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4-2-1 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1 主讲:余晨光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求解ADOPdJeZwdzmdtdrGsinaRtArhg2W2ajw2L2PhRGcosa2a汽车加速上坡受力图ZIw28GhgbLigodurfGFZF十sinα=cosa+cosaLLLLLrLrdtghZIwGLigodurfa+Gg+FFsinacosα+Acosα二72Zw2LLLLLrdtLrg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求解 2 0 1 1 cos sin cos g g f g W Z Zw b G du rf h h I i i I F G F G L L g L Lr Lr dt L 0 2 2 cos sin + + cos g g f g W Z Zw a G du rf h h I i i I F G F G L L g L Lr Lr dt L

C静态分量和动态分量1.静态分量(bcosα-h sina)Fzi=>主要与质心位置及坡度角有关。(acosaα+h, sinαZs22.动态分量hGdu忽略旋转质量惯性力矩gFzdi~Ldt9hGdugF~Zd2Ldtg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cos sin cos sin 2 1 Zs g Zs g a h L G F b h L G F 1.静态分量 2.动态分量 L h dt du g G F L h dt du g G F g Zd g Zd 2 1 忽略旋转质量惯性力矩 静态分量和动态分量 3 主要与质心位置及 坡度角有关

对动态分量的分析RSIT思考:加速时,前驱车还是后驱车容易满足附着条件?后驱车容易满加速时 Fzd1↓ Fzd2T足附着条件跑车、豪华轿车大多采用后轮驱动>保时捷911跑车采用后置式发动机后轮驱动。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4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对动态分量的分析 4 加速时 FZd1 FZd2 后驱车容易满 足附着条件 跑车、豪华轿车大多采用后轮驱动 思考:加速时,前驱车还是后驱车容易满足附着条件? 保时捷911跑车 采用后置式发动 机后轮驱动

空气升力Apu?CLf一前空气升力系数;Cur一后空气升力系数8CLr=0.246CLr=0.279CLr =0.136CLr =0.133 3楔形造型以及合8888188888888适的前保险杠下Cp=0.358Cp=0.358的阻风板与后行四门轿车双门轿车李箱盖上的后扰Lr=0.118流板能减小前、CLr=0.063CLr =0.135CLr=0.116后空气升力系数。CD=0.33CD=0.315直背式车身轿车旅行轿车轿车的空气升力系数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空气升力 5 CLf-前空气升力系数;CLr-后空气升力系数。 2 1 1 = 2 F C A u Zw Lf r 2 2 1 = 2 F C A u Zw Lr r 楔形造型以及合 适的前保险杠下 的阻风板与后行 李箱盖上的后扰 流板能减小前、 后空气升力系数

C滚动阻力偶矩产生的部分Fzm=-GFz2 =GcoSaαcoSαLL此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忽略旋转质量惯性阻力偶矩和滚动阻力偶矩之后G du h.4Fz1 = Fzs1 - FzZwldtLgduhG-FFz2=Fzs2ZW2+gdtL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滚动阻力偶矩产生的部分 6 此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忽略旋转质量惯性阻力偶矩和滚动阻力偶矩之后 1 1 1 g Z Zs Zw G du h F F F g dt L 1 cos Zf rf F G L 2 cos Zf rf F G L 2 2 2 g Z Zs Zw G du h F F F g dt L

思考题·如何推导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如何推导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 • 汽车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由哪几个部分组 成? 7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力8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8 下一知识点: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5 汽车的功率平衡.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6章 汽车平顺性 Ride Performance 6.1 Human Response to Vib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de Performance(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以及平顺性的评价).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6章 汽车平顺性 Ride Performance 6.3 Simplify of Automobile Vibration System and Vibration of Single Mass System(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及单质量系统的振动).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6章 汽车平顺性 Ride Performance 6.2 Statistic Property of Road Surface Roughness(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7章 汽车通过性 Passing Ability of Vehicle 7.1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汽车几何通过特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7章 汽车的通过性 Passing Ability of Vehicle 7.2 Stepping Ability and Striding Ability(汽车越台跨沟能力).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Handling Performance 5.2 Tire Cornering Property(轮胎侧偏特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Handling Performance 5.3 Linear Dual-freedom Model of Turning Vehicle(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响应).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5.1 Generalization(概述).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Handling Performance 5.4 Suspension and Cornering(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4章 汽车制动性 Braking Performance 4.1 Evaluation Index(评价指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4章 汽车制动性 Braking Performance 4.3 Braking Efficiency and its Stability(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4章 汽车制动性 Braking Performance 4.4 Braking Steering Stability(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4章 汽车制动性 Braking Performance 4.5 Braking Proportioning(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4章 汽车制动性 Braking Performance 4.2 Braking Mechanics(制动时车轮的受力).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 Decisions for Engine Power and Gear Ratios 3.1 Decision for Engine Power(发动机功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 Decisions for Engine Power and Gear Ratios 3.4 Decisions for the ig(Gear Ratio)of Other Gears(各挡传动比的选择).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 Decisions for Engine Power and Gear Ratios 3.3 Decision for Maximum Gears Ratio(最大传动比 的选择).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 Decisions for Engine Power and Gear Ratios 3.2 Decision for Minimum Gears Ratio(最小传动比的 选择).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 Fuel Economy 2.3 Influence Factors of Fuel Economy.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4-2-2 汽车地面切向反作用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4-2-3 汽车的附着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3-2 汽车的动力特性图.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4-1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3-1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9 汽车行驶方程式.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8 加速阻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7 坡度阻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4 汽车空气阻力的概念和计算.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5 减小CD值的要点.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3 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2 滚动阻力的概念.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1 汽车行驶阻力概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1 汽车的驱动力的概念.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2 汽车驱动力公式的讨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3 汽车的驱动力图.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0 前言(主讲:余晨光、杨波、邓亚东、乔维高、汪怡平).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1 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依据.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4 无级变速器的节油原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