力强,工作性能稳定等特点。图 9.12(c)为典 型的滞回曲线。摩擦耗能器一般安装在支撑上形成摩擦耗能支 撑。 (2)钢弹塑性耗能器 软钢具有较好的屈服后性能,利用其进入弹塑性范围后的良 好滞回特性,目前已研究开发了多种耗能装置,如加劲阻尼 (ADAS)装置、锥形钢耗能器、圆环(或方框)钢耗能器、双 环钢耗能器、加劲圆环耗能器。低屈服点钢耗能器等。这类耗能 器具有滞回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大,长期可靠并不受环境与温度 影响的特点

加劲阻尼装置是由数块互相平行的X形或三角形钢板通 过定位件组装而成的耗能减震装置,如图9.13(a)所示。它一 般安装在人字形支撑顶部和框架梁之间,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层 间相对变形引起装置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运动,使钢板产生弯 曲屈服,利用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图9.13u)为8 块三角形钢板组成的加劲阻尼装置的滞回曲线。 双环钢环耗能器由两个简单的耗能圆环构成,这种耗能器既 保留了圆环钢耗能器变形大、构造简单、制作方便的特点,又提 高了初始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使其耗能能力大为改善。试验研究 表明,这种耗能器的滞回环为典型的纺锤形,形状饱满,具有稳 定的滞变回路。 加劲圆环耗能器由耗能圆环和加劲弧板构成,即在圆环耗能 器中附加弧形钢板以提高圆环钢耗能器的刚度和阻尼,改善圆环 钢耗能器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较低的缺点。试验研究表明,加劲 圆环耗能器工作性能稳定,适应性好,变形能力强,耗能能力可 随变形的增大而提高,而且具有多道减震防线和多重耗能特性。 低屈服点钢是一种屈服点很低、延性滞回性能很好的材料, 图9.14所示为钢材型号为BT-1。YP100、宽厚比D/t为40 的屈服点钢耗能器试验后的形状和滞回曲线。可以看出,该类耗 能器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滞回曲线形状饱满,性能稳定

加劲阻尼装置是由数块互相平行的 X 形或三角形钢板通 过定位件组装而成的耗能减震装置,如图 9.13(a)所示。它一 般安装在人字形支撑顶部和框架梁之间,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层 间相对变形引起装置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运动,使钢板产生弯 曲屈服,利用弹塑性滞回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图 9.13u)为 8 块三角形钢板组成的加劲阻尼装置的滞回曲线。 双环钢环耗能器由两个简单的耗能圆环构成,这种耗能器既 保留了圆环钢耗能器变形大、构造简单、制作方便的特点,又提 高了初始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使其耗能能力大为改善。试验研究 表明,这种耗能器的滞回环为典型的纺锤形,形状饱满,具有稳 定的滞变回路。 加劲圆环耗能器由耗能圆环和加劲弧板构成,即在圆环耗能 器中附加弧形钢板以提高圆环钢耗能器的刚度和阻尼,改善圆环 钢耗能器承载能力和初始刚度较低的缺点。试验研究表明,加劲 圆环耗能器工作性能稳定,适应性好,变形能力强,耗能能力可 随变形的增大而提高,而且具有多道减震防线和多重耗能特性。 低屈服点钢是一种屈服点很低、延性滞回性能很好的材料, 图 9.14 所示为钢材型号为 BT-I。YP100、宽厚比 D/t 为 40 的屈服点钢耗能器试验后的形状和滞回曲线。可以看出,该类耗 能器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滞回曲线形状饱满,性能稳定

(3)铅耗能器 铅是一种结晶金属,具有密度大、熔点低、塑性好、强度低 等特点。发生塑性变形时晶格被拉长或错动,一部分能量将转换 成热量,另一部分能量为促使再结晶而消耗,使铅的组织和性能 回复至变形前的状态。铅的动态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在常温下进 行,耗时短且无疲劳现象,因此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图9.15 为利用铅挤压产生塑性变形耗散能量的原理制成的阻尼器。图 9.15(a)为收缩管型,图9.15(b)为鼓凸轮型,当中心轴相 对钢管运动时,铅被挤呀压通过中心轴与壁间形成的挤压口而产 生塑性变形耗散能量。铅挤压耗能器具有有“库仑摩擦”的特点, 挤玉口 200 0-200005000 位移( (c】 图915铅挤压阻尼器及典型滞回曲线 其滞回曲线基本呈矩形,如图9.15(C),在地震作用

(3)铅耗能器 铅是一种结晶金属,具有密度大、熔点低、塑性好、强度低 等特点。发生塑性变形时晶格被拉长或错动,一部分能量将转换 成热量,另一部分能量为促使再结晶而消耗,使铅的组织和性能 回复至变形前的状态。铅的动态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在常温下进 行,耗时短且无疲劳现象,因此具有稳定的耗能能力。图 9.15 为利用铅挤压产生塑性变形耗散能量的原理制成的阻尼器。图 9.15(a)为收缩管型,图 9.15(b)为鼓凸轮型,当中心轴相 对钢管运动时,铅被挤呀压通过中心轴与壁间形成的挤压口而产 生塑性变形耗散能量。铅挤压耗能器具有有“库仑摩擦”的特点, 图 915 铅挤压阻尼器及典型滞回曲线 其滞回曲线基本呈矩形,如图 9.15(C),在地震作用

下,挤压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上与速度无关。此外,还有利用铅产 生剪切或弯剪塑性滞回变形耗能原理制成的铅剪切耗能器I形铝 耗能器等。 (4)粘弹性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是由粘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所组成。典型的粘 弹性阻尼器如图9.16(a)所示,它是由两个T形约束钢板夹一 块矩形钢板所组成,T形约束钢板与中间钢板之间夹有一层粘弹 性材料,在反复轴向力作用下,约束T形钢板与中间钢板产生相 对运动,使粘弹性材料产生往复剪切滞回变形,以吸收和耗散能 量。 解板 三 困9.16粘弹性至尼器滞回曲经 《)松弹性图尼器:(b)有弹性阻尼器师国曲权 图9.16(b)为粘弹性阻尼器的典型滞回曲线,可以看 出,其滞回环呈椭圆形,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它能同时提供刚 度和阻尼。由于粘弹性材料的性能受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 响,所以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受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响,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其耗能能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频 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频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能能力

下,挤压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上与速度无关。此外,还有利用铅产 生剪切或弯剪塑性滞回变形耗能原理制成的铅剪切耗能器 I 形铝 耗能器等。 (4)粘弹性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是由粘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所组成。典型的粘 弹性阻尼器如图 9.16(a)所示,它是由两个 T 形约束钢板夹一 块矩形钢板所组成,T 形约束钢板与中间钢板之间夹有一层粘弹 性材料,在反复轴向力作用下,约束 T 形钢板与中间钢板产生相 对运动,使粘弹性材料产生往复剪切滞回变形,以吸收和耗散能 量。 图 9.16 (b)为粘弹性阻尼器的典型滞回曲线,可以看 出,其滞回环呈椭圆形,具有很好的耗能性能,它能同时提供刚 度和阻尼。由于粘弹性材料的性能受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 响,所以粘弹性阻尼器的性能受温度、频率和应变幅值的影响,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其耗能能力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频 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高频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能能力

逐渐退化至某一平衡值。当应变幅值小于50%时,应变的影响 不大,但在大应变的激励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能能力逐 渐退化至某一平衡值。 (5)粘滞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主要有筒式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墙系统等。筒 式粘滞阻尼器一般油缸体、活塞和粘滞流体组成。活塞上开有小 孔,并可以在充有硅油或淇他粘性流体的缸内作往复运动。当活 塞与筒体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流体从活塞的小孔内通过,对两者 的相对运动产生阻尼,从而耗散能量。图9.17(a)为典型的 油阻尼器,图9.17(b)为油阻尼器的恢复力特性,形状近似为 椭圆。油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一般与速度和温度有关。 抵抗力 图9.17油阻尼器及新网曲线 图9.18速度相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变形曲线 《)粘滞耗能器:(b)粘弹性蕊能器

逐渐退化至某一平衡值。当应变幅值小于 50%时,应变的影响 不大,但在大应变的激励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耗能能力逐 渐退化至某一平衡值。 (5)粘滞阻尼器 粘滞阻尼器主要有筒式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墙系统等。筒 式粘滞阻尼器一般由缸体、活塞和粘滞流体组成。活塞上开有小 孔,并可以在充有硅油或其他粘性流体的缸内作往复运动。当活 塞与筒体间产生相对运动时,流体从活塞的小孔内通过,对两者 的相对运动产生阻尼,从而耗散能量。图 9.17(a)为典型的 油阻尼器,图 9.17(b)为油阻尼器的恢复力特性,形状近似为 椭圆。油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一般与速度和温度有关

9.3.2.2耗能器的恢复为模型 (1)速度相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图9.18为速度相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变形曲线。速度相 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与变形和速度的关系一般可以表示为: F=kA+C.A 式中k和C,一一耗能器的刚度和阻尼器系数; △和A一耗能器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对于粘滞阻尼器,一般Kd=0,C=C0,阻尼力仅与速度有 关,可表示为:F=CA 式中Co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由阻尼器的产品型号给 定或由试验确定。 对于粘弹性阻尼器,刚度和阻尼系数一般由式下式确定: C,=nlo)4G@)K,=4Gl 式中n(w人G(ω)一粘弹性材料的损失因子和剪切模量, 一般与频率和速度有关,由粘弹性材料特性曲线 确定; A、6一一粘弹性材料层的受剪面积和厚度; ω一结构振动的频率。 (2)滞变型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软钢类耗能器具有类似的滞回性能,可采用相似的计算模

9.3.2.2 耗能器的恢复为模型 (1)速度相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图 9.18 为速度相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变形曲线。速度相 关型耗能器的恢复力与变形和速度的关系一般可以表示为: F k C d d d =  +  式中 d k 和 Cd ——耗能器的刚度和阻尼器系数;  和 —耗能器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对于粘滞阻尼器,一般 Kd=0,C=C0,阻尼力仅与速度有 关,可表示为: F C d = 0 式中 C0 粘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可由阻尼器的产品型号给 定或由试验确定。 对于粘弹性阻尼器,刚度和阻尼系数一般由式下式确定: ( ) ( ) ( ) d d AG AG C K       = = 式中η(ω)、G(ω)—粘弹性材料的损失因子和剪切模量, 一 般 与 频 率 和 速 度 有 关 , 由 粘 弹 性 材 料 特 性 曲 线 确定; A、δ——粘弹性材料层的受剪面积和厚度; ω—结构振动的频率。 (2)滞变型耗能器的恢复力模型 软钢类耗能器具有类似的滞回性能,可采用相似的计算模

型,仅其特征参数不同。该类耗能器的最理想的数学模型可采用 Ramberg-Osgood模型,但由于其不便于计算分析,故可采 用图9.19(a)所示的折线型弹性-应变硬化模型来描述,恢复 力和变形的关系可表示为:E=kA,+ak(A-A) 式中K1一一初始刚度; a。一一第二刚度系数; △y一屈服变形。 摩擦耗能器和铅耗能器的滞回曲线近似为“矩形”,具有较 好的库仑特性,且基本不受荷载大小、频率、循环次数等的影响】 故可采用图9.19(b)所示的刚塑性恢复力模型。 对于摩擦耗能器,恢复力可由式(9.20)计算: F=Fsgm(△() Fo-静摩擦力 图9.19滞变型耗能器的力-变形曲线 (4)金晨耗能器:(b)摩藤耗能渴和铅耗能露 对于铅挤压阻尼器,恢复力可按式(9.21)计算: F.=Bo,m

型,仅其特征参数不同。该类耗能器的最理想的数学模型可采用 Ramberg-Osgood 模型,但由于其不便于计算分析,故可采 用图 9.19(a)所示的折线型弹性-应变硬化模型来描述,恢复 力和变形的关系可表示为: F k k d y y =  +  −  1 0 1  ( ) 式中 K1—— 初始刚度; a。——第二刚度系数; Δy—屈服变形。 摩擦耗能器和铅耗能器的滞回曲线近似为“矩形”,具有较 好的库仑特性,且基本不受荷载大小、频率、循环次数等的影响, 故可采用图 9.19(b)所示的刚塑性恢复力模型。 对于摩擦耗能器,恢复力可由式(9.20)计算: F F t d =  0 sgn ( ( )) F0-静摩擦力 对于铅挤压阻尼器,恢复力可按式(9.21)计算: 1 1 0 2 ln d y A F f A     = +    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