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人族 1951 中南民族大学 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编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
中南民族大学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编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学校概况… 报告说明… I 第一篇:毕业生供需状况… 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一)总体规模 (二)学院结构… (三)专业结构 124 (四)生源结构 、毕业生需求情况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 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888 (一)总体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三)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四)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五)不同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类型 15 、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域分布 19 (二)就业行业分布 21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四)专项就业分布 三、升学及出国(境)情况 (一)国内升学情况… 336 (二)出国(境)情况 四、自主创业情况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31
目 录 学校概况 ........................................................................................................................I 报告说明 .......................................................................................................................II 第一篇:毕业生供需状况..............................................................................................1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1 (一)总体规模..............................................................................................1 (二)学院结构..............................................................................................1 (三)专业结构..............................................................................................2 (四)生源结构..............................................................................................4 二、毕业生需求情况..............................................................................................6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分析..................................................................................8 一、就业率及就业类型..........................................................................................8 (一)总体就业率及就业类型......................................................................8 (二)各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类型......................................................9 (三)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类型....................................................10 (四)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类型................14 (五)不同生源地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类型........................................15 二、就业流向........................................................................................................19 (一)就业地域分布....................................................................................19 (二)就业行业分布....................................................................................21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布............................................................................22 (四)专项就业分布....................................................................................23 三、升学及出国(境)情况................................................................................23 (一)国内升学情况....................................................................................23 (二)出国(境)情况................................................................................26 四、自主创业情况................................................................................................29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31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薪酬水平 专业相关度 三、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四、工作稳定性 35 五、就业满意度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毕业生就业充分,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就业类型,继续深造比例明显提升 三、省内就业、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西部地区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四、行业布局呈多元化,新生态、新技术产业保持较高流向… 五、月薪水平不断攀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第五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及反馈.42 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42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 (二)毕业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 (三)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 (四)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 45 (五)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 (六)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47 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第六篇:学校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强化就业工作机制 精准发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 三、深化就业工作改革,提升就业精细化服务水平 四、大力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到基层工作 五、开展就业状况反馈,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续工作 附表
一、薪酬水平........................................................................................................31 二、专业相关度....................................................................................................34 三、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35 四、工作稳定性....................................................................................................35 五、就业满意度....................................................................................................36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37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38 一、毕业生就业充分,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38 二、协议就业为主要就业类型,继续深造比例明显提升................................38 三、省内就业、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西部地区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39 四、行业布局呈多元化,新生态、新技术产业保持较高流向........................40 五、月薪水平不断攀升,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41 第五篇: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价及反馈....................................................................42 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42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及推荐度....................................................42 (二)毕业生对教育教学满意度................................................................43 (三)毕业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44 (四)毕业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45 (五)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46 (六)人才培养改进措施............................................................................47 二、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50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52 第六篇:学校就业工作主要做法................................................................................54 一、加强领导,强化就业工作机制....................................................................54 二、精准发力,做好就业帮扶工作....................................................................54 三、深化就业工作改革,提升就业精细化服务水平........................................55 四、大力宣传国家基层就业政策,引导学生到基层工作................................57 五、开展就业状况反馈,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续工作........................................57 附 表..............................................................................................................................59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 等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 办学宗旨,开设了10大学科门类的79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杈点和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 有19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权学科覆盖了 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12个学科门类;拥有省部级科研机构39个。2015年化学学科 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01年至今连续14年7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7400余人, 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内蒙、新疆、山西、江苏、上海、河北 湖北、河南、山东、广西、西藏、云南、宁夏、安徽、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甘 肃、海南等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0%。现有教职工1911 人,其中专任教师1374人。教师里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750余人,有国家杰出 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 46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7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25人、楚天学者21人、二级教授2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0.58%,一支 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正逐步形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学章程为龙头,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扎实推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硏究型转变,努力把学校建 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
I 学校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创办于 1951 年,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 等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面向地方,面向全国,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的 办学宗旨,开设了 10 大学科门类的 79 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权点和 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 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 有 19 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9 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权学科覆盖了 除军事学之外的其他 12 个学科门类;拥有省部级科研机构 39 个。2015 年化学学科 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2001 年至今连续 14 年 7 次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 56 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 27400 余人, 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内蒙、新疆、山西、江苏、上海、河北、 湖北、河南、山东、广西、西藏、云南、宁夏、安徽、湖南、江西、重庆、四川、甘 肃、海南等省(区)进入第一批招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 60%。现有教职工 1911 人,其中专任教师 1374 人。教师里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750 余人,有国家杰出 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 1 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工程人选 46 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7 人、国家级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 25 人、楚天学者 21 人、二级教授 22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 50.58%,一支 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发展良好的师资队伍正逐步形成。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国民族教育 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求、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全 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学章程为龙头,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扎实推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努力把学校建 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 [2013]25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中南民族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 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8月31日 使用薮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就业类型、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査公司(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数据 毕业生调研:面向全校本科2017届毕业生,自2017年9月21日至2017年10 月31日,历时41天,共回收有效问卷2532份,回收率达43.56%。使用数据涉及就 业质量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具体样本分布详见附表。 用人单位调研:自2017年10月6日至2017年11月10日,共回收有效问卷52 份。使用数据涉及对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及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II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 [2013]25 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中南民族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 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7年8月31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就业类型、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数据 毕业生调研:面向全校本科 2017 届毕业生,自 2017 年 9 月 21 日至 2017 年 10 月 31 日,历时 41 天,共回收有效问卷 2532 份,回收率达 43.56%。使用数据涉及就 业质量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具体样本分布详见附表。 用人单位调研:自 2017 年 10 月 6 日至 2017 年 11 月 10 日,共回收有效问卷 52 份。使用数据涉及对本科毕业生的评价及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评价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第一篇:毕业生供需状况 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一)总体规模 中南民族大学2017届毕业生共5813人,与去年(2016届5787人)相比增长了 26人,增长率为045%。对比近四届毕业生人数情况发现,我校毕业生的规模保持稳 定,仅略有提升(见图1-1)。 7000 5700 5787 5813 5000 4.00% 4.68% 3.66% 3000 1.53% 2.00% 0.00%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毕业生规模(人) 一同比增速 图1-12014届2017届毕业生规模及增速 二)学院结构 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20个学院,其中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计算机科 学学院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三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16%、1048%和 972%(见表1-1) 表12017届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学院 人数 占比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经济学院 707 12.16 453 管理学院 1048% 414 计算机科学学院 9.72% 388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7 8.10% 10 36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法学院 236 0.4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326561%183143128 美术学院 320 5.50% 223 0.43 外语学院 276 4.75% 234
1 第一篇:毕业生供需状况 一、毕业生人数及构成 (一)总体规模 中南民族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 5813 人,与去年(2016 届 5787 人)相比增长了 26 人,增长率为 0.45%。对比近四届毕业生人数情况发现,我校毕业生的规模保持稳 定,仅略有提升(见图 1-1)。 图 1-1 2014 届-2017 届毕业生规模及增速 (二)学院结构 我校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20 个学院,其中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和计算机科 学学院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三位,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12.16%、10.48%和 9.72%(见表 1-1)。 表 1-1 2017 届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学院 人数 占比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经济学院 707 12.16% 254 453 0.56 管理学院 609 10.48% 195 414 0.47 计算机科学学院 565 9.72% 388 177 2.19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71 8.10% 110 361 0.3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74 6.43% 244 130 1.88 法学院 348 5.99% 112 236 0.4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326 5.61% 183 143 1.28 美术学院 320 5.50% 97 223 0.43 外语学院 276 4.75% 42 234 0.18 5499 5700 5787 5813 4.68% 3.66% 1.53% 0.45% 0.00% 2.00% 4.00% 6.00% 1000 3000 5000 7000 2014届 2015届 2016届 2017届 毕业生规模(人) 同比增速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院 人数 占比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4.56% 公共管理学院 242 4.16% 87 0.56 药学院 4.01% 0.45 生命科学学院 3.44%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3.41% 0.42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178 3.06% 0.75 资源与环境学院 2.92% 教育学院3125%27 体育学院 1.27% 马克思主义学院 120% 0.32 音乐舞蹈学院 总计8131000100 2294 3519 0.65 (三)专业结构 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79个专业,其中法学、金融学、汉语言文学、电 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五位,占比均处于255%以 上(见表1-2)。 表1-22017届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专业名称人数 比例 男女男女性别比 法学 4.27% 173 金融学 239 4.11% 145 0.65 汉语言文学162 2.79% 128 0.27 电子信息工程 2.60% 支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 2.56% 通信工程 2.55% 29263 1.51 金融工程136 2.34% 0.66 材料化学 2.29% 软件工程130224%923 2.42 英语 124 2.13% 109 自动化 19 2.05% 3.41 物医学工程 118 2.03% 广告学114196%4173056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2 0.40 环境设计11 1.91% 43 行政管理 经济学1071.84%3671 0.51 劳动与社会保障1071.84%2978 0.37
2 学院 人数 占比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265 4.56% 103 162 0.64 公共管理学院 242 4.16% 87 155 0.56 药学院 233 4.01% 72 161 0.45 生命科学学院 200 3.44% 76 124 0.61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98 3.41% 59 139 0.42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178 3.06% 76 102 0.75 资源与环境学院 170 2.92% 71 99 0.72 教育学院 131 2.25% 27 104 0.26 体育学院 74 1.27% 61 13 4.69 马克思主义学院 70 1.20% 17 53 0.32 音乐舞蹈学院 56 0.96% 20 36 0.56 总计 5813 100.00% 2294 3519 0.65 (三)专业结构 我校 2017 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 79 个专业,其中法学、金融学、汉语言文学、电 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五位,占比均处于 2.55%以 上(见表 1-2)。 表 1-2 2017 届毕业生的专业分布 专业名称 人数 比例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法学 248 4.27% 75 173 0.43 金融学 239 4.11% 94 145 0.65 汉语言文学 162 2.79% 34 128 0.27 电子信息工程 151 2.60% 102 49 2.0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49 2.56% 87 62 1.40 通信工程 148 2.55% 89 59 1.51 金融工程 136 2.34% 54 82 0.66 材料化学 133 2.29% 57 76 0.75 软件工程 130 2.24% 92 38 2.42 英语 124 2.13% 15 109 0.14 自动化 119 2.05% 92 27 3.41 生物医学工程 118 2.03% 60 58 1.03 广告学 114 1.96% 41 73 0.56 国际经济与贸易 112 1.93% 32 80 0.40 环境设计 111 1.91% 43 68 0.63 行政管理 108 1.86% 43 65 0.66 经济学 107 1.84% 36 71 0.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107 1.84% 29 78 0.37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专业名称 人数 比例 男 女男女性别比 会计学 1.82% 应用统计学 1.79% 0.37 新闻学 1.67% 22 0.29 工商管理 1.63% 财务管理88 1.51% 信息与计算科学 1.51% 47 人力资源管理87 1.50% 31 生物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视觉传达设计 888 1.41% 141% 23 0.39 网络工程82 1.41% 药物制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4 1.27% 4637935429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26% 51 2.32 生物工程 1.26% 34 0.87 药学 1.26% 0.35 社会工作 22 1.24% 15 0.26 数学与应用数学 1.24% 27 电子商务 1.20% 26 0.59 思想政治教育70 1.2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61.19%56134.31 旅游管理 1.17% 0.19 环境工程 1.10%2836 日语 1.08% 商务英语 1.07% 14 政治学与行政学 1.03% 0.76 医学信息工程 101% 15 0.34 经济统计学 1.00% 0.49 应用化学 1.00% 汉语国际教育 56 0.96% 0.14 应用心理学 56 0.96% 0.19 保险学 0.95% 社会学 0.95% 智能科学与技术 55 0.95% 43 3.58 化学工程与工艺 0.91% 18 药物分析 资氵 源环境科学 0.86% 14 动画 教育学 0.76% 食品质量与安全 0.34 广播电视学42072% 5
3 专业名称 人数 比例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会计学 106 1.82% 26 80 0.33 应用统计学 104 1.79% 28 76 0.37 新闻学 97 1.67% 22 75 0.29 工商管理 95 1.63% 33 62 0.53 财务管理 88 1.51% 23 65 0.35 信息与计算科学 88 1.51% 47 41 1.15 人力资源管理 87 1.50% 31 56 0.55 生物技术 84 1.45% 31 53 0.5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82 1.41% 55 27 2.04 视觉传达设计 82 1.41% 23 59 0.39 网络工程 82 1.41% 59 23 2.57 药物制剂 77 1.32% 26 51 0.5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74 1.27% 33 41 0.8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73 1.26% 51 22 2.32 生物工程 73 1.26% 34 39 0.87 药学 73 1.26% 19 54 0.35 社会工作 72 1.24% 15 57 0.26 数学与应用数学 72 1.24% 27 45 0.60 电子商务 70 1.20% 26 44 0.59 思想政治教育 70 1.20% 17 53 0.3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69 1.19% 56 13 4.31 旅游管理 68 1.17% 11 57 0.19 环境工程 64 1.10% 28 36 0.78 日语 63 1.08% 8 55 0.15 商务英语 62 1.07% 14 48 0.29 政治学与行政学 60 1.03% 26 34 0.76 医学信息工程 59 1.01% 15 44 0.34 经济统计学 58 1.00% 19 39 0.49 应用化学 58 1.00% 36 22 1.64 汉语国际教育 56 0.96% 7 49 0.14 应用心理学 56 0.96% 9 47 0.19 保险学 55 0.95% 19 36 0.53 社会学 55 0.95% 21 34 0.62 智能科学与技术 55 0.95% 43 12 3.58 化学工程与工艺 53 0.91% 35 18 1.94 药物分析 51 0.88% 14 37 0.38 资源环境科学 50 0.86% 14 36 0.39 动画 45 0.77% 15 30 0.50 教育学 44 0.76% 12 32 0.38 食品质量与安全 43 0.74% 11 32 0.34 广播电视学 42 0.72% 6 36 0.17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专业名称 人数 比例 男 女男女性别比 美术学 0.72% 民族学 0.72% 知识产权 0.69% lI 0.38 服装与服饰设计38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9569 1.06 化学生物学 0.55% 舞蹈表演 0.55% 15 0.88 教育技术学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30 0.52% 历史学 0.50% 21 朝鲜语 27 46% 公共事业管理27 0.46% 1.25 音乐学 0.26 环境科学230.40% 12 市场营销 21 0.36% 12 2291900200 1.33 社会体育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艺术设计 0.03% 统计学 0.02% 医疗器械工程 总计 5813 100.00% 2294 3519 0.65 (四)生源结构 生源地结构:我校2017届毕业生来自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本地(湖 北省)生源毕业生1034人,所占比例为1779%;外地生源(除湖北省之外的其他省 份)主要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182%)、湖南省(10.42%)、贵州省(6.21%) 和河南省(590%)。另外来自西部地区l的毕业生人数为249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 的42.94%;来自武陵山片区2的毕业生人数为81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97%;来 西部地区是指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2个省/直辖市/治区 2武陵山片区:包括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丰都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 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湖南省湘 西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武陵源 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 族自治县)、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湖南省娄 底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贵州省铜仁区(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 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贵州省 遵义市(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4 专业名称 人数 比例 男 女 男女性别比 美术学 42 0.72% 13 29 0.45 民族学 42 0.72% 15 27 0.56 知识产权 40 0.69% 11 29 0.38 服装与服饰设计 38 0.65% 3 35 0.09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33 0.57% 17 16 1.06 化学生物学 32 0.55% 13 19 0.68 舞蹈表演 32 0.55% 15 17 0.88 教育技术学 31 0.53% 6 25 0.24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30 0.52% 15 15 1.00 历史学 29 0.50% 8 21 0.38 朝鲜语 27 0.46% 5 22 0.23 公共事业管理 27 0.46% 15 12 1.25 音乐学 24 0.41% 5 19 0.26 环境科学 23 0.40% 12 11 1.09 市场营销 21 0.36% 12 9 1.33 社会体育 5 0.09% 5 0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 0.03% 2 0 - 艺术设计 2 0.03% 0 2 - 统计学 1 0.02% 1 0 - 医疗器械工程 1 0.02% 1 0 - 总计 5813 100.00% 2294 3519 0.65 (四)生源结构 生源地结构:我校 2017 届毕业生来自 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本地(湖 北省)生源毕业生 1034 人,所占比例为 17.79%;外地生源(除湖北省之外的其他省 份)主要来自于广西壮族自治区(11.82%)、湖南省(10.42%)、贵州省(6.21%) 和河南省(5.90%)。另外来自西部地区1的毕业生人数为 2496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 的 42.94%;来自武陵山片区2的毕业生人数为 812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3.97%;来 1西部地区是指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武陵山片区:包括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 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丰都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 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湖南省湘 西州(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武陵源 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麻阳苗族自治县、 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 族自治县)、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新邵县、洞口县、邵阳县、武冈市、绥宁县、城步县、新宁县)、湖南省娄 底市(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贵州省铜仁区(碧江区、万山区、玉屏侗族自治 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贵州省 遵义市(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

2017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自五个民族自治区的毕业生人数为120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73%,各省具体人 数及百分比分布如下所示(见表1-3) 表1-3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生源地 人数比例(%) 生源地 人数比例(%) 湖北省103417.79%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687 河北省 湖南省 6061042%浙江省76 1.31% 贵州省 361 6.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0 河南省 5.90% 吉林省 云南省 5.20%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269463%西藏自治区 1.08% 重庆市 264 4.54% 甘肃省 1.01% 安徽省2323.99%陕西省7098% 山东省 191 3.29 山西省 0.88% 四川省 147 2.53% 广东省45 0.77% 福建省 140 2.41% 黑龙江省 42 0.72% 江西省17201% 北京 市 0.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116 2.00% 上海市 青海省 1.74 天津市 6 0.1 江苏省 169% 香港特别行政区 0.02% 民族结构:我校2017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包括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蒙古 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排名前五位的少数民族为回族(1825%)、土家族 (1660%)、壮族(1296%)、苗族(8.79%)和蒙古族(7.04%)。其余43个少数 民族毕业生的占比则相对较低,均在500%以下,我校“人口较少民族”3毕业生的占 比均在0.50%以下(见表1-4)。 3人口较少民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民族有28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其中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舂族、门巴族、乌孜别克族、裕 固族、俄罗斯族、保安族、德昂族、基诺族、京族、怒族、鄂温克族、普米族、阿昌族、塔吉克族、布朗族、 撒拉族、毛南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仫佬族、土族
5 自五个民族自治区的毕业生人数为 120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20.73%,各省具体人 数及百分比分布如下所示(见表 1-3)。 表 1-3 2017 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生源地 人数 比例(%) 生源地 人数 比例(%) 湖北省 1034 17.79% 海南省 92 1.58% 广西壮族自治区 687 11.82% 河北省 91 1.57% 湖南省 606 10.42% 浙江省 76 1.31% 贵州省 361 6.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0 1.20% 河南省 343 5.90% 吉林省 65 1.12% 云南省 302 5.20% 辽宁省 65 1.12% 内蒙古自治区 269 4.63% 西藏自治区 63 1.08% 重庆市 264 4.54% 甘肃省 59 1.01% 安徽省 232 3.99% 陕西省 57 0.98% 山东省 191 3.29% 山西省 51 0.88% 四川省 147 2.53% 广东省 45 0.77% 福建省 140 2.41% 黑龙江省 42 0.72% 江西省 117 2.01% 北京市 15 0.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116 2.00% 上海市 7 0.12% 青海省 101 1.74% 天津市 6 0.10% 江苏省 98 1.69% 香港特别行政区 1 0.02% 民族结构:我校 2017 届少数民族毕业生包括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蒙古 族等 48 个少数民族,其中人数排名前五位的少数民族为回族(18.25%)、土家族 (16.60%)、壮族(12.96%)、苗族(8.79%)和蒙古族(7.04%)。其余 43 个少数 民族毕业生的占比则相对较低,均在 5.00%以下,我校“人口较少民族”3毕业生的占 比均在 0.50%以下(见表 1-4)。 3人口较少民族: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 30 万人以下的民族有 28 个,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其中 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门巴族、乌孜别克族、裕 固族、俄罗斯族、保安族、德昂族、基诺族、京族、怒族、鄂温克族、普米族、阿昌族、塔吉克族、布朗族、 撒拉族、毛南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仫佬族、土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学的水平、方式与教师学习.ppt
- 《普通心理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记忆.ppt
- 清华文化漫谈(PPT讲稿,冯务中).ppt
-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PPT讲稿,徐国庆).ppt
- 清华大学出版社:《心理健康与保健 mental health and health care》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共十章,主编:孙惠君、冯丽霞).ppt
- 《班主任工作技能》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pdf
- 喀什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程(PPT讲稿)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培训教程.ppt
- 北京大学:大学治理(PPT讲稿)比较视角(教育学院:阎凤桥).pptx
- 大连工业大学:优化学科和队伍结构、提升科研整体实力推动高质量发展(PPT讲稿).pptx
- 《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讲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上).ppt
- 新时期大学的理念与管理(PPT讲稿).ppt
- 战略机遇期的中国高等教育(PPT讲稿)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政策走向.ppt
- 华北科技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辅导报告:基金类项目申请——思路和套路(PPT讲稿).pptx
- 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应激(PPT讲稿)Psychologicalstress.ppt
- 高校教学研究(PPT讲稿)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ppt
- 贵州师范学院:《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知觉.ppt
-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清华大学:Making Full Use of Chinese Speech Corpora(PPT讲稿).ppt
- 兰州大学:数字图书馆技术的渊源进展和反思(PPT讲稿)Digital Libraries and the Future of Library Professions.ppt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共十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ppt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方法讲座系列(PPT讲稿)Approach to Comparative-Historical Method(Fun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pt
- 自体心理学(PPT课件讲稿).ppt
- 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教学方法之我见(PPT讲稿,主讲:唐安国).ppt
- 人文学科如何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PPT讲稿).ppt
- 武汉大学: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PPT讲稿,陈传夫).ppt
- 毕业论文资料查找技能辅导讲座(PPT)毕业论文的格式、写作、选题与开题.pptx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介绍(PPT讲稿,2004).ppt
-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质量建设(PPT讲稿).ppt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ppt
- 厦门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PPT讲稿).ppt
- 美国MPA名校的成功之道.ppt
- 中山大学: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研究(PPT讲稿).ppt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体育与心理健康.ppt
- 德州学院: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PPT专题讲座,制作:王金英).ppt
- 《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Lecture 3 Abstract, Approach, and Introduction.ppt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求职方法与技巧(主讲:杜义强).ppt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论文写作概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如何撰写科技论文与报告.ppt
- 大学文化建设(PPT讲稿)文化育人、文化管理与城建精神.ppt
-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与word编排(PPT讲稿).pptx